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DB34/T 568-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11.120.10 CCS B 3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5682023代替 DB34/T 568-2012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Paeonia ostii 2023-10-07发布 2023-11-07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T 568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 DB34/T 568-2012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本标准与 DB34/T 568-201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土壤(保护区域)”(见 5.1.3,2012年版的 6.1.3);b)更改了“种植技术”(见 5.2,2012 年版的6.2.2、6.2.4、6.2.5.1、6.2.5.2、6.2.6);c)更改了“采收”(见 6.1,2012 年版的 6.5.1);d)更改了“质量要求”感官性状、等级(见第 7章,2012 年版的第 6 章)e)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 8 章,2012 年版的第 7 章);f)更改了“凤丹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与方法”(见附录 B,2012 年版的附录 B);g)删除了“凤丹起挖、加工操作传统工艺”(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铜陵市义安区牡丹产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陵龙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铜陵市义安区牡丹产业协会、铜陵市农业技术管理服务中心、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牡丹协会、南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南陵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俞年军、汤东、王苏宁、何永红、佘东、汪赛、张伟、刘昌胜、宋伟、房月华、付欢欢、王庆节、吴德玲、何生、谢晶、何冉、杨有煌、程诚、郭圣辉、王利红、陕冰冰、俞希清、丰光江、丁建英。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5 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568-2005,2012 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DB34/T 5682023 1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凤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分级与实物标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凤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182-2017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凤丹 paeonia ostii cotex 来源于毛茛科(Rannuculaceae)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称牡丹皮,习称丹皮;因产自安徽铜陵、南陵交界的凤凰山及周围一带的丹皮品质最佳,入药价值高,故称凤丹皮,俗称“凤丹”。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凤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6年 第55号公告批准的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县顺安镇、钟鸣镇和南陵县何湾镇 3 个乡镇行政区域,见附录A。5 要求 自然环境 5.1.1 地理 保护区域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过渡区,四面低山、丘陵环抱,凤丹种植区域分布在海拔高度 50 m300 m 的低山丘陵。5.1.2 气候 DB34/T 5682023 2 保护区域的凤凰山及周围,自然地貌形成了独特的小盆地气候。域内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 16.2,极端最高气温 40.2,极端最低气温-11.9,年10积温 5000左右,年平均无霜期 247 d,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476104 k/cm2.a,年平均降水量 1364 mm。5.1.3 土壤 保护区域铜陵县顺安镇、钟鸣镇、南陵县何湾镇,土壤主要为酸性结晶岩花岗闪长岩风化发育而成的麻石棕红土,其主要造岩矿物为中性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该土壤为砂质土壤,土体深厚,中性偏微酸性。种植技术 5.2.1 种植地选择 应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向阳斜坡地,团粒砂质土壤(金砂土)或麻砂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偏微酸性地块。山坡地择垦荒的山地或经轮休抛荒 4 年以上前茬种植山芋、花生、黄豆、玉米、芝麻等作物的土地;洼平地择选排水良好的田地;土地实行轮休轮换种植,忌连作。5.2.2 种植地清理 生荒地在秋冬或初春,将杂草和荆棘、灌木砍倒,晒干后清理深埋,熟地(老荒地)在 78 月将前茬作物残留的桔杆、杂草砍倒,进行无害化处理。5.2.3 深翻土地 5.2.3.1 一般在一至二次。5.2.3.2 生荒地翻二次,第一次在秋冬或初春清理种植地之后,对生荒地进行开垦深翻,第二次在 78 月深翻;熟地在秋冬或第二年 78月深翻一次。