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DB35/T 1191-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080.99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1912011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 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pairing cracks of highway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pressure injection grouting method 2011-10-28发布 2012-02-0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191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术语.1 5 材料.2 6 设计规定.5 7 施工要求.6 8 质量检验评定.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压力注胶(浆)裂缝修复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1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裂缝修复材料或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1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裂缝修复材料安全性检验适用的测定方法.14 参考文献.16 条文说明.17DB35/T 11912011 II 前 言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修复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统一施工质量的验收,确保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修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程。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编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本标准参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州卓强加固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学春、李梁峰、卓昌志、祝可为、姚晓飞、张天宇、卓尚木、鄢仁辉、欧世忠、蔡华忠、陈思晓、彭鹏。DB35/T 11912011 1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的总则、术语、材料、设计规定、施工要求和质量检验评定等内容。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公路工程路面、桥梁、隧道、涵洞等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采用压力注胶(浆)法修复的设计、施工和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GB/T 7124-2008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 GB/T 6329-1996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测定 GB 5055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448-200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JGJ 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HG/T 2625-1994 环氧浇铸树脂线性收缩率的测定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总则 3.1 为使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质量要求,质量检验评定有据可依,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本规程。3.2 压力注胶(浆)法适用于裂缝宽度 0.1mm5mm,需要填充裂缝、恢复构件截面整体性或有补强要求的静止裂缝的修复。3.3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采用压力注胶(浆)法修复的设计和施工,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 术语 4.1 静止裂缝 static crack DB35/T 11912011 2 形态、尺寸和数量均已稳定不再发展的裂缝。4.2 裂缝修复胶 repairing adhesive for concrete crack 以低粘度改性环氧类胶粘剂配制的用于修复混凝土裂缝的胶粘剂。当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时,也可用其他改性合成树脂替代改性环氧树脂进行配制。4.3 裂缝注浆料 grout for concrete crack 一种高流态、塑性的、采用压力注入的裂缝修复材料,一般分为改性环氧类注浆料和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类注浆料两类。4.4 封缝材料 sealed material 用以封闭裂缝,确保压力注胶(浆)时修复材料不冒出的材料。4.5 压力注胶(浆)法 pressure injection grouting method 通过一定的压力将胶(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中的方法。4.6 界面处理 surface treatment 为改善修复材料与原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粘合能力,而对其界面(混凝土表面)进行的物理或化学处理。5 材料 5.1 裂缝修复用的材料,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时,其粘接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 0.90、保证率为 95的要求确定。