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48-2012.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48-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48-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48-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48-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48-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1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7482012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cultivation for Lonicera fulvotomentosa 2012 05 28发布 2012 07 28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748201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栽培技术.1 4.1 立地选择.1 4.2 林地清理.2 4.3 栽植密度.2 4.4 栽植季节.2 4.5 栽植方法.2 4.6 栽培支架.2 5 抚育管理.2 5.1 幼林抚育.2 5.2 成林抚育.2 6 病虫害防治.3 7 采收.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4 DB52/T 748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龙县德卧林业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朝义、卢永成、程坤、许俊波、黄勇。DB52/T 7482012 1 黄褐毛忍冬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褐毛忍冬的造林地选择、种植、土壤管理、施肥、整形修剪、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标准主要适用于贵州西南部、南部。其它栽培区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DB52/T 747 黄褐毛忍东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黄褐毛忍冬 Lonicera fulvotomentosa 黄褐毛忍冬:黄褐毛忍冬是被子植物中忍冬科忍冬属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拉丁学名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的西南部、东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湖南西北部及西部。具有良好生态和经济价值。4 栽培技术 4.1 立地选择 4.1.1 海拔及坡度 海拔700m1600m,坡度25。4.1.2 产地环境 按GB 3095、GB 5084、GB 15618的规定执行。DB52/T 7482012 2 4.1.3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418,年日照时数1500h1800h,年降水量800mm1300mm。4.1.4 土壤条件 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层厚度30cm,PH值在5.58之间。4.2 林地清理 按GB/T 15776的规定执行。4.3 栽植密度 土被连续区域,株行距2m3m,密度为1667株/hm,土被非连续区域,采用750株/hm900株/hm。4.4 栽植季节 雨季种植或冬春造林。4.5 栽植方法 苗木按DB52/T 747的规定执行。开40cm40cm25cm30cm定植穴,毎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kg。种植苗木留藤长20cm30cm。栽植时,需苗正、覆土至根颈处、踏实、压紧,浇足定根水。4.6 栽培支架 4.6.1 攀石栽培 用裸露的岩石作支架:利用石墙、石堡或溶沟中的石芽作为永久性支架。4.6.2 搭架栽培 桩架用水泥桩高 1.8m2m,桩距 2m3m。拱架用水泥拱高 1.3m1.5m,拱距 2m。用竹竿或木杆作为支架。5 抚育管理 5.1 幼林抚育 5.1.1 实生苗造林幼林抚育期5年,扦插苗造林幼林抚育期1年2年。5.1.2 栽植后当年抚育二次,第一次在 6 月7 月,清除林地杂草。第二次 8 月9 月,中耕除草及施肥,每株施腐熟后的农家肥 1kg。5.1.3 栽植后第 2 年第 5 年每年抚育三次,第一次在 3月4 月,展枝、摘心、中耕除草。第二次在6 月7 月,除草。第三次在 8 月9 月,除草、蔸部培土 3cm5cm 及施肥,施腐熟后的农家肥 3kg/株。5.1.4 抚育管理中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及粪便。禁止使用硝态氮肥。5.1.5 幼林期可间作矮秆作物,以耕代抚。5.2 成林抚育 DB52/T 7482012 3 5.2.1 土壤管理 5.2.1.1 培土 在露根植株兜部培土 3cm10cm,保护根蔸。每年培土一次,保持土高于蔸部 3cm10cm。5.2.1.2 中耕除草 每年中耕除草 2 次,第1 次在3 月5 月进行;第 2 次在7月10 月进行。中耕时,在植株根际周围宜浅,避免伤根,远处可稍深。松土半径为 50cm。除草时清理植株周围的杂灌木及藤本植物。5.2.2 施肥 5.2.2.1 追肥 每年2次,第一次在 2 月3 月植株旺盛生长期进行,施腐熟过的农家肥 5kg/株,采用穴施或环状沟施。多次开花植株为增加采花量,在每茬花的花芽分化期用尿素 0.2%0.3%,磷酸二氢钾 0.5%1%喷施叶面作为根外追肥。肥料使用参照 NY/T 496 执行。5.2.3 整形修剪 在采花后的7月11月进行。剪除枯枝、病虫残枝、细弱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留骨干枝。抹芽、疏梢、摘心在春季进行。6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不成灾不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害检疫,防止病虫害蔓延扩散。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加强修剪进行物理防治。病虫害成灾采用无公害化学防治。黄褐毛忍冬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白蚁等。防治方法参照附录 A。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严禁在采摘期(5 月6 月)前 1 个月喷洒各类农药或参照 GB 4285的规定执行。7 采收 6月7月采收,采收发育完整的待开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采摘期15d。采摘将整个着花枝全部采下,放置于竹容器内,摘花时将花蕾和已开花分开放置并及时加工。DB52/T 7482012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表A.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白粉病 白粉病的发生主要是长期干旱和通风不良引起,危害 叶片、花蕾、幼茎。初期在叶片、花序、幼茎上出现 灰色斑点状物,发展后期叶片、花蕾上布满白粉层,造成叶片、花萎缩、失水变黄脱落,造成减产。1.选育抗病品种;2.合理密植,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气条件;3.用50%胶体硫0.1 kg,加水20 kg进行喷雾;4.发病严重时喷 25%粉锈宁 1500 倍液,每 7天一次,连喷3次4次;5.用杀菌剂甲基硫菌灵 50%可湿性粉剂稀释400 倍600 倍液喷施或用三唑酮 25%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花期禁用)等防治。褐斑病 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后期小 斑融合一起,呈圆形或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的病斑。潮湿时,叶背生有灰色的霜状物,干燥时,病斑中 间部分容易破裂。严重时,叶片早期枯黄脱落。1.及时除病枝落叶,减少病源;2.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抗性;3.用 1:1.5:300 波尔多液喷施或退菌特 600800 倍液喷施,每隔 7d10d 施用 1 次,连喷2次3次。白蚁 危害地下根部,造成植株枯萎失水。根部被咬食。1.清除被害植株;2.用生石灰加水处理危害环境。_ DB52/T 748-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