5.2.3.3 深翻土壤应 60 cm 以上,土块不可打碎。5.2.4 整地做畦 5.2.4.1 在夏季或秋季,将深翻过的土块打碎整细,清除石块、草木植物根,进行整平。5.2.4.2 山坡地顺坡整平,平地做成沟深 30 cm 以上的高畦,畦宽 2 m3 m,做成馒头状或屋脊状,保持沟底平整,排水畅通。选种育苗 5.3.1 选种 选 45 年生的无病虫害的凤丹植株籽作种,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当凤丹果壳表面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在通风阴凉室内,厚度 10 cm 左右,每日翻动 12 次,待种子完全成熟(种子表皮变黑)剥去果皮风干后备用。5.3.2 育苗 5.3.2.1 选新开垦地,在 8 月中下旬9 月中旬间播种育苗。5.3.2.2 播种前将地整成馒头形,间距 10 cm 打宕,宕深 3 cm 口径 20 cm 方正,每宕下 2030 粒籽,然后在籽上覆盖 2 cm3 cm 细土,在第二年春发芽出叶后,注意除草,到秋季落叶后,在幼苗周围施撒有机肥。DB34/T 5682023 3 5.3.2.3 到第二年或第三年 9 月以后起苗移栽。5.3.3 选苗移栽 5.3.3.1 在 1011 月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2 年生幼苗移栽。5.3.3.2 栽植密度,行距为 40 cm50 cm,株距为 35 cm45 cm。穴深10cm,每穴放 2 根苗,苗放进坑内与地平面成 4560,放苗时顶芽向上,根在穴中舒展不卷曲,覆盖细土 2 cm 培根,轻轻向上提苗 2 cm3 cm,理顺根系。然后在穴内撒施饼肥作基肥,再在基肥上覆盖碎土高于地面或畦面,轻轻压实固定根茎。每 667m2(亩)30004000 穴。田间管理 5.4.1 中耕除草 幼苗移栽后,翌年春、夏,凤丹生长期,田间长草要及时耕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幼苗期应采用人工拔草。秋、冬季要浅耕松土。5.4.2 施肥 在每年立秋后施有机肥。在凤丹根系附近部位打穴(不能伤根)施下有机肥,然后覆土。5.4.3 摘花蕾 移栽 3年的牡丹在 3月底、4月初要将花蕾摘除。摘蕾时间宜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病虫害防治 5.5.1 病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锈病、叶斑病。5.5.2 虫害 主要虫害有蛴螬、小地老虎、蝼蛄等。5.5.3 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注意做到清沟沥水,清洁田园,清除病株,然后根据病虫为害情况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和方法见附录B。6 采收加工 采收 栽后 4年5年,于 10月上旬以前采收。称“秋货”,质地偏硬,加工难度大一点,但产量和有效成份含量均高。采收应在睛天进行。加工 6.2.1 起挖的鲜根在 1 d2 d 内,除去须根,抽除木质芯,然后晾晒,晒干至水分 15以下贮存。晾晒和贮存时,严防雨淋、夜露和触水。DB34/T 5682023 4 6.2.2 晒干后即为商品药材“凤丹”成品。7 质量要求 感官品质 圆直粗壮,皮色褐红,油润光泽,皮质细、附金星,肉厚、筋细、缝紧,断面平、呈褐白色,芳香气浓,味微苦而涩。分级 见表1。表1 等级指标 等级 长度(cm)中间围粗(cm)直径(cm)特级 10.0 3.5 1.10 一级 8.0 2.5 0.80 二级 6.0 1.8 0.58 三级 4.0 1.1 0.35 外观质量要求 身干无杂皮、无霉变、各级含断枝、碎片、次丹头(无青丹)不超过 5,杂质不得超过 5。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 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13.0 总灰分()5.0 丹皮酚(C9H10O3)()特级 2.0 一级 1.7 二级 1.5 三级 1.3 酸不溶性灰分()1.0 卫生指标 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3 有害物质指标 类 别 项 目 名 称 指 标 重金属限量 铅(以Pb计)(g/kg)5.0 镉(以Cd计)(g/kg)0.3 DB34/T 5682023 5 砷(以As计)(g/kg)2.0 汞(以Hg计)(g/kg)0.2 铜(以Gu计)/(g/kg)20.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六六六(总BHC)(g/kg)0.2 滴滴涕(总DDT)(g/kg)0.2 五氯硝基苯(PCNB)/(g/kg)0.1 8 试验方法 抽样方法 8.1.1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 一部附录药材和饮片取样法。8.1.2 样品应从同批次同等级的包装中抽取,不足 5 件的逐件取样;599 件,随机抽 5 件取样;1001000 件,按 5比例取样。超过 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 1比例取样。8.1.3 将抽取的样品混匀,抽取 500 g 作为检验用样品。检验方法 8.2.1 性状、形状尺寸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附录 B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规定的方法检测。8.2.2 杂质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附录 A 杂质检查法规定的方法检测。8.2.3 水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附录 H 第二法规定的方法检测。8.2.4 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附录 K 规定的方法检测。8.2.5 丹皮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牡丹皮”项下含量测定和附录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的方法检测。8.2.6 重金属含量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附录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规定的方法检测。