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34/T 2024-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34/T 2024-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34/T 2024-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34/T 2024-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34/T 2024-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34/T 2024-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3.160 P 58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242013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pecifications for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bank project 2013-12-16 发布 2014-01-16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24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持机构:安徽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处。本标准主编单位: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本标准参编单位: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东风、王俊、魏现玉、吕平、董德友、朱永春、李金瑞、赵海林、邱增文、陈少泉。DB34/T 20242013 II 引 言 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境内河流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兴建了大量护岸工程。但目前护岸工程技术管理尚无行业和地方标准,主要执行堤防工程和河道整治有关技术管理条款,缺乏针对性。为规范护岸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充分发挥护岸工程效益,特编制本标准。本标准根据安徽省护岸工程技术管理现状,借鉴省内外护岸工程技术管理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制定。本标准征求了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河道工程管理单位的意见,经专家审查修改完善后,由安徽省水利厅与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DB34/T 20242013 1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护岸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长江、淮河、新安江及其主要支流护岸工程技术管理,其他河流、湖泊护岸工程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 260-1998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 230-1998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护岸工程 用于保护江、河、湖泊滩面以下岸坡,使之免受水流冲刷的工程。3.2 坡式护岸 亦称平顺护岸,用抗冲材料直接铺设在岸坡形成连续的覆盖式护岸工程。其中,设计枯水位以上为护坎工程,以下为护脚工程。3.3 坝式护岸 依托河岸修建,以导引水流离岸的护岸工程。3.4 墙式护岸 顺河、湖岸边修建,防止岸滩冲刷、保护岸坡稳定的挡土建筑物。DB34/T 20242013 2 3.5 检查 凭直观,对护岸工程和管护设施运行状态进行查看。3.6 观测 利用设备、仪器,对护岸工程和管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量测。3.7 维修养护 对护岸工程进行的经常性维护,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设计功能。4 总则 4.1 护岸工程技术管理包括检查、观测、维修养护、管护设施维护、安全管理、资料整编与档案管理等工作内容。4.2 护岸工程应有明确的管理单位,原则上由对应堤防或河道的管理单位统一管理。4.3 护岸工程管理范围为工程自身及管护设施占用的范围。4.4 在管理范围外划定护岸工程安全保护范围。长江护岸工程安全保护范围为,由护岸工程区向上、下游侧各延伸 200 m,向深泓侧延伸过深泓线 100 m,向岸滩侧延伸 50 m。其他河流护岸工程安全保护区可适当减小。4.5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a)贯彻执行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制订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b)开展护岸工程检查、观测工作,掌握工程运行状况。