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DB22/T 1928-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DB22/T 1928-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DB22/T 1928-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DB22/T 1928-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DB22/T 1928-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DB22/T 1928-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43.040.50 T 21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928 2013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ual mass flywheel for passenger car 2013-12-04发布 2013-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928 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技术要求.2 4 试验方法.4 5 检验规则.8 6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8 DB22/T 1928 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王晓军、王 和 清、宋政富、张贵辉、张忠仁、权彦、吴加州、赵伟。DB22/T 1928 2013 1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乘用车双质量飞轮 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 适用于以 内 燃 机 为动力 的 乘用车双质量飞轮。2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 本 文件。2.1 双质量飞轮 dual mass flywheel 双质量飞轮 由 两个质量部分组成,初级质量与 发 动 机 曲轴刚性连接,起 到传统飞轮 的 作用,次级质 量通过弹簧减振器与初级质量连接为整体。2.2 初级质量 primary flywheel 与 发 动 机 连接 的 部件,包 括 前 壳体、后壳体、轴 承 等。2.3 次级质量 secondary flywheel 与离合器或变速箱 输 入轴连接 的 部件,包 括传力板、密封碟垫、摩擦盘等部件。2.4 基础阻尼力矩 basic hysteresis 在初级质量相对于次级质量正反两个 方 向进行 扭转时,在弹簧 尚未 工 作 前 所测得 的 扭转 力 矩值之和,见图 1中 的 F1值。2.5 间隙转角 spring clearance 次级质量 从零 位 分 别 向正反两个 方 向 扭转 到弹簧 尚未压缩时 的 扭转角度之 和,见图 1中 的 J1值。2.6 扭转刚度 torsional stiffness DB22/T 1928 2013 2 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相对 扭转 过 程中扭矩 与 转角 的 比值,见图 1中 的 K值。2.7 极限转角 limit angle 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 间 的 最 大 相对 扭转角度,见图 1中 的 Ab。2.8 极限扭矩 limit torque 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相对 扭转 到 极 限 转角时所测得 的 最小扭矩值,见图 1中 的 Tb值。2.9 驱动方向 drive direction 当 双质量飞轮初次级质量相对 扭转时,次级质量 的 扭转 方 向与 发 动 机的 旋转 方 向相反 时 的方 向。2.10 滑行方向 coast direction 当 双质量飞轮初次级质量相对 扭转时,次级质量 的 扭转 方 向与 发 动 机的 旋转 方 向 一致时 的方 向。