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292-2012.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292-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292-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292-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292-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292-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5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922012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2012-11-02发布 2013-02-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DB35/T 1292-2012*2013年 2月第一版 2013年 2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29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莆田市平海僧帽牡蛎原种场、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莆田市胜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南日鲍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桂芳、黄建辉、朱加蕾、林志强、彭金瑞、王朋云、柯尚德、郑夏香。DB35/T 12922012 1 鲍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鲍工厂化养殖选址与建场条件、生产设施设备、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皱纹盘鲍及其杂交种工厂化养殖,并可作为杂色鲍(九孔鲍)养殖的技术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97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 选址与建场条件 3.1 选址 3.1.1 应符合本县(市、区)水产养殖规划的相关要求,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3.1.2 应有土地使用权限明晰、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址。3.2 建场条件 3.2.1 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并符合 GB/T 18407.4的规定。3.2.2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养殖用水符合 NY 5052 要求。3.2.3 盐度2735,温度827,pH 7.88.4 为宜。3.2.4 土质以壤土、砂壤土为宜。3.2.5 抗洪、防涝、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完备。4 生产设施设备 4.1 养殖厂房 DB35/T 12922012 2 宜为一层结构,墙体为水泥砖混墙体,墙体高度在2.5m3.0m,房顶采用三角形或拱形结构,宜用黑色遮阴布覆盖。4.2 养殖池 宜采用砖混结构,呈长方形,长宽比为2.5:13:1,面积宜为12 m225 m2,深度为1.0m1.5m;在池两端分别设独立进水口和出水口,在出水口处插可活动竖管,用于调节排放表层水或底层水,并在养殖池壁设置水位刻度。池底布设充气管道。4.3 配套设施 4.3.1 给水排水 4.3.1.1 给水系统由水泵、沉淀池、砂滤池、蓄水池及相应连接管道组成,水泵的提水能力、沉淀池、蓄水池的纳水量等应与开展生产所需的用水量相适应。4.3.1.2 排水系统应设置净化池,净化池面积根据养殖池面积和养殖期间换水量来确定,一般为养殖池面积的 10%20%,采用水处理技术使养殖废水达到 GB 8979 后排放。4.3.1.3 宜增设水处理设备,包括泡沫蛋白分离机、紫外线消毒机、生物过滤器等。4.3.2 供电设施 除电网电力外,应配备供电能力足够的备用发电机组;电器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T 13869规定。4.3.3 供气 4.3.3.1 应配备提供足够气量的气泵以及相应的气管等;宜配备制氧机等设备。4.3.3.2 养殖池底充气管道根据鲍笼位置而布设,鲍笼架于充气管道上方为宜。充气管道采用直径 2的塑料管,管上气孔间隔 35 cm40 cm。5 养殖管理 5.1 苗种质量要求 选择规格整齐,对光线反应敏感、行动敏捷、壳色鲜亮的健康鲍苗,壳长2cm以上。5.2 放养前准备 苗种放养前,养殖池用含氯消毒剂15mg/L20 mg/L或高锰酸钾80mg/L100 mg/L,浸泡消毒2d3d后排干,清水冲池。5.3 养殖笼设置 鲍养殖笼是用56个规格为40cm30cm12 cm矩形箱串成。养殖笼的设置密度根据养殖池的形状按3串/m24串/m2进行排列。5.4 放养密度 鲍放养密度见表1。DB35/T 12922012 3 表1 鲍放养密度 壳长(cm)粒/箱 2.03.0 100 3.04.0 70 4.06.0 40 6.0以上 12 5.5 筛选 宜间隔3个月筛选一次,将个体大小相同的鲍同笼养殖。5.6 日常管理 5.6.1 水质管理 养殖池中水应保持无异色、无异味、悬浮物少、透明度高。日换流水量为养殖水体的23倍。5.6.2 投饵管理 根据不同季节投喂海带、紫菜、龙须菜等新鲜藻类,藻类投喂前要清洗干净。每2d3d投喂一次,每次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按鲍个体重量的10%30%,投喂时间一般为傍晚。5.6.3 度夏养殖管理 夏季需增加换流水量并降低投饵量,一般夏季日换流水量达到养殖水体的45倍,2d投饵一次。度夏期间,需采用遮阴布遮阴,降低水温。5.6.4 光照控制 光照强度500lx3000lx,光线应均匀、柔和。5.6.5 清洗清理 投饵前排干养殖池水,冲洗养殖笼,清洗养殖箱上的淤泥、杂藻及养殖箱内的残饵。检查清理死亡鲍,并按GB 16548规定及时做好死鲍的无害化处理。5.6.6 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等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的规定。6 病害防治 6.1 制定病害防治计划,以预防为主。渔药的使用和休药期严格按照 NY 5071 的规定执行。DB35/T 12922012 4 6.2 保持良好水质状况,DO1)、水温、pH、盐度等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6.3 人员和养殖工具进出随时消毒,消毒方式以氯消毒为主。6.4 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2。表2 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序号 常见病害名称 症 状 病 因 防治方法 1 气泡病 病鲍浮于水面或匍匐不动,口部色素消褪、齿舌异常扩张,病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有气泡,血管也发生气泡栓塞,血细胞中液泡扩大。主要危害幼鲍。水中溶解氧过饱和,达到饱和度的150%-200%。加强水质净化,严防光照过强,禁止投腐烂饵料。发病后,加大换水量或倒池,投喂新鲜饵料。2 肿胀病 拨开病鲍上、下足,可见外套腔内液体增多,呈淡红色,内脏团锥体肿大,突出壳外,鲍附着力降低,活动迟缓直至死亡。水质污染、食物变质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禁止投腐烂饵料。发病后,用土霉素1010-6拌在饵料中投喂。3 溃疡病 足、外套膜水肿及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足部、触手松弛,内脏团和中部萎缩,不能翻转直至死亡。主要感染3cm5的鲍。溶藻弧菌感染引起,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用3010-6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4 脓疱病 足肌上有110个微微隆起的白色疱。破裂脓疱流出大量白色脓汁。镜检脓汁发现有运动能力的杆形细菌。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此时病鲍附着能力差,或完全不能附着,食欲下降,直至翻转死亡。主要感染3cm-5的皱纹盘鲍。由河弧菌感染所致。1010-6的土霉素配合1010-6的氟苯尼考拌在饵料中投喂或药浴处理。7 收获 达到商品规格即可收获上市,并做好水产养殖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的规定。1)溶解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