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DB22/T 1816-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DB22/T 1816-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DB22/T 1816-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DB22/T 1816-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DB22/T 1816-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DB22/T 1816-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080.01 P66 备案号:37935-2013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816 2013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 stabilized soil base 2013-05-06发布 2013-05-30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816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松原市交通运输局提出。本标准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交通运输局、吉林中路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全忠、成果、栾海、李兴、李敬标、赵长虹、李剑峰、王汝堂、魏火星、李长江、张炳涛、迟东彪、纪青山、马铁伟。DB22/T 1816 2013 1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结 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水泥类、石灰类和水泥石灰类混 合料的 配 合 比设计、施工工艺和 技术、质量 管理 的要 求。本标准 适用于电离子溶液类 土质 固化剂 的新 建、改建 公路 工程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路面 维修和其他道 路 工程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本 文件 的 应用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 的 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 版 本 适用于 本 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 引用文件,其最 新 版 本(包括所 有的 修改 单)适用于 本 文件。GB/T 1884 原 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 定 法(密度计法)GB/T 6324.1 有 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 第 1部分:液体 有 机化工产品水混溶性试验 JTG D50 公路 沥 青路面 设计 规 范 JTG E51 公路 工程无机 结合料稳定材料 试验 规 程 JTG F80/1 公路 工程 质量 检验评 定标准 第一册 土 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 语和 定 义适用于 本 文件。3.1 复合稳定土 compound stabilized soil 以经 过粉碎 的 或 原 状 松 散 的、含 有 一 定 细粒 土成 分 的土 为 基本材料,用 土质 固化剂和石灰、水泥 等 结合料按 一 定 比 例均匀掺 配 而形 成的路面基层 混 合料,它 是一 种能够满足 路 用 技术 指 标要 求 的 半刚 性 材料。根据 结合料的 不 同,复合稳定土 可分 为 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水泥类 复合稳定土 和水泥石灰类 复合稳 定土 等。3.2 土质固化剂(电离子溶液类)soil stabilized 是 由 多种表 面 活 性剂和 多种 单 分子水溶性无机 材料 组 成、能够 与 土 颗粒发生 化 学 交 联作 用 的复合 物溶液。土质 固化剂 能够 改 善 和 提 高 土质的技术 性 能。