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B52/T 1808-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B52/T 1808-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B52/T 1808-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B52/T 1808-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B52/T 1808-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DB52/T 1808-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CCS B 01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8082024 农业野生 植物原生 境保护区 监测技术 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monitoring for the original habitat reserves to agricultural wild plants 2024-05-15 发布 2024-09-01 实施 贵州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52/T 18082024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监测 程序.1 5 监测 人员 组成.2 6 目标 物种 监测.2 7 数据 处理、保 存.3 附录A(规范 性)土地 覆被类 型监 测附 表.4 附录B(规范 性)干扰 因素监 测附 表.5 附录C(规范 性)实测 法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6 附录D(规范 性)样带 法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7 附录E(规范 性)样地 法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8 附录F(规范 性)监测 报告编 制提 纲附 表.10 I DB52/T 18082024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贵 州省 农业 农村 厅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贵 州省 农业生 态与 资源 保护 站、贵州省 山地 资源 研究 所、贵州省 植物 园、毕 节 市农业农 村局、纳 雍县 林业 局、江 口县 农业 农村 局、普安县 农业 农村 局、荔波 县农业 农村 局。本 文 件主 要起 草人:寇冬梅、王 加国、李 苇洁、吴 迪、苏文 文、易凤 姣、代良 羽、韩振 诚、任春 光、李良良、唐 义、吴长 友、张娅、张晓 波、秦芹、陈 怀高、陈禹 模。II DB52/T 18082024 农 业野生 植物原生 境保护 区监测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 件规 定了 农业 野生 植物 原 生境 保护 区监 测程 序、监测 人员 组成、目标 物种监 测、数据 处理 保存的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农 业野 生植 物原生 境保 护区 监测。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838 地 表水 环境 质量标 准 GB/T 21010 土 地利 用现 状分类 NY/T 1668 农业 野生 植物原 生 境保 护点 建设 技术 规范 NY/T 1669 农业 野生 植物调 查 技术 规范 LY/T 2189 森林 资源 数据处 理 导则 NY/T 2216 农 业野 生植 物 原生境 保护 点监 测预 警技 术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NY/T 1668、NY/T 1669 和NY/T 2216界定 的以 及下 列术 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3.1 农业野 生植 物原 生境 保护 区 依据国 家相 关法 律法 规建 立的以 保护 农业 野生 植物 群体生 存繁 衍原 有的 生态 环境,使农 业野 生 植 物得以正 常繁 衍生 息,防止 因环境 恶化 或人 为破 坏造 成灭绝 为核 心的 自然 区域。3.2 目标物 种 农业野 生植 物原 生境 保护 区内确 定被 保护 的农 业野 生植物 物种。3.3 外来入 侵物 种 传入定 殖并 对生 态系 统、生境、物种 带来 威胁 或危 害,影 响我 国生 态环 境,损害农 林牧 渔业 可 持 续发展和 生物 多样 性的 外来 物种。