图 1 双质量飞轮扭转特性曲线示图 3 技术要求 3.1 功能特性 3.1.1 扭转特性 3.1.1.1 基础阻尼力矩 F1 DB22/T 1928 2013 3 基础阻尼 力 矩应符 合 产品图纸 的规定。3.1.1.2 间隙转角 J1 间隙转角应符 合 产品图纸 的规定。3.1.1.3 极限扭矩 TMin 极 限 扭矩应 不 小 于 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 的 1.3倍。3.1.1.4 极限转角 Ab 极 限 转角 不 宜小 于 45。3.1.1.5 扭转刚度 K 扭转 刚 度应符 合 产品图纸 的规定。3.1.2 不平衡量 不 平衡 量 应:a)在动 平衡 前 应 进行 转 速 不 低 于 4000 r/min,时间 不 少 于 10 s的 高 速 匀脂;b)不 平衡 量 应符 合 产品图纸 规定。3.1.3 总成转动惯量 应符 合 产品图纸 的规定。3.2 结构精度 3.2.1 启动齿圈端面跳动和齿顶跳动公差应满足表 1的要求。表 1 启动齿圈端面跳动和齿顶跳动公差 单位为 mm 双质量飞轮 直径 项 目 270 270 启 动 齿圈端面跳 动 0.50 0.60 启 动 齿圈齿顶跳 动 0.45 0.50 3.2.2 双质量飞轮的曲轴 安装 面不应 有凸点、磕碰伤,平面度应满足表 2的要求。表 2 曲轴 安装 面平面度要求 单位为 mm 双质量飞轮与曲轴 安 装 面直径 项 目 90 90 平 面 度 0.04 0.06 3.3 耐久 性 3.3.1 动 态振 动 耐久 性 按 4.2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应符 合以下 要求:a)扭转特 性 应满足 3.1.1的要求;DB22/T 1928 2013 4 b)试 件 试验 后 表面 不 应 存 在 漏油现象;c)剖解产品,内 部 零 部件 不 应 有 断裂、变 形。3.3.2 低频耐久 性 按 4.3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应符 合以下 要求:a)扭转特 性 应满足 3.1.1的要求;b)试 件 试验 后 表面 不 应 存 在 漏油现象;c)剖解产品,内 部 零 部件 不 应 有 断裂、变 形。3.3.3 高频耐久 性 按 4.4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应符 合以下 要求:a)扭转特 性 应满足 3.1.1要求;b)试 件 试验 后 表面 不 应 存 在 漏油现象;c)剖解产品,内 部 零 部件 不 应 有 断裂、变 形。3.3.4 超速耐久 性 按 4.5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应符 合以下 要求:a)试 件 不 应 有 断裂、破损、变 形;b)剖解产品,内 部 零 部件 不 得失效。3.3.5 高 能 耗耐久 性 按 4.6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应符 合以下 要求:a)摩擦盘 不 得失效;b)测 试 件 拆 下后在 超 速 试验机 上 试验,当转 速 达 到 发 动 机 最 大 转 速 的 1.5倍 后飞轮 不 应破裂。3.3.6 扭转 共振耐久 性 按 4.7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经 过 500次 循环 后 不 得失效。3.3.7 弹簧疲劳耐久 性 按 4.8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应符 合以下 要求:a)弹簧 不 应 有 裂纹、扭转 变 形 等 失效形式;b)弹簧 自 由 长度损失 不 应 大 于 2%。3.3.8 高低温冲击 按 4.9的要求 完 成 试验 后,总 成 及 剖解 后 的 零 部件 不 应 出 现 任 何失效形式。3.4 外观 要求 3.4.1 表面应 清 洁,不 应 有 划伤、磕碰伤 和 焊渣。3.4.2 表面应 进行 防锈处理。4 试验 方 法 4.1 扭转特性 试验 DB22/T 1928 2013 5 4.1.1 试验 条件 常温条 件下,试验 角度 为 Ab,试验 速 度 为 10/s。4.1.2 试验设备 扭转特 性 试验机。