5.2 裂缝修复用的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型号、出厂日期及出场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当有补强或恢复截面整体性要求时,尚应对其安全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5.3 裂缝修复胶 5.3.1 混凝土裂缝修复胶的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的规定。DB35/T 11912011 3 表1 混凝土裂缝修复胶的安全性能指标 检验项目 性能要求 抗拉强度(MPa)25 受拉弹性模量(MPa)1500 伸长率()1.7 抗压强度(MPa)50 抗弯强度(MPa)30,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 胶体性能 23下7d无约束线性收缩率()0.30 钢对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10 钢对钢对接抗拉强度(MPa)20 钢对干态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粘接能力 钢对湿态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1.8,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耐湿热老化性能 在50、95%RH环境中老化90d,冷却至室温进行钢对钢拉伸抗剪强度试验 与室温下短期试验结果相比,其抗剪强度降低率不大于18%注1:表中的强度指标,除注明为标准值外,均为平均值。注2:干态混凝土指含水率不大于6的硬化混凝土;湿态混凝土指饱和含水率状态下的硬化混凝土。5.3.2 混凝土裂缝修复胶的工艺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2的规定。表2 裂缝修复胶的工艺性能指标 在各季节试验温度下测定的适用期(min)裂缝宽度范围(mm)混合后初黏度(MPas)春秋季(23)夏季(30)冬季(10)0.10.2 150 50 40 50210 0.20.5 300 40 30 40180 0.51.5 800 30 20 30180 注:表中的指标,除已注明外,均是在(230.5)试验温度条件下测定。5.4 裂缝修复用注浆料 DB35/T 11912011 4 5.4.1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改性环氧类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3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改性环氧类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 检 验 项 目 性能要求 劈裂抗拉强度(MPa)7.0 25 抗弯强度(MPa)且不得呈碎裂状破坏 浆体性能 抗压强度(MPa)60 钢对钢拉伸剪切强度(MPa)7.5 钢对钢抗拉强度(mm)15 粘接能力 钢对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MPa)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耐湿热 老化能力 在50、98%RH环境中老化90d后,冷却至室温进行钢对钢拉伸抗剪强度试验 老化后的抗剪强度 平均降低率应不大于20 注:表中的强度指标均为平均值。表4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 检 验 项 目 龄期(d)性能要求 3 25.0 7 35.0 抗压强度(MPa)28 55.0 7 3.0 劈裂抗拉强度(MPa)28 4.0 7 5.0 抗折强度(MPa)28 8.0 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MPa)28 1.5(7+28)80 耐施工负温作用能力(抗压强度比,%)(7+56)90 注:(7+28)表示在规定的负温下养护7d转标准养护28d,余类推。5.4.2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注浆料的工艺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DB35/T 11912011 5 表5 混凝土裂缝修复用注浆料的工艺性能指标 性 能 指 标 检 验 项 目 改性环氧类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类 密度(g/cm3)1.0 混合后初黏度(MPas)1500 初始值(mm)380 流动度(自流)30min保留率(%)90 3h(%)0.10 竖向 膨胀率 24h与3h之差值(%)0.020.20 泌水率(%)0 25测定的可操作时间(min)60 90 适合注浆的裂缝宽度(mm)1.53.0 3.05.0且符合 产 说 书规定注:适合注浆的裂缝宽度系指有恢复截面整体性要求的情况而言;若仅要求填充裂缝,可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给出的值,通过试压注确定。5.4.3 改性环氧类注浆料中不得含有挥发性溶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改性水泥基注浆料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胶凝材料质量的 0.05%。任何注浆料均不得对钢筋及金属锚固件和预埋件产生腐蚀作用。5.4.4 改性水泥基注浆料用水应采用饮用水和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规定的天然洁净水。5.5 封缝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6 设计规定 6.1 一般规定 6.1.1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复,应先通过现场调查、检测和分析,对裂缝的成因、属性、类别及裂缝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判断,有针对性地制订修复方案。6.1.2 对承载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结构性裂缝,应先经过计算分析并进行加固设计后,再按本规程适用的方法进行修复设计。6.1.3 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不得采用本规程的方法进行修复。6.1.4 当裂缝修复有补强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当胶粘材料到达 7d固化期时,应钻取芯样按本规程第 8章的规定进行检验。6.1.5 当裂缝修复有防水要求时,应按本规程第 8 章的规定采用承水法进行检验,并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承水高度。6.1.6 裂缝修复合格后,可进行外观处理。