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XXXXX2013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报批稿)2013-XX-XX发布 2013-XX-XX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XXXXX2013 I 目 次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大蒜的主要病虫害.1 4 防治原则.1 5 综合防治技术.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大蒜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大蒜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4 DB51/XXXXX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帅正彬、郭江洪、杨斌、陈静、沈晓玲。DB51/XXXXX2013 1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大蒜病虫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大蒜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3 大蒜的主要病虫害 四川省大蒜生产中常见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见附录B。4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科学进行药剂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轮作 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3年4年,提倡水旱轮作。5.1.2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排灌方便,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翻耕或免耕栽培的均应平整土地,开厢挖边沟和纵横沟,保持田间排水通畅。5.1.3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 选择符合栽培目标的优质抗病虫品种,提倡使用脱毒种。在无病区建立留种田,选择无病田留种。播种前精选蒜种,选择蒜瓣较大、色质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作种,剔除发黄、发软、虫蛀、顶芽受伤或根茎盘变黄及腐烂的蒜瓣。5.1.4 合理密植 DB51/XXXXX2013 2 早熟品种每667平方米植5万6万苗,中晚熟品种每667平方米植4万5万苗。5.1.5 肥水管理 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提倡施用有机肥,培育壮苗。大蒜生长期视苗情在退母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追施适量的速效氮肥和钾肥。5.1.6 清洁田园 大蒜生长期,发现中心病虫株及时拔除,大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虫株、黄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源。5.1.7 合理贮运 蒜苔最佳贮藏条件为,温度00.5、CO2浓度12.0%13.0%、相对湿度85%90%,抑制紫斑病等引起的霉烂;蒜头贮运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05,减轻蒜头干腐病的发生。5.2 物理防治 5.2.1 晒土杀菌 前茬收获后,用白色地膜覆盖土壤,暴晒10天15天,提高土温到5660,进行土壤杀菌消毒。5.2.2 色板诱杀害虫 大蒜出苗后直至抽苔初期,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蓝板诱杀蓟马。5.3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按GB/T8321和DB51/337的要求执行,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期及推荐农药品种见附录A。DB51/XXXXX2013 3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大蒜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和指标 推荐药剂及使用剂量 安全间隔期(天)冬季发病前 8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0.2%磷酸二氢钾 15 叶枯病 发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 25%瑞毒霉500倍800倍液 50%腐霉利1000倍液 7 10 5 发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 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 5 紫斑病 蒜薹贮藏期 40%多.福500毫克/升 60%噻菌灵500毫克/升 10 20 白腐病 发病初期 50%多菌灵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 50%异菌脲1000倍液 15 5 7 病毒病 发病初期 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 20%病毒灵悬浮剂400倍600倍液 10 7 7 葱蓟马 每株虫量8头 40%乐斯本2000倍2500倍液 5%吡虫啉2000倍3000倍液 7 7 蚜虫 蚜株率达20%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6000倍液 25%吡蚜酮2000倍3000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3000倍液 7 7 7 DB51/XXXXX2013 4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大蒜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病虫害名称 病原或害虫类别 症状表现 发生规律 叶枯病 匐柄霉 多在叶片和蒜苔发生,叶片中下部叶尖枯死或叶片生不规则形灰白色病斑,高湿生黑褐色霉,蒜苔发病则出现黄白色斑点。弱寄生菌,最适宜温度为1525,温暖潮湿,有露水发生重,四川冬、春低温季节发生重。白腐病 白腐小核菌 外叶叶尖生长条形黄褐色斑,随着病情扩展,多数外叶生长条形黄褐色斑,直至假茎水渍状病斑,生白色菌丝和黑色小菌核,茎基腐烂。高湿低温,1020季节病害发生重。紫斑病 葱链格孢 多在叶片和蒜苔发生,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白色小斑点,后扩大为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周围有黄色晕圈。在高湿条件下,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在晚春和秋季高温、多雨、潮湿利于发病,四川生育后期发生重。病毒病 大蒜花叶病 毒(GMV)、大蒜潜隐病毒(GLV)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有的植株矮小,甚至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土壤肥力差、干旱,蚜虫量大,与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生重。葱蓟马 缨翅目蓟马科 害虫 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叶片中的汁液。被害叶片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的斑驳,有黑色粪便,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开裂,叶片枯黄。高温干旱,土壤肥力差,植株瘦弱,连作的田块发生重,四川10月份发生重。蚜虫 同翅目,蚜总科害虫,有萝卜蚜、棉蚜、桃蚜、菜缢管蚜 气温较高时,蚜虫群聚为害,致蒜叶卷缩变形,褪绿变黄。高温干旱,连作发生重。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