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T 4584-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T 4584-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T 4584-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T 4584-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T 4584-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34/T 4584-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080 CCS P 6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584 2023 抗油改性 沥青混合 料设计与 施工技术 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oil resistant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2023-10-07 发布 2023-11-07 实施 安徽省市 场监督管 理局 发 布 DB34/T 4584 2023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原材料要 求.2 一般规 定.2 抗油改 性剂.2 其他材 料.2 5 配合比设 计.2 一般规 定.3 技术要 求.3 配合比 设计流程.3 生产配 合比设计及生产配 合比验证.3 室内试 验的试件制备.4 6 施工工艺.4 一般规 定.4 施工准 备.4 拌和.4 运输.5 摊铺.6 碾压.6 开放交 通.7 7 质量管理 与检查验收.7 一般规 定.7 原材料 的检验项目及频率.7 抗油改 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7 施工质 量检验.8 工程质 量检查与验收.8 附录 A(规范 性)抗油 改性沥青油蚀试验方法.9 A.1 目的和 适用范围.9 A.2 仪器设 备.9 A.3 试验步 骤.9 A.4 结果分 析与计算.9 附录 B(规范 性)抗油 改性沥青 混合料油蚀试验方法.11 B.1 目的和 适用范围.11 B.2 仪器设 备.11 DB34/T 4584 2023 II B.3 试验步 骤.11 B.4 结果分 析与计算.11 附录 C(规范 性)抗油 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油蚀系数试验方法.12 C.1 目的和 适用范围.12 C.2 仪器设 备.12 C.3 试验步 骤.12 C.4 结果分 析与计算.12 附录 D(资料 性)配合 比设计示例.13 D.1 级配的 确定.13 D.2 最佳沥 青用量的确定.14 D.3 抗油改 性剂掺量的确定.16 D.4 配合比 设计结果.16 DB34/T 4584 2023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 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工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庆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法昂交通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有限公司、六安市共鑫道路材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高 荣根、鲍世 辉、吴鹏来、张玉斌、钱静、曹祝 林、陈欣、王祥彪、陈 修和、陈为成、罗宝莲、牛京涛、卢小凤、王春红、任园、束冬林、方肖立、杨海兵、田晓宇、许和气、余建新。DB34/T 4584 2023 1 抗油改 性沥青 混合料 设计与 施工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等。本文件适用于易受燃油污染的沥青路面上面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33.1 塑料 非泡 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 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3682.1 塑料 热塑 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 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 测定 第1 部分:标准方法 GB/T 19077 粒度分布 激光衍射法 CJJ 1 城镇 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20 公 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 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 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D50 公 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抗油改性剂 Oil resistant modifier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中起到抵抗油污侵蚀破坏作用的一种外掺剂。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 Oil resistant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添加了抗油改性剂具有抵抗油污侵蚀破坏作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油改性剂掺量 Oil resistant modifier content 抗油改性剂质量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比值,以 计。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melt mass-flow rate 在 190 温 度和 5 kg 负荷条件下,抗油改性剂熔体在 10 min 内通 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以 g/10min 计。