4.1.3 试验 方 法 将 试 件 按 实际 装 车 形式 固 定 安 装,将 次级质量 固 定,调 整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 的 初 始 位 置,使 相对转角 归 零,对初级质量 施 加正向 扭矩,达 到 极 限 转角 后 归 零;对初级质量 施 加反向 扭矩,达 到 极 限 转角后 归 零;绘 制出 扭转特 性曲 线 并 记录 试验 结果。4.2 动 态振 动 试验 4.2.1 试验 条件 4.2.1.1 第一阶段:双 频耐久 性 a)试验 次 数:3 106 个 循环 的 1.5 Hz 三 角 信 号 振动 同 时 叠 加 30 Hz的 正 弦 信 号,正 弦 信 号 振 幅 2(如 图 2所 示);b)三 角 信 号 振 幅:驱 动 方 向 的 最 大 扭转 振 幅 为 发 动 机的 最 大 扭矩,滑 行 方 向 的 最 大 扭转 振 幅 为 最 大发 动 机 扭矩 的 0.2倍(如 图 2所 示);c)试验 温 度:60 80;d)试验 转 速为 发 动 机标定 转 速 的 40%。图 2 双 频耐久试验 曲线示图 4.2.1.2 第二阶段:高频耐久 性 以 30Hz的 频率,低 振 幅摆 动 30 h,振 幅 2,试验 转 速为 发 动 机标定 转 速 的 50%。DB22/T 1928 2013 6 4.2.1.3 第三阶段:过 扭矩 耐久 性 a)驱 动 方 向,在 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 和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 的 1.5倍之间;频率 2 Hz,2000个 循环;b)滑 行 方 向,在 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 和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 的 1.5倍之间;频率 2 Hz,2000个 循环;c)试验 转 速为 发 动 机标定 转 速 的 50%。4.2.2 试验设备:动 态 振动 试验机。4.2.3 试验 方 法 将 试 件 按 实际 装 车 形式 固 定 安 装,确认 试验 条 件 符 合 规定 后,启 动 试验 设备,完 成 规定 循环 次 数 或直 到 试 样 损 坏,记录 试验 结果。4.3 低频耐久试验 4.3.1 试验 条件 常温条 件下,扭转 振 幅 为 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 的 2倍,试验 频率 1Hz,完 成 1 106个 循环。4.3.2 试验设备 低 频耐久 试验机。4.3.3 试验 方 法 将 试 件 按照 实际 装 车 形式 装 夹 在 试验 台夹具 上,调 整 试 件 的 初级质量、次级质量 的 转角,使 相对 转 角 归 零,启 动 试验 设备,设 定 频率 为 1Hz,设 定 扭矩 至 试验规定 值,测 试 中 监控 曲 线 变 化,记录 试验 结 果。4.4 高频耐久试验 4.4.1 试 件条件 常温条 件下,分 别 设置 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 的 相对 转角 为 Ab的 50%、70%、90%,试验 振 幅 2,试验 频率 25Hz,在以 上 的 三 个 预设 的 相对 转角 下分 别 完 成 1 107个 循环。4.4.2 试验设备 高 频耐久 试验机。4.4.3 试验 方 法 将 试 件 按照 实际 装 车 形式 装 夹 在 试验 台夹具 上,分 别 调 整 试 件初级质量与次级质量 的 相对 转角 为 Ab的 50%、70%、90%,启 动 试验 设备,设 定 频率 为 25Hz,测 试 中 监控 曲 线 变 化,直 至 完 成 1 107个 循环,记录 试验 结果。4.5 超速试验 4.5.1 试验 条件 常温条 件下,首先将 双质量飞轮 的 转 速 增 加到 最 大发 动 机 转 速,持续 30 s;然 后 将 双质量飞轮 的 转 速 增 加到 2倍 的 最 大发 动 机 转 速,持续 60 s。DB22/T 1928 2013 7 4.5.2 试验设备 超 速 试验机。4.5.3 试验 方 法 将 试 件 按照 实际 装 车 形式 装 夹 在 试验 台夹具 上,按照试验 条 件进行 超 速 试验,待设备停止 后 缷 下 试 件,记录 试验 结果。4.6 高 能 耗热爆试验 4.6.1 试验 条件 第 一 阶段:进行 50次 滑磨冲击 试验,每 次 间 隔 5s,滑磨功 由 0 kJ 50 kJ,转 速为 1000 r/min,扭 矩 为 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第二阶段:转 速为 30%的发 动 机标定 转 速,扭矩 为 发 动 机 最 大 扭矩,次级质量与离合器进行 强迫 性 连 续滑磨,直 至 离合器 从 动盘 的 摩擦 材料 完 全 损 毁。