6.2 裂缝压力注胶(浆)修复方法 6.2.1 低压注射注胶法 低压注射注胶法是通过专用的注射器,以一定的压力(不小于0.2MPa)将裂缝修复胶注入裂缝腔内,此方法适用于0.1mm1.5mm,深度不超过300mm的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注射前,应对裂缝周边进行封闭,注射器使用的方法和要求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DB35/T 11912011 6 6.2.2 机控压力注浆法 机控压力注浆法是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机械控制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现场压注试验确定),将修复裂缝用的注浆料注入裂缝腔内。此法适用于1.5mm5mm的独立裂缝、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深而蜿蜒的裂缝。6.3 裂缝修复材料 6.3.1 压力注胶(浆)法修复裂缝的修复胶和注浆料应采用改性合成树脂类和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类修复材料,其安全性能指标及工艺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 5 章的有关规定。6.3.2 当裂缝修复有补强要求时,应采用裂缝修复胶。6.3.3 当裂缝成细而多时,宜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类胶,当裂缝成细而深时,宜用扩散能力强的甲基丙烯酸脂类胶。7 施工要求 7.1 施工程序 7.1.1 裂缝修复 裂缝修复的施工程序应符合图1的要求。不通过 通过 图1 施工程序框图 7.1.2 裂缝复查 在开始裂缝修复工作之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对裂缝实际情况进行复查,复查裂缝的种类、宽度、长度、深度、分布位置、数量等,以全面掌握实际情况。7.1.3 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应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设计图等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订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裂缝复查 制订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 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报批 质量检验 DB35/T 11912011 7 a)工程概况和施工进度安排;b)选用的裂缝修复材料相关性能参数;c)与选用的裂缝修复材料配套的压力注胶(浆)装置;d)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e)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7.1.4 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报批 施工单位制订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应按相关规定报批。7.1.5 组织施工 根据审批的裂缝修复施工技术方案,组织人员、机械设备及各种材料进场施工。7.1.6 质量检验 裂缝修复的质量检验按第8章的规定进行。7.2 施工步骤和要求 7.2.1 修复裂缝现场的气温和湿度,应符合裂缝修复材料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若无具体规定,气温应不低于 15;修复过程不得遭受日晒雨淋,并严禁在风沙和雨雪天气条件下进行露天修复施工。7.2.2 修复施工步骤 修复施工应按图2规定的步骤进行。图2 施工步骤框图 裂缝调查及标注 混凝土结构界面处理沿裂缝走向钻孔(必要时)埋设注胶(浆)嘴、排气嘴,裂缝表面封缝压气实验,观察密封效果 压力注胶(浆)施工 拆除注胶(浆)嘴,处理表面 质量检验与验收 DB35/T 11912011 8 7.2.3 裂缝调查及标注 在裂缝修复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人员对裂缝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及标注,以指导现场施工。7.2.4 混凝土结构界面处理 a)施工前应清除裂缝两侧混凝土构件表面的灰土、浮浆、污垢、油渍、原有涂装、抹灰层或其他饰面层;b)裂缝两侧混凝土构件表面处于潮湿或渗水状态,修复前应进行疏水、止水和干燥处理;混凝土构件界面含水率应按裂缝修复材料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若粘结有困难时,应改用高潮湿面专用的裂缝修复材料;c)沿裂缝走向对裂缝两侧各 100mm 范围内的混凝土构件表面,用喷砂机或砂轮机打磨平整,直至露出坚实的骨料新面,经检查无油渍、污垢后用压缩空气或吸尘器清理干净。7.2.5 沿裂缝走向设置注胶(浆)嘴、排气嘴。低压注射注胶法注胶嘴间距为 100300mm,机控压力注浆法注浆嘴间距为 300500mm;同时,尚应在裂缝交叉点、裂缝较宽处和缝的端部设置。对于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深而蜿蜒的裂缝,应在设置注胶(浆)嘴的位置钻孔,钻孔直径与注胶(浆)嘴底座孔相同,深度达到裂缝腔中部。7.2.6 注胶(浆)嘴基座与基座之间的裂缝采用封缝胶封闭。对现浇板裂缝,注胶(浆)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在板面或板底,但均应保证裂缝上、下表面的密封。7.2.7 封缝胶固化后,应进行压气试验,检查密封效果,观察注胶(浆)嘴之间的连通情况。当注胶(浆)气压达到 0.5MPa时,若仍有不通气的注胶(浆)嘴,则应重新埋设注胶(浆)嘴,并缩短其间距。检查密封效果可在封缝胶固化后,沿封缝胶处涂刷皂液,从注胶(浆)嘴压入等于注胶(浆)的压力,观察是否有漏气的气泡出现。若有漏气,应用封缝胶修补,直至无气泡出现为止。7.2.8 压力注胶(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注胶(浆)压力应按设计要求和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控制,并根据现场压注试验确定;b)压力注胶(浆)施工应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若是水平缝应从一端到另一端顺序进行;c)注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认为裂缝腔内已注满胶(浆)液,可以转入下一个注胶(浆)嘴进行注胶(浆),直至注完整条裂缝:1)在注胶(浆)压力下,上部注胶(浆)嘴有胶(浆)液流出;2)在胶(浆)液适用期内,吸胶(浆)率小于 0.05L/min。7.2.9 压力注胶(浆)施工完毕,应及时关闭上部注胶(浆)嘴,并维持压力 12min。当裂缝内胶(浆)液初凝时,应立即拆除注胶(浆)嘴和排气嘴,并用封缝胶将嘴口部位抹平、封闭。