3.3 无机结合料 inorganic binders DB22/T 1816 2013 2 主要 指 水泥、石灰、粉煤 灰 及 其他工 业废渣。3.4 基层 base 铺筑在 沥 青面层 下 或 水泥混 凝 土面 板 下 并 与 之相接 的主 承重 层。基层 可以是一 层 或两 层,可以是一 种或两种 材料。3.5 底基层 subbase 铺筑在 基层 下 的 次承重 层。底基层的 刚 度可 低 于 基层,因而,其 材料 组 成 和品 质要 求 也 可 低 于 基层;底基层 可以是一 层 或两 层 以 上,可以是一 种或两种 材料。3.6 垫层 seal coat 设 置在 土基 与 底基层 之间 的路面结 构 层,其 作 用是改 善 土基的 湿 度和 温 度 状况,以 稳 固 路面基层 和面层的 强 度、刚 度和 稳定 性不 受 土基 水 温状况变 化 造 成 影响;扩散 基层的 应 力,减小 土基 产 生 的 应 力 和 变形;阻止 路基土 挤入 基层 而影响 基层结 构 的 性 能。3.7 路床 roadbed 路面底面 以下 0.80 m范 围内 的路基 部分。在 结 构 上 分 为上 路 床(0 m 0.30 m)及 下 路 床(0.30 m0.80 m)两 层。3.8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the optimum water content and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进行击 实试验 时,在含 水 率 干 密度 坐 标 系上 绘 出 各个 对应 点 并 连 成 圆滑 的 曲线,曲线 的峰 值点 对应 的 含 水 率 和 干 密度 即 为 最 佳 含 水 率 和最 大 干 密度。表 明 在 最 佳 含 水 率及 最 佳压 实效 果的 状 态 下 稳定材料 所 能 达到 的 最 大 干 密度。3.9 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thickness of uncompacted layer and coefficient of loose paving material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结 构 层 摊 铺 完 成 后、碾压前 的 厚 度 称 为 松 铺 厚 度;松 铺 厚 度与 达到 规定 压 实度 的压 实 厚 度 之 比 值称 为 松 铺系 数,常精确到 小 数点后 两 位。4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设计 4.1 一般规定 DB22/T 1816 2013 3 4.1.1 石灰类、水泥类和水泥石灰类 等 复合稳定土 适用于 各级 公路的底基层、二级 及 二级 以下 公路的 基层。4.1.2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结 构设计应 贯彻 因 地制宜、就地取 材的原则,通 过 对 当地 材料 情况 的 调查,根据 不 同 公路 等 级 和 交通量 对 基层、底基层的技术要 求,选择 技术 可 靠、经 济 合 理 的结 构 层。4.1.3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 应 具 有 足够 的 强 度和 稳定 性、较 小 的 收缩(温 缩 及干 缩)变形。4.1.4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 配 合 比设计 按 无 侧 限 抗压 强 度试验方法 确 定 满足 设计 要 求 的 配 合比。4.1.5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 和 底基层 厚 度应 根据 交通量 大 小、材料 性 能 以 及 充 分 发 挥压 实机 具功 能等 因 素选择。结 构 层的 最 小 设计 厚 度 为 150 mm。4.1.6 在 排 水不 良,路基 经 常处 于 潮 湿、过湿状 态 的路 段;季节 性 冰冻地区 的中 湿、潮 湿状 态 路 段,可 能 产 生 冻胀需 设 防冻垫 层的路 段;基层 或 底基层 可 能受 污染 以 及 路基 软弱 的路 段 等 应设 置 垫 层,所设 置 的 垫 层 适用 复合稳定土 处治。4.1.7 路 床 加 固 根据 土质、水文 状况 和 加 固 材料 来源 等,经比 选 可 采 用 复合稳定土材料 处 理。4.1.8 当填 方 路基 采 用 细粒 土 填 筑,填 料的 CBR值达 不 到 要 求 时,可 采 用 复合稳定土材料 处 理。4.1.9 在 渗 水 材料 缺乏 的 地区,桥涵台背 和 挡 土 墙墙背采 用 细粒 土 填 筑时,可用 复合稳定土 进行 处治。4.2 设计理论与方法 4.2.1 设计方法 按 JTG D50规定。