4.6.2 试验设备 高 能 耗热爆 试验机。4.6.3 试验 方 法 将 试 件 按照 实际 装 车 形式 同 离合器 一 同 装 夹 在 试验 台夹具 上,离合器 从 动盘 总 成 保持静止,离合器 盖 总 成 同 次级质量进行 旋转,通过 控 制 压 盘轴向 负载 调 整摩擦 扭矩,按照试验 条 件 所 规定的的 两个 阶段进行 试验,直 至 离合器 从 动盘 的 摩擦 材料全 部 损 毁(扭矩 传 递 能 力 降 到 10 Nm以下),记录 试验 结果。4.7 扭转 共振试验 4.7.1 试验 条件 常温条 件下,共 振 频率,角 振 幅 为 50%Ab,完 成 500个 循环。4.7.2 试验设备 扭转 共 振 试验机。4.7.3 试验步骤 将 试 件 按 实际 装 车 形式 固 定 安 装,第 一 阶段先 进行 1 Hz 30 Hz扫 频,确 定 共 振 频率;第二阶段 从 零 增 加到 共 振 频率 后 保持 1 min,然 后 转 速 恢复 到 零,完 成 500个 循环,记录 试验 结果。4.8 弹簧疲劳试验 4.8.1 试验 条件 常温条 件下,角度 为 0-Ab,频率 2 Hz,完 成 3 106个 循环。4.8.2 试验设备 弹簧 疲劳 试验机。4.8.3 试验步骤 DB22/T 1928 2013 8 将 弹簧组件 按照 实际使 用 情况 装 夹 到 试验 设备 上,启 动 试验 设备,设 定 频率 为 2 Hz,调 整 试验 参 数 至 试验规定 值,监控 试验 曲 线 变 化,完 成 3 106个 循环,记录 试验 结果。4.9 高低温冲击试验 4.9.1 试验 条件 在-40 120 范围内,进行 高低 温冲击,高低 温 转 换 时间 不大 于 5 s,共 进行 500次 试验。4.9.2 试验设备 高低 温冲击 试验 箱。4.9.3 试验步骤 将 试 件 放 入 高低 温 试验 箱 内,按照试验 条 件进行 试验 设置,在 120 时 试验 10 min,在-40 时 试 验 10 min,完 成 500个 循环,记录 试验 结果。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1.1 双质量飞轮 应 检验 合 格 后 方可出 厂。5.1.2 出 厂 检验 项目 如 下:a)总 成 的 扭转特 性;b)齿圈 的 端面跳 动 和 径 向 跳 动;c)总 成 的不 平衡 量;d)曲轴 安 装 面 的 平面度;e)外观 质量。其 中总 成 的 扭转特 性、总 成 的不 平衡 量 和 外观 质量 要求 100%检 测,其他 项目应 至 少 30件 抽 检 一 次。5.2 型式试验 5.2.1 有 下列 情况 之一时,进行 型 式 试验:a)新 产品 或 老 产品转 厂生 产 的试制定 型鉴 定;b)正 式 生 产 后,如结 构、材料、工 艺 有 较 大 改 变,可能 影响 产品 性 能 时;c)正 式 生 产时,每 一 年 应 周期 性进行 一 次 检验;d)产品 停 产一 年 以 上,恢复生 产时;e)出 厂 检验 结果 与 上 次 型 式 检验有 较 大 差异 时;f)国家 质量 监 督 机构提出 进行 型 式 检验要求 时。5.2.2 型 式 试验 项目应 进行 3.3所 规定的 所 有试验 项目。5.2.3 型 式 试验 每 项 抽 检 一 件。6 标 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1 标 志 经 检验 合 格 后,双质量飞轮 应 按 图 样 规定的位 置 标 明 下列 内容:DB22/T 1928 2013 9 a)制造 厂 的 名称 或 厂 标;b)生 产 日期 及 批 次 号。6.2 包装 6.2.1 包装 应 保 证 在正 常 的运输 情况 下 不 致损 坏,且 有 防 腐 防 潮措 施。6.2.2 包装 箱 内 应 附 有 产品 合 格证。6.2.3 包装 箱 上应 注 明:a)制造 厂名、厂 标及 厂址;b)产品 名称;c)产品 型 号 与 规 格;d)执 行 标准 代 号;e)包装 箱 内 产品 数 量;f)“小 心轻放、勿受潮湿”字 样;g)出 厂年月。6.3 运输 6.3.1 运输 过 程中 保持 清 洁,防止磕碰、变 形 和 损 伤。6.3.2 防止 雨淋 和 潮湿。6.4 贮存 双质量飞轮 应 在 防 潮湿、防 油 污、防 腐蚀 的 条 件下 贮存。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