8.2.7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附录 规定的方法检测。9 检验规则 组批 DB34/T 5682023 6 产品应以批为单位,同批产品的品质、等级和包装单位质量应相同。出厂检验 9.2.1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性状、等级、外观质量、水分、总灰分。9.2.2 每批产品应按本文件要求进行抽检,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型式检验 9.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每年采收期;b)国家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9.3.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文件全部技术要求。判定规则 监督检验按相应等级判定,其中卫生指标不得复检,其它指标不合格允许加倍取样复检,如仍有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品;出厂检验感官性状、等级、水分、总灰分不合格,允许整理后重新分级,不合格项允许加倍取样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相应等级。10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 10.1.1 经国家质检总局注册登记,获准使用凤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可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10.1.2 运输包装箱上的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包装 包装按照 SB/T 11182 的规定执行,并在每件包装上注明品名、品牌、等级、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运输 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及易串味的物质混装。贮存 凤丹包装后应置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贮存,并注意防虫、防鼠,夏季注意防潮。DB34/T 5682023 7 A A 附录A(规范性)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 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 保护范围见图A.1。图A.1 地理标志产品 凤丹 保护范围 DB34/T 5682023 8 B B 附录B(资料性)凤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B.1 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B.1.1 根腐病 B.1.1.1 多发生在开花前后、高温多雨季节,常因雨水过多,地面积水时间过长造成。感病后,根皮发黑,病株顶梢凋萎、下垂,最后枯死。B.1.1.2 防治方法:栽苗时,用 50甲基硫菌灵或 50多菌灵 1000 倍夜浸泡苗根 35 分钟后晾干。田间发病初期,每 667m2用 70甲基硫菌灵 100 g 兑水100kg 灌根,发病中期,将病株带土挖出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B.1.2 锈病 B.1.2.1 多发生在 4月5 月份时晴时雨、温暖潮湿或地势低洼的情况下,6 月8 月份发病严重。B.1.2.2 防治方法:收获后将病株残叶集中烧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田块,作高畦种植;发病初期,用波美 0.30.4 度石硫合剂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50 g80 g 喷施防治,7 d10 d一次,最多连喷 4 次。B.1.3 叶斑病 B.1.3.1 常发生在春、夏季,主要危害叶片,茎部及叶柄也会受害,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B.1.3.2 防治方法:发现带病的茎、叶及时剪除,清洁田园,集中烧毁。发病前后,喷 1:1:100 波尔多液,每隔 7 d10 d 喷洒一次,连续数次;或在发病初期用 25嘧菌酯悬浮剂兑水喷施。B.2 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B.2.1 蛴螬(俗称“土蚕”,成虫名金龟子)B.2.1.1 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从 4 月开始出现危害,越冬幼虫 5 月6 月上升至耕作层为害,6月中下旬7月,化蛹、羽化、产卵、孵化。其危害期在 5 月9月,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枯死,或啃食凤丹根茎,造成地上枝叶长势衰弱或枯死。B.2.1.2 防治方法:每 667m2用 3辛硫磷颗粒剂 1000 g2000 g 整地时撒施,然后翻耕或穴施;成虫(金龟子)可采用灯光诱杀或杨树枝把诱集。B.2.2 小地老虎(俗名切根虫)B.2.2.1 一般在春、秋两季危害严重,从地面咬断幼苗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芽,造成断株。B.2.2.2 防治方法:清晨在被害苗附近采取人工捕杀;低龄幼虫期,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高龄幼虫采用毒饵诱杀,用切碎的鲜草 30份拌入 98的敌百虫粉 1 份,傍晚撒入田间诱杀。B.2.3 蝼蛄(俗名 土狗子)DB34/T 5682023 9 B.2.3.1 危害活动期在 4 月10月,第一次危害高峰在 5 月6 月,6 月下旬至8月转入地下活动,并产卵;第二次危害高峰在 9 月10 月;其危害是:咬食凤丹幼根及接近地面的嫩茎,使凤丹枯死。B.2.3.2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趋光性,夜晚用灯光诱杀;利用其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习性,用 90敌百虫晶体 150兑少量水溶解,与炒成半熟的米糠按药:料比 1:150200 的比例充分拌匀,制成毒诱饵撒于田间诱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