结 构设计 采 用 双圆 均 布垂直荷载 作 用下 的 弹 性 层 状 连 续 体 系 理论,以 路 表 面 回弹弯沉 值 作为 路面 整 体 刚 度 的 设计 指 标 计 算 路面结 构 层 厚 度。对 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二级 公路,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 以 层底 拉 应 力指 标 控 制 设计。4.2.2 复合稳定土基层、底基层 各 结 构 层材料 回弹模 量 应 自 上而 下 递 减组 合。4.3 设计参数和设计标准 4.3.1 路面 设计 前 应对 拟 采 用 材料 作 复合稳定土的 配 合 比设计,按规定 方法测 定 混 合料 设计参 数 和施 工 控 制 指 标,合 理 选 定 抗压 回弹模 量、抗压 强 度、劈裂 强 度 等 参 数 和 指 标。4.3.2 路面 设计 中复合稳定土 半刚 性 基层、底基层的材料 设计参 数 应 根据 公路 等 级 和设计 阶 段 的要 求 确 定。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 施工 图 设计 时 应实测设计参 数;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 初步 设计 或 二级 及 二级 以下 公路 设计 时 可 借鉴 本 地区 已 有的 试验 资 料 或 工程经验 确 定,如 无 资 料 应实测;可 行 性 研究阶 段 可参 考附录 A确 定 设计参 数。4.3.3 复合稳定土 抗压 回弹模 量、无 侧 限 抗压 强 度、间接 抗 拉 强 度(劈裂 强 度)等 试验方法 按 JTG E51执 行。4.3.4 水泥类 复合稳定土基层 和 底基层的技术 指 标 符 合 JTG D50水泥 稳定 类 材料的标准,压 实度和 7 d龄 期 的 无 侧 限 抗压 强 度 代 表 值 按 表 1规定的 范 围 执 行。表 1 水泥类复合稳定土的压实度及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特 重 交通 重 交通 中交通 轻 交通 层位 压 实度%抗压 强 度MPa 压 实度%抗压 强 度MPa 压 实度%抗压 强 度 MPa 压 实度%抗压 强 度 MPa 基层 97 3.0 4.0 96 2.5 3.5 底基层 96 2.5 96 2.0 96 2.0 95 1.5 DB22/T 1816 2013 4 4.3.5 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基层 和 底基层的技术 指 标 符 合 JTG D50石灰 稳定 类 材料的标准,压 实度和 7d龄 期 的 无 侧 限 抗压 强 度 代 表 值 按 表 2规定的 范 围 执 行。表 2 石 灰 类复合稳定土的压实度及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重、中交通 轻 交通 层位 压 实度%抗压 强 度 MPa 压 实度%抗压 强 度 MPa 基层 95 0.8 底基层 95 0.8 95 0.7 4.3.6 水泥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如 水泥用 量 占 结合料 总 量的 30%以 上,按 水泥类 复合稳定土的技术要求 进行组 成 设计,否 则按 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的技术要 求 进行组 成 设计。4.3.7 复合稳定土 垫 层的 强 度和 压 实度应 符 合 表 1或表 2底基层的要 求。4.3.8 为 保证 路基的 强 度和 稳定 性,设计 宜 使 路基 处 于 干 燥 状 态 或 中 湿状 态,土基 回弹模 量 值 应 大 于 30 MPa,重 交通、特 重 交通公路土基 回弹模 量 值 应 大 于 40 MPa;路 床 填 料 应 均匀、密实,路 床 土 最 小 强 度和 压 实度应 符 合 表 3的要 求。复合稳定土路 床 加 固 的土基 回弹模 量 值 或强 度、压 实度 按 工程 项目特殊 设计 的要 求 进行,如 无 特殊 设计,应 符 合 上 述 要 求。表 3 路床土最 小 强度和压实度 要求 填 料 最 小强 度(CBR)压 实度 项目 分类 路面底面 以下 深 度 m 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 二级 公路 三、四 级 公路 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 二级 公路 三、四 级 公路 0 0.3 8 6 5 96 95 94 填 方 路基 0.3 0.8 5 4 3 96 95 94 0 0.3 8 6 5 96 95 94 零 填 及 挖 方 路基 0.3 0.8 5 4 3 96 95 注:当 三、四 级 公路 铺筑 沥 青 混 凝 土 或 水泥混 凝 土路面 时,其 压 实度应 采 用 二级 公路的规定 值。