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DB34/T 2093-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DB34/T 2093-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DB34/T 2093-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DB34/T 2093-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DB34/T 2093-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DB34/T 2093-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932014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apid propagation of phalaenopsis amabilis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01 发布 2014-07-0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9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提出,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盆栽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谢光坤、秦改花、束冰、王生旭、伊兴凯、潘海发、杨连信。DB34/T 20932014 1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蝴蝶兰组培快繁的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培养基、无菌操作、外植体的接种与转代、组培苗分级、炼苗与移栽、出圃、包装、标识、运输。本标准适用于蝴蝶兰的组培快繁。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1.5寸、2.5寸、3.5寸苗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蝴蝶兰种苗通常被业内分为 1.5 寸、2.5 寸和 3.5 寸三个规格,1 英寸2.54 cm,分别代表蝴蝶兰种苗栽植的容器的直径为 4 cm、6.5 cm 和 9 cm。3 仪器设备 3.1 消毒设备 高压灭菌锅,水浴锅,医用小推车,专用托盘,微波炉等。3.2 洗涤设备 洗瓶机,培养基自动定量灌装机,晾瓶架,毛刷等。3.3 称量设备 电子精密天平,电子天平等。3.4 中央实验室设备 中央实验台,试剂架,试验台,试剂柜,光照培养箱,边台实验台等。3.5 接种室设备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接种专用工作服,接种用专用盘,解剖刀,口罩,鞋套,专用记号笔,脱脂棉/脱脂纱布,紫外线杀菌灯等。3.6 培养室设备 高效节能培养架,光谱灯,紫外线杀菌灯,温湿度计,程控定时器,组培筐,生化培养箱,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组培瓶,组培盖或封口膜,棉线,长镊子,剪刀,容量瓶,移液管,牛皮纸等。DB34/T 20932014 2 4 培养基 4.1 初代培养基 MS+6-BA 35 mg/L+NAA 0.30.5 mg/L+蔗糖 20 g/L+琼脂 78 g/L,pH 为 5.25.8。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蝴蝶兰品系品种的不同按需选择,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 6-BA、Ad、IAA、ZT 等,使用浓度因品系品种的不同而不同。4.2 增殖培养基 MS+6-BA 3.05.0 mg/L+NAA 0.30.5 mg/L+蔗糖 20 g/L+琼脂 78 g/L,pH 为 5.25.8。6-BA 少数品种需继续加大浓度。4.3 壮苗培养基 MS+蔗糖 20 g/L+琼脂 78 g/L+活性炭 1 g/L,pH 为 5.25.8。4.4 生根培养基 MS+IBA 0.2 mg/L+NAA 0.10.2 mg/L+蔗糖 15 g/L+琼脂 78 g/L+活性炭 1 g/L,pH为 5.25.8。5 无菌操作 5.1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趁热分装于 100 ml 组培瓶中,每瓶约 30 ml。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盖上组培盖,或盖上封口膜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 121下灭菌 20 min。取出组培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5.2 外植体 5.2.1 外植体选择 蝴蝶兰组培快繁中采用花梗做外植体,花梗需成熟健壮,通常带3 朵6 朵花;花梗花朵无畸形、无病虫害、无严重机械损伤、严重脱水等现象;花型花色完全符合本品种特性,花色均一、花朵排序整齐。花梗在采切前需适当控水控肥和增强光照。5.2.2 外植体建档 对采集好用于做外植体的花梗首先进行生产编号、病毒检测等,建立建全接种外植体的档案,如品种正式登录名或别名、父母本登录名、品种来源、照片资料,育种者全名、植株规格、植株生长状况、株型、花色包含排序、花朵大小、朵间距、花型描述、花色描述、花梗高度、花梗数量、叶幅大小、养护难易及注意要点、催花难易及注意要点;组培各阶段表现包含诱导、增殖 1-N 代表现、壮苗生根、定植。5.2.3 外植体消毒 DB34/T 20932014 3 将采集的花梗保湿迅速带回实验室,切成 1 cm2 cm 长的单芽茎段,用肥皂水洗两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洗好的单芽茎段放在消毒的广口瓶内,加入 2 倍花梗体积的 5双氧水进行表面消毒,消毒时间为 20 min 左右,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2 遍,随后将花梗夹于无菌纸上风干,用枪形镊剥除苞叶。剥掉苞叶的花梗再放入一个无菌广口瓶中,加入花梗 2 倍体积的 0.1升汞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断摇晃瓶子,使消毒液充分接触花梗,消毒时间为 10 min 左右。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 4 次,以彻底冲洗掉外植体上残留的消毒液。