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865-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865-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865-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865-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865-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湿地碳汇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865-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 B 3 6/T 1 8 6 5 2 0 2 3I C S 6 5.0 2 0.4 0C C S B 6 4备案号:DB3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 B 3 6/T 1 8 6 5 2 0 2 3湿 地 碳 汇 监 测 技 术 规 程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f o r w e t l a n d c a r b o n s i n k m o n i t o r i n g2 0 2 3-1 1-0 8 发 布2 0 2 4-0 5-0 1 实 施江 西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3 6/T 1 8 6 5 2 0 2 3目 次前 言.I1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术 语 和 定 义.14 监 测 对 象.35 湿 地 总 体 概 况 调 查.36 计 量 与 监 测.37 监 测 要 求.7D B 3 6/T 1 8 6 5 2 0 2 3I前 言本 文 件 依 据 G B/T 1.1-2 0 2 0 的 编 写 规 则 起 草。请 注 意 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专 利 的 责 任。本 文 件 由 江 西 省 林 业 局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江 西 省 林 业 科 学 院、江 西 省 林 业 局。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任 琼、袁 继 红、曾 欢 欢、周 莉 荫、俞 长 好、程 淳 姬、况 小 洪、王 礼 权、敖 卿 鑫、郑 辉、漆 泳 宾、缪 泸 君、迟 韵 阳、万 方、况 绍 祥、李 建 中、严 员 英、唐 山。D B 3 6/T 1 8 6 5 2 0 2 31湿 地 碳 汇 监 测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湿 地 碳 汇 的 监 测 对 象、湿 地 总 体 概 况 调 查、湿 地 碳 汇 的 计 量 与 监 测 方 法。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江 西 省 范 围 内 的 湿 地。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文 本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T 2 4 7 0 8 湿 地 分 类L Y/T 2 8 9 8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定 位 观 测 技 术 规 范N Y/T 1 1 2 1.4 土 壤 检 测 第 4 部 分:土 壤 容 重 的 测 定H J/T 9 1 地 表 水 和 污 水 监 测 技 术 规 范H J/T 1 6 6 土 壤 环 境 监 测 技 术 规 范H J 5 0 1 水 质 总 有 机 碳 的 测 定 燃 烧 氧 化-非 分 散 红 外 吸 收 法H J 6 5 8 土 壤 有 机 碳 的 测 定 燃 烧 氧 化-滴 定 法H J 1 1 6 9 全 国 生 态 状 况 调 查 评 估 技 术 规 范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野 外 观 测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湿 地 w e t l a n d具 有 显 著 生 态 功 能 的 自 然 或 者 人 工 的、常 年 或 者 季 节 性 积 水 地 带、水 域,包 括 低 潮 时 水 深 不 超 过 六米 的 海 域,但 是 水 田 以 及 用 于 养 殖 的 人 工 的 水 域 和 滩 涂 除 外。