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298-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298-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298-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298-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298-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298-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05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298 2020 竹荪仿野 生栽培技 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mitating wild cultivation of Dictyophora 2020-12-30 发布 2021-01-30 实施 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3/T 2298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 根据GB/T 1.1-2020 标准 化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 准化文 件的 结构和 起草规 则 给 出的 规则起草。本标准 由 浙 江省 林业 局 提 出。本标准 由 浙 江省 林业 标准 化技术 委员 会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中国 林 业科学 研究 院亚 热带 林业 研究所、宁波 市林 业园 艺 学会、杭 州市 富阳 区农业农村 局、福建 省永 安市 科学技 术协 会、安吉 县自 然资源 与规 划局、诸 暨市 自然资 源与 规划 局。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谢锦 忠、张 玮、陈胜、陆 志敏、楼君、吴 继林、张 健、丁中文、张 宏亮、陆 人方、卢 鹏、孟鸿 飞、蔡晓 郡、杜 澜、夏捷、陈 亮。DB33/T 2298 2020 1 竹荪 仿野 生栽培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竹 荪(棘托 竹荪)仿野 生栽 培的 术语 与定义、菌 种、竹 林地 选 择、仿 野生 栽培、采收与烘干、病 虫害 防治 等要 求。本标准 适用 于棘托 竹 荪仿 野生栽 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12728 食 用菌 术语 NY/T 528 食用 菌菌 种生 产技术 规程 DB33/T 2073 竹荪 生产 技 术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GB/T 12728 和DB33/T 2073 界定 的以 及下 列术 语和 定 义适用 于本 标准。3.1 竹荪仿 野生 栽培 imitating wild cultivation of Dictyophora 在接近 棘托 竹荪 野生 生态 环境、遵循 棘托 竹荪 自然 生长规 律的 基础 上,在竹 林下栽培 的 模式。4 菌种 选用 种 源明 确、种性 稳定,并经 两年 以上 生产 试验,适应 当地 生态 气候 条件 的高产、优 质、适 应 性强的品 种(菌株),如D89、D1 等菌 株。菌种 生产 应 符合 NY/T 528 和 DB33/T 2073 的 规定。栽 培种 应符合DB33/T 2073 的规 定。5 竹林地 选择 宜选择 交通方 便、背风保 湿、水 源充足、排 水良好、土壤 肥沃,坡度 小于25,林 分郁闭 度0.6 0.7,具 有种 植空 间且 近3 年内未 栽培 竹荪 的可 经营 的竹林 地。毛 竹林 立竹 密 度宜为 每亩(每亩 为667m2,下同)120 株170 株;雷竹林 立竹密 度宜 为 每亩900 株1200 株;麻竹、绿竹等 丛生竹 林密 度宜为每亩38 丛50 丛。竹林 杂草采 用人 工劈 抚,不得 使用除 草剂 和化 学农 药。6 仿野生 栽培 DB33/T 2298 2020 2 6.1 栽培基 质与 配方 6.1.1 竹 屑制 备 选用原 竹加 工下 脚料,以 及毛竹、雷 竹、麻 竹、绿 竹等的 秆枝,用 机械 加工 成的竹 屑,颗粒 粗度 宜小于5 cm,要求 新鲜、无 霉变,宜于 当年1月 上、中 旬前制 备。6.1.2 基质 配方 推荐 配 方:风干 竹屑1000 kg,尿素5 kg,过磷 酸钙10 kg,轻质 碳酸 钙10 kg,石膏粉5 kg。6.2 栽培 季节 播种时 间以3月 初至4 月下 旬为宜。出 菇采 收期 为6 月 中下旬 至9 月下 旬。6.3 培养料 发酵 制备 6.3.1 原 料用 量 每亩 竹 林地 竹屑 用量2250 kg3000 kg。6.3.2 建 堆发 酵 在播种 前45 天60 天建 堆。竹屑 于堆 制前1 天2 天充 分预 湿。将 尿素、过 磷酸钙 等辅 料撒 于 料堆表面,用铲 车等 设备 将 竹屑与 辅料 混合 均匀,并 补足 水 分使 基质 含水 量达到55%65%(手握 紧略 有 水渗出),堆 料 高度1.5 m 2.0 m,宽度2.0 m 3.0 m,料堆 宜覆盖 黑色 薄膜增 温保湿。建堆15 天 后进行第一 次 翻 堆,以后 每隔10 天翻堆1 次,共翻 堆3次。翻堆 时 应 做到 上下、内 外的培养 料 互相 调换 位置,并补足 水分 至55%65%,使 料堆 上下、内 外的 培养 料发酵 均匀 一致。使 用前3 天5 天,揭 开黑 塑料 薄膜,散 堆补 水,释放 废气。