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 789-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 789-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 789-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 789-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 789-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 789-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39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7892023 代替DB35/T 789 2007 猴头菇栽 培技术规 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2023-10-25 发布 2024-01-25 实施 福建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35/T 789 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菇 场要 求.1 5 栽 培基 质要 求.2 6 制 袋工 艺.2 7 栽 培管 理.3 8 采收.4 9 潮 间管 理.4 10 病 虫害 防控.4 11 菌 渣处 理.5 12 生 产档 案.5 附录A(资 料性)生产 计划安 排记 录.6 附录B(资 料性)生产 检查记 录.7 DB35/T 789 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代替DB35/T 789 2007 猴头 菇 栽培 技术 规 范,与DB35/T 789 2007 相比,除 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 技术 变化 如下:更改了 范围(见 第1 章,2007 年 版的 第1 章);更改了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见第 2 章,2007 年 版的 第2 章);增加了“术 语和 定义”中,荫棚 的定义(见 3.1);更改了“术 语和 定义”中,杂菌 的定义(见 3.2,2007 年 版的3.4);删除了“术语 和定 义”中,培 养料、栽培 种和 米糠 的 定义(见 2007 年版的 3.1、3.2、3.3);更改了 菇场 的要 求(见第4 章,2007 年版 的 第4 章);更改了“原料 要求”为“栽 培基质 要求”,并 更改 了其 要求(见 第 5 章,2007 年 版的 第 5 章);更改了 制袋 工艺 的要 求(见第6 章,2007 年 版的 第6 章);增加了“栽 培管 理”中,上架排 袋、搔菌 的要 求(见 7.1、7.2);删除了“栽 培管 理”中,出菇期、栽 培方 式的 要求(见 2007 年版 的7.1、7.2);更改了“栽 培管 理”中,栽培管 理的 要求(见 7.3,2007 年 版的7.3);更改了 采收 的要 求(见 第8 章,2007 年版 的 第9 章);增加了 潮间 管理 的要 求(见第 9 章);删除了 采收 后管 理的 要求(见 2007 年版 的第10 章);更改了“病 虫害 防治”为“病虫害 防控”,并 更改 了其 要求(见第10 章,2007 年 版的 第 8 章);增加了 菌渣 处理 的要 求(见第 11 章);增加了 生产 档案 的要 求(见第 12 章)。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福 建省 农业 农村 厅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福 建农 林大学、福 建省 农业 农村 工作研 究中 心、福建 省食 用菌技 术推 广总 站、古田县食 用菌 产业 发展 中心、古田 县食 用菌 研发 中心、闽江 学院、福 建拓 天生 物科技 有限 公司。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刘 芳、袁宗胜、蔡衍 山、陈德 好、李昕霖、雷银 清、郑瑜 婷、肖淑霞、汤坤 鹏、施乐乐、肖 志勇、陶 永新、刘新 锐、陈炳 智、邓优 锦、谢 宝贵。