DB34/T 4584 2023 2 抗油蚀系数 Oil corros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20 条件下 在柴油中浸泡 72 h 后,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与常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稳定度比值。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 Asphalt oil corrosion mass loss rate 20 条件下 在柴油中浸泡 72 h 后,添加抗油改性剂的沥青损失的质量占初始质量的比例()。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 Asphalt mixture oil corrosion mass loss rate 20 条件下 在柴油中浸泡 72 h 后,添加抗油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损失的质量占初始质量的比例()。4 原材料要求 一般规定 4.1.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包括集料、矿粉、沥青、抗油改性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等。4.1.2 原材料的相关检验试验应满足 JTG E20、JTG E42、JTG D50、GB/T 19077、GB/T 3682、GB/T 1033.1 的要 求。4.1.3 原材料运至现场后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抗油改性剂 4.2.1 抗油改性剂应满足 表 1 的要求。表1 抗油改性剂技术要求 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形态 粉末 目测法 颜色 深色 目测法 粒径(mm)1.2 GB/T 19077 密度(g/cm3)0.850.95 GB/T 1033.1 熔体 质量流动速率(190,5kg),g/10min 4 GB/T 3682 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25 附录A 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2.5 附录B 其他材料 4.3.1 沥青的选择 应考虑道路 等级、气候 条件、交通 量、面层结 构、施工工 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 使用经验确定。4.3.2 混合料用粗集料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应为清洁、干燥、无风 化、无杂质的 碎石。4.3.3 矿粉应采用 石灰岩或岩 浆岩等石料 经磨细 制得,不得使用 回收粉尘。应干燥、洁 净,能从矿 粉仓中自由流出。5 配合比设计 DB34/T 4584 2023 3 一般规定 5.1.1 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5.1.2 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与性能验证。技术要求 5.2.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 JTG F40 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5.2.2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 2。表2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单位 要求值 试验方法 AC(改性沥青)SMA(改性沥青)击实次数(双面)次 75 75 JTG E20 T0702 试件尺寸 mm 101.663.5 101.663.5 JTG E20 T0702 空隙率 36 34 JTG E20 T0709 马歇尔试验稳定度,不小于 kN 8 6 JTG E20 T0709 马歇尔试验流值 mm 1.54.0 2.05.0 JTG E20 T0709 马歇尔试验矿料间隙率 1217 17 JTG E20 T0709 马歇尔试验沥青饱和度 5585 7585 JTG E20 T0709 浸水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 85 80 JTG E20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 残留强度比 80 80 JTG E20 T0729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次/mm 3200 3500 JTG E20 T0719 抗油蚀系数试验 抗油蚀系数 1.2 1.2 附录C 低温弯曲破坏试验 破坏应变 2500 2500 JTG E20 T0715 配合比设计流程 5.3.1 抗油改性剂掺量一般为 0.5 0.9,掺量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a)交通等级与货车比例;b)费用成本;c)已有工程使用技术经验。5.3.2 确定最佳油石比及抗油改性剂掺量的步骤如下(示例参见附录 D):a)根据工程要求,选取本地区成熟的矿料级配。b)按照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c)初拟抗油改性剂掺量,选取初步掺量、初步掺量0.2三 种不同的掺量。d)检测不同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依据表 2 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抗油改性剂掺量。e)不满足要求的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 DB34/T 4584 2023 4 5.4.1 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按 JTG F40 的规定进行。5.4.2 生产配合比 进行试拌、铺筑时,应 重点检验沥 青混合料质 量的稳定性,并取料进 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性能检 验。室内试验的试件制备 5.5.1 室内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干法”拌和工艺制备。