8 质量检验评定 8.1 一般规定 8.1.1 压力注胶(浆)法裂缝修复工程作为一项分项工程,按照本规程进行质量检验评定,其余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执行。8.1.2 压力注胶(浆)法裂缝修复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 100 分制进行。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计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评分值。8.1.3 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规程所列的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按附录 A中的附表“压力注胶(浆)裂缝修复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DB35/T 11912011 9 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验评定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建设单位根据对工程质量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质量等级评定进行审定。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监理单位评定合格的基础上,可依据本规程的规定对裂缝修复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和外观检查。在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检测、鉴定合格基础上进行验收。8.2 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压力注胶(浆)裂缝修复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在裂缝修复使用的材料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并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评分值计入附录A的附表中。8.2.1 分项工程的评分方法 分项工程的评分值满分为100分,按实测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时,应予减分。分项工程得分按式(1)计算,分项工程评分值按式(2)计算。分项工程得分=检查项目权值权值 检查项目得分.(1)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2)8.2.2 基本要求 应按基本要求对分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8.2.3 实测项目 对规定检查项目采用现场抽样的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检测计分。检查项目均应按单点(组)测定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评定,并按合格率计分,合格率按式(3)计算,检查项目得分按式(4)计算。检查项目合格率(%)=%100)数 检查项目的全部点(组检查合格的点(组)数.(3)检查项目得分=检查项目合格率100.(4)8.2.4 外观鉴定 对检查项目外观应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外观缺陷,应进行减分。对于较严重的外观缺陷,施工单位须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8.2.5 质量保证资料 压力注胶(浆)裂缝修复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料不全者应予减分,减分幅度可按本规程所列各款逐项检查,视资料不全情况每款减13分。DB35/T 11912011 10 8.3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裂缝修复工程质量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按照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逐级评定。8.4 质量保证资料的主要内容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裂缝修复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包括以下内容:a)裂缝修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报告、出厂证和产品合格证;b)裂缝修复材料配合比、拌合、加工检验及其试验数据,试验报告;c)裂缝修复施工原始记录;d)裂缝修复隐蔽工程施工记录;e)裂缝修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f)裂缝修复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8.5 压力注胶(浆)修复质量检验 8.5.1 基本要求 a)裂缝注胶(浆)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本规程的规定;b)施工前应对存在的裂缝进行复查、编号、标记,绘制裂缝分布图;c)裂缝修复施工程序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规定,并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d)胶(浆)液固化时间达到 7d 时,应立即进行质量检验。8.5.2 实测项目 见表6。表6 压力注胶(浆)修复质量检验实测项目 项次 检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1 胶(浆)体性能 符合本规程及设计要求 按本规程第5 章及相关国家标准测定 3 2 裂缝缝口表面处理 表面无浮尘、油污等 目测:100%2 3 注胶(浆)嘴间距 低压注射注胶嘴间距为100300mm;机控压力注胶(浆)嘴间距为300500mm;裂缝交叉点、较宽处和端部 尺量:30%1 4 压气检验 0.5MPa不漏气 检查施工记录:100%2 5 注胶(浆)压力 不小于0.2MPa 检查施工记录:100%1 DB35/T 11912011 11 表6(续)6 注胶(浆)饱满度 90%以上 试验方法:取芯法或超声波法。目测(取芯法):100%。波形对比(超声波法):见证抽测裂缝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条裂缝。3 7 芯样劈裂抗拉强度 沿裂缝方向施加的劈力,破坏应发生在混凝土内部(即内聚破坏)。或破坏虽有部分发生在界面上,但面积不大于破坏面总面积的15%。试验方法:取芯法。按照公路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执行。