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3.040 CCS P 2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3703.7 2024 长大桥梁 养护指南 第 7 部分:监测 控制 网布设及观 测技术 Guide for maintenance of long and large bridges Part 7:Layout and observation technology of control network for monitoring 2024-04-15 发布 2024-05-15 实施 安徽省市 场 监督 管 理 局 发 布.DB34/T 3703.7 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控 制网 布设.2 一般 规定.2 4.1 平面 控制 网.2 4.2 高程 控制 网.3 4.3 控制 网数 据处 理.3 4.4 5 永 久观 测点 布设.4 一般 规定.4 5.1 永久 观测 点布 置.4 5.2 永久 观测 点埋 设.5 5.3 6 观 测精 度.5 观测 准备.5 6.1 技术 要求.5 6.2 7 观 测方 法.6 观测 条件.6 7.1 测量 方法.6 7.2 8 数 据处 理.7 数据 整理.7 8.1 变形 分析.7 8.2 9 观 测成 果.7 检查 验收.7 9.1 成果 报告.7 9.2 DB34/T 3703.7 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是 DB34/T 3703 长大桥 梁养 护指 南 的第7 部分。DB34/T 3703 已经 发布了 以下 部分:第1部 分:结构 安全 监 测系统 布设 指南;第2部 分:机电 系统 维 护管理 指南;第3部 分:定期 检查 工 作验收;第4部 分:健康 监测 系 统数据 库架 构设 计标 准;第5部 分:健康 监测 报 警阈值 设定;第6部 分:大跨 径索 承 桥养护 技术;第7部 分:监测 控制 网 布设及 观测 技术。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安 徽省 交通 控股 集团有 限 公 司提 出。本文件 由安 徽省 交通 运输 厅 归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安徽 省 交通控 股集 团有 限公 司、安徽皖 通高 速公 路股 份有 限公司、安徽 交控 道路养护有 限公 司、安徽 省交 通勘察 设计 院有 限公 司、安徽省 交通 规划 设计 研究 总院股 份有 限公 司。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王卫 彬、赵 先民、汪族 仁、连 俊峰、杨洋、孙晓 伟、王 阔昌、崔珊珊、许 杰、黄荣军、许 小金、袁 晗、蒋家君、黄 贺洪、陈 亮、倪巍、郑倩 雯。DB34/T 3703.7 2024 1 长 大桥梁 养护指南 第 7 部分:监 测控制 网布设及 观测技 术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 运 营期 长大 桥梁监 测 控 制网 布设、观 测点布 设、观测 精度、观 测方法、数 据处 理 及 观测成果 等内 容。本文件 适用 于 运 营期 长大 桥梁监测 控 制网 布设 及观 测,其 它桥 梁 控 制网 布设 及观测 亦可 参照 使用。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12897 国 家一、二 等水准 测量 规范 GB/T 18314 全 球定 位系 统(GPS)测 量规 范 GB/T 24356 测 绘成 果质 量检查 与验 收 GB 50026 工程 测量 标准 JGJ 8 建 筑变 形测 量规 范 JTG/T 3650-02 特 大跨 径 公路桥 梁施 工测 量规 范 JTG 5120 公路 桥涵 养护 规范 JTG/T 5122 公 路缆 索结 构体系 桥梁 养护 技术 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变形监 测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在桥梁 运营 期内,对 桥梁 构筑物 的水 平位 移、垂直 位移、倾斜 等变 形量 进行 的周期 性测 量。3.2 永久控 制点 permanent control point 满足桥 梁运 营养 护而 埋设 的能够 长期 保存 并使 用的 测量标 志,包括 平面 控制 点和高 程控 制点。3.3 工作基 点 operating control point 在桥梁 运营 期观 测点 测量 时,作 为能 够直 接测 定观 测点的 稳定 控制 点。