5.5.2 预先将集料 放入烘箱内 加热。先将 配制好的集 料与抗油改 性剂同时加 入拌缸进行 干拌,再加 入加热好的沥青与矿粉,以集料裹附沥青均匀为准。5.5.3 拌和时间与温度控制见表 3 和表4。表3 拌和时间控制 与集料干拌时间(s)50 加入沥青与矿粉后湿拌时间(s)150 总拌和时间(s)200 表4 拌和温度控制 集料加热温度()180185 沥青加热温度()改性沥青:160165 矿粉加热温度()180 成型温度()170 6 施工工艺 一般规定 6.1.1 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10,低 于该温度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6.1.2 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级配相匹配,并尽量使热料仓平衡。6.1.3 在混合料正式施工前应铺筑 100 200 m 长或者不 少于 1000 m2的试验路段,以确定最终施工工艺。施工准备 6.2.1 下承层按规 范要求验证 合格,具备 上面层施工 条件。原材 料经检测符 合要求,施 工过程中进 料相对稳定。6.2.2 各种机械设备已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设备数量与施工能力配套。拌和 6.3.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应满足 JTG F40 的要 求。6.3.2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流程见图 1。DB34/T 4584 2023 5 集 料提 升 冷 料加 热 烘 干筛 分 存 储计 量干 拌湿 拌矿 粉气 送存 储传 送计 量抗 油 改 性 剂提 升存 储传 送计 量沥 青加 热保 温泵 送计 量出 料 图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 工艺流程图 6.3.3 拌和温度应满足表 5 的 规定。表5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要求 工序 温度()沥青加热温度 改性沥青 160165 集料加热温度 190 195 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 175 废弃温度 195 6.3.4 抗油改性剂宜采用自动设备直接投入,用量较少时可采用人工投放。6.3.5 使用自动设备投料时,由投料机按使用比例在骨料进拌和锅时,与 集料同时投入。6.3.6 采用人工投 放时应注意 不要漏洒抗 油改性剂。可定量封装 抗油改性剂,封装质量 应便于搬运 与计量。6.3.7 加入抗油改性剂后应干拌不少于 10 s,以保证矿 料与改性剂的均匀拌和。混合料湿拌时间在 45 s 左右,以沥青能均匀裹附集料为度。AC 抗油改 性沥青混合料总拌和时间为 55 s 左 右,SMA 抗油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适当增加拌和时间。6.3.8 沥青混合料应无花白料,出现花白料时,应立即停机检查。6.3.9 对每个工作 日或台班 的 平均级配、油石比、拌 和温度的平 均值、标准 差、变异系 数等参数,统计合格率。同时应对改性剂的用量进行总量检验和控制,实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动态管理。运输 6.4.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满足 JTG F40 的要 求。6.4.2 运输车辆运力需大于拌和机产量,宜采用 15 t 以上自卸汽车。汽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和墙板,底板应涂一层薄层适宜的防粘剂,车箱底部不得有残液积留。6.4.3 防粘剂不宜 采用 燃油水 混合液。汽 车须备有用 于保温、防 雨、防污染 用的毡布 和 棉被等材料,DB34/T 4584 2023 6 其大小应能完全覆盖整个车厢。6.4.4 装料时汽车 应按照前、后、中的顺 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 料级配离析。装完料后 必须覆盖保 温毡布或棉被,防止混合料温度离析。6.4.5 车辆在进入工程现场时,可以在沥青面层前设置湿草袋等措施,确保轮胎洁净,以免造成污染。6.4.6 运料车向摊 铺机卸料完 成后,须将 车厢后挡板 挂钩挂好以 防漏料。检 查沥青混合 料拌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混合 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摊铺 6.5.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应满足 JTG F40 的要求。6.5.2 宜采用输料槽高度和宽度调整范围较大的摊铺机。6.5.3 摊铺幅度较 宽 时,应使 用多台型号 和性能基本 相同 的摊铺 机 梯队摊铺 抗油改性沥 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 纵向搭接宽度为 5 10 cm,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前后 错开1020 m。6.5.4 摊铺速度控制在 2 3 m/min。6.5.5 应采用双侧 平衡梁和滑 靴自动控制 平整度和高 程。匝道等 小半径弯道 采用滑靴自 动找平方式。形状不规则地区及次要地区,自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可采用人工手控。6.5.6 摊铺温度不低于 165。6.5.7 螺旋布料器应保持稳定、均匀的速度旋转,摊铺料位应大于 2/3 螺旋 位置 降低螺旋布料速度,减少输料布料造成的离析。6.5.8 摊铺时应尽量减少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可采用 减少收料斗收斗次数 等措施。6.5.9 抗油改性沥 青混合料运 至摊铺地点 后应检查拌 和质量。不 符合温度要 求,或已经 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 铺筑在道路上。碾压 6.6.1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应满足 JTG F40 的要求。6.6.2 每台摊铺机应配备不少于 2 台1113t 的双钢轮 压路机、1 台 轮胎压路机和 1 台小型 压路机。6.6.3 压路机的碾压应符合表 6 的规定。SMA 路面不宜采 用胶轮压路机碾压。