3.2河 流 湿 地 r i v e r i n e w e t l a n d围 绕 自 然 河 流 水 体 而 形 成 的 河 床、河 滩、洪 泛 区、冲 击 而 成 的 三 角 洲、沙 洲 等 自 然 体 的 统 称。3.3湖 泊 湿 地 l a c u s t r i n e w e t l a n d由 地 面 上 大 小 形 状 不 一、充 满 水 体 的 自 然 洼 地 组 成 的 湿 地,包 括 各 种 自 然 湖、池、荡、漾、泡、海、错、淀、洼、潭、泊 等 各 种 水 体 名 称。D B 3 6/T 1 8 6 5 2 0 2 323.4沼 泽 湿 地 m a r s h y w e t l a n d地 表 及 地 表 下 层 土 壤 经 常 过 度 湿 润,地 表 生 长 着 湿 性 植 物 和 沼 泽 植 物,有 泥 炭 累 积 或 虽 无 泥 炭 累 积但 有 潜 育 层 存 在 的 土 地。3.5人 工 湿 地 h u m a n-m a d e w e t l a n d人 类 为 了 利 用 某 种 湿 地 功 能 或 用 途 而 建 造 的 湿 地,对 自 然 湿 地 进 行 改 造 而 形 成 的 湿 地,也 包 括 某 些开 发 活 动 导 致 积 水 而 形 成 的 湿 地。3.6湿 地 有 机 碳 库 w e t l a n d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p o o l在 碳 循 环 过 程 中,湿 地 生 态 系 统 存 储 碳 的 各 组 成 部 分。包 括 土 壤、沉 积 物、植 物 和 水 体 等 四 个 部 分。3.7土 壤 有 机 质 s o i l o r g a n i c m a t t e r以 各 种 形 态 和 状 态 存 在 于 土 壤 中 的 含 碳 有 机 化 合 物,主 要 包 括 动 植 物 残 体、微 生 物 体 和 这 些 生 物 残体 的 不 同 分 解 阶 段 的 产 物 以 及 由 分 解 产 物 合 成 的 腐 殖 质 等。3.8湿 地 有 机 碳 储 量 w e t l a n d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在 特 定 时 间 内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有 机 碳 蓄 积 的 结 果,主 要 包 括 土 壤、沉 积 物、植 被 和 水 体 的 碳 储 量。3.9植 物 含 碳 率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 f r a c t i o n单 位 干 物 质 的 碳 含 量。3.1 0总 有 机 碳 t o t a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水 体 中 溶 解 性 和 悬 浮 性 有 机 物 含 碳 的 总 量。3.1 1湿 地 碳 汇 量 w e t l a n d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一 定 时 间 段 内 监 测 边 界 内 湿 地 碳 储 量 变 化 量,反 映 的 是 湿 地 对 温 室 气 体 的 清 除 能 力 和 贡 献。3.1 2湿 地 碳 计 量 与 碳 监 测 w e t l a n d c a r b o n a c c o u n t i n g 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对 现 有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碳 储 量、碳 汇 量 和 监 测 区 域 边 界 内 的 排 放 量 情 况 进 行 动 态 监 测。3.1 3绝 对 碳 汇 能 力 a b s o l u t e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单 位 面 积 内 湿 地 碳 储 量 的 变 化。