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80 B 1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222011 秸秆框式堆肥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for box composting of straw 2011-10-25发布 2011-11-25实施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522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宏斌、何传龙、储大勇、李帆、蒋光月、万水霞、王文军、王娥梅.DB34/T 15222011 1 秸秆框式堆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秸秆进行框式堆肥处理过程中调理剂制作、堆肥框制作及堆肥方法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堆肥。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堆肥框 composting box 堆肥框是指供堆肥时固定堆肥物料的框架。2.2 堆肥调理剂 compost conditioner 堆肥调理剂是指加入堆肥物料中用于改善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或)其生物活性的物料,以调节原料混合物的水分、质地、C/N 比等。3 堆肥工艺 包括调理剂制作、堆肥框制作和堆肥三个部分,如图 1 所示。图1 框式堆肥操作流程 膨胀珍珠岩 猪粪、鸡粪 有机调理剂 氮磷肥 秸秆堆肥调理剂 秸秆 建框 压实 定型 水分调节 堆肥 调理剂制 作DB34/T 15222011 2 4 堆前准备 4.1 调理剂制作 膨胀珍珠岩与猪粪或鸡粪混合,混合比例为 1:1(体积比),制成松散堆料,经过高温发酵 57天,制成有机调理剂,每处理 1000 公斤秸秆需要猪粪或鸡粪 30 公斤。向有机调理剂中加入尿素和过磷酸钙,调节物料 C/N 至(2535):1,即完成秸秆堆肥调理剂的制作,每处理 1000 公斤秸秆需加入尿素 50 公斤,过磷酸钙 20 公斤。4.2 堆肥框制作 堆肥框材料使用木板、塑料板或其他材料,共由 12 块长条形板构成,每块板规格为 2 米0.5 米,每 4 块板围成 1 层,共 3 层。5 堆肥方法 5.1 建框 取 4 块条形板合围成第一层堆肥框并在四周固定结实,将秸秆填装入第一层堆肥框,一边填装一边均匀撒放堆肥调理剂。5.2 压实 在填装秸秆的同时,进行踩踏压实,直至填满第一层堆肥框。5.3 定型 在第一层堆肥框的基础上重复 5.1、5.2 步骤,直至完成第三层堆肥框,经压实定型后卸下全部堆肥框,形成一个长宽高为 2 米2 米1.5 米的秸秆垛。5.4 水分调节 在秸秆垛上覆盖捆绑塑料薄膜,顶部预留通气口,底部空出 510 厘米不包裹薄膜,从顶部通气口注水使秸秆垛整体达到最大持水量。5.5 堆肥 秸秆堆肥时间夏季为 2030 天,其它季节为 3050 天。6 腐熟要求 腐熟的秸秆堆肥为褐色或黑褐色,有黑色汁液,堆肥中含水量高时柔软而有弹性,含水量低时脆而易碎,堆肥总体体积减少约 1/22/3。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