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05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9532023 大球盖菇 林下栽培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underforest cultivation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2023-11-03 发布 2024-02-03 实施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市 场监督管 理厅 发 布 DB 64/T 19532023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宁夏 回族 自治 区林 业 与草 原局 提出、归口 并组织 实施。本文件 起草 单位:宁 夏农林 科 学院 园艺 研究 所、宁夏 回 族自 治区 园艺 技术 推广 站、宁夏 农产 品质 量安全中 心、灵武 市自 然资 源局。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王海 霞、贾 永华、冯学 梅、李 晓龙、沈甜、岳海 英、李 阿波、杜慧莹、李 冬、杨俊丽、黄 岳、杜涵、倪 静、郭 鹏、王东 云。DB 64/T 19532023 1 大球盖菇 林下栽 培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文件 确立 了大 球盖 菇林 下栽培 的术语 和定 义、产地 环 境、栽培 技术、采 收、病 虫 鼠害 防治 各项技术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林 下栽 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84 农田 灌溉 水质 标准 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 农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控 标准(试行)NY/T 391 绿色 食品 产地 环境质 量 NY/T 393 绿色 食品 农药 使用准 则 NY/T 528 食 用菌 菌种 生产技 术 规程 NY/T 1935 食用 菌栽 培基 质质量 安全 要求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大球盖 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隶属于担 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 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 目(Agaricales)、球盖菇 科(Strophariaceae)、球 盖 菇 属(Stropharia)的一 类可 食用 大型 真菌。子实 体单 生或 丛生,菌盖直径 5 cm 35 cm,颜色 为 酒红色 至棕 色,表面 光滑,或有 纤维 状鳞 片,菌柄 长 5 cm 20 cm,直径0.5 cm4 cm,实心,子 实体 成熟后 期中 空,表面 平滑,孢子 印紫 褐色,适 应性 广。4 产地环 境 4.1 环境选 择 栽培场 地交 通便 利、水源 方便、通风 良好、远离 污 染源、环境 洁净,产地 环 境应符 合NY/T 391 的规定,生 产用 水应 符合GB 5084的要 求。4.2 林地选 择 林 分郁闭度 0.6 以上 可直接 栽培,0.6 以 下需搭建遮 荫密度为 80%85%的 遮阴 网,林地 坡度应 小于 25、排 灌方 便、土质 以 沙壤土 为宜,应 符合GB 15618 的要 求。DB 64/T 19532023 2 5 栽培技 术 5.1 季节选 择 春季栽 培,宜在 3 月中 下旬 开始栽 培,5 月底 出菇。