D B 3 6/T 1 8 6 5 2 0 2 334 监 测 对 象参 照 G B/T 2 4 7 0 8 湿 地 分 类,监 测 对 象 包 括 河 流 湿 地、湖 泊 湿 地、沼 泽 湿 地 和 人 工 湿 地。5 湿 地 总 体 概 况 调 查湿 地 总 体 概 况 调 查 内 容 与 方 法 参 考 L Y/T 2 8 9 8,调 查 内 容 和 方 法 见 表 1。湿 地 总 体 概 况 数 据 记 录 见附 录 A.1。表 1 湿 地 总 体 概 况 调 查 内 容 和 方 法项 目 单 位 方 法图 斑 号 遥 感 影 像 区 划 编 号样 地 号 遥 感 影 像 布 点 编 号地 理 坐 标、G P S 测 定海 拔 高 度 m G P S 测 定湿 地 类 型 地 形 图、遥 感 影 像 判 读 结 合 实 地 调 查湿 地 面 积 h m2遥 感 影 像 勾 绘地 貌 形 态 类 型 地 形 图 结 合 实 地 调 查湿 地 成 因 类 型 遥 感 影 像 判 读 结 合 实 地 调 查湿 地 土 壤 类 型 实 地 调 查湿 地 植 被 类 型 实 地 调 查湿 地 水 源 类 型 遥 感 影 像 判 读 结 合 实 地 调 查湿 地 积 水 状 况 遥 感 影 像 判 读 结 合 实 地 调 查地 下 水 位 深 度 m 实 地 调 查平 均 淹 水 深 度 m 实 地 调 查淹 水 面 积 h m2遥 感 影 像 判 读 结 合 实 地 调 查人 为 干 扰 强 度 实 地 调 查6 计 量 与 监 测6.1 湿 地 土 壤 有 机 碳 储 量 监 测6.1.1 土 壤 采 样 点 的 布 设土 壤 采 样 点 的 布 设 按 照 H J/T 1 6 6 规 定 执 行。6.1.2 土 壤 样 品 的 采 集、制 备、保 存 和 质 量 控 制土 壤 样 品 的 采 集 采 用 土 钻 法 钻 取 深 度 为 1 0 0 c m 的 土 样,按 0 c m 1 0 c m、1 0 c m 2 0 c m、2 0 c m 3 0 c m、3 0 c m 5 0 c m、5 0 c m 1 0 0 c m 分 层 取 样。土 壤 样 品 制 备 与 保 存 方 法 和 质 量 保 证 与 质 量 控 制 按H J/T 1 6 6 规 定 执 行。土 壤 采 样 点 基 本 信 息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见 附 录 B.1。6.1.3 土 壤 容 重 和 有 机 碳 测 定6.1.3.1 土 壤 容 重 测 定 按 照 N Y/T 1 1 2 1.4 中 第 4 章 的 规 定 执 行,测 定 内 容 见 表 2。6.1.3.2 土 壤 有 机 碳 的 测 定 按 照 H J 6 5 8 规 定 执 行,测 定 内 容 见 表 2。D B 3 6/T 1 8 6 5 2 0 2 34表 2 土 壤 物 理 化 学 性 质 测 定 内 容 及 方 法 表监测内容 测定方法 单位 监测周期土壤容重 N Y/T 1 1 2 1.4 k g m-3每 2 3 年 1 次,包括丰水期和枯水期土壤有机碳 H J 6 5 8%6.1.4 土 壤 有 机 碳 储 量 估 算土 壤 有 机 碳 储 量 估 算 见 公 式 1 和 公 式 2。4i i i110%)1(C B H G C Dkii 土壤.(1)式 中:C D土 壤 湿 地 土 壤 碳 密 度(k g h m-2);k 土 壤 所 分 层 次;G i i 层 土 壤 中 大 于 2 m m 的 石 砾 所 占 的 体 积 百 分 比(%);H i i 层 土 层 厚 度(m);B i i 层 土 壤 容 重(k g h m-2);C%i i 层 土 壤 有 机 碳 含 量(%)。310 S C D C土壤 土壤.(2)式 中:C土 壤 湿 地 土 壤 碳 储 量(t C);C D土 壤 湿 地 土 壤 碳 密 度(k g h m-2);S 湿 地 土 壤 面 积(h m2)。6.2 湿 地 沉 积 物 有 机 碳 储 量 监 测6.2.1 沉 积 物 采 样 点 的 布 设沉 积 物 采 样 点 的 布 设 按 照 H J/T 9 1 规 定 执 行。6.2.2 沉 积 物 样 品 的 采 集、制 备、保 存 和 质 量 控 制沉 积 物 样 品 的 采 集 采 用 沉 积 物 采 样 装 置 取 深 度 为 1 0 0 c m 的 样 品,按 0 c m 1 0 c m、1 0 c m 2 0 c m、2 0 c m 3 0 c m、3 0 c m 5 0 c m、5 c m 1 0 0 c m 分 层 取 样。沉 积 物 样 品 的 采 集、制 备、保 存 和 质 量 控 制 按 照H J/T 9 1 规 定 中 的 4.3 执 行。