破坏面目测或尺量:100%。2 8 防渗漏 承水24h不渗漏 观察、并检查承水试验报告,数量 按设计要求确定。1 注:试验方法的基本要求详见本规程第8.6节。8.5.3 外观鉴定 a)裂缝表面注胶(浆)均匀,无开裂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b)固化后,注入器和注入座应清理干净,表面平整,无鼓包、漏孔,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0.5分,减满 5分止;c)灌缝位置颜色与邻近混凝土颜色相近,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8.6 试验方法的基本要求 8.6.1 取芯法 a)取样仪器设备、工艺及程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b)取样部位由设计单位确定;c)取样数量应按裂缝修复长度每 300m 作为一个批次,每批次取样数量不少于 3 个;当裂缝修复长度不足 300m 时,取样数量不少于 2个;不同施工工艺或材料应按不同批次分别取样;d)芯样应骑缝钻取,但应避开内部钢筋;e)芯样的直径不应小于 50mm;f)取芯造成的孔洞,应立即采用强度等级较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填实。8.6.2 承水法 a)承水设备、工艺及程序应满足工程实际条件,并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b)承水高度和压力应根据工程实际满足设计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8.6.3 超声波法 超声波检测设备、工艺及程序应符合现行国家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有关规定的要求。DB35/T 11912011 12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压力注胶(浆)裂缝修复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 分项工程名称 所属分部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工程部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桩号、墩台号、孔号)基本 要求 实测值或实测偏差值 质 量 评 定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代表值合格率(%)权值 得分 1 2 3 4 5 6 实 测 项 目 合 计 外观鉴定 减分 质量保证资料 减分 监理意见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评分 质量等级 检验负责人 检测 记录 复核 年 月 日 DB35/T 11912011 13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裂缝修复材料或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 B.1 裂缝压力注胶修复工程用的材料或产品,应按其工程用量一次进场到位。若材料或产品的量很大,确需分次进场时,必须经设计和监理单位批准,且必须逐次进行抽样复验。B.2 对一次进场到位的材料或产品,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见证抽样:a)当本规程条文中对检查数量有具体规定时,应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不得以任何产品标准的规定替代。b)当本规程未对检查数量作出规定,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已有具体规定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但若是计数检验,应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孤立批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GB/T 15239 规定的方案。c)若所引用的标准仅对材料或产品出厂的检验数量作出规定,而未对进场复验的抽样数量作出规定时,应按下列情况确定复验抽样方案:1)当一次进场到位的材料或产品数量大于该材料或产品出厂检验划分的批量时,应将进场的材料或产品数量按出厂检验批量划分为若干检验批,然后按出厂检验抽样方案或本规程有关的抽样规定执行;2)当一次进场到位的材料或产品数量不大于该材料或产品出厂检验划分的批量时,应将进场的材料或产品视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抽样方案或本规程有关的抽样规定执行;3)对分次进场的材料或产品,除应逐次按上述规定进行抽样复验外,尚应由监理单位以事前不告知的方式进行复查或复验,且至少应进行一次。其抽样部位及数量应由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决定;4)对强制性条文要求复验的项目,其每一检验批取得的试样,应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供进场复验使用;另一份应封存保管至工程验收通过后(或保管至该产品失效期),以备有关各方对工程质量有异议时供仲裁检验使用。d)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某种材料或产品性能异常,或有被调包的迹象,监理单位应立即下通知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见证抽样专项检验。专项检验每一项目的试件数量不少于 15 个。DB35/T 11912011 14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裂缝修复材料安全性检验适用的测定方法 C.1 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性能检验 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性能检验的测定方法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a)国家标准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GB/T 2567-2008);b)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附录 P锚固型结构胶及聚合物砂浆浇注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c)行业标准环氧浇铸树脂线性收缩率的测定方法(HG/T 2625-1994)。