要求 发酵 后的 培养 料松 软、变 褐、无明 显氨 味。6.4 挖 种植 沟 根据竹 林地立 地条 件,沿 等高线 挖种植 沟,宽30 cm 40 cm,深10 cm 15 cm,间距 宜为50 cm 70 cm。一 般每 亩 竹 林竹 荪 播种面 积为150 m2200 m2。6.5 铺料播种 培养料 分两层 铺放,先铺 放一层18 cm 厚的培 养料,把菌种 掰成块 状(30 g)按梅花 状穴播,穴 间距10 cm 15 cm,每平 方 米菌种 用量为2袋2.5袋(0.5 千克/袋),在菌 种周 围 撒施 少 量玉米 粉(每亩5 kg),再铺 放厚12 cm 的 第 二层培 养料,略 压实、呈 龟背状。6.6 覆土 播种后 覆土,厚3 cm 5 cm,喷 水至 覆土 湿润。6.7 菌丝生 长期 管理 播种后 保持表 土湿 润。播种7 天 10 天后检 查菌 丝 生长状 况,如 发现 菌种不 萌发,应 查明 原因 及时处理,补 播菌 种。6.8 出菇 期 管理 6.8.1 播种 45 天60 天 后形成 菌蕾。菌 蕾形 成后,除雨 天外,每 天傍 晚都 应喷水。菌 床表 面空 气 相DB33/T 2298 2020 3 对湿度 保持 在 85%95%,菌蕾生 长适 宜温 度 为 23 30。6.8.2 子实 体形 成期,竹 林郁闭 度调 整 为 0.6 0.7,林下 保持 自然 散射 光。7 采收与 烘干 7.1 采收 当菌 蛋 破口 至开始 撒裙 时 及时 采 收。采收 后及 时剥 离菌盖,保 持清 洁、外观 形态完 整。7.2 烘干 将竹荪置于烘筛上,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放,菌盖另外烘烤。烘 干 时,烘 房 温 度 宜 事 先 升 高 至70 80,再放 入鲜 竹 荪,脱 水半 个小 时后 扎捆,然后 在 40 50 的 温 度下 烘 2.5 小时 3 小时,干 品含 水量 控制 在 12%13%。8 病虫害 防治 遵循“预防 为主,综合 防 治”的 原则,常见 的病 虫 害有黏 菌、蛞蝓 等。发 现 黏菌应 及时 挖除,撒 施生石灰;发 现蛞蝓 时,撒 施茶籽 饼粉。9 标准化 生产 模式 图 竹荪(棘托 竹荪)仿 野生 栽培标 准化 生产 技术 模式 图见附 录 A 图A.1。DB33/T 2298 2020 4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竹荪(棘托 竹荪)仿 野生 栽培技 术模 式图 时间 1 月上 中旬 1 月 上 中旬至 2 月底 3 月初 3 月初至 4 月 中旬 4 月中旬 至 9 月 6 月至 9 月 主要 内容 场 地选择 原 料准备 备料 建堆 发酵 挖 种植沟 铺料、播种、覆土 种 植地 管理 采 收、烘干 技 术 要 点 竹林 地 选择:交 通 方 便、水源 充 足、土 壤 肥 沃、坡 度 小 于25;林分郁闭 度 0.6 0.7;地块 近 3 年内未栽培竹荪。竹林密度:毛竹 林 立 竹 密 度宜为 120 株/亩170 株/亩;雷竹林立竹密度宜为900 株/亩1200 株/亩;麻竹、绿竹等 丛 生 竹 林 密 度 宜 为 38 丛/亩50 丛/亩。原 料:选用原竹加工下脚料;毛 竹、麻 竹 等 的 秆 枝,用机械加工成竹屑。要 求:颗粒 粗 度宜小 于 5cm,新鲜、无霉变。推 荐配方:风干竹屑 1000 kg,尿素 5 kg,过磷酸钙 10 kg,轻质碳酸钙 10 kg,石膏粉 5 kg。用 量:每亩竹林地竹屑用量2250 kg 3000 kg。建 堆:竹屑于堆制前1 天2 天充分预湿;将尿素、过磷酸钙 等辅料 撒 于料堆 表面,用铲车 等设备 将竹屑与辅料混合均匀;补足水分(基质手握紧略有水渗出)。要 求:堆料高度1.5 m 2.0 m,宽度 2.0 m 3.0 m,料堆宜覆盖黑色薄膜增温保湿。翻 堆:建堆 15 天后进行第 一次翻堆;之后每隔 10 天翻堆 1 次,共翻堆 3 次。要求:翻堆时应做到上下、内外的培 养料互 相调换位 置,并补足水 分;使用前 3 天5 天,揭开黑塑料薄膜,散堆补水,释放废气。要 求:发酵后的培养料松软、变褐、无明显氨味。挖 沟:沿等高线挖种植沟。要 求:宽30 cm 40 cm,深 10 cm 15 cm,间距宜为50 cm 70 cm。铺料播种:培 养 料 分 两 层铺放,先铺放一层 18 cm厚的培养料;把菌种掰成块状(30 g)按梅花状播种。要 求:播种穴间距10 cm 15 cm,每平方米菌种用量为 2 袋2.5 袋(0.5 kg/袋),在菌种周围撒施少量玉米粉(每亩 5 kg);铺放第二层培养料,厚 12 cm,略压实,堆成龟背状。覆土:播 种 后 覆 土,厚 3 cm 5 cm,喷 水 至 覆 土 湿润。菌 丝生长期 管理:播种后保持表土湿润;播种7 天10 天后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如发现菌种不萌发,应查明原因及时处 理,补播菌种。菌 蕾期管理:除雨天外,每天傍晚都应喷水。要 求: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5,菌蕾生长适宜温度为 23 30。子 实体形成 期 管理:竹林郁闭度调整为 0.6 0.7,林下保持自然散射光。采 收:当菌蛋破口至开始撒裙时及时采收。要 求:采收后及时剥离菌盖,保持清洁、外观形态完整。烘 干:将竹荪置于烘筛上,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放,菌盖另外烘烤;烘房 温 度 宜 事 先 升 高 至70 80,再放入鲜竹荪,快速脱水半个小时后 扎捆;在 40 50 的温度下再 烘 2.5 小时3 小时。要 求:干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图A.1 竹荪(棘 托竹 荪)仿野生 栽培 技术 模式 图 _ 建 堆发酵 挖 种植沟 铺 料、播种 种 植地管理 菌 蕾期 子 实体形成 期 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