本文件 于2007 年 首次 发布,本次 为第 一次 修订。DB35/T 789 2023 1 猴 头菇栽 培技术规 范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猴 头菇 栽培 的 菇场 要求、栽 培基 质要 求、制 袋工 艺、栽 培管 理、采收、潮间 管理、病虫害防 控、菌渣 处理、生 产档案。本文件 适用 于猴 头菇 季节 性袋式 栽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4806.7 食 品安 全国 家 标准 食品 接触 用塑 料材 料及制 品 GB/T 12728 食 用菌 术语 NY/T 391 绿色 食品 产 地环境 质量 NY/T 393 绿色 食品 农 药使用 准则 NY/T 1742 食 用菌 菌种 通 用技术 要求 NY/T 1935 食 用菌 栽培 基 质质量 安全 要求 NY/T 2375 食 用菌 生产 技 术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荫棚 muchroom shed 具遮阳、防 晒、降温 效果 的菇棚。来源:GB/T 12728 2006,2.6.11 3.2 杂菌 weed mould 食(药)用 菌培 养中 引起 污染的 微生 物。来源:GB/T 12728 2006,2.7.1 4 菇场要 求 场地要 求 4.1 场地环 境、空气 质量 应符合NY/T 2375 的 规定;水 质 应 符合NY/T 391 的规 定。DB35/T 789 2023 2 功能区 设置 4.2 4.2.1 原则 依据控 制有害 微 生物 传播 和生产 工艺 流程 的原 则设 置功能 区。4.2.2 布局 4.2.2.1 堆料场、仓库 和 制袋 区设 置在下 风口。4.2.2.2 灭菌区 具备 高压 或常 压灭 菌设备,并 紧靠 制袋 区。4.2.2.3 洁净 区 分冷 却区、接 种区,冷却 区与 制袋 区相 邻。4.2.2.4 培养 区 邻近 接种 区,出菇 区远离 接种 区和 培养 区。荫棚或 菇房 要求 4.3 4.3.1 荫棚或 菇房 洁净、通 风,棚肩 高3 m 4 m,地面 坚 实、平 整、四周 有排 水沟。4.3.2 荫棚或 菇房 内的 光照 强度 为 200 Lux 600 Lux。4.3.3 栽培架 应牢 固,间 距1.1 m 1.5 m;栽培 层架7 8 层,层 间 距25 cm 27 cm,层 架宽度 100 cm 110 cm,底 层距 离地 面25 cm 左右。5 栽培基 质要 求 栽培基 质 应 符合NY/T 391 和NY/T 1935 的 规定。6 制袋工 艺 制袋与 栽培 时间 安排 6.1 春季栽 培:一月 中旬 至二 月中旬 制袋,出 菇时 间安 排在三 月下 旬 至 四月 中旬;秋季 栽培:九 月 下 旬至 十一 月上 旬制 袋,出菇 时间安 排在 十一 月中 旬 至 翌年的 一月 上旬。高 海拔 区域可 适当 推迟 或提 前。栽培袋 制作 工艺 流程 6.2 备料 拌料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菌丝 培养。技术要 求 6.3 6.3.1 栽培袋 要求 选用规 格(12 cm 14 cm)55 cm 低压 或耐 高压 塑 料袋,质量 应符 合GB 4806.7 的要 求。6.3.2 培养基 配方 6.3.2.1 棉籽 壳76、木屑 10、麦麸 10、玉 米粉2、白砂 糖 1、碳 酸钙1,pH 值 为6.5。6.3.2.2 木屑 86、麦 麸10、玉 米粉2、白砂 糖1、轻 质碳酸 钙 1,pH 值 为 6.5。6.3.3 备料 按栽培 培养 基配 方比 例备 好原辅 材料。木 屑提 前3 个月 预湿 建堆,拌 料前 棉籽 壳 应提 前预湿。DB35/T 789 2023 3 6.3.4 拌料 将木屑、棉 籽壳、麦麸、玉米粉 和轻 质碳 酸钙 混合 拌匀,再加 入白 砂糖 水溶 液,拌 匀。培 养料 含 水量控制 在60 65,pH 值为6.5 左 右。6.3.5 装袋 填料压 实,填料 后的 菌袋 长40 cm 42 cm,每 袋重1 800 g 2 000 g。6.3.6 灭菌 6.3.6.1 高压灭 菌 灭菌温度121,压 力0.10 Mpa,保 持1.5 h 2 h。6.3.6.2 常压灭 菌 灭菌温 度l00,保 持24 h。6.3.7 冷却 栽培袋 温度60 左右 出 锅,放至 预先 消毒 的冷 却室 或接种 室中,待 冷却 至30 以下 接 种。6.3.8 接种 6.3.8.1 菌种质 量 应 符合 NY/T 1742 的规定。6.3.8.2 采用打 穴接 种,每袋 3 穴;按无 菌操 作要 求接 种,每袋接 种 量20 g30 g。