c)加强工程日常养护,做到及时维修,消除隐患。d)加强观测设备、设施保养、维护、更新和管理,保证正常运行。e)组织编制单项工程加固方案,做好除险加固管理工作。f)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工程保护、安全生产和防汛抢险工作。g)做好资料整编和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h)按规定报送各类相关资料。4.6 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按照国家、行业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执行。5 检查 5.1 一般规定 5.1.1 护岸工程检查观测范围应包括护岸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5.1.2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对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处理意见等应有书面记录。对异常和损坏部位应有详细描述,必要时进行图像记录。5.1.3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报告上级主管部门。DB34/T 20242013 3 5.2 检查内容 5.2.1 坡式护岸 5.2.1.1 坡面 是否平整、完好,有无滑动、隆起、塌坑。干砌体坡面有无松动、塌陷、脱落、架空、垫层淘刷等;浆砌石或混凝土坡面是否发生局部侵蚀剥落、裂缝或破碎老化,变形缝是否正常完好。5.2.1.2 封顶 干砌石封顶有无下挫、变形等,与截流沟、坡面衔接部位有无分离。浆砌石或混凝土封顶有无下挫、开裂、挤碎、架空、错断、倾斜等。5.2.1.3 脚槽 干砌石脚槽有无下挫、变形等;浆砌石或混凝土脚槽有无下挫、开裂、挤碎、架空、错断、倾斜等。5.2.1.4 排水沟 有无淤积、裂缝、挤碎、架空、错断、倾斜,有无植物滋生等;排水沟进口处有无孔洞暗沟,出口有无冲坑悬空。5.2.1.5 枯水平台 有无下挫、隆起、塌坑、架空、错断、倾斜,与坡面连接是否平顺,平台与接坡石护脚有无冲刷松动。5.2.2 坝式护岸 5.2.2.1 坝体表面是否平整、完好,有无松动、塌陷、脱落、架空等,砌缝是否紧密。5.2.2.2 坝岸结合部位砌石是否平整,土石接合是否严紧,有无陷坑、脱缝、冲沟、洞穴,上、下游接合部岸滩有无裂缝、下挫。5.2.2.3 土质坡顶有无雨淋沟、陷坑;石质坡顶是否平顺,有无沉陷、明显凹凸现象。5.2.3 墙式护岸 5.2.3.1 墙体有无倾斜、下挫、残缺、断裂、破损等。5.2.3.2 墙顶、墙面有无裂缝,是否发生侵蚀剥落破碎、老化。5.2.3.3 墙体根部是否冲刷、淘空。5.2.3.4 混凝土墙体相邻段有无错动,变形缝止水是否正常,排水孔是否正常。5.2.3.5 浆砌石墙体变形缝内填料有无流失,墙面是否发生侵蚀剥落、裂缝或破碎、老化,排水孔是否正常。5.2.4 观测及管护设施 护岸桩、标示牌、位移观测设施是否损毁,是否醒目。5.2.5 岸滩地形 5.2.5.1 是否有崩岸发生。5.2.5.2 滩地是否有裂缝、下挫。DB34/T 20242013 4 5.2.5.3 近岸坎树木是否有倾斜、倒塌。5.2.6 水流流态 护岸工程前沿流态是否平稳,是否有折冲水流,是否有回流、漩涡。5.3 检查要求 5.3.1 护岸工程检查分常规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常规检查由护岸工程管理人员承担,定期检查、特别检查由护岸工程管理单位组织实施。5.3.2 常规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深泓贴岸、岸滩较窄的护岸工程段应增加检测频次。5.3.3 定期检查应在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当发生大洪水、特枯水位、地震等情况时,应开展特别检查。5.3.4 常规检查应有清晰、完整、准确、规范的记录。检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A、附录 B。5.3.5 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6 观测 6.1 一般规定 6.1.1 护岸工程观测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观测成果应真实、准确,观测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归档。6.1.2 护岸工程观测控制网基点应布置在堤防背水侧地基坚实、易于引测的地方。6.1.3 护岸工程观测设施应可靠、耐用。6.2 观测内容及要求 6.2.1 护岸工程观测项目包括:裂缝观测、位移观测、崩岸观测、护岸工程区近岸水下地形测量、河势观测等。6.2.2 裂缝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观测裂缝长度、深度、宽度、走向及分布情况。2、浅缝可用坑槽探法观测,深缝可用探坑或竖井法观测。3、裂缝观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根据裂缝危害程度可适当增加观测频次。观测结果应做详细记录,并绘制裂缝分布状况图。裂缝观测记录表见附录 C-1。