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6722012 矮牵牛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tunia Potted Flower Produc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8-09发布 2012-09-09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67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刘真苗、束冰、曹传取、潘海发、刘小苗、刘明龙、沈兵。DB34/T 16722012 1 矮牵牛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矮牵牛盆花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包装、标识、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矮牵牛盆花高效优质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247.2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2部分:盆花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JB/T 10594-2006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种苗 指穴盘种苗。3.2 穴盘 专用花卉育苗盘。规格:人工播种一般采用 72 穴或 128 穴育苗盘,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采用 200 穴或 288 穴育苗盘。3.3 装盘 将备好的基质自然地装入穴盘中,之后整齐地摆放在育苗场地,用渗透法或喷雾的形式使穴盘中的基质吸足水分。3.4 DB34/T 16722012 2 种子 F1 代种子。4 设施要求 4.1 设施类型 生产所用的塑料大棚(单棚或联栋)或日光温室的结构与性能应符合 JB/T 10594-2006 的规定。4.2 建址环境 4.2.1 产地环境 交通方便,地势高燥,通风性好,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两侧没有高大的防风林带。4.2.2 基质配制 育苗基质应具有疏松、透气性好、清洁无病害、保水保肥等特性。一般选用进口或国内生产的专用育苗基质或自行配制。例如泥炭土:珍珠岩:蛭石=3:1:0.4;或泥炭土:椰糠:珍珠岩=2:1:1 等混合基质。pH 5.56.0。4.2.3 基质消毒 进口或国内生产的专用育苗基质根据其说明书要求是否消毒,自行配制的基质一定要严格消毒。4.2.3.1 日光消毒 在夏季,将基质堆放在清洁的混凝土或铁皮上,摊平,厚度不能超过 10 cm,暴晒 5 d15 d。或在夏季温室、大棚休闲期间,将基质喷水,使其含水量达到 80,堆成 20 cm25 cm 高,覆盖塑料薄膜,将棚室密闭升温 10 d15 d。4.2.3.2 蒸气消毒 基质堆高 20 cm,长度根据地形而定;基质含水量为 3545为宜;全部用防水、耐高温布盖上,封严实;从基质一端的开口处用耐热管导入蒸气,在 80至 95高温下,消毒 30 min60 min。4.2.3.3 化学药剂消毒 4.2.3.3.1 甲醛 40甲醛稀释 4050 倍,均匀喷洒在基质上,每立方米基质中喷洒药液 30 L40 L,然后集中成堆,上覆盖塑料膜,密闭 24 h48 h,使用前去掉覆盖物,摊开基质,待甲醛气体完全挥发后使用,以避免药剂残留危害。4.2.3.3.2 甲霜灵、代森锰锌 每立方米基质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9 g,加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 g,参细土 4 kg5 kg拌匀,将其中 13 撒在种子下面,即撒即播,播后将其余的 23 盖在种子上面。4.2.3.3.3 氯化苦 DB34/T 16722012 3 将基质一层层堆放,每层 20 cm30 cm;每层每平方米均匀撒布氯化苦 50 ml;最高堆 34 层,快速堆好后用薄膜盖好密闭;温度最好在 1520,温度在 20以上时保持 10 d,1520时保持 15 d,然后揭去薄膜,多次翻动,使氯化苦充分挥发散尽避免药剂残留危害。4.2.4 肥水管理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3838-2002 中 类标准。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2010 的规定执行。