沉 积 物 采 样 点 基 本 信 息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见 附 录 C.1。6.2.3 沉 积 物 容 重 和 有 机 碳 测 定沉 积 物 容 重 和 有 机 碳 测 定 方 法 和 6.1.3 土 壤 容 重 和 有 机 碳 测 定 一 致。6.2.4 沉 积 物 有 机 碳 储 量 估 算沉 积 物 有 机 碳 储 量 的 计 算 与 土 壤 有 机 碳 储 量 的 计 算 一 致,见 公 式 3 和 公 式 4。4i i i110%h)1(C b g C Dkii 沉积物.(3)式 中:C D沉 积 物 湿 地 沉 积 物 碳 密 度(k g h m-2);k 沉 积 物 所 分 层 次;g i i 层 沉 积 物 中 大 于 2 m m 的 石 砾 所 占 的 体 积 百 分 比(%);h i i 层 沉 积 物 厚 度(m);b i i 层 沉 积 物 容 重(k g m-3);C%i i 层 沉 积 物 有 机 碳 含 量(%)。D B 3 6/T 1 8 6 5 2 0 2 35310 S C D C沉积物 沉积物.(4)式 中:C沉 积 物 湿 地 沉 积 物 碳 储 量(t C);C D沉 积 物 湿 地 沉 积 物 碳 密 度(k g h m-2);S 湿 地 沉 积 物 面 积(h m2)。6.3 湿 地 植 物 碳 储 量 监 测6.3.1 植 物 采 样 点 的 布 设植 物 采 样 点 的 布 设 按 照 H J 1 1 6 9 中 的 7.1 和 7.2 执 行。植 物 采 样 点 基 本 信 息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见 附 录D.1。6.3.2 植 物 指 标 监 测6.3.2.1 湿 地 植 物 包 括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乔 木、灌 木 和 草 本,对 于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中 的 乔 木 和 灌 木 生物 量 通 过 高 度、胸 径 和 冠 幅 等 进 行 估 算,按 照 H J 1 1 6 9 中 的 9.6 执 行。草 本 植 物 包 括 生 长 在 水 陆 交 界地 带 的 湿 生 植 物 和 生 长 在 水 中 的 水 生 植 物,生 物 量 通 过 样 方 收 获 法 测 定,按 照 H J 1 1 6 9 中 的 9.7 执 行,测 定 内 容 见 表 3。6.3.2.2 在 进 行 样 方 调 查 时,取 样 方 内 每 种 乔 木、灌 木 的 地 上(包 括 枝 条 和 叶 片)和 地 下 部 分 以 及 草本 层 的 地 上 和 地 下 部 分,带 回 实 验 室 烘 干 恒 重,并 粉 碎 植 物 样 品,测 定 各 乔 木 和 灌 木 以 及 草 本 层 的 地 上和 地 下 部 分 有 机 碳 含 量,测 定 方 法 与 土 壤 有 机 碳 的 测 定 一 致,测 定 内 容 见 表 3。表 3 植 物 指 标 监 测 内 容 及 方 法 表监测内容 测定方法 单位 监测周期植物生物量 H J 1 1 6 9 k g h m-2每 2 3 年 1 次,包括丰水期和枯水期植物含碳率 H J 6 5 8%6.3.3 植 物 碳 储 量 估 算植 物 碳 储 量 估 算 见 公 式 5 公 式 7。草本 草本灌木灌木乔木乔木 植物地上部分%)%()%(im1iim1iC A B C A B C A B C Di i.(5)式 中:C D植 物 地 上 部 分 湿 地 植 物 地 上 部 分 碳 密 度(k g h m-2);m 乔 木 种 类;n 灌 木 种 类;A B乔 木 i 乔 木 i 的 地 上 生 物 量(k g h m-2);A B灌 木 i 灌 木 i 的 地 上 生 物 量(k g h m-2);A B草 本 草 本 的 地 上 生 物 量(k g h m-2);C%乔 木 i 乔 木 i 的 地 上 部 分 含 碳 率(%);C%灌 木 i 灌 木 i 的 地 上 部 分 含 碳 率(%);C%草 本 草 本 的 地 上 部 分 含 碳 率(%)。草本 草本灌木灌木乔木乔木 植物地下部分%)%()%(im1iim1iC B B C B B C B B C Di i.