6.2.3 位移观测 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观测断面和观测点,通过经纬仪、水准仪等设备观测,判断护岸工程是否有塌陷、隆起、滑动现象。2、观测断面一般布置在有明显冲刷、地质条件较复杂、渗流位势变化异常、可能产生崩岸的地方,观测点宜布设在护岸工程枯水平台、坡面、封顶等便于观测的位置。3、位移观测应每月不少于一次,在地质和工程运行情况比较复杂的岸段应增加观测次数。裂缝结果应做好详细记录,记录表见附录C-2。6.2.4 崩岸观测 应符合下列要求:DB34/T 20242013 5 1、发生崩岸险情,应及时对崩岸段进行观测,记录崩岸长度、崩塌宽度、坎头高度、岸滩宽度,滩地岸坡上裂缝分布、长度、宽度、深度,岸坡地质分层及其厚度、岸坡渗流出渗点位置,估算崩塌土方量,绘制相关平面图、断面图等。崩岸观测记录表见附录 C-3。2、必要时,应委托专业勘测单位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水下地形测量应符合 6.2.5条第二款规定,地质勘探孔布置、勘探深度、土样物理和力学指标应满足岸坡稳定分析研究需要。6.2.5 护岸工程区水下地形测量 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存在崩岸险情的护岸工程段每年实施一次水下地形测量,必要时增加测量次数。2、长江护岸工程近岸水下地形测绘比例为 1:10001:5000,测区范围:顺水流方向,自护岸工程区上游 500 m 处,至护岸工程区下游 500 m;垂直水流方向,自深泓外 100 m 至岸坎线内 50 m(岸滩较窄处测至外堤脚)。3、其他河流或湖泊护岸工程测量频次、比例、范围参照执行。6.2.6 河势观测 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长江、淮河及其重要支流或重点护岸工程所在河段,应定期开展河势观测。2、长江河势观测应 1 年5 年开展一次,观测内容包括长程水道地形测量、固定断面及汊道分流分沙比观测。长程水道地形测量比例 1:50001:10000。3、其他河流河势观测测量频次、内容参照执行,测量比例适当增大。7 维修养护 7.1 一般规定 7.1.1 护岸工程维修养护应本着“经常养护、及时维修,养修并重”的原则,保持护岸工程的完整、安全和正常运用。7.1.2 护岸工程维修养护后,其标准不应低于原设计标准。7.1.3 护岸工程维修养护的土、石方施工应符合 SL 260 规定,混凝土施工应符合 DL/T 5144 规定。7.1.4 护岸工程维修养护应做好记录(见附录D)。7.2 坡式护岸维修养护 7.2.1 散抛块石护坎维修养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持坡面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2、及时对沉陷部位补充石料,修整排平,恢复原状。7.2.2 砌石护坎维修养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1、坡面出现局部松动,应拆除松动块石,重新砌筑,达到坡面平顺、砌石紧密;2、坡面出现局部塌陷或垫层淘刷,应将损坏部位拆除,拆除范围超出损坏区 0.51.0 m,保持好未损坏部分的砌体,清除反滤垫层,修复土体,按原设计重新铺设垫层、恢复坡面;DB34/T 20242013 6 3、护坎脚槽受水流淘刷悬空,应在脚槽部位铺设石料防护。4、浆砌石护坎排水沟阻塞时,应及时清理;勾缝砂浆脱落时,应按原标准修复。7.2.3 混凝土预制块护坎维修养护 应参照本规程 7.2.2 的规定执行。7.2.4 现浇混凝土护坎维修养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1、变形缝内填料流失时及时填补修复。2、局部面层损坏时,损坏部位凿除并冲洗干净,用水泥砂浆填补修复。3、因沉陷、淘空引起面层破碎时,应拆除面层,修复土体、铺设垫层、浇筑面层混凝土,并按要求做好新旧护坎衔接,修复伸缩缝和排水孔。4、局部面层出现裂缝时,应采用沥青或水泥砂浆进行修补。5、排水沟阻塞时,应及时清理;勾缝砂浆脱落时,应按原标准修复。7.2.5 护脚维修养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1、枯水平台发生塌陷时,应补充石料,修整排平。2、护脚工程岸坡陡于稳定坡度或护脚石料出现走失时,应抛石加固。7.3 坝式护岸维修养护 7.3.1 坝坡维修养护应符合本规程7.2的规定。7.3.2 土质坡顶出现雨淋沟、陷坑时,应及时回填土方修复。7.3.3 石质坡顶应保持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出现沉陷,应及时补充石料,修整排平。7.3.4 坝根发生塌陷、下挫,应及时抛石加固。7.4 墙式护岸维修养护 7.4.1 及时清除表面杂树、杂物,保持工程整洁。7.4.2 变形缝内填料流失应及时填补修复,浆砌石勾缝损坏应及时修补。7.4.3 混凝土或浆砌石墙式表面发生局部侵蚀剥落、破碎时,应及时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7.4.4 混凝土墙式护岸出现裂缝,应查明裂缝性质、成因及其危害程度,采用喷涂法、粘贴法、充填法、灌浆法进行修补。修补具体技术要求应符合SL 230-1998 中 4.3 的规定。7.4.5 墙式护岸出现残缺、断裂、破损,应及时按原标准修复。7.5 崩岸抢修 7.5.1 当发生危及防洪工程或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岸险情时,应准确判断险情类别、性质,科学制定抢修方案,及时组织抢修,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7.5.2 崩岸险情的抢修应按照“护脚防冲,阻止崩塌”的原则进行。