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栽培技术规程DB35/T 767-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佛手瓜栽培技术规程DB35/T 767-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佛手瓜栽培技术规程DB35/T 767-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佛手瓜栽培技术规程DB35/T 767-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佛手瓜栽培技术规程DB35/T 767-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佛手瓜栽培技术规程DB35/T 767-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CCS B 43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767 2024 代替DB35/T 7672007 佛手瓜栽 培技术规 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sechium edule 2024-05-09 发布 2024-08-09 实施 福建省市 场监督管 理局 发 布 DB35/T 767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替代DB35/T 767 2007 佛手 瓜栽培技术规范,与DB35/T 767 2007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见第 2 章,2007 年版的第2 章);增加了佛手瓜龙须菜的品种选择、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相关栽培技术内容(见 5.1、6.2、6.3);增加了采用温室大棚的催芽育苗方式(见 5.2.1.3);更新整地方式,更新施肥时间和施肥用量(见 6.2、7.4,2007 年版 的 5.4);增加了物理防治方法,并增加了具体生物农药(见 8.2、8.3);删除了主要病虫害防治选药用药一览表(见 2007 年版的5.5.6.5)。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三明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尤溪县农业农村局、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闽侯县经济作物站、漳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尤溪县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尤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福州市经济作物技术站。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徐 磊、林大铨、薛珠政、林莹、陈木 兰、吴光明、詹生威、吴立东、许 思亮、卢诗琴、林锦辉、陈本令、林祁、彭传尧、王晟苏。本文件于200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5/T 7672024 1 佛手瓜 栽培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佛手瓜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本文件适用于佛手瓜(含商品瓜和佛手瓜龙须菜)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 23416.3 蔬菜病虫 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3 部分:瓜 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 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商品瓜 tender fruits of Sechium edule 采摘作菜用的佛手瓜嫩瓜。佛手瓜龙须菜 tender stems of Sechium edule 采摘作菜用的佛手瓜嫩茎叶和卷须。陈年蔸头 perennial rhizomes of Sechium edule 佛手瓜安全越冬、翌年入春后能重新萌芽生长的地下根茎。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5010 的规定。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土壤pH 值5.5 7.5,有机质含量20 g/kg 以上,土壤质地沙壤、壤土、粘壤土等旱地及水田均可种植,新植园应选择前茬种植非葫芦科作物的田块。年平均气温14 以上,以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较高,夏季阴凉,海拔300 m 800 m 为宜。5 育苗 品种选择 DB35/T 767 2024 2 根据采收目标产品选择种植品种,采收商品瓜的宜选择结瓜力强、丰产、抗病、抗逆的品种,采收佛手瓜龙须菜的宜选择分枝能力强、丰产、抗病、抗逆的品种。种苗培育 5.2.1 种瓜繁殖 5.2.1.1 种瓜挑选 选用瓜体肥壮均匀、芽眼微露、无病虫害、无损伤、充分成熟的佛手瓜作种瓜。5.2.1.2 种瓜消毒 栽种前,可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蘸 洗种瓜表皮。