4.3.9 复合稳定土路 堤 填 料的 最 小强 度应 符 合 表 4的要 求。DB22/T 1816 2013 5 表 4 路 堤填 料最 小 强度和压实度 要求 填 料 最 小强 度(CBR)压 实度 项目 分类 路面底面 以下 深 度 m 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 二级 公路 三、四 级 公路 高 速 公路、一 级 公路 二级 公路 三、四 级 公路 上 路 堤 0.8 1.5 4 3 3 94 94 93 下 路 堤 1.5以下 3 2 2 93 92 90 注:当 三、四 级 公路 铺筑 沥 青 混 凝 土 或 水泥混 凝 土路面 时,其 压 实度应 采 用 二级 公路的规定 值。5 复合稳定土 组成材 料 5.1 土质固化剂 根据 土的 工程性 质 选择 相 适应 的土质 固化剂。适用不 同 土质的土质 固化剂 的 指 标 和 特征见 表 5。表 5 适 用 不同 土质的土质固化剂的 指 标 项目 指 标 及 描述 pH值 1 1 11 12 溶 解 性 完 全 溶 解 完 全 溶 解 完 全 溶 解 完 全 溶 解 密度,20,g/cm3 1.28 0.03 1.24 0.03 1.26 0.03 1.28 0.03 固 含 量,%,42.0 34.0 33.0 32.0 总酸 度,NaOH g/100 g样 品 21.0 27.0 9.5 12.5 _ _ 总碱 度,HCl g/100 g样 品 _ _ 7.0 9.5 7.0 9.5 土的 工程性 质 适用于 塑 性 指 数 Ip 14,或细粒组 土粒含 量 大 于 30%的 土的 固化剂(1号 剂)适用于 塑 性 指 数 7 Ip 17,或细粒 组 土 粒含 量 为 10%30%的土的 固化剂(2号 剂)适用于 塑 性 指 数 5 Ip 9,或细粒组土 粒含 量 为 8%12%的土的 固化剂(3号 剂)适用于 塑 性 指 数 Ip 7,或细粒组 土 粒含 量 小 于 10%的土 的 固化剂(4号 剂)注:土质 固化剂 技术 指 标 检验方法 见附录 B。5.2 无机结合料 5.2.1 水泥 普 通 硅酸盐 水泥、矿 渣 硅酸盐 水泥、火山 灰 质 硅酸盐 水泥和 复合 硅酸盐 水泥 都 可用于 复合稳定土。所用水泥应 符 合 国家 技术标准的要 求,初 凝时间 应 大 于 4 h,终 凝时间 应 在 6 h以 上;水泥 的 安 定 性应 合DB22/T 1816 2013 6 格。宜采 用 强 度 等 级较 低 的 水泥,如 32.5级 或 42.5级 水泥。不应使用 快硬 水泥、早 强 水泥;禁 用 已 受 潮变 质的 水泥。5.2.2 石 灰 复合稳定土 用石灰 技术 指 标 应 符 合 表 6的要 求,等 级宜 高 于 级。在 特殊 的 情 况 下,可以用 低 于 级 但 有 效 钙 加 氧 化 镁 含 量 不 小 于 45%的 石灰,但增 加 的 数 量 应不 超 过 混 合料的 2%,同时 混 合料的 强 度 指 标 应 达到 本标准的有 关 要 求。应 尽 量 缩 短 石灰 的 存放 时间;石灰 在 露 天堆 放 时间 较 长 时,应 予覆盖。表 6 石 灰 的技术 指 标 材料 种 类 技术 指 标 钙 质 生 石灰 镁 质 生 石灰 钙 质 消 石灰 镁 质 消 石灰 有 效 钙 加 氧 化 镁 含 量()不 小 于 70 65 55 50 未消 化 残 渣含 量(5 mm圆 孔筛筛余,)不 大 于 17 20 含 水 率()不 大 于 4 4 0.71 mm方 孔筛筛余()不 大 于 1 1 细 度 0.125 mm方 孔筛累 计 筛余()不 大 于 20 20 钙镁 石灰 的 分类 界 限,氧 化 镁 含 量()5 5 4 4 5.2.3 粉煤灰 粉煤 灰 中 SiO2、Al2O3和 Fe2O3的 总 含 量 应 大 于 70%,烧失 量 不 宜大 于 20%,比 表 面 积 宜大 于 2 500 cm2/g或 0.075 mm筛孔 通 过率 应 大 于 60%。干粉煤 灰和 湿粉煤 灰 均 可以使用,使用 前 应 将 结 块 的 粉煤 灰 破 碎 和过 筛,同时 清除杂 质。5.3 土 5.3.1 塑 性 指 数 小 于 12的 细粒 土,以 及 粘 土 颗粒含 量 小 于 30%的中 粒 土 或 粗 粒 土,宜 用于水泥类 复合 稳定土。5.3.2 塑 性 指 数 在 9 17范 围内 的 细粒 土,以 及 粘 土 颗粒含 量 大 于 30%的中 粒 土 或 粗 粒 土,宜 用于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5.3.3 塑 性 指 数大 于 17、液 限 大 于 40%的土,不适 合单 独 采 用一 种 结合料 做 复合稳定土,可用于水泥和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5.3.4 硫 酸盐 含 量 超 过 0.8%的土,有 机 质 含 量 超 过 10%的土,不 宜 用石灰 稳定。