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 1690-200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 1690-200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 1690-200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 1690-200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 1690-200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松无性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 1690-200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 16902008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规程 2008-11-24 发布 2008-12-01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T 1690200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栽培区域.1 5 营建质量.1 6 主要营建技术.2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红松无性系果林适宜栽培区.1 DB21/T 16902008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本规程由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起草。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行轩、张利民、谭学仁、张志厚、丁振和、张少强、张玉嵩 李 林、孟广仁、董立国、魏凯波、胡永栋、周 辉、战世凯。DB21/T 16902008 1 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无性系果林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区域、营建质量、主要营建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红松产区内的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2006 红松嫁接技术规程 DB21/T1570-200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无性系果林 用结实高产无性系或结实型优树的接穗嫁接并能大量生产商品种子的林分。3.2 结实型优树 以种子产量为主要选择目的,结实量明显超过林分平均值的林木。3.3 结实高产无性系 红松种子园或其它林分中经过评价鉴定的具有一定种子增产能力的无性系。4 栽培区域 适宜红松的栽培区域见附录A。5 营建质量 5.1 造林成活率 利用嫁接苗造林当年成活率98,第3年保存率95。利用实生苗山上定植砧木当年成活率98,保存率95,定植2年5年后开始嫁接,2年后接穗保存率达到90以上。5.2 产量指标 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密度应达到的年均结实量见表1。DB21/T 16902008 2 表 1 红松无性系果林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密度应达到的年均结实量 林龄(a)结实量(kg/hm2)3m3m 4m4m 5m5m 7 1013 68 46 10 2633 1823 1013 15 107139 84109 5166 20 167216 148191 95123 25 208270 201260 191248 30 236306 230298 225292 35 253328 256331 247319 40 286370 281363 281363 45 299387 299387 299387 50 347449 55 384497 60 412534 65 438567 70 476616 75 493638 80 527682 6 主要营建技术 6.1 结实型优树选择 6.1.1 选择林分 在优良种源区内的30年生以上优良林分中选择。6.1.2 选优方法 选优时间在种子丰年期7月至球果采收前进行。在林分内先预选结实量较大的候选树,再以候选树为圆心,在半径10m范围内选出结实量仅次于候选树的3株大树,实测候选树和3株大树的结实量(球果个数)、胸径和树高,各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即可选定为优树。选优资料及时归档,选优标准见表2。表 2 红松结实型优树标准 林龄(a)优树超过3株大树平均值(%)3050 结实量(个)胸径(cm)树高(m)300 5 2 6.2 嫁接苗培育 6.2.1 接穗采集 春季树液流动前,在经鉴定的结实高产无性系分株和结实型优树的树冠中上部采集,每株树采集10个15个含有2轮小枝的大枝,将各无性系采集的枝条充分混合后再捆成捆运输。