(6)式 中:C D植 物 地 下 部 分 湿 地 植 物 地 下 部 分 碳 密 度(k g h m-2);m 乔 木 种 类;D B 3 6/T 1 8 6 5 2 0 2 36n 灌 木 种 类;B B乔 木 i 乔 木 i 的 地 下 生 物 量(k g h m-2);B B灌 木 i 灌 木 i 的 地 下 生 物 量(k g h m-2);B B草 本 草 本 的 地 下 生 物 量(k g h m-2);C%乔 木 i 乔 木 i 的 地 下 部 分 含 碳 率(%);C%灌 木 i 灌 木 i 的 地 下 部 分 含 碳 率(%);C%草 本 草 本 的 地 下 部 分 含 碳 率(%)。310 S C D C D C)(植物地下部分 植物地上部分 植物.(7)式 中:C植 物 湿 地 植 物 碳 储 量(t C);C D植 物 地 上 部 分 湿 地 植 物 地 上 部 分 碳 密 度(k g h m-2);C D植 物 地 下 部 分 湿 地 植 物 地 下 部 分 碳 密 度(k g h m-2);S 湿 地 植 物 面 积(h m2)。6.4 水 体 碳 储 量 监 测6.4.1 水 体 采 样 点 的 布 设 与 水 样 采 集水 体 采 样 点 的 布 设 按 照 H J/T 9 1 中 的 4.1 执 行。水 体 采 样 点 基 本 信 息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见 附 录 E.1。6.4.2 水 体 指 标 监 测通 过 测 定 水 体 中 的 总 有 机 碳 含 量 来 估 算 水 体 碳 储 量,水 体 总 有 机 碳 含 量 的 测 定 方 法 参 照 H J 5 0 1 执行。6.4.3 水 体 碳 储 量 估 算水 体 碳 储 量 估 算 见 公 式 1。910 水体 水体V T O C C.(8)式 中:C水 体 水 体 的 碳 储 量(t C);T O C 水 体 总 有 机 碳(m g L-1);V水 体 水 体 体 积(L)。6.5 湿 地 总 碳 储 量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碳 储 量 通 过 上 述 6.1、6.2、6.3 和 6.4 获 得 的 碳 储 量 之 和 获 得:水体 植物 沉积物 土壤C C C C C.(9)式 中:C 湿 地 总 碳 储 量(t C);C土 壤 见 公 式 2;C沉 积 物 见 公 式 4;C植 物 见 公 式 7;C水 体 见 公 式 8。6.6 碳 汇/源 测 算D B 3 6/T 1 8 6 5 2 0 2 37监 测 间 隔 期 内(n 时 间 段 内)的 净 碳 汇/源 量,通 过 碳 储 量 的 变 化 来 反 映,采 用 公 式 1 0 获 得:n/1 2/)(源 汇 t tC C C.(1 0)式 中:C汇/源 在 n 时 间 段 内 的 净 碳 汇/源 量(t C a-1);C t 1 监 测 间 隔 期 内 t 1 时 刻 的 碳 储 量(t C);C t 2 监 测 间 隔 期 内 t 2 时 刻 的 碳 储 量(t C);n 监 测 间 隔 期(年)。6.7 绝 对 碳 汇 能 力绝 对 碳 汇 能 力 是 指 单 位 湿 地 面 积 内 的 湿 地 碳 汇/源 能 力,采 用 公 式 1 1 获 得:S C C/源 汇 绝对碳汇.(1 1)式 中:C绝 对 碳 汇 绝 对 碳 汇 能 力(t C a-1 h m-2);C汇/源 见 公 式 1 0;S 湿 地 总 面 积(h m2)。7 监 测 要 求监 测 应 基 于 样 地 开 展,其 中 样 地 的 复 位 率 应 达 到 1 0 0%。考 虑 到 湿 地 水 位 变 化 的 波 动 性 较 强,一 般土 壤、沉 积 物、植 物 和 水 体 碳 储 量 监 测 间 隔 期 为 每 2 3 年 1 次。如 监 测 间 隔 期 间,有 明 确 资 料 表 明 土壤、植 被 和 水 体 碳 库 相 对 稳 定,则 不 予 考 虑。D B 3 6/T 1 8 6 5 2 0 2 38附 录 A(资 料 性 附 录)湿 地 总 体 概 况 监 测 记 录 表表 A.1 湿 地 总 体 概 况 监 测 记 录 表样地编号:地理坐标:记录人:记录时间:湿地斑块序号 湿地斑块名称平均海拔(m)湿地土壤类型 地貌形态类型湿地成因类型 湿地水源类型湿地积水情况 地下水位深度(m)平均淹水深度(m)淹水面积(h m2)人为活动类型 人为干扰强度D B 3 6/T 1 8 6 5 2 0 2 39附 录 B(资 料 性 附 录)土 壤 采 样 点 基 本 情 况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表表 B.1 土 壤 采 样 点 基 本 情 况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表采样地点 东经 北纬样品编号 采样时间样品类别 采样人员采样层次 采样深度/c m样品描述土壤颜色 植物根系土壤质地 砂砾含量(%)土壤湿度 其他异物采样点示意图 自下而上植被描述注 1:土壤 颜色可 采用门 塞尔比 色卡比 色,也 可按土 壤颜色三 角表进 行描述。