5.3.5 硫 酸盐 含 量 超 过 0.25%的土,不应用水泥 稳定;有 机 质 含 量 超 过 2%的土,应 先 用石灰 进行 处 理 再 用水泥 稳定。液 限 超 过 50%的土,不 宜 做 复合稳定土的材料。5.4 水 凡是 饮 用水(含 牲畜饮 用水)均 可使用。DB22/T 1816 2013 7 6 混 合料 组成 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结合料 剂 量 是以 干 结合料质量 占 干 混 合料(结合料 和 土)质量的 百 分 率表 示,即:结合料 剂 量=干 结合料质量/干 混 合料质量。固化剂剂 量 是以固化剂 的质量 占 干 混 合料质量的 百 分 率表 示,即:固化 剂剂 量=固化剂 质量/干 混 合料质量。6.1.2 根据 已 确 定 适用 的土的 种 类和性 质 以 及 用于 公路的 等 级 和 层位 等,选 用适 宜 的结合料 和固化剂,并 确 定 它 们 的 用 量。6.2 材 料 试验 6.2.1 对于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用 土,应 取 有 代 表 性 的 试 样,进行 下列试验:a)颗粒 分 析;b)液 限 和 塑 性 指 数;c)有 机 质 含 量(必 要 时 做);d)硫 酸盐 含 量(必 要 时 做)。6.2.2 对于水泥,应检验其 强 度 等 级 和 初、终 凝时间及 安 定 性。6.2.3 对于石灰,应检验其 有 效 钙 和 氧 化 镁 含 量。6.2.4 对于 土质 固化剂,应 按 表 5规定的技术 指 标 检验。6.3 混 合料的设计 步骤 6.3.1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配 制 比 例 的 范 围 和 结合料、固化剂 的 最 小 剂 量,可 按 表 7执 行。表 7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配制比例 范围表 基 层 底 基 层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类 型 结合料 含 量 固化剂剂 量 结合料 含 量 固化剂剂 量 水泥类 复 合稳定土 水泥 3 8 0.015 0.03 水泥 3 6 0.01 0.02 石灰类 复 合稳定土 石灰 4 10 0.015 0.03 石灰 4 8 0.01 0.02 水泥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 水泥 1 8 石灰 3 10 0.015 0.03 水泥 1 8 石灰 3 10 0.01 0.02 6.3.2 确 定 混 合料的 最 佳 含 水 率 和最 大 干 密度。对 同 一 种 土 样,应配 制 3种 不 同 剂 量 固化剂和 相 应 的5种 结合料 剂 量 配 合 比 的 混 合料 试件。在 实 际操 作 中,每 种 剂 量 固化剂 至 少应 做 3种 不 同 剂 量结合料 混 合料的 击 实试验,即 最 小 剂 量、中 间 剂 量 和最 大 剂 量;其他 两 个 剂 量 混 合料的 最 佳 含 水 率 和最 大 干 密度 用 内 插 法 确 定。6.3.3 按规定的 压 实度,分 别 计 算 不 同 配 合 比 的 试件 的 干 密度。DB22/T 1816 2013 8 6.3.4 按 最 佳 含 水 率 和计 算 得 出的 干 密度 制 备 试件。按要 求剂 量 加 入 土质 固化剂(稀释 液)。进行强度试验 时,为 保证 试验 结果的 可 靠 性和 准 确 性,每 组 试件 的 数 目 要 求 为:小 试件不少于 6个;中 试件不少于 9个;大 试件不少于 13个。6.3.5 试件 在 标准 养 生温 度 为 20 2,标准 养 生湿 度 为 95%规定 条 件下,保 湿 养 生 6 d、浸 水24 h后,进行 无 侧 限 抗压 强 度试验。6.3.6 抗压 强 度 保 留 1位 小 数。同 一 组 试件试验 中,采 用 3倍 均 方 差 方法 剔除异 常值,小 试件可以 允许 有 1个 异 常值;中 试件 1 2个 异 常值;大 试件 2 3个 异 常值。异 常值数 量 超 过上 述 规定的 试验 重 做。6.3.7 同 一 组 试验 的 变 异 系 数 Cv(%)符 合 下列 规定,方 为 有 效 试验:小 试件 Cv 6%;中 试件 Cv 10%;大 试件 Cv 15%。如 果 不 能 保证 试验 结果的 变 异 系 数 小 于 规定的 值,则 应 按 允许误差 10%和 90%概 率重 新 计 算 所 需 的 试件 数 量,增 加 试件 数 量 并 另做 新 试验。新 试验 结果 与 老 试验 结果 一 并重 新 进行 统 计评 定,直到 变 异 系 数 满足上 述 规定。