最后将消完毒的花梗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多余的水分备用。6 外植体的接种与转代 6.1 外植体的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手术刀在芽上端 0.5 cm 处平切,芽下端 1.0 cm 处斜切以使芽体与培养基充分接触,然后接入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中,接种时需注意芽的方向。初代培养时每瓶不宜接种太多,以防污染造成巨大损失,通常每瓶宜接种 2 个3 个外植体。接种后,在瓶子的下角用记号笔标记接种材料、培养基、操作人员的编号以及接种时间等信息。6.1.1 初代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 22 2。所使用的温度计都必须经过校正,每个温度计上都要标明校正值及温度范围。培养前期 7 d10 d 需暗培养,待有芽萌发后转入光下培养,光照强度为 1000 lx,光照时间 8 h/d10 h/d。6.2 转代 6.2.1 增殖培养 待芽长到 2.0 cm3.0 cm,营养芽的两个叶片开始展开时,可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接种的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密度过大,芽苗扩增的空间和营养受限,继代时间短,密度过小,使生产成本增加。对于 500 mL 的培养甁,一般每瓶以接种 30 个左右的芽为宜。每次接种完后需在瓶子下方标记好接种材料编号、继代次数、操作人员编号以及接种日期等信息。6.2.1.1 增殖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 25 2,光照强度 1500 lx,光照时间 10 h/d12 h/d。6.2.2 壮苗培养 切去芽丛基部褐化组织以及老叶和黄化叶,剔除变异苗包括玻璃花苗莲座体双叶脉叶片畸形等,将 1.0 cm 以上的芽苗分成单株进行壮苗培养。6.2.2.1 壮苗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25 2,光照强度 1500 lx,光照时间 12 h/d14 h/d。6.3 生根 6.3.1 生根培养 进一步剔除变异苗包括玻璃花苗莲座体双叶脉叶片畸形等以及细弱苗。筛选生长健壮、长势一致的无根苗进行生根培养。DB34/T 20932014 4 用于生根培养的芽苗一般茎段长度为 1.5 cm 左右,叶长 2.5 cm 左右。具体方法为:去除褐化组织及老化、黄化的叶片,以及褐化组织,叶基部如有与茎段脱离的苞叶,则将该苞叶去除干净。操作过程中严禁伤到需保留的叶片。6.3.2 生根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 25 2,光照强度 1500 lx,光照时间 8 h/d。7 组培苗分级 根据叶片颜色深绿、浅绿、叶片张开幅度等,结合苗高,生产中可将蝴蝶兰组培种苗分为小苗、中苗、大苗和等外级即不合格苗,通常小苗苗高 2.5 cm3 cm,中苗苗高 3 cm4 cm,大苗苗高 4 cm以上,2.5 cm 以下的为等外级苗。8 炼苗与移栽 8.1 炼苗 当组培种苗苗高 2.5 cm4 cm,具有 3 片4 片叶和 2 条3 条根时,便可移栽。为了保证其成活率,常在瓶苗出瓶以前,先在炼苗大棚内把培养瓶盖全部打开或半打开,打开时间为培养基不发霉为止。一般为 7 d 左右。8.2 出瓶 经炼苗后,用镊子将组培苗从培养基中取出,放在托盘中,洗掉基部培养基和枯叶,在大棚内或温室中栽植于苔鲜中。环境的昼夜温度分别是 2529和 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 8090;移栽初期 20 d 内光照强度控制在 2000 lx3000 lx,45 d 后光照强度控制在 6000 lx8000 lx,90 d 后光照强度控制在 10000 lx20000 lx,小苗出瓶 5 d 后可开始喷施叶面肥,可喷施兰花专用叶面肥,每 5 d 喷施一次,20 d 后施第一次肥料,施用肥料 N:P:K=20:20:20,浓度为 3000 倍4000 倍灌根,施肥次数为每隔 10 d15 d 一次。9 出圃 9.1 小苗出圃 组培苗出瓶后,栽种在直径 4 cm 的塑料透明营养袋中,经过 4 个5 个月,小苗长至两叶距 10 cm15 cm,叶宽 4 cm5 cm,叶数 4 片5 片,叶子肥厚,叶片坚挺,叶色浓绿,叶片间已开始互相遮挡;根系较密集,有些盘旋于盆底,并有部分已长出盆外,此时为小苗俗称 1.5 寸苗可出圃。9.2 中苗出圃 小苗经换盆,栽种在直径 6.5 cm 的塑料透明营养袋中,约 6 个7 个月,长至两叶距 16 cm22 cm,叶宽 4 cm6 cm,叶片数 4 片6 片,叶片肥厚,挺立,叶色浓绿,叶片开始互相遮挡。盆中根系已达盆底,有部分根已长出盆外,此时为中苗俗称 2.5 寸苗可出圃。DB34/T 20932014 5 9.3 大苗出圃 中苗经换盆,栽种在直径 9 cm 的塑料透明营养袋中,经过 4 个5 个月,两叶距 28 cm35 cm,叶宽 8 cm10 cm,叶数 4 片6 片,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挺立,单轴茎较饱满。盆中根系已基本饱满,根系粗壮有活力,此时为大苗俗称 3.5 寸苗可出圃。10 包装、标识、运输 10.1 小苗包装 用 92.5 cm 31.5 cm 12 cm 开孔纸盒作内包装,用 95 cm 32.5 cm 65 cm 开孔纸箱作外包装,每盒 150 株。每箱 5 盒共 750 株。包装方法可将小苗竖直摆放并让叶片按对角线排列于纸盒中,一盆挨一盆摆放,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软纸后封箱。10.2 中苗包装 用 92.5 cm 31.5 cm 12 cm 开孔纸盒作内包装,用 95 cm 32.5 cm 65 cm 开孔纸箱作外包装,每盒 56 株,每箱 5 盒共 280 株。分二层四排,叶片上下排列,花盆底部贴近长边,并用透明胶纸固定。10.3 大苗的包装 大苗用 72 cm 49 cm 39 cm 纸箱按每箱 72 株包装,包装时将苗平放,叶片按上下或左右同方向排列,分两排四层重叠,花盆底部贴近长边,并用透明胶纸固定。10.4 瓶苗包装 包装纸箱规格 95.5 cm 42 cm 39 cm。瓶苗用三角玻璃瓶培养,一般每瓶 22 株,每箱 76 瓶。瓶间用折叠纸板方格隔开,上下层用纸板隔开,防止运输碰烂。10.5 标识 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产地、规格、净含量、包装日期和认证号。纸箱上面印有“严禁重压,切忽倒置”字样,侧面应标有明显的方向箭头。10.6 运输 发货装箱前注意控制水分适度。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