7.5.3 护脚防冲应符合下列要求:1、抛投防冲物体应遵循“先深泓后近岸、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达到先镇脚、后稳坡的效果。2、抛石防冲时,抛石粒径范围应在 0.10 m0.40 m之间,并形成良好级配。3、抛石笼防冲时,笼内石块应紧密均匀。DB34/T 20242013 7 4、抛土袋防冲时,土袋充填度以 7080为宜,装土后用绳绑扎封口。7.5.4 崩窝抢修应按照促淤保滩原则进行,一般采用“抛石锁口、窝内沉树”的措施。7.5.5 对岸坎较陡的崩岸段宜同时采用削坡减载、开沟导渗以增加岸坡稳定性。8 管理设施维护 8.1 一般规定 8.1.1 护岸工程管理设施应位置适宜、结构完整,发现损坏与丢失,应及时修复或补设。8.1.2 护岸工程管理设备、工具应按其相应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8.2 标志维护 8.2.1 用于护岸工程管理的碑、桩应保持清洁、美观。8.2.2 标志牌应字迹清晰、醒目,安装牢固。8.2.3 标志牌内容变化或牌面老化时,应及时更新;牌体破损时,应及时维修加固。8.3 观测、监控设施维护 8.3.1 测量控制点维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点应妥善保护,避免碰撞、车辆碾压、振动、金属部位锈蚀。2、控制点应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校测。8.3.2 监控设施的管理维护 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控设施应指定专人操作,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应定期对监控设施进行回放检查,如有图像不清、故障、死机等情况,应及时处理。3、应做好监控日志记录,详细记录监控录像的运转、维护、检查、调阅的情况。9 安全管理 9.1 一般规定 9.1.1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9.1.2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护岸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监督与管理,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9.2 崩岸预警 9.2.1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崩岸发生的可能性、崩岸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崩岸区预警级别建议方案,报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9.2.2 崩岸区预警级别从高到低划分为级、级、级三个等级。9.2.3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崩岸预警区巡查,发现情况及时报告。9.2.4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崩岸预警宣传和警示工作。DB34/T 20242013 8 9.3 安全生产 9.3.1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9.3.2 生产人员作业前,应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对作业环境、设备、工具、保护措施等情况进行逐一检查。9.3.3 生产、生活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9.3.4 发生安全事故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10 资料整编与档案管理 10.1 资料整编 10.1.1 应及时对检查、观测、维修养护记录资料进行整理、校核,每年进行一次整编与分析。10.1.2 资料整编应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原始记录资料及平时整理的各种图表等。2、对检查、观测成果进行复核。3、编制统计表,绘制曲线图。4、分析工程运行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10.1.3 年度资料整编应形成专题报告,报告应从河势变化、近岸变化、水文地质、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分析岸坡冲淤变化趋势,评价护岸工程稳定性,并提出工程除险加固措施。10.1.4 年度资料整编专题报告附图应包括:护岸工程位置图、河势平面及断面变化图、近岸地形平面及断面变化图、有代表性岸坡稳定性计算图、护岸工程加固平面布置及断面布置图。年度资料整编专题报告附图应包括:河道分流分沙统计表、河道固定断面特征值表、近岸断面坡度比变化表。10.1.5 资料整编与分析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1、考证清楚、项目齐全、数据可靠、方法合理、图表完整、说明完备。2、图形比例尺满足精度要求,图面清晰线型规范。