秋 季栽培,宜 在 9月底 10月 上旬开 始栽 培,下一年 5 月 初出 菇。5.2 林地处 理 在种植 前一 周,对 林地 灌 水后,人能下 地时,清除 杂草及 树枝,将杀 虫剂 按NY/T 393的规 定均 匀地撒在地 表后,深翻晾晒 2 d 3 d,喷 洒 5%10%石灰水,然后在两行树的 中间开槽,槽长为地块的 长度,槽 宽为 70 cm80 cm、深 8 cm 10 cm,将槽 中 取出的 土放 在两 边,以供 覆土用。槽 间留 30 cm40 cm 的作 业道,铺 料前 在槽内 及四 周撒 一层 石灰 粉(50 kg 70 kg/667m2)。5.3 栽培料 配方 根据 当地自然资 源灵活选用栽 培料和比例。物料质量应 符合NY/T 1935的要求。玉 米芯直径为 0.5 cm3 cm,木 屑大 小为 0.5 cm 1.5 cm,稻 草长 短为 10 cm左右。配 方见 表1。表1 大球盖 菇栽 培料 配方 玉米芯%稻壳%苹果枝屑%麦麸%生石灰%稻草%配方一 40 40 0 9 1 10 配方二 30 50 0 9 1 10 配方三 35 35 10 9 1 10 5.4 栽培料 制作 5.4.1 预湿拌 料 预湿拌 料方 法如 下:a)栽培料 发酵 前2 d,发酵 场地应 喷洒 石灰 水杀菌 灭虫;b)根据配 方,准备 好各 种原 辅材料;c)将粉碎 好的 玉米 芯或 木屑 等转入 拌料 场混 合,混合 均匀后 将物 料堆成 底宽 1.5 m2 m、顶宽1.2 m1.5 m、高1 m1.5 m、长 度适 宜的 料堆(温 度较高 时建 小堆、温 度较 低时建 大堆);d)将生石 灰溶 于水 槽中(料 水比 为 1:1.61.7,使 石 灰搅拌 充分 溶解,灰 渣滤 去不用),均匀洒在料 堆上,将 所有 原料 预湿拌 匀,使栽 培料 的含 水量达 到 60%左 右,进行 堆闷;e)将稻草 用 1%的生 石灰 水预湿 码 垛,每天 用水 浇透,如 遇 发热,进 行翻 垛备 用。5.4.2 建堆 建堆方 法如 下:a)堆闷 24 h 后,将麸 皮均 匀 撒在料 堆表 面,然后 将打 好眼的 通气 长管(通气 长管直 径为 5 cm,长度大 于料 堆长 度,通气 孔直径 0.5 cm,孔与 孔之 间的距 离为 5 cm),顺 堆 长方向,埋入离地 20 cm 高处 的中 心位 置;b)边翻堆 边将 打好 眼的 通气 立管(通 气立 管直 径为 5 cm,长度 大于 料堆 顶部,一般长 度为 1.7 m1.9 m,通气 孔直径 0.5 cm,孔与 孔之 间的 距离为 5 cm),以每 50 cm 80 cm 的间 距竖 直排放一根,立 管底 部与 长管 靠紧,立管 上部 管头 露出 料堆顶 部;DB 64/T 19532023 3 c)建好堆 后,用尖 头木 棍(直径 5 cm 8 cm、长 2 m)在料 堆侧 坡每 隔 0.5 m 处 打 一孔 洞至底部,清 理地 面,整堆 成形 后随即 盖好 塑料 薄膜。5.4.3 发酵翻 堆 发酵翻 堆方 法如 下:a)建 堆 后料 温升至 60 70 进 行内 外翻 堆,边翻 堆边将 通气 长管 和立 管按 照建堆 的要 求 进行摆放;b)翻 堆 时,将 高温 区的 熟料、热料 与地 角冷 区的 冷料交 换 位置,同时 将料 堆顶部 约 5 c的 表皮刮入到 翻堆 后的 热料 区,然后进 行热 料封 边,翻堆 结束后 整堆,侧 坡打 眼、清扫地 面、覆膜;c)一般 24 h48 h 按以 上方 法翻堆 一次,共 翻2 次3 次,用 生石 灰将 pH 值调至 78,发 酵7 d 左 右即 温度 达到 65 70 之 间保 持 96 h120 h,发酵 至淡 褐色,有 大量白 色 高温 放线菌,无 酸臭 味,质地 松软 发酵即 可结 束。5.4.4 散堆 发酵好 的栽 培料 要及 时散 堆、降 温,当料 温降 到28 以下 时方 可铺 料播 种。5.5 栽培种 选择 选择菌丝洁 白、粗壮、整 密、无污染、菌龄适 宜、刚长满袋的 栽培种。菌种 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要求。5.6 播种 播种方 法如 下:a)每平方 米用 干料 20 kg 25 kg,菌 种 0.5 kg 0.65 kg。