4 监测程 序 监测对 象 4.1 原生境 保护 区监 测对 象:a)土地覆 被类 型;1 DB52/T 18082024 b)保护区 核心 资源:群 落、伴生物 种及 其生 境(栖息 地);c)国家重 点保 护野 生植 物,或具有 较高 经济 价值 或重 要研究 价值 的野 生植 物;d)外来入 侵物 种(植物)。监测内 容 4.2 监测内 容应 包括 以下 方面:a)目标物 种土 地覆 被类 型;b)干扰因 素(人为 及非 人为)及强 度;c)目标物 种生 境特 征及 种群 动态。监测计 划 4.3 包括:监测 指标、方 法、监测范 围、时间、地 点及 实施程 序和 人员 组织 等。监测实 施 4.4 所有物 种(类型)的 监测 工作应 在每 年的 同一 时期(季节)进 行,监测 频率1 年至少2次。数据分 析整 理 4.5 整理监 测数 据,编写 监测 报告,资料 应归 档保 存。5 监测人 员组 成 监测人 员宜 有相 关专 业背 景,中 级及 其以 上职 称。6 目标物 种监 测 土地覆 被类 型监 测 6.1 土地覆 被类 型利 用遥 感影 像数据 判读 并结 合实 地调 查,类型 应按 照GB/T 21010 执 行,统计 不同 土地覆被类 型的 面积,监测 内容 见附录A。目 标物 种为 水生植 物 的应 监测 水质,水质 监测 方 法按GB 3838执行。干扰因 素监 测 6.2 6.2.1 人为干 扰因 素监 测 对人为 活动 干扰 情况 进行 监测,监测 内容 见附 录B.1。6.2.2 非人为 干扰 因素 监测 对农业 野生 植物 原生 境保 护区外 来入 侵物 种监 测指 标主要 有入 侵的 生境 特征、入侵 物 种种 类、入侵途径现 状、危害 现状 等,监测内 容见 附录B.2。目标物 种生 境特 征及 种群 动态监 测 6.3 极少数 量的目 标物 种监测 用实测 法,监 测内 容见附 录C。零 星分 布的目 标物 种 监测用 样带法,监 测内容见 附录D。集中 分布 的 目标物 种监 测用 样地 法,监测内 容见 附录E。2 DB52/T 18082024 7 数据处 理、保存 数据处 理保 存 7.1 数据处 理按 照LY/T 2189 执 行。应 包括 数据 建库、数 据库管 理、数据 更新、数 据传输、数 据使 用。监测报 告编 写提 纲 7.2 编写提 纲见 附录F。3 DB52/T 18082024 A A 附录A(规范 性)土地覆 被类 型监 测附 表 土地覆 被类 型监 测附 表见表A.1。表A.1 土地覆 被类 型监 测附 表 原生境保护区 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 组 土地类型 核心区 缓冲区 保护区合计 面积(hm2)占比(%)面积(hm2)占比(%)面积(hm2)占比(%)合计 日期:调查人:4 DB52/T 18082024 B B 附录B(规范 性)干扰因 素监 测附 表 人为干 扰监 测记 录表 见表B.1。表B.1 人为干 扰监 测记 录表 人为干扰方式a 干扰程度b 监测频率 1 年至少2 次 日期:调查人:a 采药、砍柴(拾柴)、建设、游 憩、放牧、挖(拾)野菜。b 严重、一般、较轻、无。非人为 干扰 监测 记录 表见 表B.2。表B.2 非人为 干扰 监测 记录 表 入侵物种 入侵地点 生长状况 入侵途径现状 危害现状 中文名(拉丁名)类型a 经度 纬度 具体地名 发生面积(hm2)平均高(cm)平均入侵密度(株/m2)盖 度(%)日期:调查人:c 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5 DB52/T 18082024 C C 附录C(规范 性)实测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实测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见表C.1。表C.1 实测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目标物种中文名(拉丁名)分布坐标 株数(株/丛)胸(地)径(cm)高度(m)物候期a 健康状况b 幼苗 数量(株)幼树 数量(株)主要伴生物种 经度 纬度 海拔(m)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日期:调查人:d 目标物种填记物候期,下同。e 健 康:植株生长良好,枝干 发达,树叶大小和色泽正常,能正常结实和繁殖,未受任何灾害。亚健康:植株生长较好,树叶 偶见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发生率 10%以下),结实和繁 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未受灾或轻度受灾。中健康:植株生长一般,树叶存在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现象(发生率 10%30%),结实和繁殖受到抑制,或受到中度灾害。