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DB35/T 1216-201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DB35/T 1216-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DB35/T 1216-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DB35/T 1216-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DB35/T 1216-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DB35/T 1216-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162011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predatory mites to control the pest mites on the cotton field 2011-12-31发布 2012-03-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216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释放的条件.2 3.1 捕食螨的质量.2 3.2 温度.2 3.3 湿度.2 3.4 降雨.2 3.5 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2 4 释放方法.2 4.1 原则.2 4.2 释放时间.2 4.3 释放方法.2 4.3.1 剪袋.2 4.3.2 挂袋(释放).2 5 释放后其他病虫害管理.2 5.1 与化学防治的协调.2 5.2 其它配套措施.3 6 捕食螨的贮存与运输.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包装袋剪口方法.4 DB35/T 1216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璇、林坚贞、陈霞、季洁、黄聪敏、陈宁、韦日机、余德亿、黄加盛。DB35/T 12162011 1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捕食螨(胡瓜钝绥螨)防治棉花害螨的释放的条件、释放方法、释放后其他病虫害管理、捕食螨的贮存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捕食螨(胡瓜钝绥螨)控制棉花害螨。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捕食螨 Predatory mite 能够自主攻击和捕食叶螨,瘿螨、跗线螨、蓟马、粉虱、蚜虫、介壳虫、线虫等一类捕食性的螨类。2.2 胡瓜钝绥螨 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man 又称为胡瓜新小绥螨,隶属于植绥螨螨科(Phytoseiidae)、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主要捕食叶螨科、跗线螨科、瘿螨科等害螨。2.3 棉花害螨 Pest mite of cotton 指危害棉花的螨类。其中包括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 Wang、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突叶螨Tetranychus tumidus Baker。2.4 释放捕食螨 Release predatory mite 将人工繁殖的捕食螨释放在棉株上,用以控制棉花害螨的种群增长。2.5 棉田螨害中心株 Central plant of cotton damaged by spider mite 指棉田始发害螨的棉株。2.6 释放条件 Release conditions DB35/T 12162011 2 指释放捕食螨的质量、温湿度、降雨条件、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3 释放的条件 3.1 捕食螨的质量 所释放的捕食螨要求卵孵化率、成活率在80%以上。3.2 温度 棉田温度1035,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3.3 湿度 棉田相对湿度(RH)为40%95%,最适宜的相对湿度(RH)为 75%85%。3.4 降雨 以3 d7 d内无降雨为宜。在雨季释放时应选择无雨天气。3.5 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以害螨为主要有害生物、其它病虫害发生较轻的棉田。4 释放方法 4.1 原则 在害螨发生初期,棉田螨害中心株每株释放一袋,每袋活动螨数量300只(头)或各虫态总量1000只(头)。同一棉田应同一时间释放。4.2 释放时间 5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宜在傍晚释放,阴天全天均可释放。一季至少释放1次。4.3 释放方法 4.3.1 剪袋 按附录A的规定剪袋。4.3.2 挂袋(释放)用回形针将捕食螨的包装袋固定棉田中心株上,袋底应托在一个分枝上。操作时不得用手捏、压包装袋。5 释放后其他病虫害管理 5.1 与化学防治的协调 释放后棉田发生其他病虫害时,可选择适宜的低毒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或挑治,10 d后再补充释放捕食螨。DB35/T 12162011 3 5.2 其它配套措施 可使用物理防治(如杀虫灯、黄板等)、农业防治(如健康栽培等)或性诱剂等措施。6 捕食螨的贮存与运输 因故不能及时释放的,应贮存在通风、透气、阴凉的室内。空调房间室温控制在1520,打开包装箱口,储存期为7 d10 d;无控温条件的房间宜将包装袋分摊在地面上,应在5 d7 d内使用。运输时应避免阳光暴晒,不得与农药、肥料等有害物质同贮同运。DB35/T 12162011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包装袋剪口方法 注:为开口处(长度为2cm3cm),上端不应剪断;为固定处 图A.1 包装袋斜剪图示 注:为开口处(长度为2cm3cm),上端不应剪断;为固定处 图A.2 包装袋直剪图示 DB35/T 1216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 DB35/T 12162011*2012年 2 月第一版 2012年 2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