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CCS B 64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806 2024 香椿采穗 圃建设技 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utting orchard construction for Toona sinensis 2024-04-15 发布 2024-05-15 实施 安徽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DB34/T 4806 2024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安 徽省 林业 科学 研究院 提出。本文件 由安 徽省 林业 局归 口。本 文件 起草 单位:安徽 省林 业科学 研究 院、太 和县 自然 资源和 规划 局、安 徽省 质量 和标准 化 研 究 院。本 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刘 俊 龙、吴中 能、苗婷 婷、于中 柱、杨婷 婷、鲁轮、哈 继伟、王 国枢、张 建军、孙慧、曹志 华、闫彩 霞、钱孔屏。DB34/T 4806 2024 1 香 椿采穗 圃建设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香 椿(Toona sinensis)采 穗圃 选址、采穗圃 规划、采 穗圃 营建、栽 后管理、穗 条采集与处 理、病虫 害防 治和 档案管 理等 技术 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香 椿采 穗圃 的营建。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6001 育 苗技 术规 程 LY/T 2123 香 椿培 育技 术 规程 NY/T 5010 无 公害 农产 品 种植 业产 地环 境条 件 3 术语和 定义 本文件 没有 需要 界定 的术 语和定 义。4 采穗圃 选址 选址原 则 4.1 采穗圃 应选 在交 通便 利、灌溉排 涝条 件较 好、土 壤 条件适 合、无 环境 污染 的 地块。地 下水 位 1.5 m 2.5 m,pH 值 6.5 7.5。种植环 境条 件执 行 NY/T 5010 的 要求。平原地 区选 址 4.2 平原地 区选 择土 壤肥 沃、排水良 好的 地块,以 沙壤 土、壤 土为 宜,不 宜选 择粘 重土壤,土 层厚 度 60 cm以上。低山丘 陵选 址 4.3 选择背 风向 阳、土壤 疏松 肥沃的 山麓 缓坡、山 谷地,有效 土层 厚度 40 cm 以上。5 采穗圃 规划 根据种 植的规 模,确定采 穗圃的 面积。可利 用原有 香椿长 势较好 的生 产地改 建或新 定植方 式 进 行 5.1 建设。采穗圃 按照不 同品 种或无 性系划 分为若 干小 区。平 原地区 采穗圃 应集 中连片 营建,根据排 水 沟、5.2 生产道 路进 行区 块作 业;低山丘 陵区 采穗 圃以 地形 变化和 道路 等为 界划 分。DB34/T 4806 2024 2 6 采穗圃 营建 整地施 肥 6.1 秋冬季 翻耕 整 地。翻耕深 度 30 cm 35 cm,随耕 随 耙,及 时整平、镇 压;整 地时进 行土壤 消毒,按照 GB/T 6001 要 求执 行;结合 整地,施 腐熟 有机 肥 37500 kg/hm2,复合 肥 450 kg/hm2,做到 土 肥均匀混合。制作苗 床 6.2 苗床走 向应 与采 穗圃 主路 垂 直。规格:上 口宽 5 m、下口 宽 6 m、高 0.4 m,两床 之间 间隙 1 m。苗木品 种 6.3 6.3.1 选用适 宜本 地区 发展 并经 国家或 省林 草品 种审 定委 员会审(认)定 的优 良品 种(无 性系)。6.3.2 选择根 系发 达、生长 健壮、无病 虫害 的香 椿苗 木。苗木分 级按 照 LY/T 2123 的要求 执行。定植时 间 6.4 2 月下 旬至 3 月下 旬。定植方 法 6.5 定植方 法参 照 LY/T 2123 的要求 执行。定 植后 平茬,平茬 高度 距地 面 30 cm 40 cm。定植密 度 6.6 株行距 2 m 1.5 m。定植图 绘制 6.7 绘制采 穗圃 定植 图,包括 品种(无性 系)名称、数 量、编 号、面积、范 围、图示及 建设 时间 等。7 栽后管 理 定干整形 7.1 7.1.1 定干 待植株 长到 0.8 m 以上 时,选 择 3 个4 个 生长 健 壮、无病 虫害、分 布均 匀的 新枝作 为一 级分 枝。7.1.2 短截 冬季至 第 2 年 春,剪去 一 级分枝 长度 的 1/3,去除 长势弱 的枝 条。7.1.3 定型 待到第 2 年冬 季至 第 3 年春季,去 除直 径小 于 1.2 cm 的枝 条,第 3 年采 穗母树 即成 型。水肥管 理 7.2 7.2.1 连续干 旱时,及 时浇 水;降水较 多时,注 意排 涝。7.2.2 5 月下 旬至 8 月 上旬,追 施氮肥 2 次3 次,施肥 量 45 kg/hm260 kg/hm2;8 月 中旬 停施DB34/T 4806 2024 3 氮肥,追施 钾肥 1 次,施 肥量 60 kg/hm2。中耕除 草 7.3 除草结 合松 土进 行,每次 灌溉及 降雨 后,及时 中耕 除草。