5 生产技术 5.1 实生苗生产 5.1.1 品种 一般春季选择大花单瓣型、多花单瓣型,夏秋季选择中花单瓣型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18247.4 花卉种子等级规定要求。5.1.2 穴盘 使用穴盘前,将孔内残留基质清除,用 1甲醛溶液浸泡 3 min5 min 消毒,并晾晒 1 d2 d。5.1.3 播种 采用人工或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将育苗基质填充到穴盘中,一般填充量为穴盘容量的 8085,播种机要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传送带速度、刷土的刷子高度要适中,确保穴盘填土不松不实为最佳状态(一般可稍实一些)。播种后的穴盘要覆盖好基质,一般厚度在 0.2 cm0.5 cm。完成装盘的整个过程。5.1.4 摧芽 环境温度为 2225,基质湿度 95左右,光照强度 1000 lx。5 d6 d 后,光照强度可渐增至 5000 lx8000 lx。当 6070的种子芽顶露出基质后,降低基质湿度,控制在 6070,苗床周围环境温度控制在 2124。5.1.5 苗期管理 5.1.5.1 幼苗期管理 从胚根长出至长出一片真叶,保持周围环境不变。当有两片子叶伸展开,茎有嫩白色转为绿色时,用稍干一些的细蛭石或细草炭基质轻轻覆盖于苗茎基部,不要将上部埋住,留出苗头,并用清水或杀菌药液轻轻喷洒润湿基质、清洗苗芽。每周施肥 12 次,N:P:K=15:0:15 和 N:P:K=20:10:20 交替使用,浓度为 50 ppm75 ppm。光照强度渐增至 9000 lx15000 lx。子叶出苗后每周用低浓度的杀菌剂(百菌清或甲托 1000 倍喷施),连续 23 次。5.1.5.2 大苗期管理 保持基质温度为 1821,基质浇水要见干见湿,但要避免幼苗萎蔫。每周施肥 1 次,N:P:K=15:0:15 和 N:P:K=20:10:20 交替使用,浓度为 100 ppm150 ppm。光照强度 15000 lx25000 lx。可用低浓度的杀菌剂(敌克松 300500 倍浇灌),基质 pH 值 5.55.8,EC 值1.0 mmhos/cm,浇水、施肥宜上午进行。这阶段需要 21 d28 d,之后即可上 12 cm12 cm 营养钵或小盆。DB34/T 16722012 4 5.2 扦插苗生产 设施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在花未开放前剪取萌发的顶端嫩枝,长 23 个节,去掉下叶,大叶剪去一半,然后用生根剂 400 倍液和黄泥混合成泥浆,将插穗剪口蘸点泥浆,插入育苗池;插苗池介质可用粗沙或黄泥,温度 2025;扦插在薄膜下进行,并用竹竿支撑小拱棚遮阴 5 d7 d,视插条恢复情况,早晚揭去遮阴网,15 d20 d 后即可移栽上盆。5.3 上盆管理 5.3.1 上盆 一般先用直径 10 cm12 cm 黑色营养钵作为移植容器,可作为中间过渡或花坛移植。等苗稍大时,根据不同用途,可更换不同容器,如作为成品出圃用直径 15 cm18 cm 黑色营养钵,若作为摆放花卉用途用口径 15 cm20 cm 塑料盆。上盆操作工序是:1)先将少量盆土放入容器内,注意容器底部排水眼要通畅。2)用铁签或薄片将小苗丛穴盘内撬出或从穴盘底部顶出,也可在尽量不伤根的情况下轻轻捏住穴盘穴孔外侧,积压穴盘基质,挤出穴盘苗。3)从穴盘取出的小苗放入容器内,穴盘苗所带基质尽量要完整。4)继续添加盆土到容器内,晃动容器,使基质密实不留孔隙,添至矮牵牛稍高于原来基质埋藏处。由于矮牵牛茎短叶大,尽量避免整个植株和叶片上粘上大量基质,否则要及时清除。5)栽后立即灌一次杀菌剂药水,轻洒叶面,并用低压喷雾器喷水,清洗植株叶片,待叶片挺起后,再浇一遍透水,发现有叶片吸附于盆里基质表面的,用手轻轻将叶片拉起,防止叶片毛细管窒息造成叶片发黄腐烂。5.3.2 上盆初期管理 从穴盘里取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上盆后要遮荫,上盆初期忌积水,忌大水冲刷,温度控制在1820;经过约 5 d7 d 缓苗,进入正常管理,浇水见干见湿,可适当少浇肥或点施控释肥料。5.3.3 上盆后管理 春、夏、秋三季栽培可在露天管理,但以在大棚内较佳。夏季高温季节,阳光强烈天气,在上午 10:00下午 4:00 时需遮阴处理。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通风良好,中午适当遮荫,早晚撤除遮阳网,每周喷施杀菌剂 1 次。视虫害情况,及时除虫。生长期间如有徒长迹象可用 B9 激素 20005000 ppm 喷施 34 次,间隔 4 d5 d。栽培温度夜间 1718,白天 2025,光照 20000 lx50000 lx,生长期间应保持叶面干燥,防止病害。当花蕾出现时,减少施氮肥的浓度,增施磷肥。肥料要薄肥勤施,浓度不能太大,pH 值 6.06.5,EC 值 1.01.5 mmhos/cm。