6.3.8 根据表 1或表 2设计 规定的 抗压 强 度 标准,选 定合 适 的结合料 和固化剂剂 量。此 配 合 比试件室内 试验 结果的 平 均 抗压 强 度应 符 合 下列 公 式 的要 求:n aC ZRRd-1.(1)式 中:dR 设计 抗压 强 度(表 1或表 2)单位 为 MPa;nC 试验 结果的 变 异 系 数(以 小 数 计);aZ 标准 正 态 分 布 表 中 随 保证 率(或置 信 度)而变 的 系 数,高 速 公路 和一 级 公路 应 取 保证 率 95%,即 Z=1.645;其他 公路 应 取 保证 率 90%,即 Z=1.282。6.3.9 施工 中 实 际 采 用 的 固化剂和 结合料 剂 量 应比室 内 试验 确 定的 剂 量 高。固化剂可 增 加 0.001%;采 用 集 中 厂拌 法施工 时,结合料 可 只 增 加 0.5%;采 用 路 拌 法施工 时,结合料 宜 增 加 1.0%。7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施 工 7.1 一 般 规定 7.1.1 复合稳定土基层 和 底基层 施工可 采 用 路 拌 法和 集 中 厂拌 法。对于 三 级 及 三 级 以下 公路,基层 和底基层 可 采 用 稳定土 拌 和机 或 其他 拌 和机 具 路 拌 法施工;对于 二级 公路,应使用 专 用 的稳定土 拌 和机 或使用 集 中 拌 和法 制 备 混 合料;在高 速 公路 和一 级 公路 上进行 施工,应 采 用 集 中 厂拌 法 制 备 混 合料,并 用 摊 铺 机 摊 铺。7.1.2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 宜 在 春 季 气 温 稳定 达到 日 平 均 气 温 5 以 上时铺筑。7.1.3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 应 在 夏秋气 温 较 高 季节 施工;在 有 冰冻 的 地区,应 在 第一 次重 冰冻(-3-5)到来 之 前 的 一 个 月左右 结 束 施工。7.1.4 复合稳定土 在 雨 季 施工 时,应注 意天气 变 化,防 止 混 合料 遭 到 淋雨;遇雨 时 应 停 止 拌 和和 摊 铺,如已 铺筑 应 快速整 形、压 实,无法 压 实 时 应 挖 除。7.1.5 复合稳定土结 构 层 施工 时,应 遵守 下列 规定:DB22/T 1816 2013 9 a)配 料 应 准 确。按规定的 频 度对 现场 的有 关 材料 进行 检测,根据 现场 测 定土 和 结合料的 含 水 率及 时 调 整 相 关 材料的 用 量;测 定 石灰 有 效 钙镁 含 量,如 低 于设计 要 求 值,应 调 整 施工配 合 比;控制 并 稳定 厂拌 设 备 的 计 量 装 置;b)土 块 尽 可 能粉碎,细粒 土 最 大 颗粒 不应 大 于 15 mm。粉 土、粘 土 或 砂 土 应 处 于 松 散 可 拌 状 态,否 则 应 晾 干或 筛除 土 块;如 粘 质土结 块 严 重,应 撒 布 石灰 充 分 闷 料 后 进行 破 碎;c)路 拌 法施工 时,应注 意 结合料的 拌 和和 摊 铺均 应 做 到 均匀;d)固化剂 稀释 液 喷洒 及 拌 和应 均匀;固化剂使用 前 要 充 分 摇 匀,使 沉 淀 充 分溶 解;e)应 严 格控 制 基层的 厚 度和 高 程,其 路 拱横坡 应与 面层 一 致;f)复合稳定土基层、底基层 碾压 时 应用 12 t以 上 的 压 路 机;应 根据 公路 等 级、压 实度 要 求、碾压 层 厚 度、工程 量 大 小、工程 进 度计 划 以 及 混 合料 颗粒组 成、施工 现场条 件 等,选择 合 适 的 压 路 机;根据铺筑 的 试验 段确 定 碾压 工艺;g)当 施工 中 断、临 时 开 放 交通 时,应 采取 保 护措 施,避免 基层 表 面 遭 到 破 坏。7.1.6 应 采取 措 施 防 止表 面 水 透 入 基层,在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 上 设下 封 层,同时 采取 相 应 的技术 加 强 基层 与沥 青面层的 联 结,在 基层 上 设 置 透 层 沥 青。7.2 路 拌 法 7.2.1 复合稳定土路 拌 法施 工,通常应 用的方法 为 层铺路 拌 法,其 方法 是在 准备施 工 的路 段上,将 土 和结合料 就 地 逐 层 摊 铺,用路 拌 机、其他 机 械或人工就 地 拌 和,形成混 合料结 构 层。7.2.2 石 灰 类复合稳定土层铺路 拌 法施 工 7.2.2.1 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层 铺 路 拌 法施工工艺 流 程 按 图 1的 顺序 进行。