8 穗条采 集与 处理 采集时 间 8.1 在冬季 枝条 停止 生长 1 个 月后或 初春 树液 流动 前采 集。采集方 法 8.2 选择芽 体饱 满、无病 虫害、木质 化程 度高 的 1 年 生 枝。枝 条直 径 0.8 cm 1.5 cm、长 度 0.6 m 1.0 m。剪 除木 质化 程度 弱 的部分 顶梢。穗 条长 度剪 取时保 持剪 口平 整,防止 穗条劈 裂。穗条处 理 8.3 8.3.1 穗条分 类 按照穗 条品 种(无性 系),以及 接穗 长度 和粗 度进 行制穗 分级,并 对剪口 进 行封蜡 处理。8.3.2 信息标 注 标注好 品种(无 性系)、采集地 点、时间 和采 集人 等信息。8.3.3 穗条贮 存 窖藏或 冷库 保存。保 存温 度 15、湿度 50 70。贮 存过 程中 应定 期观察,防 止穗 条 失 水或发霉、腐 烂。9 病虫害 防治 主要病 虫害 及防 治方 法参 见附录A、附录B。10 档案管 理 按照 GB/T 6001 的 要求 执 行。DB34/T 4806 2024 4 附录A(资料 性)香椿主 要病 害及 防治 方法 见表A.1。表A.1 香椿主 要病 害及 防治 方法 主要病害 症状 防治方法 白粉病 主要危害香椿叶片,也可侵染枝条。病原侵染香椿叶片后,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 物(菌 丝及 粉 孢 子)。后 期 于白 粉 层 上 产生初为黄色,渐变成黄褐色,后变成大小不等 的 黑 色 小点(闭 囊壳)。叶 片上 病 斑 不 明显,呈黄白色斑块,严重时卷曲枯焦,嫩枝扭曲变形,以致枯死。(1)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予烧毁。(2)加 强 抚 育 管 理,合 理 施 肥,增 强 树 体 的 生 长 势 和 抗 病能力。(3)药剂防治:香椿发芽前可喷 1 次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可用(0.30.5)Be 石硫合 剂喷(2 3)次;或用 2.5 粉锈宁(1500 2000)倍液;或 用 30 甲 基 托 布 津;或 用50多菌灵(600 800)倍液 喷施枝叶。叶锈病 感病植株叶片最初出现黄色小点,后在叶背出现疮状突起,破裂后散出金黄色粉状物。至秋季后渐生黑色疣状突起,破裂后产生黑色冬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背面布满 冬 孢 子,导 致 叶 片 变 黄、早 落。(1)冬季及时扫除落叶,烧毁,减少侵染源。(2)药 剂 防 治:当 夏 孢 子 初 具 时,用(0.2 0.3)Be 石硫合剂,每 15 d 喷 1 次,每 次 用药 100 kg/667m2左右,连喷(2 3)次。根腐病 先侵染幼根,后逐渐蔓延至粗大的主根和侧根。病根先失去原有的光泽,后变黄褐色,最后变黑腐烂。表层的皮面有紫色棉绒状菌丝层。雨季,菌丝可蔓延至地面或主干,菌 丝 层 厚 达 2 cm 左 右,受 害 树 木 长势 衰 弱,严 重 时 渐 渐 死 亡。(1)选 地 时 避 免 低 洼 积 水 处,雨 季 时 应 加 强 排 水 和 养 护 管理,以增强抗病能力。(2)加强苗木检疫,禁止使用感病苗木。(3)造林 后 发现病株,可扒开 土壤,剪除病根,用 2 石灰水或 20 硫酸亚铁 或 50 代 森锰锌 800 倍液等灌根,其上覆无菌土。一旦发现死亡病株,及时挖除烧掉,并用 1:8 的石灰水或 3 的硫酸亚铁溶液 消毒树穴。DB34/T 4806 2024 5 附录B(资料 性)香椿主 要虫 害及 防治 方法 见 表B.1。表B.1 香椿主 要病 害及 防治 方法 主要虫害 症状 防治方法 斑衣蜡蝉 成虫和若虫吸食叶或嫩枝的汁液,被害部位形成白斑而枯萎,影响树木生长。该虫分泌含糖物质,有利于煤污菌的寄生,导致叶面蒙黑,妨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利于树木生长。(1)人 工 防 治:人 工 及 时 清除,烧 毁 卵 块;若 虫 和 成虫 发生期,使用捕虫网捕杀。(2)化学防治:选用 2.5 氯 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进行防治。黄刺蛾 杂食性害虫,初龄幼虫只取食叶肉,幼虫长大以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甚至只留下叶柄和主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1)人工防治:冬 季 落 叶 后,树 上 虫 茧 裸 露,结 合 修枝 摘除虫茧。(2)生物防治:利 用 成 虫 趋光 性,在 成 虫 羽 化 期 设 黑光 灯诱杀;使用 青虫菌粉 1000 倍 液以菌治虫;注意保护 上海青蜂、黑小蜂,赤眼蜂、小茧蜂和姬蜂均 等天敌性昆虫。小地老虎 地势低洼,有季节性积水的地区发生尤为严重。食性杂,以幼虫啃食根茎危害苗木。(1)人工防治:清晨巡视圃地,发 现 断 苗,挖 开 根 系周 围土壤,发现地老虎幼虫,及时杀死。(2)生 物 防 治:清除圃地杂草,并及时烧毁或沤制肥 料,防止幼虫 通过杂草转移到幼苗上危害;在成虫发生盛期,用黑光灯诱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