表6 压路机碾压方案 碾压顺序 压路机类型 碾压遍数 碾压速度(km/h)初压 双钢轮压路机 12 23 复压 胶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 4 34 终压 双钢轮压路机 不少于2 35 6.6.4 初压温度不低于 16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 90。6.6.5 采用双钢轮 压路机初压,振动压路 机随后振动 碾压,轮胎 压路机随后 复压,双钢 轮压路机终 压收光,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左右路缘石或边角等地方。6.6.6 压实后的沥 青混合料应 符合压实度 及平整度的 要求,不可 过分追求平 整度指标而 牺牲压实度 要求,也不可过压而使空隙率减少。6.6.7 压路机的碾 压段长度以 摊铺速度平 衡为原则选 定,并保持 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 应由两端折 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的总长度不宜超过 100 m。6.6.8 压路机碾压 过程中胶轮 压路机严禁 洒水,为了 防止粘轮宜 采用植物油 与水的 混合 液(1:1)涂DB34/T 4584 2023 7 抹;双钢轮压路机应严格控制洒水量,以沥青不粘轮为原则。6.6.9 在当天碾压 的尚未冷却 的沥青混合 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 何机械设备 或车辆,不 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6.6.10 碾压幅度较宽时,需 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处理人员和机械设备,及时 检测上面层平整度,对问题 区域及时进行处理。开放交通 6.7.1 热拌沥青混 合料路面应 待摊铺层完 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 面温度低于 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6.7.2 沥青路面雨季施工时,注意气象预报,严禁雨天施工。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7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一般规定 7.1.1 抗油改性沥 青混合料施 工应根据全 面质量管理 的要求,建 立健全有效 地质量保证 体系,对施 工各工序的质 量进行检查 评定。加强 施工过程的 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 量管理,确 保施工质量 的稳定性。7.1.2 与抗油改性 沥青混合料 施工有关的 所有原始记 录和数据必 须如实记录 和保存。对 已采取措施 进行返工补救的项目,应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及频率 7.2.1 应检查抗油 改性剂出厂 质量验收单,颜色、颗 粒均匀性等 外观在施工 中随时目测,每 批次进 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测。7.2.2 抗油改性沥 青混合料生 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检 查项目与频 度应符合下 表规定,其 技术要求应 符合本规范的规定。7.2.3 抗油改性剂的检测应满足表 7 的规 定,其他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按 JTG F40 的规定 执行。表7 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频度 材料 检查项目 检测频度 平行试验次数或 一次试验的试样数 抗油改性剂 形态 随时 颜色 随时 粒径 随时 2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必要时 2 沥青油蚀质量损失率()必要时 2 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必要时 2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3.1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对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7.3.2 抗 油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检 查 项 目 与 频 度 应 符 合 表 8 的 规 定,其 他 材 料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控 制 按 JTG F40 的 规定 执行。DB34/T 4584 2023 8 表8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 检查项目 检查频率及单点检验 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抗油改性剂 掺量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1 次取平均值评定 1 JTG F40 附录G 马歇尔试验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每台拌和机每天 1-2 次,以 4-6 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规范规定 JTG E20 T0702 JTG E20 T0709 JTG F40 附录B 车辙试验 动稳定度 每台拌和机每 2 日 1次(以 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 JTG E20 T0719 抗油蚀系数试验 抗油蚀系数 每台拌和机每 2 日 1次(以 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 附录C 浸水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 每台拌和机每 2 日 1次(以 3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 JTG E20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 残留强度比 每台拌和机每 2 日 1次(以 3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符合本规范规定 JTG E20 T0729 施工质量检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验按照 JTG 3450、JTG F40、CJJ 1、JTG F80/1 的规 定执行。