图 1 石灰 类复合稳定土层铺路 拌 法施 工工艺流程图 7.2.2.2 准 备 下 承 层 应:a)当 复合稳定土 用 做 基层 时,要准 备 底基层;当 复合稳定土 用 做老 路面的 加 强 层 时,要准 备老 路 面;当 复合稳定土 用 做 底基层 时,要准 备 土基;b)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铺筑 前,应对下 承 层的 弯沉 值(强 度)、压 实度以 及高 程、平 整 度和 横坡 度 进行 检测,检 查 有 无 坑槽、搓 板、裂 缝 与 局 部 松 散等 不 足之 处。如 不 符 合要 求,应 针 对不 同 情 况进行 处 理;c)在 培 有路 肩 或 槽 式 断 面的路 段,两 侧 路 肩 上 每 隔 一 定 距 离(可 为 5 m 10 m)交 错开 挖 泄 水 沟(或 做砂 石 渗 沟),以 利泄 水。DB22/T 1816 2013 10 7.2.2.3 施工 放样 应:a)在 底基层 或 老 路面 或 土基 上 恢 复中 线,直线段 每 15 m 20 m设一 桩,曲线段 每 10 m 15 m设一 桩;b)在两 侧 路 肩边缘外钉 设 指 示 桩,以 供挂 线 控 制 铺筑 界 限、标 记 厚 度和 高 程。7.2.2.4 摊 铺 土 应:a)复合稳定土基层、底基层 用 土 应 先 行 运 到 路 段 进行 摊 铺;在 运 到 施工 路 段前,应经检验 合 格;b)摊 铺 前 应 通 过 试验试 铺 确 定土的松 铺系 数,根据 计 算 的 用 量,等 距 离、均匀 地 将 土 堆 置 于下 承层 上。每 车 运输土的 数 量 接 近 相等;c)摊 铺 土的 方法,可 根据铺筑 厚 度、进 度 要 求、机 械 设 备条 件,选择 平 地 机、推 土 机 或 其他可 行的 方法;d)摊 铺表 面 应 力 求 平 整,并 有规定的路 拱横坡。7.2.2.5 摊 铺 石灰:a)运 到 铺筑 现场 的 石灰应是经 过 消 解 检验 合 格 的 消 石灰,粒 径 不 大 于 10 mm;b)计 算 出 每平 方 米 所 需 石灰 的质量,根据 每 车 所 运 石灰 数 量 和石灰 的松 方 容 重,计 算 出 一 车 石灰所 铺 面 积,在 已 摊 铺 完 成的土层 上,按标 划 出的 段 落 或 格 线 卸 料;c)石灰 宜 用 人 工,定量、均匀 地 撒 布、摊 铺;d)摊 铺时 应 随 时 检 查 并 与设计用 量 核 对,如 用 量 不 足,则 立 即加 以 补 充;e)雨天 不应 摊 铺 石灰,对 已 铺 的 应 快速 拌 和 压 实 或 待 雨 后 晾晒 再拌 和 压 实。7.2.2.6 初步 拌 和应:a)拌 和分 为 初步 拌 和和 再拌 和。初步 拌 和可 采 用 路 拌 机 或 其他 拌 和机 械沿 路 拌 和,使石灰和 土 充 分混 合。所用 稳定土 拌 和机 的 选择 应 根据 土质 以 及 拌 和 厚 度 确 定 适 合的 机 械;b)拌 和 路 段 长 度 视 机 械 功 率而 定,一 般 为 300 m 500 m。初步 拌 和 2 遍 后 立 即 喷洒 固化剂 稀释 液。7.2.2.7 稀释 并 喷洒 固化剂 稀释 液应:a)配 制 固化剂 稀释 液 时,应 根据 混 合料的 天 然 含 水 率 和最 佳 含 水 率 以 及 设计 的 固化剂用 量 来确 定稀释 比 例,其 稀释倍 数 一 般 不 小 于 75倍。可 按 式(2)和 式(3)计 算:PW WC2 1-=.(2)式 中:C 固化剂水溶液 稀释倍 数;P 固化剂剂 量(%);1W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的 最 佳 含 水 率(%)2W 土 和石灰混和 后 的 平 均含 水 率(%)。A W A W W+-=4 3 2)1(.(3)式 中:2W 土 和石灰混和 后 的 平 均含 水 率(%);DB22/T 1816 2013 11 3W 土的 天 然 含 水 率(%);4W 石灰 含 水 率(%);A 石灰用 量(%)。b)喷洒 固化剂 稀释 液。通 过 试 喷,检 查 液 流 的 压 力,并根据 用 量 调 整 车 速 和 流 量。用 压 力 洒 水 车 喷洒 第一 遍 固化剂 稀释 液,用 拌 和机 械 拌 和 1遍 2遍,再 喷洒 第 二 遍 固化剂 稀释 液。每 遍喷洒 设计用 量的 50%。7.2.2.8 再拌 和应:a)固化剂 稀释 液 喷洒 完 毕,用 拌 和机 械 再拌 和。再拌 和 为 2遍 3遍。要 调 整 好 拌 和 深 度,应 达到 所 拌 层 厚 的底 部,并 宜 深 入 下 承 层 0.5 cm 1 cm;b)由 两 侧 拌 向 中 间,每 次 拌 和应 有 重 叠,相 邻 重 叠宽 度可 在 10 cm 20 cm。要合 理 确 定 拌 和 次 数,直 至拌 和 均匀,达到 最 佳 含 水 率为止;c)拌 和 时 随 时 检 查 重 叠宽 度和 拌 和 深 度,避免漏 拌 超 拌,如 有 不 符,应 及时 调 整。7.2.2.9 混 合料 拌 和 完 成 后,应 根据 施工 条 件,用 平 地 机、推 土 机、人 工 或 其他方法 进行 整 形。