铺 料时 料层 要平 整,厚 度 均匀,宽窄一致;b)将发酵 好的 栽培 料铺 在处 理好的 槽内(底 层铺 料厚 度约 10 cm12 cm),将栽 培 种脱 袋掰 成3 cm5 cm 的 块状,采 用梅 花形点 播,穴与 穴之 间距 离为 10 cm12 cm、深 6 cm7 cm,播种后立即 用手 或耙 子将 穴内 菌块用 料盖 严;c)接 着 盖一层 10 cm 12 cm 厚的 栽培 料再 接一 层菌种,最后 盖一层 2 cm3 cm 厚的 栽培 料,即三层 料两 层菌 种,播种 后20 d 内 如遇 雨水 天气应 覆膜防 雨淋。5.7 覆土 5.7.1 覆土材 料 应使用 天然 的、未受 污染 的林地 腐殖 土、草炭 土或 农田耕 作层 15 cm之内 的壤 土,不宜 用 沙土 和 粘土。5.7.2 覆土方 法 播种后,立 即将 栽培 料用 铁锹轻 轻拍 打压 实,料堆 呈梯型,然 后将 处理 好的 土覆在 上面,厚 度约 为2 cm 3 cm,土 壤含 水量为 40%左 右,再用 铁锹 轻 轻拍打 压实。覆 土后 在菌 床上面 间隔 25 cm 左 右打通气孔(5 cm 8 cm)至底 部。5.8 盖草、覆膜 DB 64/T 19532023 4 覆土打 孔后,将处 理好的 稻草铺 在上面,厚 度约为 3 cm5 cm。秋季 生产时,盖草 后再按 菌床 大小覆一 层塑 料薄 膜,上方 用土压 实后 进行 越冬 管理。5.9 发菌期 管理 5.9.1 光照 及时搭 建遮 阳网、盖 草,避免阳 光直 射。5.9.2 温度 发菌期 料温要 求在 20 28,最好 控 制在 25 左右,每天 定时 观测料 温,及 时采取 保温 或通风措 施,防止 料温 出现 异常现 象。5.9.3 湿度 春 季 生产,播种 后 20 d内一 般 不喷 水或 少喷 水,若空 气 干燥,可向 覆盖 物上轻 微 喷水;秋季 生产,在越冬 后,次 年 4 月上 中 旬,揭 去塑料 薄膜 并向覆 盖物少 量喷水;使 栽培料 含水量 保持在 55%左 右,保持覆 盖物 湿润 即可。5.10 出菇管 理 5.10.1 温度 出菇适宜 温度 在 12 25,气温 低于 10 时,应增 厚覆 盖物、减 少喷 水,以 提高 料温。5.10.2 湿度 5.10.2.1 出菇期 间保 持林 间空 气相 对湿度 85%左右,晴天 做到 细 雾勤 喷(夏 季 11:00 16:00 不喷水),切忌过 量用 水,阴 雨天不 喷水或 少碰 水,使 栽培料 含水量 保持 在 60%左右,保持覆 盖物 湿润 即可。5.10.2.2 出 菇 期进 行喷 水、采菇 等工 作 时,常要 翻动 覆盖 物,在 管理 过程 中要 轻拿 轻放,防止 碰 伤小菇蕾。5.10.3 光照 避免阳 光直 射,保持 充足 的散射 光。5.11 转潮管 理 采收后,及 时清 理床 面,覆土补 平、加盖 覆盖 物(见 5.7 覆土、5.8 盖草),停水 养菌 3 d 5 d后,再进 行喷 水,经 10 d 12 d 开 始出 第二 潮菇,管理方 法见 5.10 出菇 管理,一般 可采3 潮5潮 菇。6 采收 6.1 采收标 准 子实体 菌盖 内卷 不开 伞、菌盖呈 钟形 时,及时 采收。6.2 采收方 法 采菇时 用手 指抓 住菌 柄轻 轻转几 下,再用 另一 只手 压住基 物向 上拔 起,除去 带土的 菌根。DB 64/T 19532023 5 7 病虫鼠 害防 治 7.1 防治原 则 按照预 防为 主,综合 防治 的植保 方针,优 先采 用农 业防治、物 理防 治、生物 防治,必须 使用 化学 防治时,农药 的使 用应 按照NY/T 393 的规 定执 行。7.2 病、虫、鼠 害为 害症 状 7.2.1 病害为 害症 状 主要病 害危 害症 状见 表2。表2 病害为 害症 状 防治对象 为害症状 核桃肉状菌(Diehiomyces microsporus(Diehl.&Lambert)Gilkey)菌丝白色粗壮,侵染初期与大 球盖菇的菌丝无区别。多发生 在覆土前后期,使培养 料变成黑色并带一些黏团,同时散发出强烈的漂白粉气味。木霉类(Trichoderma spp.)