C.2 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粘结能力检验 对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粘结能力检验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a)国家标准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GB/T 7124-2008);b)国家标准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测定方法(GB/T 6329-1996);c)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附录 E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C.3 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耐环境作用能力检验 对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耐环境作用能力检验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550)附录H结构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测定方法的规定。C.4 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初黏度检验 对裂缝修复胶及改性环氧类注浆料初黏度检验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附录K结构胶粘剂初黏度测定方法。C.5 改性水泥基类裂缝注浆料性能检验 对改性水泥基类裂缝注浆料性能检验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a)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2008)附录A检验方法;b)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附录 C灌浆料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测定方法;c)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附录 P锚固型结构胶及聚合物砂浆浇注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C.6 改性水泥基类裂缝注浆料粘结能力检验 DB35/T 11912011 15 对改性水泥基类裂缝注浆料粘结能力检验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附录E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的规定。DB35/T 11912011 16 参 考 文 献 1GB/T 13354-1992 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 重量杯法 2GB/T 14683-2003 硅酮建筑密封胶 3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4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_ 17 条文说明 3 总则 3.1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公路工程中极为常见,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有表面封闭法、压力注胶(浆)法和填充密封法。表面封闭法及填充密封法一般用于表层裂缝的封闭,其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施工质量也容易保证。压力注胶(浆)法一般用于大型构件深裂缝的修复,施工工艺相对复杂,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修补效果,尤其是裂缝修复有补强要求时,更要严格控制。通过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压力注胶(浆)法修复裂缝的质量,就是制定本规程的目的。3.2本条根据压力注胶(浆)法的技术特点对压力注胶(浆)法修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按其稳定性可分为静止裂缝、活动裂缝、尚在发展的裂缝三类。对于活动裂缝和尚在发展的裂缝,在消除了裂缝成因或在裂缝停止发展,确认稳定后,仍可按本规程的适用方法修复。4 术语 4.14.6 本规范采用的术语及其涵义,是根据下列原则确定的:a)凡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已作规定的,一律加以引用,不再另行给出定义;b)凡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尚未规定的,由本规程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给出其定义;c)当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虽已有该术语,但定义不准确或概括的内容不全时,由本规范完善其定义。4.2若工程要求恢复开裂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强度时,应使用高粘结性结构胶配制的具有修复功能的裂缝修复胶。5 材料 本章对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中涉及工程安全的裂缝修复材料的安全性能指标和工艺性能指标做出了具体规定,由于现阶段我国关于结构加固材料的相关规范正在改版修订,为了与即将改版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等国家规范接轨,各类材料的安全性能指标根据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制定。5.1 为了确保使用粘接技术修复裂缝的结构安全,必须要求修复材料的粘接抗剪强度标准值应具有足够高的强度保证率和实现概率(即置信水平)。本规范采用的95%保证率,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确定的;其90%的置信水平(即C=0.90)是参照国外同类标准和我国标准化工作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经验确定的。5.3 裂缝修复胶 18 5.3.1采用压力注胶(浆)法修复裂缝时,修复材料与混凝土裂缝腔壁的粘接能力是确保整体性恢复与补强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表5.3.1中增加了与混凝土的正拉粘接强度及无约束线性收缩率的规定,因为过大的收缩率将影响胶层的粘结能力,使构件的整体性恢复达不到要求。5.3.2 裂缝修复胶工艺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修复的效果,本条对裂缝修复胶涉及工程安全的重要工艺性能指标作出了规定。