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1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7542012 构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ques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2012 08-06发布 2012 09 06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754201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种子采集与贮藏.1 4.1 采种母树选择.1 4.2 种子采集与调制.1 4.3 种子贮藏.1 5 苗木培育.1 5.1 苗圃地选择.1 5.2 整地作床.2 5.3 土壤消毒和施肥.2 5.4 播种.2 5.5 苗期管理.2 5.6 苗木出圃.3 6 人工造林.3 6.1 造林地选择.3 6.2 造林密度.3 6.3 造林地清理.3 6.4 整地.3 6.5 造林季节.3 6.6 栽植.4 6.7 幼林抚育.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苗圃土壤消毒药剂及用法.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种类及防治.6 DB52/T 754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厅种苗站负责起草,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玉芳、张乃春、高鹤、王定江、杨汉远、孙建昌、张友元、张雪燕、周鑫。DB52/T 7542012 1 构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的种子采集及贮藏、苗木培育、人工造林和幼林抚育技术的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山区播种育苗、人工造林和幼林抚育,其它分布区和栽培区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构树 paper mulberry 构树属于桑科 Moraceae桑亚科 Momideae 构树属Broussonetia,落叶乔木,高 10m16m,叶互生,宽卵形至矩圆状卵形,3至 5 裂或不分裂,三出脉;花单性,雌雄异株;聚花果球形,径约 3cm,肉质,7 月9 月为果熟期,成熟时红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贵州全省各地均匀分布。4 种子采集与贮藏 4.1 采种母树选择 选择8 年15 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冠形好、结实量大的母树采种。4.2 种子采集与调制 7 月9 月为种子采集期,当聚花果变红色时种子成熟,此时可采集或收集当天掉落地上的果实,及时挂附采种临时标签。将采回后的果实浸入水中,12h24h 后,放于细眼箩筐中,用手搓揉,将外种皮搓烂,冲水使种子下沉,经多次分离,即得纯净种子,然后阴干。4.3 种子贮藏 常温干燥后,装入透气容器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保存。5 苗木培育 5.1 苗圃地选择 参照 GB/T 6001 执行。5.2 整地作床 DB52/T 7542012 2 5.2 整地作床 苗圃地经深翻、碎土、耙平,要求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床面要高出步道15cm30cm,沙壤土低些,粘壤土高些。床宽1m1.5m,长度依地形而定,步道宽30cm50cm。5.3 土壤消毒和施肥 育苗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化学药剂、烧土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常用药剂机用法见附录 A。用过磷酸钙20Kg/667m2(P2O5含量16%)与苗床内的土壤充分混匀。5.4 播种 5.4.1 播种时间 春播和秋播皆宜。春播在3月4月,秋播在7月底9月中旬均可。5.4.2 播种前种子处理 春播前需浸种处理。将种子置始温 400C 左右温水中浸泡 12h24h,取出滤水待用。秋播宜随采随播。5.4.3 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撒播: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细沙(或火土灰)1:1混合,均匀撒播在整理好的苗床上,略覆细土或不覆土,最后用草或其他材料覆盖床面,播种量 1kg/667m21.5kg/667m2。条播:沟间距15cm20cm,沟深2cm3cm,播种和覆盖同春播。播种量0.5 kg/667m20.75kg/667m2。5.5 苗期管理 5.5.1 揭草与遮阴 当幼苗出土 1/3 后陆续揭除覆草,出土 1/2 后全部揭除,并搭棚遮阴。5.5.2 间苗 当幼苗展开 2 个4 个(对)真叶时及时间苗,间苗前土壤保持湿润,间苗后浇水定根。间苗时拔除生长过于密集,发育不健全和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匀。间苗应掌握“间早、间密、留强去弱、间补结合、分次实施”的原则。对幼苗过疏地段进行补栽。间苗后,圃地留苗 1.0 万株/667m21.5 万株/667m2。5.5.3 除草松土 适时除草松土,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并控制少生侧枝,及时摘芽除蘖。5.5.4 水肥管理 幼苗期需少量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当表土层5cm以内出现干燥时就要浇水;速生期(6月8月)宜少次多量灌溉,一次浇透;9月中旬以后停止灌溉。秋播幼苗11月12月应注意水分供应,1月2月要减少水分供应。苗木生长期需施 3次4次速效氮肥,每隔 15d施一次,每次施用尿素或硫酸铵 10 kg/667m215 kg/667m2。春播的苗木硬化期在 9 月中旬11 月中旬,秋播的苗木硬化期在翌年 3 月中旬5 月中旬,苗木硬化期施 1 次2 次磷、钾肥,每隔 7d 施一次,每次施用磷酸二氢钾 7kg/667m210 kg/667m2。