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缠绕和 切断大球盖菇菌丝,分泌毒素 抑制菌丝生长;发生在 出菇阶段,子实体腐烂。石膏霉(Scupulariopsis fimicola(Cost et Matr.)Vuill)培养料内出现白色棉毛状菌丝体,随后扩大到覆土层,在培养料或覆土层表面形成圆形菌落,变成白色石膏状的粉状物,后变成粉红色粉状颗粒。受污染的培养料变黏、发黑、发臭。鬼伞类(Psathyrellaceae)鬼伞菌高温高湿生长迅速,一 簇簇的鬼伞小蕾从中冒出,很 快就成熟开伞,并流出 黑汁,污染菇体。粘菌(Myxomycophyta)由培养基入侵菇根,自下而上经菇柄最后包围菇盖,鲜黄色的菌丝笼罩整个子实体,菇体颜色由白变黄,大球盖菇子实体软化腐烂,化为一滩粘液并伴有臭味。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培养料初期含水量加大,有酸臭味,后期培养料腐烂,酸臭味加重。菇盖表面形成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点,呈圆形或菱形,大小较一致,边缘整 齐,中间稍凹陷,表面有薄层菌脓。7.2.2 虫害为 害症 状 主要虫 害为 害症 状见 表3。表3 虫害为 害症 状 防治对象 为害症状 螨类(Acarina)菌丝和子实体被取食,培养料 变黑腐烂,菌丝萎缩或被吃光;出菇期为害料面、幼蕾及子实体,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空洞。菌蝇(Cyclorrhapha)虫卵产在菇床或菇盖上,幼虫取食培养料,也取食料中的菌丝体,造成大球盖菇死亡。菌蚊(Mycetophilidae)幼虫取食菌丝和子实体,被为害的菌丝迅速退化,子实体发黄、枯萎或腐烂,培养料呈疏松、渣状。DB 64/T 19532023 6 表3 虫害 为害 症状(续)防治对象 为害症状 跳虫(Poduridae)发菌初期,大量成虫聚集在接种穴周围,取食菌丝体。菇体形成后,跳虫钻入子实体的菌柄和菌盖中取食,使菌柄出现小洞,菌盖表面出现不规则凹点和孔道。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取食大球盖菇的菌丝和子实体。发菌初期,取食菌丝体。菇体形成后,取食子实体的菌柄和菌盖。蛞蝓类(Slugs)在出菇阶段,取食危害,咬食子实体,使菇体残缺不全。7.2.3 鼠害为 害症 状 主要鼠 害为 害症 状见 表4。表4 鼠害为 害症 状 防治对象 为害症状 小家鼠(Mus musculus)主要取食栽培料、大球盖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7.3 病、虫、鼠 害防 治 7.3.1 病害防 治 主要病 害防 治见 附录A。7.3.2 虫害防 治 主要虫 害防 治见 附录B。7.3.3 鼠害防 治 主要鼠 害防 治见 附录C。DB 64/T 19532023 7 A A 附录A(资料 性)大球盖 菇病 害防 治 表A.1 规定 了大 球盖 菇病 害 防治。表A.1 大球盖 菇病 害防 治 防治对象 防治技术 核桃肉状菌(Diehiomyces microsporus(Diehl.&Lambert)Gilkey)避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水源要清洁,栽培料要发酵彻底,一般 pH 值为 7 8,防止栽培料偏酸;严格检查菌种,发现菌种中有浓而短的菌丝、有一粒粒核桃肉状的东西、且有漂白粉气味的,及时销毁以防扩散;一旦发病,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待土面干燥后,清除周围 5 cm 范围的覆土,喷 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石碳酸溶液,2 d3 d 后 病斑区要及时覆土,覆土要严格消毒,然后喷施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石 碳酸溶液;病害发生严重,可适量撒施石灰粉,注意石灰粉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木霉类(Trichoderma spp.)