3、表格及文字说明端正整洁,数据无涂改现象。10.1.6 资料整编成果,应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归档备查。10.2 档案管理 10.2.1 护岸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规范的技术档案,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10.2.2 技术档案应完整、准确、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2、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管、监理、验收的技术文件、资料等。3、检查、观测、维修养护、除险加固设计等技术文件、资料。4、上级指示、通知、批复等文件,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10.2.3 技术档案资料应由单位工程管理部门专人负责收集,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10.2.4 技术档案资料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表格整洁,声像资料内容按要求标注清楚,做到按月整理,年终归档。10.2.5 技术档案应分类清楚、组卷合理、标题简明、装订整齐、存放有序。DB34/T 20242013 9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护岸工程巡查记录表 护岸工程巡查记录表 护岸工程名称:日期:巡查单位:巡查人:序号 巡查范围及内容 存在问题 处理意见 备注 DB34/T 20242013 10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护岸工程检查记录表 表B.1 坡式护岸工程检查记录表 护岸工程名称:对应桩号: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处理意见 总体是否平整 有无滑动、隆起、塌陷、雨淋沟 干砌体坡面有无松动、塌陷、脱落、架空、垫层淘刷 坡面 浆砌石坡面是否发生局部侵蚀剥落、破碎老化,变形缝是否完好 封顶有无下挫、开裂、架空、错断、倾斜等情况 封顶 与截流沟、护坡面衔接部位有无分离现象 干砌石脚槽有无下挫、变形等现象 脚槽 浆砌石或混凝土脚槽有无下挫、开裂、挤碎、架空、错断等情况 有无淤积、裂缝、挤碎、架空、错断、倾斜 有无植物滋生等现象 排水沟 排水沟进口处有无孔洞暗沟,出口有无冲坑悬空 有无下挫、隆起、塌坑、架空、错断、倾斜 平台及坡面连接是否平顺 枯水平台 平台与接坡石护脚有无冲刷松动 DB34/T 20242013 11 表B.2 坝式护岸工程检查记录表 护岸工程名称:对应桩号: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处理意见 总体是否平整、完好 有无松动、塌陷、脱落、架空等现象 坝体 砌缝是否紧密 砌石是否平整 土石接合是否严紧 有无陷坑、脱缝、冲沟、洞穴 坝岸结合 上、下游接合部岸滩有无是裂缝、下挫 土质坡顶有无雨淋沟、陷坑 坝顶 石质坡顶是否平顺,有无沉陷、明显凹凸现象 DB34/T 20242013 12 表B.3 墙式护岸工程定期检查记录表 护岸工程名称:对应桩号: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处理意见 有无杂草、杂树、杂物 有无倾斜、下挫 墙体 有无残缺、断裂、破损 有无裂缝 墙顶、墙面 是否发生侵蚀剥落破碎、老化 墙根 墙根部是否冲刷、淘空 相邻段有无错动 变形缝开合和止水是否正常 混凝土墙式护岸 排水孔是否正常 墙体变形缝内填料有无流失 墙面是否发生侵蚀剥落、裂缝或破碎、老化 浆砌石墙式护岸 排水孔是否正常 DB34/T 20242013 13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护岸工程观测记录表 表C.1 护岸工程裂缝观测记录表 护岸工程名称:对应桩号:观测日期:观测单位:观测人:编号 裂缝位置 长度(m)宽度(cm)深度(cm)走向 DB34/T 20242013 14 表C.2 护岸工程位移观测记录表 护岸工程名称:对应桩号:观测日期:观测单位:观测人: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对应桩号 水平向观测值 垂直向观测值 观测仪器 DB34/T 20242013 15 表C.3 崩岸观测记录表 河段名称:对应桩号:观测日期:观测单位:观测人:观测部位 观测内容 数值 备注 崩岸对应堤防及桩号 崩岸形式(条崩/窝崩)基本概况 岸滩宽度 崩岸长度 最大崩宽 坎头最大高度 崩岸尺寸 崩塌土方量估算 河道水位 高差 滩地高程 有无折冲水流 有无回流、漩涡 近岸流态 回流范围及速度 位置(桩号)长度宽度深度 滩地裂缝 离堤脚线(或护岸控导线)距离 对应桩号 离堤脚线(或护岸控导线)距离 岸滩宽度 岸坎高度 崩岸断面1 岸坎地质不同层厚度 DB34/T 20242013 16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护岸工程维修养护记录表 护岸工程维修养护记录表 工程名称:所在单位:时间: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维修养护内容 维修养护情况 人工及物料消耗 完成人(签名)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