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52/T 853-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52/T 853-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52/T 853-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52/T 853-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52/T 853-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52/T 853-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8532013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Guizhou Province yam bean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2013-12-06发布 2014-02-01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853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1 5 生产技术.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田间调查项目、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豆薯种子质量要求.6 DB52/T 853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种子管理站、余庆县种子管理站、贵州省园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忠文、王爱华、文西强、施文娟、冯浪、吕梅、姚梅、潘昌俊、龙凤、王宏飞。本标准的制定以国家标准GB 4404.21996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中“大豆”部分所规定的质量指标为基础,规定了豆薯良种种子质量指标及其生产规程。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DB52/T 8532013 1 贵州省豆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豆薯种子生产产地环境条、生产技术、质量要求和包装贮藏。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二部分 豆类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原种 由原种单位(个人)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或推广品种经过提纯后,具有该品种典型性,按本规程生产出的符合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3.2 大田用种 由原种在严格防杂保纯措施下按本规程繁殖的、质量达到大田用种标准的种子。3.3 二圃法 由株行圃、原种圃二级组成,即由株行圃去杂混收后直接进入原种圃混合繁殖。4 产地环境 选择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壤或壤土区且符合NY 5010的规定。5 生产技术 DB52/T 8532013 2 5.1 种源 大田用种生产的种源必须是原种。5.2 生产管理措施 5.2.1 播种前准备 5.2.1.1 整地开厢,将种子生产田翻犁,翻耕深度 25 cm,耙碎、耙平,按 100 cm110 cm 拉绳开沟,沟深15 cm20 cm,每667 m2施腐熟的猪牛粪 1500 kg,草木灰 150 kg,N、P、K 三元复混肥 50 kg,覆土起垄,垄高 15 cm20 cm,宽 60 cm。5.2.1.2 除草处理,起垄完成后,选用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进行表土喷雾,10 d 内需有待降雨或人工浇水湿润土壤 15 土层。5.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精选过的种子晒种2 h6 h(视日照强弱而定)后,用30 温水浸种6 h,置于25 30 的湿毛巾内下催芽,待芽初出即进行播种。5.2.3 播种 5.2.3.1 播种期 3 月中旬至4月上旬。5.2.3.2 播种量 每 667 m2用种量1.5 kg2.2 kg。5.2.3.3 播种方式 在整理好的田垄上按株距 30 cm 双行错位窝播种,每窝 23粒种子,覆盖土 1 cm,保留2 cm3 cm深的小窝,浇透水,盖上地膜,周边用泥土盖严。5.2.4 田间管理 5.2.4.1 苗期管理 播种后 12 d15 d 幼苗出土,及时将薄膜扎洞,引导幼苗出膜,再将苗基部地膜盖严;在子叶平展后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每穴留苗 23 株。待第二片真叶长出时,每 667 m2用尿素 5 kg、过磷酸钙 5 kg,对清粪水 1000 kg 追苗。当苗高 7 cm8 cm 或56片真叶时,结合锄草追肥,每 667 m用尿素 10 kg、过磷酸钙 5 kg,对清粪水1000 kg 淋苗,若基肥充足,苗长势良好,不再使用追肥。