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检查与验收应符合表9 的规定,其他检查与验收项目按照 JTG 3450、JTG F40、CJJ 1、JTG F80/1 的规定 执行。表9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的频度和质量要求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差 检测频率和方法 试验方法 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油蚀试验 沥青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 2.5(改性沥青路面)每 1 km(1000 m2)5 个点 附录B DB34/T 4584 2023 9 A A 附录A(规范性)抗油改性沥青油蚀试验方法 A.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测定方法适用于制备抗油改性沥青,以及抗油改性沥青抵抗油蚀效果的检测。A.2 仪器设备 如下:a)电炉:可调式 1000 1500 W。供加热 沥青用;b)烘箱:可调温,供沥青保温用;c)高速剪切仪:转速为 0 r/min 10000 r/min;d)电热恒温水浴:2 孔或多 孔均可,电压 U=220 V,功率 P=400 W;e)容器:5 cm 口径钢杯,普通铝锅;f)电子天平:称量 2000 g;g)溶剂:柴油;h)其他:电子测温计,搅拌器材。A.3 试验步骤 A.3.1 制备抗油改 性沥青。抗 油改性剂与 沥青质量比 一般取 12,首先将 改 性沥青 加热 至 160 左右,然后加入 12 的抗 油改性剂,继续加热并搅拌 10 min,使抗油改性剂充分分散在沥青中。再放置在 165 烘 箱中发育 1 小时,取出在 180 温 度下高速剪切 10 分钟,剪切速度为 30005000 r/min。A.3.2 将制备好的 抗油改性沥 青试样置于 电炉上加热,并用铁棒 等搅拌器材 不停搅拌同 时严防沥青 外溢,以免起火。A.3.3 达到温度要求后(改性沥青:165 左右)关闭电炉,小心倾倒沥青试样至已知质量为 m 的钢杯(5 cm 左 右口径)中,放置常温任其冷却。A.3.4 待杯中沥青试样冷却完全后,再向其中倒入柴油(柴油离沥青顶面的液面高度至少 1 cm)使之浸蚀沥青,随后将装有试样的钢杯放入事先已调节好温度(20左右)的恒温水浴箱中预热。A.3.5 在柴油中浸泡 72 h 之 后,将杯中溶解了沥青的柴油倒尽,去除沥青表面残留后再称剩余沥青及杯子重量 m2,准确至 0.1 g。A.4 结果分析与计算 A.4.1 沥青质量损 失测定原理 是在一定 温 度和试验条 件下沥青中 沥青质和胶 质溶解于柴 油之中,使 得沥青的质量发生变化。A.4.2 当试验步骤 完成达到试 验时间后将 溶解了沥青 的柴油去除,再通过测 定沥青在溶 解前后的质 量差,从而确定质量损失,如式(A.1)所 示:1=1 2 1 100(A.1)DB34/T 4584 2023 10 式中:C1 沥 青油蚀质量损失率();m 容器 质量(g);m1 容器与试样合计质量(g);m2 容器与剩余沥青合计质量(g)。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 3 次,取 3 次 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测定结果。3 个测 定值中,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DB34/T 4584 2023 11 B B 附录B(规范性)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油蚀试验方法 B.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测定方法 适用于制备 抗油改性沥 青沥青混合 料,以及抗 油改性沥青 混合料抵抗 油蚀效果的 检测。B.2 仪器设备 JTG E20 T0702、柴油、塑料袋等。B.3 试验步骤 B.3.1 抗油改性剂与沥青混合料质量比 一般取 0.6,按照 JTG E20 T0702 试验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称量试件质量 m3。B.3.2 将试件置于 20的柴油 中,浸泡 72 h。B.3.3 试件从油槽中取出后,沥干表面多余油料,称量试件质量 m4。B.4 结果分析与计算 沥青混合料质量损失率的计算如式(B.1)所示:2=3 4 3100(B.1)式中:c2 沥青 混合料油蚀质量损失率();m3 马 歇尔试件浸油前质量(g);m4 马 歇尔试件浸油后质量(g)。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 3 次,取 3 次 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测定结果。3 个测 定值中,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DB34/T 4584 2023 12 C C 附录C(规范性)抗油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油蚀系数试验方法 C.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测定方法 适用于测定 抗油改性沥 青混合料稳 定度,以及 抗油改性沥 青混合料抗 油蚀系数的 检测。C.2 仪器设备 JTG E20 T0702、JTG E20 T0709、油槽(可容纳 6 个标准马 歇尔试件)、柴油、塑料袋等。C.3 试验步骤 C.3.1 按照 JTG E20 T0702 试 验方法成型 2 组马歇尔 试件,1 组为 不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另外 1 组为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C.3.2 将 2 组试件 置于 20 的 柴油中,浸泡 72 h。C.3.3 2 组浸油试 件从油槽中取出后,沥干表面多余油料,然后放入完整的塑料袋,倒入 50 g 60 温水,排出塑料袋中多余空气,扎好口,放入 60恒温水 槽内保温 30-40 min。