5.2.1.3 种瓜催芽 采用大中 棚 或小 棚保温 育苗,将种 瓜整齐排放,芽点朝上 或平放,撒 盖1 cm2 cm厚的沙或营养土,再覆盖 塑料薄膜催芽育苗,白天保持棚内温度20 28、相对 湿度60 70,夜间保 持棚 内温度18 20、相对 湿度8090,齐苗后 营养土保持湿润,当芽长达5 cm10 cm 即可定 植。5.2.2 分株繁殖 在3 月中旬到4 月下旬,当平均气温达15 以上时,选择萌发 芽多、健壮的陈年兜头,从土中挖开,用刀切下带2 3 个芽的块 根作为分株繁殖材料,并消毒处理后定植。6 定植 定植时间 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 定植。通常,福建南部地区2 月下旬、中北部平原地区3 月中 旬到4 月上 旬、中高海拔地区4 月至6 月 份定植。整地 采收商品瓜的,整成畦宽(带沟)4 m 6 m 的高 畦或隙地起垄种植;采收佛手瓜龙须菜的,作成深沟高畦,畦高25 cm 30 cm,畦宽(带沟)150 cm。移栽定植 开挖30 cm 30 cm 25 cm 栽植穴,将 苗移入穴中,盖土至略高于苗墩,浇足定植水。采收商品瓜的,株距4 m 5 m;采收 佛手瓜龙须菜的,双行密植,株距通常为40 cm 60 cm。苗期管理 早春应注意覆盖稻草等防霜冻,及时中耕松土,保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7 田间管理 搭架 DB35/T 7672024 3 采收商品瓜的,搭建高度1.8 m 2.2 m 的平架棚;采收佛手瓜龙须菜的,搭建高度0.8 m 1.2 m 的矮棚架,也可匍地栽培。棚架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竹竿、木柱、水泥柱、石条等,平架棚表面可覆盖尼龙网,低海拔地区在夏季宜采取浮面覆盖遮阳网,以防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危害。整枝 7.2.1 商品瓜整枝 株高80 cm 100 cm 时整 枝定蔓,每株选留生长健壮1 2 条 蔓,采用竹竿引蔓上架,注意使枝蔓均匀分布在架 上,避免枝 蔓重叠纠缠,影响通风 透光;应及 时剪除基部 老叶、侧蔓 等,以减少 养分消耗。7.2.2 佛手瓜龙须菜整枝 主蔓30 cm 时 摘心,选留2 条子蔓,子蔓上架后再次摘心,各留3 条孙蔓。疏除所有结瓜,促进嫩茎生长。水分管理 种植宜保持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0 为宜。苗期、抽蔓期气温 低时,应小水勤浇,促进枝蔓伸长。夏季生长旺 盛期,应加 大浇水量,保持土壤湿 润;可在根 际周围用稻 草等覆盖,降温保湿。雨天注意及时排水防积水。施肥管理 7.4.1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7.4.2 施基肥 每亩施用三元复合肥(N:P2O5:K2O 为2:1:2,下同)40 kg 50 kg、腐熟农家 肥1 500 kg 2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400 kg 500 kg。新植 园结合 整地施用基肥,可采用条施、环状沟施或结合深耕撒施等方式,条施、沟施深度约20 cm;非新 植园,待春季萌芽后,开环状沟施或结合翻耕撒施,促苗生长。7.4.3 追肥 采收商品瓜 的,瓜蔓上 架时施上架 肥,距植株30 cm 左右沟施三元复合 肥20 kg,进 入生长旺盛 期后,每10 d 15 d 追施 三元复合肥10 kg 15 kg,施肥环状沟注意逐步远离植株。采收嫩茎叶的,应结合浇施速效氮肥10 kg 左 右,叶面追施0.2 尿素 0.2 0.3 磷酸二氢 钾(或海藻素)。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土壤养分损失。护蔸越冬 冬季藤蔓枯 萎后,剪除 枯蔓,基部 覆盖稻草或 薄膜等,高 海拔地区应 注意防止雪 水渗入根部 冻伤,确保地下部分安全越冬。翌年春天,气温稳定15 以上,陈年蔸头长出新芽后,揭去覆盖物。一般陈年蔸头可保持3 y 5 y 丰产期。DB35/T 767 2024 4 8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佛手瓜生产中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蔓枯病、蚜虫、红蜘蛛等。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 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农业防治 培育壮苗。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 熟的有机肥。及时疏除 老叶黄叶,增加底部通 透性。清洁 田园,及时去除病株、残枝败叶并集中无害化处理。物理防治 通过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等害虫。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采用鱼藤酮、苦参碱等生物源农药防治虫害。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GB/T 8321 和GB/T 23416.3的 规定执行。9 采收 商品瓜采收 佛手瓜开花授粉10 d 20 d,瓜体鲜 嫩、茸毛未退时即可采收商品瓜,夏季盛果期宜早采、勤采。可用纸或网套逐个包装,以免碰撞导致机械损伤。佛手瓜龙须菜采收 上架后,分蔓侧枝长至30 cm 时即可 采收,采摘长度20 cm 25 cm,基部 留1 2 节。种瓜采收 开 花 授 粉35 d 45 d,瓜 皮 变 硬、纤 维 化、表 面 光 滑 时 为 种 瓜 采 收 适 期,留 种 瓜 应 在 霜 前 采 收 完 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