6.3.9 菌丝培 养 6.3.9.1 培养室 应预 先通 风、清扫、消毒。6.3.9.2 接种后 的栽 培袋 排放 在培 养架上,井 字形 堆叠,层 数不超 过 15 层。培 养室 应 保持黑 暗,室 温保持 22 26,空 气 湿度保 持 在 60 70。6.3.9.3 接种后 一周 观察 菌丝 生长 情况,发现 杂菌 污染 的菌 袋,及 时清 理,每间 隔 10 d 检查 1 次。6.3.9.4 培养期 间 每 天通 风 1 2 次,菌包 中心 温度 控制 在 26 以 下。6.3.9.5 菌丝长 到离 接种 穴 6 cm 8 cm 时,移至 栽培 棚,光 照强度 调整 为40 Lux 50 Lux。7 栽培管 理 上架排 袋 7.1 菌袋接 种口 朝下,横 卧列 放于栽 培架 的横 挡上,菌 袋间隔5 cm 以上。搔菌 7.2 菌丝满 袋,接种 口形 成菌 皮后进 行 搔 菌,用消 毒的 器具刮 掉老 菌块。栽培管 理 7.3 7.3.1 卫生管 理 DB35/T 789 2023 4 保持栽 培环 境整 洁、卫生;出菇 完毕 及时 清理 废菌 袋保持 栽培 架整 洁。7.3.2 湿度管 理 喷水 应 少量 多次、干 时多 喷、湿 时少 喷。原基 发生 阶段空 气相 对湿 度控 制在80 85,子实 体生长阶段 控制 在85 95。每天 早、晚 各喷 一次,以喷地 面水 为主,不 喷菇 体。头 茬菇 应少 喷水;气 温高于28 时,应减 少喷 水。7.3.3 温度管 理 原基形 成期,荫 棚或 菇房 的 温 度控制12 18;子 实体 生 长期,荫 棚或 菇房 的 温度控制15 20。7.3.4 通风 每天通 风2 3次,每次30 min 左 右。气 温低 时午 间通 风;气 温高时 早晚 通风;二氧化 碳浓 度控制在0.08 以下。7.3.5 光线管 理 原基形 成期 光照 强度 为50 Lux 150 Lux,子实 体分 化期光 照强 度为200 Lux 600 Lux。8 采收 子实体 直径 达8 cm 10 cm 左右,表 面菌 刺均 匀,未弹射 孢子,即 可采 收。8.1 鲜销 猴 头菇 采收 前6 h 8 h 停止 喷水,采 收时 用手 轻握菇 体摘 下,不应 碰坏 菌刺,现场 分级,及 8.2 时 包装 并 0 5 预冷。干制 猴 头菇 采收 前1 d 停 止喷水,采 收后 及时 干制、密封 保存。8.3 9 潮间管 理 一潮菇 采摘 后应 清理 出菇 穴残留 原基,停 止喷 雾,菌丝恢 复生 长7 d 10 d,加湿喷 雾、催 蕾 出 菇。10 病虫害 防控 防控原 则 10.1 遵循“预防 为主、综 合防 控”的 方针。以 农业 防 控、物理 防 控 为主,化 学防 控为辅。防控方 法 10.2 10.2.1 农业防 控 选用优 良抗 病品 种,提高 菌丝抗 性,保持 荫棚 或菇 房及周 边环 境卫 生,及时 摘除病 菇,清理 污 染 的菌袋。DB35/T 789 2023 5 10.2.2 物理防 控 在 荫棚 通风口 及出 菇房门 窗 安装40 60 目的 防虫网;菌袋 上方50 cm 70 cm 处悬挂 黄板诱 杀菇 蚊、菇蝇;菇架 顶部30 cm处,每100 m2120 m2安装 一盏杀虫灯。10.2.3 化学防 控 使用食 用菌 生产 上登 记允 许使用 的农 药,并 符合NY/T 393 的规 定。出菇 期 不 应 向菇体 喷洒 任何 化学药剂。11 菌渣处 理 菌渣 应 及时 进行 无害 化处 理,可 直 接作 为园 艺作 物 的栽培 基质,或堆 沤后 作 为有机 肥料,不可 随意丢弃废 菌 袋。12 生产档 案 在栽培 过程中 应建 立生产 技术档 案,并 及时 归档,生产档 案保留2年以 上。生 产技术 档案有 生产 记录、生 产计 划安 排记 录(见附录A)、生 产检 查记 录(见附 录B)、安全 培训 记 录、生 产投 入记 录等。DB35/T 789 2023 6 附录A(资料 性)生产计 划安 排记 录 生产计 划安 排记 录见表A.1。表A.1()年()季()批生 产计 划 安排记 录 工作内容 计划时间 实际时间 备注 备料 制袋 灭菌 接种 上架排袋 搔菌 采收.DB35/T 789 2023 7 附录B(资料 性)生产检 查记 录 生产检 查记 录见表B.1。表B.1()年()季生 产检 查记 录 库房号 进库数量 不合格数量 接种日期 搔菌日期 记录人 备注 天数 日期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通风 上午 下午 晚间 上午 下午 晚间 上午 下午 晚间 上午 下午 晚间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