选用无杂菌、无病害侵染、纯度高、品质优的菌种;选用不带杂菌、病虫害,预湿、闷堆及发酵处理全面均匀的栽培料;发生霉菌,立即清除菌落(周围1 cm 范围内),在病斑区喷施3 000 倍的咪鲜胺或克霉先锋1 000 倍液+绿风95 的 800 倍 液;在污染料面上撒薄层石灰粉,控制病菌扩展蔓延。石膏霉(Scupulariopsis fimicola(Cost et Matr.)Vuill)避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水源要清洁,栽培料要发酵彻底,一般 pH 值为 7 8,防止 栽培料偏碱;培养料堆积发酵时,堆温控制到 60 以上,持续96 小时以 上;发现菌种中有白色石膏状粉状物,且变黏、发臭,及时销毁以防扩散。发生石膏霉,立即清除病斑(周围 5 cm 范围内),病斑区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800 倍液或 5%石碳酸溶液,2 d3 d 后病斑区要及时覆土,减少用水,加强通风。病害严重,可适量撒施石灰粉,注意石灰粉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鬼伞类(Psathyrellaceae)栽培场地不宜连作;保持栽培场地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提前消毒;选用无病害侵染、无杂菌、纯度高、品质优的菌种;选用不带杂菌、病虫害,预湿、闷堆及发酵处理全面均匀的栽培料;发现鬼伞,立即拔除,用 1:200 倍的“施耳康”喷洒料面,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粘菌(Myxomycophyta)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预防发菌期高温烧菌,避免高温、低温、干燥缺水等情况;发现粘菌等杂菌,及时剔除深埋并撒施石灰覆盖料面;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可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进行防控。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保证林地清洁卫生,地面用 5%10%石灰水消毒处理;选择无病虫杂菌、无霉变的优质培养料;发生病害时,喷水后要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及时摘除带病的子实体。采用 100 IU/mL 200 IU/mL 农 用链霉素 2 000 倍液喷于病斑 处;用 150 mg/kg 有效氯喷 洒染病菇体可降低发病率;用 3 000 倍菇卫士液喷洒料面或子 实体,每隔 7 d10 d 喷 1 次。可用 2 000 倍菇病克星液喷洒 菇体;可用 800 倍细菌杀液喷 洒菇体。B B DB 64/T 19532023 8 附录B(资料 性)大球盖 菇虫 害防 治 表B.1 规定 了大 球盖 菇虫 害 防治。表B.1 大球盖 菇虫 害防 治 防治对象 防治技术 螨类(Acarina)保持栽培场地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提前消毒、防虫处理,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选择无病虫杂菌、无霉变的优质培养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氟氯氰菊酯(0.13 g/100 m20.22 g/100 m2);菊乐合酯 1 500 倍液或克螨特 500 倍液喷雾杀 螨;用洗衣粉 400 倍液连续喷 雾 2 次3 次;0.5%苦参碱1 000 1 500 倍;0.1%藜芦根茎提取 物 120 g/667 m2140 g/667 m2;43%联苯肼酯悬浮剂10 mL/667 m230 mL/667 m2;110 g/L 乙 螨唑悬浮剂 3 500 5 000 倍 液。