整 形 应 按 设 定的 指 示 桩 控 制 高 程和 边缘:a)用 平 地 机 整 形,在 直线 及 不设 超 高 的 曲线 路 段,应 由 两 侧 向 路中 线 进行 刮 平 1遍 2遍;在 设有 超 高 的 曲线 路 段,应 由 低 侧 向 高 侧 进行 刮 平 1遍 2遍;用 推 土 机 快速 碾压 1遍 2遍,以 暴 露 不 平 整 状况,再 按 前 述 程 序 整 平,直 至 达到 要 求;b)用 推 土 机 整 形,可以 整 平、碾压 相 互 进行。应 由 低 侧 向 高 侧 进行 刮 平 1遍 2遍,快速 碾压 1遍 2遍,以 暴 露 不 平 整 状况,再 整 平 碾压直 至 达到 要 求;c)公路 等 级 低或 工程 量 较 小时,可用 人 工 整 形,用 锹、耙 将 混 合料 摊 平,用 刮 板或 路 拱 板 刮 平;然 后 用 推 土 机 快速 碾压 1遍 2 遍;再 用 锹、耙找 平 整 形;最 后 用 路 拱 板 校 正 成 型,初步 压 实;d)整 形 中,应 随 时 检 查 铺筑 厚 度,与混 合料标准 压 实度 条 件下计 算 的松 铺 厚 度 相 核 对。局 部 低 洼 处 应 耙 松(深 入 100 mm)用 补 料 整 平,严 禁 利 用 薄 层 贴补 的 办 法 进行 找 平;e)为 保证 找 平 层 不 干 燥,避免 出 现 夹 层 现 象,可 结合 找 平,喷洒 少 量 低 浓 度(如 1:500)的 固化剂 稀释 液。整 形 工 序 宜 在 2 h内 完 成。7.2.2.10 碾压 要 求 见 7.4节。7.2.2.11 养 生 要 求 见 7.5节。7.2.3 水泥类复合稳定土层铺路 拌 法施 工 7.2.3.1 水泥类 复合稳定土层 铺 路 拌 法施工工艺 流 程 按 图 2的 顺序 进行。DB22/T 1816 2013 12 图 2 水泥类复合稳定土层铺路 拌 法施 工工艺流程图 7.2.3.2 准 备 下 承 层要 求 同 7.2.2.2条。7.2.3.3 施工 放样 要 求 同 7.2.2.3条。7.2.3.4 摊 铺 土 方法和 要 求 同 7.2.2.4条。7.2.3.5 稀释 固化剂、喷洒 固化剂 稀释 液方法和 要 求 同 7.2.2.7条。7.2.3.6 初步 拌 和是使固化剂 稀释 液和 土 充 分混 合;初步 拌 和 2 遍 后 开始 铺 撒 水泥。其他方法和 要 求 同 7.2.2.6条。7.2.3.7 铺 水泥应:a)计 算 出 每 袋 水泥 能铺 的面 积,按土层 上 标 划 出的 段 落 或 格 线 摆 放 水泥;b)应 将 水泥 当 日 直 接 送 到摊 铺 路 段,卸 在 做 标 记 的 部 位,并 检 查 有 无 遗漏 和 多 余。运输 水泥 的 车 应 有 防 雨 设 备;c)用 刮 板 将 水泥 均匀 摊 铺 开,注 意每 袋 水泥 的 摊 铺 面 积 应 相等。摊 铺 后,表 面 应无 空白 处,也 无 水泥 过 分 集 中的 部 位。7.2.3.8 再拌 和应:a)铺 撒 水泥 完 毕,进行 再拌 和,再拌 和 为 2遍 3遍。b)其他 要 求 同 7.2.2.8条。7.2.3.9 整 形 要 求 同 7.2.2.9条。7.2.3.10 碾压 要 求 见 7.4节。7.2.3.11 养 生 要 求 见 7.5节。7.2.4 水泥石 灰 类复合稳定土层铺路 拌 法施 工 7.2.4.1 水泥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层 铺 路 拌 法施工工艺 流 程 按 图 3的 顺序 进行。DB22/T 1816 2013 13 图 3 水泥石 灰 类复合稳定土层铺路 拌 法施 工工艺流程图 7.2.4.2 水泥石灰类 复合稳定土层 铺 路 拌 法 具 体施工方法,参照 7.2.2条 和 7.2.3条 相 关 内 容 和 要 求实施。7.3 集中厂拌 法 7.3.1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 集 中 厂拌 法施工是 指 复合稳定土 混 合料 在 专 设 的 拌 和 场 地,用适 合 的稳定土 拌 和机 械 集 中 拌 和。在高 速 公路 和一 级 公路 上进行 施工,宜采 用 稳定土 摊 铺 机 摊 铺,二级 及 二级 以下 公路 也 可使用 平 地 机 等进行 摊 铺。7.3.2 集 中 厂拌 法施工工艺 流 程 按 图 4的 顺序 进行。DB22/T 1816 2013 14 图 4 集中厂拌 法施 工工艺流程图 7.3.3 摊 铺 混 合料 之 前,应 按规定准 备 下 承 层 和施工 放样,具 体方法和 要 求参照 7.2.2.2条 和 7.2.2.3条 进行。7.3.4 设 置 拌 和设 备 应:a)选择 与工程 规 模 相 符 的 拌 和设 备,其 技术 性 能 和 额 定 产 量 应 满足 质量、进 度 要 求,以 保证 拌 和、摊 铺 效 率;b)厂拌 机 械 包括 拌 和 主 机,土、水泥、石灰和固化剂 稀释 液 的 配 给 系 统,皮 带、螺旋 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