不健康:植株生长不正常,树叶多见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发生率 30%以上),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能结实和繁殖,或受到重度灾害,下同。6 DB52/T 18082024 D D 附录D(规范 性)样带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样带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见表D.1。表D.1 样带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样带号a:样带面积b:长 m 宽 m 坡位:坡向:坡 度:起点坐标:经度 纬度 终点坐标:经度 纬度 海拔:m 乔木层优势种:灌木层优势种:草本层优势种:目标物种中文名(拉丁名)株数(株/丛)胸(地)径(cm)高度(m)健康状况 物候期 幼苗数量(株)幼树数量(株)日期:调查人:f 在样带起点和终点,用油漆标记该样带号(样带-流水号)g 样带法:在目标物种分布范围内,沿等高线每上升 100 m 设置 1 条监测样带,样带宽10 m,长度宜 100 m 300 m。7 DB52/T 18082024 E E 附录E(规范 性)样地法 监测 目标 物种 附表 生境概 况记 录表 见表E.1。表E.1 生境概 况记 录表 样地号a 目标物种中文名(拉丁名)样地面积b 经度 纬度 海拔(m)坡位 坡向 坡度 基岩类型 岩石裸露率(%)群落郁闭度(%)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m)枯枝落叶厚度(cm)腐殖质厚度(cm)日期:调查人:h 在样地四角埋设水泥桩标记样地,并在样地左下方水泥桩上 用油漆标记该样地号(样地-流水号);在 1:10000 地形图上标 记样地的位置;用 GPS 定位仪确定样地一角的 地理坐标,样地闭合差1/200,下同。i 样地面积600 m2,数量宜5 个。乔木层 监测 记录 表见 表E.2 表E.2 乔木层 监测 记录 表 样方号a 样方面积b 物种中文名c(拉丁名)目标物种编号d 胸径(cm)高度(m)平均冠幅(m)健康状况 物候期 日期:调查人:j 在样地四角和中心分别设置样方进行调查监测,样方号(Q-流水号)从左下角开始,按顺时针至中心编号。k 样方面积100 m2,数量宜5 个。l 对样方内所有乔木检尺。m 目标物种需挂牌编号(样方号-流水号)标识。8 DB52/T 18082024 灌木层 监测 记录 表见表E.3。表E.3 灌木层 监测 记录 表 样方号a 样方面积b 物种中文名c(拉丁名)目标物种编号d 地径(cm)高度(m)盖度(%)健康状况 物候期日期:调查人:n在样地四角和中心分别设置样方进行调查,样方号(G-流水 号)从左下角开始,按顺时针至中心编号。o样方面积25 m2,数量宜5 个。p对样方内所有灌木检尺。q目标物种需挂牌编号(样方号-流水号)标识。草本层 监测 记录 表见 表E.4 表E.4 草本层 监测 记录 表 样方号a 样方面积b 物种中文名c(拉丁名)目标物种编号d 株数(株/丛)高度(m)盖度()健康状况 物候期日期:调查人:r在样地四角和中心分别设置样方进行调查,样方号(C-流水 号)从左下角开始,按顺时针至中心编号。s 样方面积1 m2,数量宜5 个。t对样方内所有草本检尺。u目标物种需挂牌编号(样方号-流水号)标识。水生植 物监 测记 录表 见表E.5 表E.5 水生植 物监 测记 录表 样方号a 样方面积b 物种中文名c(拉丁名)株数(株/丛)高度(m)盖度()健康状况 物候期日期:调查人:v在样地四角和中心分别设置样方进行调查,样方号(S-流水 号)从左下角开始,按顺时针至中心编号。w 样方面积1 m2,数量宜5 个。x 对样方内所有草本检尺。9 DB52/T 18082024 F F 附录F(规范 性)监测报 告编 制提 纲附 表 监测报 告编 制提 纲附 表见表F.1。表F.1 监测报 告编 制提 纲附 表 1 监测的目的意义 2 监测依据 3 监测内容与方法 4 监测结果与分析 5.1 土地覆被类型监测结果与 分析 5.2 干扰因素监测结果与分析 5.3 目标物种生境特征及种群 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5.3.1 目标物种生境特征 5.3.2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按监 测种类分别报告)5.3.3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或重要 研究价值的植物(按监测种类分别报告)5.4 保护现状与空缺分析(按 监测种类分别报告)6 问题及建议 附图图 1 土地覆盖类型分布图 图 2 监测路线及样地布局图 图 3 目标物种分布图 图 4 干扰威胁图 图 5 监测综合评价图 10 DB52/T 1808-2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