菌蝇(Cyclorrhapha)菌蚊(Mycetophilidae)每 667 m2离地面100 cm 150 cm 处安装2 盏3 盏食用菌专 用灯诱杀菌蝇、菌蚊;按每 4 m2料面悬挂1 张黄色粘 虫板(规格为 30 cm 40 cm),悬挂位置在距离地面 100 cm 150 cm 的料面上方;使用糖醋液(糖:醋:酒精:水=4:4:2:10)诱杀菌蝇、菌蚊成虫。苏云金芽孢杆菌(100 亿芽孢/克菌粉)500 倍液;绿丹苦参 1 000 倍液+滑子菇高产素 1 000倍液;0.1%藜芦根茎提取 物 120 g/667 m2140 g/667 m2;43%联苯肼酯悬浮剂 10 mL/667 m230 mL/667 m2;23.5%除虫脲水 剂(375 倍,1.5 L/M2),喷洒 料面 1 次(截止到收获前 21 d)。跳虫(Poduridae)栽培场及四周要做好清洁卫生,空气要流通,防渍水和潮湿;菌种优质,无卵、若虫和成虫,工具使用前要消毒;盛小盆清水放置在跳虫的四周,集中消灭。利用新鲜桔子皮0.25 kg 0.5 kg 切成碎片,用纱布包好榨 取汁液,再加入 0.5 kg 温水后 用1:20 的比例喷施2 次3 次;或喷洒苦楝制剂,按苦楝皮水=1:3 1:5 的比例配制,混 匀后熬 1.5 h 即成原药,用时稀释 1 倍,随配随用;或喷洒鱼藤清 200 倍液;在林地撒一层生石灰。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农作物收获后,进行林地翻耕晒田,做好田间清洁卫生,清除田边杂草。每 667 m2离地面100 cm 150 cm 处安装2 盏3 盏食用菌专 用灯诱杀;在田间较空旷处,放置糖醋盆个个(35 ml50 ml 糖 醋液盆),盆离地面 70 cm 100 cm 高,每加次醋,保持 原来的深度,10 15 更 换次糖醋液。苏云金芽孢杆菌(100 亿芽孢/克菌粉)500 倍液;绿丹苦参 1 000 倍液+滑子菇高产素 1 000倍液;0.1%藜芦根茎提取 物 120 g/667 m2140 g/667 m2;43%联苯肼酯悬浮剂 10 mL/667 m230 mL/667 m2;23.5%除虫脲水 剂(375 倍,1.5 L/M2),喷洒 料面 1 次(截止到收获前 21 d)。蛞蝓类(Slugs)清除林地及四周的食用菌垃圾、杂草、枯枝烂叶、石块、砖块、瓦砾等,雨后及时疏通排水沟;撒 10 kg/667 m212 kg/667 m2生石灰粉、草木灰、食盐等,保持干燥,每隔 2 d3 d 天要重撒一次。在蛞蝓发生盛期,用 10%蜗 牛敌(多聚乙醛)颗粒剂 1 kg/667 m2,或 6%甲萘四聚颗粒剂(蜗克星)0.75 kg/667 m21 kg/667 m2拌细土15 kg 20 kg,于傍晚时均匀撒施在料面和作业道上;或用80.3%克蜗净可湿 性粉剂 170 倍液或10%食盐水 进行喷雾防治;或用 1%茶 籽饼水溶液喷洒。DB 64/T 19532023 9 C C 附录C(资料 性)大球盖 菇鼠 害防 治 表C.1 规定 了大 球盖 菇鼠 害 防治。表C.1 大球盖 菇鼠 害防 治 防治对象 防治技术 小家鼠(Mus musculus)组织专业人员在 4 月6 月繁 殖期和 9 月10 月储藏食物期 间使用弓形铁夹、板夹等器械捕杀,降低鼠密度。繁殖期和储藏食物期使用不育剂等生物制剂防治,投放 0.2%的莪术醇饵料、控制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密度。繁殖期和储藏食物期使用生物灭鼠剂,按推荐浓度投放 0.05%敌鼠钠盐玉米毒饵或 0.05%溴敌隆玉米颗粒毒 饵进行等距离投放,667 m2均 匀投放 6 个8 个点,每个点投放 5 g 10 g(澳敌隆、敌鼠钠盐仅限于应急防治),并在防治区立警示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