5.4 裂缝修复用注浆料 5.4.1 本条对裂缝修复用注浆料的安全性能指标进行了规定。注浆修补裂缝,主要是为了恢复构件的整体性,并消除其渗漏的隐患。因此,应通过各种探测手段对混凝土灌浆前的内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本条的规定只是供现场复验注浆料的性能和质量使用。5.4.2 5.4.3裂缝注浆料的工艺性能指标用于考察其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压力和时间内,是否具有快速、顺畅地充填裂缝空腔的能力,当裂缝修复有恢复截面整体性要求时应当对其工艺性能指标予以关注,因为工艺性能如果欠佳,即使安全性能再好也要受到严重影响。关于改性环氧类注浆料的初黏度要求,表中给出的是最高允许值。若裂缝宽度不大或气温较低,最好能控制在600 1000 MPas之间较易压注,但严禁使用非活性的溶剂和稀释剂进行调节。6设计规定 6.1一般规定 6.1.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较复杂,构件承载力不足、温度变化、失水收缩变形、不均匀沉降、钢筋锈胀等均有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裂缝根据成因的不同可划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种属性裂缝,根据其稳定性又可分为静止裂缝、活动裂缝、尚在发展的裂缝三类。所以应当通过可靠性鉴定,对裂缝的成因、属性、类别及裂缝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判断,有针对性地制定修复方案。对各类裂缝应首先采取措施消除其产生的根源,待其稳定后方可选择本规程的裂缝修复方法进行修复。6.1.2 迄今为止,研究和开发裂缝修复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对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的结构、构件而言,开裂只是其承载力下降的一种表面征兆和构造性的反应,而非导致承载力下降的实质性原因,故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裂缝修补来恢复其承载功能。基于这一共识,可以将修补裂缝的作用概括为以下5类:a)抵御诱发钢筋锈蚀的介质侵入,延长结构实际使用年限;b)通过补强保持结构、构件的完整性;c)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提高其防水、防渗能力;d)消除裂缝对人们形成的心理压力;e)改善结构外观。由之可以界定裂缝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可以收到的实效。6.2 裂缝压力注胶(浆)修复方法 6.2.16.2.2 本条对低压注射注胶法和机控压力注浆法的选用在原则上进行了规定,在设计初选时可参照选取。在实际应用时,往往需要根据裂缝宽度、深度、形态以及修复材料的工艺性能综合考虑进行选取。当有可靠经验或有试压注试验为依据时,允许对相关参数做适当调整。条文中的独立裂缝是针对网状裂纹而言。6.3 裂缝修复材料 19 6.3.16.3.3对本条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当遇到对裂缝的修复有补强要求时,应特别注意考察裂缝所处环境的潮湿程度,若湿度很大或无法确定混凝土内部湿度时,必须从严处理,亦即应选用耐潮湿型的修复胶,并应在注胶完全固化后取芯样,通过劈裂抗拉试验检验修补的效果。7 施工要求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变形裂缝,主要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耐久性和外观质量,对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裂缝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除按本章的规定进行修补外,还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7.1 本条规定了裂缝修补的一般程序,执行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加以细化。7.2 本条规定了裂缝修补施工的一般步骤,施工过程还应注意观察裂缝有无新发展,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反馈相关单位,并采取相应措施。7.2.37.2.9 裂缝修补施工应严格按施工要求施工。要得到合格的裂缝修补施工效果,除严格按施工要求施工外,施工经验与材料性能的影响也很主要,应注意一下几点:a)需请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施工,以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能得到合理解决;b)普通型的裂缝修补胶,由于它在高潮湿面条件下固化不良,因此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控制混凝土构件裂缝腔内粘合面的含水率,以粘结面干燥为原则,否则将会给裂缝修补工程留下隐患。若控制含水率有困难,应该用高潮湿面专用的修补胶;c)裂缝腔内粘结面在压力注胶(浆)前是否需要处理,以及如何处理,主要取决于修补胶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条件,因此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严格执行;d)压力注胶(浆)料的选用应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定,具体应参照设计要求与产品使用说明书。注胶(浆)嘴、注胶(浆)帽、注胶(浆)管应根据裂缝不同形态按设计要求实施;e)采用机控压力注浆时的注浆压力大小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实施。8 质量检验评定 8.18.4压力注胶(浆)法的检验评定原则和程序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一致。鉴于裂缝修补主要针对单个构件,因此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评定采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方法。若单个构件同时采用压力注胶(浆)法和其他方法进行加固,则压力注胶(浆)法可作为子分项工程,和其他方法一起进行分项工程的评定。8.5 表8.5.2中第8项为压力注胶(浆)法裂缝修复工程设计有防渗漏要求时对应的实测项目,若设计无此要求,可不参与评分。DB35/T 1191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 压力注胶(浆)法修复技术规程 DB35/T 11912011*2011年 12月第一版 2011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