颜色 描述可 采用双 名法,主色在 后,副色在前,如黄棕、灰棕等。颜色深浅还可以冠以暗、淡等形容词,如浅灰、暗灰等。注 2:土壤 质地分 为砂土、壤土(砂壤 土、轻 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 土,野 外估测 方法为 取小块 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搓成细条并弯成直径为 2.5 c m 3 c m 的土环,据土环表现的性状确定质地。砂土:不能搓成条;砂壤土:只能搓成短条;轻壤土:能搓成直径为 3 m m 的条,但易断裂;中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时容易断裂;重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黏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能弯曲成圆圈。注 3: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 5 级:干:土放在手中,无潮润感觉;潮:土放在手中,有潮润感觉;湿:手捏土块,在土团上塑有手印;重潮:手捏土块时,在手指上留有湿印;极潮:手捏土块时,有水流出。注 4:植物根系含量的估计可分为 5 级:无根系:在该土层中无任何根系;少量:在该土层每 5 0 c m2内少于 5 根;中量:在该土层每 5 0 c m2内有 5 1 5 根;多量:在该土层每 5 0 c m2内多于 1 5 根;根密集:在该土层中根系密集交织。注 5:石砾含量以石砾量占该土层的体积百分数估计。D B 3 6/T 1 8 6 5 2 0 2 31 0附 录 C(资 料 性 附 录)沉 积 物 采 样 点 基 本 情 况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表表 C.1 沉 积 物 采 样 点 基 本 情 况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表采样地点 东经 北纬采样人员 采样时间 采样工具样 品 编 号 河 流(湖 库)名 称样 品描 述沉 积 物 类 型 采 样 断 面(点)沉 积 物 颜 色 水 深(m)沉 积 物 嗅 砂 砾 含 量(%)注 1:沉积物类型分为泥质、砂或砾石。注 2:沉积 物颜色 可采用 门塞尔 比色卡 比色,也可按 沉积物颜 色三角 表进行 描述。颜色描 述可采 用双名 法,主 色在后,副色在前,如黄棕、灰棕等。颜色深浅还可以冠以暗、淡等形容词,如浅灰、暗灰等。注 3:沉积物嗅分为无、弱、强和很强 4 种。D B 3 6/T 1 8 6 5 2 0 2 31 1附 录 D(资 料 性 附 录)湿 地 植 物 群 落 监 测 记 录 表表 D.1 湿 地 植 物 群 落 监 测 记 录 表采样点号 地理坐标 平均海拔(m)采样人 采样日期采样地基本概况湿地斑块序号 湿地类型湿地斑块名称 湿地面积湿地植被特征植被类型 覆盖度面积(h m2)湿地乔木层特征(2 0 m 2 0 m)物种名 拉丁学名胸径(c m)高度(c m)密度(株)异速生长方程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湿地灌木层特征(5 m 5 m)物种名 拉丁学名高度(c m)盖度(%)密度(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湿地草本层特征(1 m 1 m)物种名 拉丁学名高度(c m)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D B 3 6/T 1 8 6 5 2 0 2 31 2附 录 E(资 料 性 附 录)水 体 采 样 点 基 本 情 况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表表 E.1 水 体 采 样 点 基 本 情 况 野 外 监 测 记 录 表采样地点 东经 北纬采样人员 采样时间样 品 编 号 河 流(湖 库)名 称水 质 现 场 参数水 温()采 样 断 面(点)号p H 水 深(m)溶 解 氧 流 速(m s-1)透 明 度(c m)流 量(m3 s-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