大多数矮牵牛品种需要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短日照会抑制花芽分化。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6.1 农业防治 DB34/T 16722012 5 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清洁棚室。6.2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6.3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等。6.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禁用违禁农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详见规范性附录 A。7 包装、标识、运输 7.1 穴盘苗 7.1.1 包装与标识 装箱前,在穴盘的短边上贴上品种标签,内容包括名称和花色。种苗的穴盘基质应保持合理的水分,不能过湿或过干。种苗的包装材料宜采用纸箱。内用经过防潮处理的纸板分层,并在箱外标注“种苗专用箱”和向上放置标志。装箱前应使种苗朝上,层层叠放,用胶布封口,用打包带扎紧。7.1.2 运输 种苗数量大时,用专车运送,量较少时可空运,也可采用火车和汽车运输。常温运输时间不超过 1 d。种苗抵达目的地后,立即打开包装,将种苗分开平置于阴凉通风处,喷水,使其恢复,并尽快安排种植。7.2 盆花 7.2.1 分级 按 GB/T 18247.2 的规定进行盆花分级。7.2.2 包装 宜采用塑料筐或专用多层运输货架。7.2.3 运输 要求防挤压,防受冷热,防风吹。DB34/T 16722012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 表A.1 主要病害 关键技术 猝倒病 注重苗期和定植初期管理。1、改进育苗措施。采用穴盘育苗;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和选用优质基质并经彻底消毒;苗期要控制灌水量;适时播种,不使幼苗受到不适宜温度的影响;及时间苗、移苗,使苗床保持通风良好;2、基质处理。按基质质量的 0.1拌入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基质灭菌;3、药剂防治。一般在苗期和盆栽管理初期各喷施药剂 1 次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及时喷雾杀菌剂,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800 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喷雾。7 d10 d 用药 1 次,连续 23 次。茎腐病 以预防为主,每隔 10 d15 d 喷施一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灰霉病 1、从植株冠丛及花朵以下浇水;2、疏除生长过密的叶片;3、发病后,用 50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或 70硫菌灵 1000 倍液喷施。主要虫害 关键技术 蚜虫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2、用丙硫克百威 20乳油 15003000 倍液、10吡虫啉 10002000 倍液、20002500 倍的3啶虫咪乳油、90可溶性粉剂氢氧化铜、或 20丁硫克百威乳油 30004000 倍等液,每隔 7 d10 d 喷雾 1 次,连续 34 次。蓟马 1、用蓝色捕虫板诱杀;2、发生早期可喷雾 50辛硫磷 10001500 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或 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蛞蝓 1、预防为主,平时要注意保持棚室内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枯枝败叶;2、一旦发现首先进行人工捕杀,人工捕杀不到时,采用毒饵诱杀,可用溴氰菊酯等,或在植株根际周围泼浇茶籽饼水等;3、用 50辛硫磷,每隔 5 d7 d 喷雾 1 次,连续 35 次。白粉虱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2、在白粉虱处于幼虫时,用 2.5溴氰菊脂乳油 2000 倍、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6000 倍、或10吡虫啉 10001500 倍液,每 3 d5 d 喷雾一次,连续 23 次。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