C.3.4 按照 JTG E20 T0709 试 验方法测定 2 组试件马 歇尔稳定度数值。C.4 结果分析与计算 抗油蚀系数 的计算如式(C.1)所示:=(C.1)式中:k 抗油 蚀系数;MSK 添 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稳定度(kN);MSB 不 添加抗油改性剂沥青混合料试件稳定度(kN)。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 3 次,取 3 次 测定值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测定结果。3 个测 定值中,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DB34/T 4584 2023 13 D D 附录D(资料性)配合比设计示例 设计前对集 料、矿粉、沥青、抗油 改性剂等原 材料进行性 能检测,各 项指标均符 合相关规范 要求。D.1 级配的确定 集料筛分后,经过调整后确定的矿料级配见表D.1、图D.1。表D.1 AC-16 级配 范围 掺配比例 材料名称 筛孔尺寸(mm)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百分率()34 1#(10-20 mm)100 88.0 68.6 8.8 0.6 0.6 0.6 0.6 0.6 0.6 0.6 28 2#(5-10 mm)100 100 100 97.2 9.5 0.8 0.8 0.8 0.8 0.8 0.8 5 3#(3-5 mm)100 100 100 100 92.9 1.7 0.7 0.7 0.7 0.7 0.7 29 4#(0-3 mm)100 100 100 100 100 86.2 57.5 42.5 23.9 14.2 5.8 4 5#(矿粉)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0 98.1 90.2 合成级配 100 95.9 89.3 68.2 40.5 29.5 21.1 16.8 11.4 8.5 5.8 级配范围 中值 100 95 84 70 48 34 24.5 17.5 12.5 9.5 6 上限 100 100 92 80 62 48 36 26 18 14 8 下限 100 90 76 60 34 20 13 9 7 5 4 图D.1 级配曲线图 0102030405060708090100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9通过率(%)筛孔尺寸(mm)合成通过率规范中值规范上限规范下限DB34/T 4584 2023 14 D.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选择沥青用量分别为 3.8、4.3、4.8、5.3、5.8 进 行马歇尔试验,马歇尔试验结果 见表D.2。表D.2 马歇尔试验数据汇总表 序号 油石比()毛体积密度(g/cm3)VV()VMA()VFA()稳定度(KN)流值(0.1 mm)1 4.0 2.380 6.9 14.6 52.6 9.34 17.7 2 4.5 2.405 5.2 14.2 63.3 12.49 23.3 3 5.0 2.412 4.1 14.4 71.3 12.85 30.6 4 5.5 2.410 3.5 14.9 76.6 11.84 39.8 5 6.0 2.409 2.7 15.4 82.2 10.05 49.1 2.372.382.392.402.412.424.0 4.5 5.0 5.5 6.0毛体积密度(g/cm3)油石比(%)0.01.02.03.04.05.06.07.08.04.0 4.5 5.0 5.5 6.0VV(%)油石比(%)DB34/T 4584 2023 15 图D.2 各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 14.014.214.414.614.815.015.215.415.64.0 4.5 5.0 5.5 6.0VMA(%)油石比(%)30.040.050.060.070.080.090.04.0 4.5 5.0 5.5 6.0VFA(%)油石比(%)6.07.08.09.010.011.012.013.014.04.0 4.5 5.0 5.5 6.0稳定度(KN)油石比(%)0.010.020.030.040.050.060.04.0 4.5 5.0 5.5 6.0流值(0.1mm)油石比(%)DB34/T 4584 2023 16 根据试验结果,按照 公 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04 的要 求,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过程如下: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 a1=5.15 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 a2=4.82 目标空隙率的沥青用量 a3=4.87 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 a=4.72 OAC1=(a1+a2+a3+a4)/4=4.89 流值:最小值 4.02 最 大值 5.59 空隙率:最小值 5.57 最大值 4.42 饱和度:最小值 4.42 最大值 5.10 OACmin=5.57 OACmax=4.42 OAC2=(OACmin+OACmax)/2=5.00 OAC=(OAC1+OAC2)/2=4.94 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OAC=4.9 D.3 抗油改性剂掺量的确定 分别取抗油改性剂掺量 0.5、0.7、0.9,采 用 D.1 与 D.2 确定的级 配以及最佳沥青用量 成型试件,检测相关性能指标如表D.3 所示。综合 性能试验结果,取抗油改性剂掺量为 0.7。表D.3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 抗油改性剂掺量()浸水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 残留强度()车辙试验 动稳定度(次/mm)抗油蚀系数试验 抗油蚀系数 低温弯曲破坏试验破坏应变()0.5 87.6 82.7 4023 1.3 3141 0.7 93.4 91.2 5167 1.8 2863 0.9 88.3 85.9 5261 1.9 2105 D.4 配合比设计结果 配合比设计 结果见表D.4。表D.4 配合比设计结果 材料 10-20 mm 5-10 mm 3-5 mm 0-3 mm 矿粉 最佳沥青用量 抗油改性剂掺量 比例 34 28 5 29 4 4.9 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