6.2.2 无性系数量 按营建面积,每公顷不少于15个无性系。DB21/T 16902008 3 6.2.3 接穗贮藏 采集的接穗放入冰窖中低温贮藏。6.2.4 砧木选择 用苗龄4年5年生的红松移植苗作为砧木。6.2.5 嫁接方法 按DB21/T1570-2007执行。6.2.6 嫁接苗管理 翌年春季苗木开始生长前解除绑带。水肥管理与实生苗木相同。6.3 无性系果林营建 6.3.1 立地选择 选择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坡度20,土层厚度30 cm,无积水的采伐迹地、荒山及退耕还林地作为造林地。6.3.2 整地 6.3.2.1 清场 清除造林地内所有乔灌木、杂草及采伐剩余物。6.3.2.2 整地时间 整地时间为栽植前一年的秋季。6.3.2.3 整地方式 采用穴状整地,穴面直径60cm,穴深30cm。6.3.2.4 整地方法 应达到GB/T15776-2006的整地方法。6.3.3 初植密度 根据经营水平初植密度可选择1111株/hm2(株行距3m3m)、833株/hm2(株行距4m4m)、625株/hm2(株行距5m5m)。6.3.4 栽植 6.3.4.1 苗木选择 选择在苗圃嫁接成活的接穗高生长达到5cm以上的嫁接苗。6.3.4.2 栽植时间 栽植应在春季顶浆进行,随起苗随造林。6.3.4.3 栽植方法 栽植时将苗栽于穴中央,栽正、扶直,深浅适中,根系舒展。覆土应分层,先填表土、湿土,后填心土、干土,踩实后要使培土超过原根际1cm2cm,然后覆一层虚土。DB21/T 16902008 4 6.3.5 山上嫁接 6.3.5.1 定植砧木 选择4年生红松实生苗按初植密度在山上定植砧木。6.3.5.2 嫁接时间 定植2年后,树高达到50cm80cm,春季幼树顶芽开始生长时嫁接。6.4 无性系果林管理 6.4.1 补接 嫁接未成活的第2年在砧木最高的侧枝上补接。6.4.2 修剪 嫁接成活后的幼树每年在树液流动前修剪一次,剪掉生长旺盛的砧木侧枝。修剪工作持续3年5年,直至接穗形成4轮以上的树冠为止。6.4.3 抚育 栽植后5年内每年抚育2次,割除杂草及灌木。第一次穴状抚育,割穴直径1m,第二次全面抚育。以后根据杂草和灌木生长情况确定抚育次数。6.4.4 扩穴 造林后第2年扩穴,穴径1m1.5m,不可伤及树木根系,清除穴内杂草和灌木根系。6.4.5 间作 无性系果林郁闭前在行间可间作大豆或中药材,间作面积以不影响林木生长为宜。6.4.6 保留密度 3m3m的密度第一次间伐在25年左右,4m4m的密度第一次间伐在35年左右,不同年龄阶段保留密度见表3。表 3 红松无性系果林保留密度表 株/hm2 林龄(a)3m3m 4m4m 5m5m 20 10001111 562625 360400 30 700777 562625 360400 40 500555 450500 288320 50 350388 315350 250278 60 250278 250278 250278 6.4.7 间伐对象 在各年龄阶段密度控制下,伐除生长弱势木和根据采种记录评价出的结实量低的林木,间伐后尽量保持林木个体营养空间大致均匀。DB21/T 16902008 5 6.4.8 修枝 无性系果林郁闭后,在冬季或早春树木生长停止季节用锯及时修掉枯死枝和半枯死枝。6.4.9 截顶 6.4.9.1 截顶时间 当林木高生长达到6m8m,为增加球果产量,在种子歉年的冬季实施。6.4.9.2 截顶方法 在树冠上数第4层轮生上10cm处用锯或高枝剪截掉主梢,保留35个匀称健壮的侧枝作为未来的主枝,以后不进行第二次截顶。6.4.10 结果期管理 进入结实期后,采果时应保护树体,不能折断树头。6.5 病虫害防治 开展病虫害预报预测,及时防治。消除病虫源,保护和利用天敌,选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农药防治。6.6 球果采集及调制 6.6.1 球果采集 球果由绿变为黄褐色、大部分球果鳞开裂时可采集。6.6.2 球果调制 球果采收后,放在水泥地面上晾晒。当鳞片与松籽开始分离,此时可进行人工敲打或机械脱粒,脱粒后的种子立即进行水选,除去杂质后晾晒到安全含水率(8),放入专用种子库贮存。DB21/T 16902008 1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红松无性系果林适宜栽培区 A.1 红松无性系果林栽培范围、自然概况如表 A.1 所示。表 A.1 红松无性系果林适宜栽培区概况 适宜栽培区范围 自然概况 西丰、抚顺、清源、新宾、本溪、宽甸、桓仁、岫岩、风城、抚顺市郊区、本溪市郊区、丹东市郊区、沈阳市(东陵区、苏家屯区、新城子区东部)、铁岭(红旗、鸡冠山、模道河)、开原(新边、李家台、黄旗寨、八棵树、上肥地、下肥地)、东港北部(黑沟、龙王庙、合隆、新农、长安)、庄河(横道河子、蓉花山、步云山、三架山)、普兰店(同益、俭汤、安波)、盖州(矿洞沟、太平庄、卧龙泉、旺兴仁、万福)、营口(吕王、建一、黄土岭)、海城(什司县、马风、接文、孤山)、鞍山市郊区(千山、孤山、唐家房)、辽阳(孤家子、甜水、水泉、吉洞峪、塔子岭)、灯塔(鸡冠山)东经:1223012515 北纬:3984312 海拔:100m1300m 平均气温:410 5积温:28003600 年降水量:600mm1100mm 4月7月降水量:340mm540mm 无霜期:127天178天 干燥度:0.51.1 土壤:棕壤、暗棕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