5.2.4.2 植株调整 5.2.4.2.1 搭架引蔓 待苗高 15 cm 时,进行支架。支架多用竹木竿,每窝插一支撑条,支撑条长 1.2 m 1.5 m,地上部高 1.1 m 1.3 m;蔓长 20 cm 时进行人工引蔓上架,将蔓反时针方向缠绕在支撑条上。5.2.4.2.2 摘除侧蔓 在植株长至 18 叶20 叶时摘除生长点,控制顶端生长,同时见侧蔓及时摘除。5.2.4.2.3 控制花序 DB52/T 8532013 3 每株保留最早的 78 个花序,每花序留 810节后及时摘除其余无效花序,保证每节花序结 58荚。5.2.4.3 浇水 如遇干旱,适当灌水,漫灌全田即排,保持畦面湿润为度;如遇暴雨大雨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2.4.4 追肥 结合除草,在初花期适当施用花荚肥,每 667 m2用磷酸二氢钾和硼肥(硼酸 H3BO3或硼砂 Na2B2O710H2O)各200 g 对水60 kg 喷施。直接施用的肥料应距植株 3 cm4 cm 并盖土。5.2.4.5 病虫防治 在豆薯苗出土至 5 叶前发现蛞蝓危害时,每 667 m2用 6.8%四聚乙醛颗粒剂 200 g于下午撒在豆薯苗根部;用 2.5%溴氰菊酯 EC12 ml16 ml 或50%辛硫磷 EC兑水 60 kg等防治地老虎为害。5 叶期至终花期主要防红蜘蛛等螨类为害,在发病初期每 667 m2用15%哒螨灵EC1500 倍液或 20%三氯杀螨醇EC 800 倍1000 倍液喷雾;用 70%代森锰锌 WP800 倍液,每隔 5 d7 d喷施 1 次防治炭疽病和叶斑病;初花期至结荚期用钻螟宝乳剂 800 倍液施 23 次防豆荚螟为害。5.3 除杂去劣 现蕾前后拔除混杂株、变异株、病株、劣株各进行一次。按附录A标准执行。5.4 采收 待种荚90%以上颜色由绿变黄褐色时,连同果柄一起采收,以20枝左右扎成小把,挂在避雨通风处晾干。5.5 加工 待11月晴天将晾干的豆荚及时脱粒、过筛、风簸、除去秕粒,不再凉晒,待包装。5.6 包装贮藏 将加工后的种子按GB 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进行包装,根据市场需要确定袋装种子量。包装入库,种子堆距墙50 cm。当年未销售种子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5.7 质量要求 所生产的豆薯种子质量符合附录B质量标准。DB52/T 8532013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田间调查项目、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A.1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A.1.1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日/月,下同)。A.1.2 出苗期 子叶出土达50%以上的日期,即50%以上的子叶出土并离开地面的日期。A.1.3 出苗情况 分良、中、不良,出苗率在90%以上为良,7090%为中,70%以下为不良。A.1.4 开花期 开花株数达50%的日期。A.1.5 成熟期 籽粒完全成熟,呈本品种固有颜色,粒形、粒色已不再变化,且不能用指甲刻伤,摇动时有响声的株数达50%的日期。A.1.6 典型性 分别根据幼茎色、花色、叶形、茸毛色、荚熟色、结荚习性、株高、分枝、株型、熟期等观察记载品种典型性。A.1.7 整齐度 根据植株生长的繁茂程度、株高及各性状的一致性记载,分整齐和不整齐二级。A.1.8 病虫害 记载病害、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A.1.9 花色 白、淡紫色或白间紫色。A.1.10 茸毛色 淡绿、白色。A.1.11 叶形 三出掌状复叶;阔卵形;叶尖浅尖;叶基渐狭;叶缘全缘、锯齿;叶裂三出浅裂。DB52/T 8532013 5 A.2 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A.2.1 百粒重 从样品中随机取出100粒完整粒称重,两次重复,取平均值,以“g”表示,重复间误差不得超过 0.5 g。A.2.2 粒色 分红橙色、浅黄色、沙褐色。A.2.3 粒形 方凸透镜形,边缘有无槽纹。A.2.4 光泽 分有、微、无。A.2.5 病粒率 从未经粒选的种子中随机取1000粒(单株考种时取100粒),挑出病粒,计算公式:病粒率(%)=取样粒数病粒粒数100.(A.1)A.2.6 块根形状 分扁圆、圆锥、纺锤形、柱棒形。A.2.7 块根须根数 块根膨大部分的须根数分无、少(14根)、一般(57根)和多(8根以上)。A.2.8 块根纵沟 块根膨大部分的纵沟数分无(整个块根膨大部分表面一致)、浅(纵沟内陷小于0.5 cm)、中(纵沟内陷0.5 1.0 cm)、深(纵沟内陷超过1 cm)。A.2.9 块根剥皮易容性 从膨大块根两端一次性削皮面积占其表面积的比例。分易剥皮:90%以上,一般:50%90%,不易剥皮:50%以下。DB52/T 8532013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豆薯种子质量要求 表B.1 豆薯种子质量要求 级别 纯度 不低于(%)净度 不低于(%)发芽率 不低于(%)水份 不高于(%)原种 98 98 85 11 良种 96 98 85 11 _ DB52/T 853-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