DB52/T 7542012 3 构树苗期常见感染猝倒病,白粉病,有小地老虎、朱砂叶螨危害。防治方法见附录 B。其它病虫害防治方法参照 GB/T 6001的规定执行。5.6 苗木出圃 5.6.1 起苗 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主根过长时宜适当修根。5.6.2 苗木分级 表1 构树实生苗质量分级 级苗 级苗 根系 根系 苗木类型 地径D(cm)苗高H(cm)长度(cm)5cm长的级侧根数地径D(cm)苗高H(cm)长度(cm)5cm长的级侧根数 00.5 0.6 H60 18 11 0.4D0.6 50H60 1518 711 01 0.8 H80 20 12 0.5D1.0 60H80 2016 812 5.6.3 苗木包装和运输 按 GB/T 6001 执行。6 人工造林 6.1 造林地选择 构树在微酸性土、中性土及微碱性土壤上均适宜生长,不宜在特别干旱瘠薄的砂石山地和板结的粘土上生长。构树零星种植以选择沟、塘、库岸及溪流两侧、房前屋后为宜,连片造林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低山、丘陵缓坡地带或退耕地为宜。6.2 造林密度 6.2.1 防护林 株行距为2m3m,密度为 111 株/667m2 6.2.2 经济林 株行距为4m4m 或4m5m,密度为 33 株55 株/hm2。6.3 造林地清理 按照 GB/T 15776 要求执行。6.4 整地 穴状整地。整地规格:经济林 80 80 60;防护林 60 60 40。6.5 造林季节 春、夏、冬季均可造林。6.6 栽植 DB52/T 7542012 4 6.6 栽植 栽植时,需正苗、覆土至根颈处,踏实、压紧。栽植防护林时,地径大于1.5的苗木需栽截干造林,即植后截去大部分枝干,保留15cm20cm 主干。地径1.5cm 以下苗木需非截干造林,即保留顶芽,修剪掉部分侧枝。栽植经济林时,栽植后需定干,定干高度60。6.7 幼林抚育 造林翌年及时补植补造。栽植后 1 年3 年为幼林期,一年抚育两次,第一次在 4 月5 月,清除林地杂草,割草堆在林木基部待腐熟后埋入根部做底肥。第二次在 8月9 月,中耕除草及施肥,施用复合肥1.5 kg/株2kg/株。DB52/T 7542012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苗圃土壤消毒药剂及用法 表 A.1 苗圃土壤消毒药剂及用法 药剂名称 用 量 用 法 用途及作用 五氯硝基苯 75五氯硝基苯,4g/m2;代森锌5g/m2 混合后再与12kg细土拌匀,播种前地表散一层,播后种子表面盖一层。防治土传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50ml/m2 加水 10kg,均匀喷洒在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0天左右揭掉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或扦插。防治立枯病、褐斑病、角斑病、炭疽病。波尔多液 2.5kg/m2,加赛力散10g/m2。石灰等量。喷洒土壤,待土壤稍干即可播种或扦插。防治黑斑病、斑点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多菌灵 50的可湿性粉剂 1.5 g/m2 或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 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叶枯病、灰斑病等 B DB52/T 7542012 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种类及防治 表 B.1 主要病虫种类及防治 病虫害种类 危害特点 可用药剂 苗木猝倒病 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变褐枯死。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施 41%聚砹嘧霉胺 800-1000倍液或门神 8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38%恶霜嘧铜菌酯水剂 800 倍液,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800倍液。白粉病 初期在叶背面形成白色圆形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直径约 1-2cm,呈白色粉状斑。小病斑逐渐融合成大病斑,整个叶背面2/3 以上被白粉覆盖,严重时叶变黄,早落。50%硫悬浮剂 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 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锰锌 400倍液。内吸剂有 50%多菌灵 500 倍液、75%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病害盛发时,可喷 15%粉锈 1000 倍液。抗菌素类有 2%抗霉菌素水剂 200 倍液、10%多抗霉素(宝丽安)1000-1500倍液。小地老虎 12 龄幼虫聚集食叶;3 龄后分散取食苗木根系,造成缺苗断垄。20杀灭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或 4 0%菊马乳油2000倍3000倍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 2000倍3000倍液,或 5%农梦特 3000 倍液,20%灭扫利乳油 40006000倍液,10.8%凯撒乳油 2000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500倍液等。朱砂叶螨 以成若螨在叶背面刺吸汁液。叶片受害后,出现细斑点,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40%的菊杀乳油 2000 倍3000 倍液,或 40%的菊马乳油2000倍3000 倍液,或 20%的螨卵脂 800 倍液。也可用波美 0.10.3 度石硫合剂,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 1000倍1500倍液等。_ DB52/T 754-20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