3.4 永久 观 测点 permanent observation point 设置在 桥梁 上,其变 化值 能反映 其变 形特 征并 且能 够长期 保存 和观 测的 测量 标志,包括 水平 位 移 观测点和 垂直 位移 观测 点。3.5 重要观 测点 key observation point DB34/T 3703.7 2024 2 在桥梁 永久 观测 点中,能 反映桥 梁运 行状 态的 点,包含变 形最 大点、材 质突 变、截 面尺 寸突 变 处 点等。3.6 一般观 测点 normal observation point 在桥梁 永久 观测 点中,除 重要观 测点 外的 永久 观测 点。4 控制网 布设 一般规 定 4.1 4.1.1 长大桥 梁在 运营 期应 建立 监测控 制网,控 制网 包括 平面控 制网 和高 程控 制网。4.1.2 桥 梁运 营期 监测 控制 网等 级应符 合 表 1 的 规定,其 精度要 求还 应满 足GB 50026 中变 形监 测中 的相关规 定。表1 桥梁控 制网 等级 的选 择 桥梁规模 控制网等级 桥梁结构 单孔跨径 D(m)平面控制网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 悬索桥、斜拉桥 300 二等 二等 梁式桥、拱桥 150 悬索桥、斜拉桥 300 三等 三等 梁式桥、拱桥 150 4.1.3 控制网 宜利用 前期 布设的 控制点,当已 有控 制点不 能满足 运营期 桥梁 监测要 求时,应新设 或 补设永久 控制 点,并与 已有 控制点 或国 家控 制点 进行 联测。4.1.4 永久控 制点 标石 四周 应设 置隔离 等保 护措 施,并进 行外观 整饰 和编 号。4.1.5 控制网 的平 面坐 标系 统和 高程系 统宜 分别 采 用 2000 国家大 地 坐 标系 和 1985 国家 高程 基准,其投影长 度变形 值应 不大于 10 mm/km。当与已 有控 制 网采用 的坐标 系不 一致时,应建 立与国 家坐 标系 的转换关 系。4.1.6 控制网 应在建 成后 3 个 月 进行首 次观测,待 其稳定 后每隔 2 年 进行一 次全 面 复测,在每期 桥梁结构 定期 检查 前需 进行 局部复 测。当观 测成 果出 现异常 时,或当 控制 点受 到地震、洪 水、施 工 爆 破 等外界因 素影 响时,应 及时 进行局 部或 全面 复测。4.1.7 控制网 复测 应 保持 位置基 准、方 向基准、尺 度基准 和高程 基准不 变,宜采用 相同类 型相同 精 度的仪器 设备。控 制网 复测 精 度和等 级应 与原 控制 网 相 同,复 测方 法及 技术 要求 应 与原控 制测 量保 持一 致。平面控 制网 4.2 4.2.1 运营期 长大桥 梁平 面 控制 网的布 设应首 先考 虑满足 桥梁变 形观测 的使 用及精 度要求,控制 网 宜建立以 一点 一方 位为 基准 的自由 网。4.2.2 长 大 桥 梁主 跨 两端 应 分别设 置 不 少于 3 个平 面 控制点,其 中靠 近 轴线 每 岸宜布 设 相 互通 视 2点,相 邻控制 点距 离应 大 于控制 点到最 近桥 梁主墩 距离。当平面 控制 点不能 完全满 足桥梁 观测 需求 时,可根据 观测 需要 布设 工作 基点。4.2.3 平面控 制点布 设应 因地制 宜,选 择在地 层稳 定、便 于保护 的位置,同 时要满 足桥梁 永久观 测 点测量要 求。卫星 定位 控制 点还应 满足 GB/T 18314 中卫星 接收 机对 卫星 信号 的要求。4.2.4 平面控 制点 和工 作基 点均 应设置 强制 归心 观测 墩,其对中 误差 不应 大于 1 mm。标 石形 状及 尺寸参见 GB 50026 中变 形监 测观测 墩制 作规 格。4.2.5 平面控 制网的 建立,宜采 用卫星 定位测 量方 法,或 采用三 角形网 测量 法,亦 可采用 上述方 法 中DB34/T 3703.7 2024 3 的两种 方法 的组 合方 法。各等级 控制 网测 量精 度应 满足 表 2 的 要求。表2 平面控 制网 等级 及主 要技 术指标 4.2.6 平面控 制网 观测 方法 及要 求应满 足 GB 50026 和 GB/T 18314 中相 关要 求。高程控 制网 4.3 4.3.1 高程控 制网宜 采用 几何水 准测量;跨越 江河、峡谷 等地区 几何水 准测 量有困 难时,可采用 测 距三角高 程测 量、GNSS 水 准 测量等 方法 施测。高 程控 制网应 布设 成附 合路 线或 环形网。4.3.2 长大桥 梁主 跨两 端宜 分别 设置不 少于 2 个高 程控 制 点。桥 轴线 两侧 宜分 别设 置高程 控制 点,相邻高程 控制点 距离 宜在 100 m300 m。当高 程控制 点不能 完全满 足桥 梁观测 需要时,可根 据观 测需 要布设工 作基 点。4.3.3 高程控 制点 应设 在桥 墩基 础影响 范围 之外,距 离桥 墩离应 大于 2 倍桥 墩宽 度,且应 有利 于长 期保护和 联测,同 时还 应考 虑有利 于 GNSS 水准 测量。4.3.4 高程控 制 点应 埋设 至稳固 的基岩 上,当 覆盖 层较厚 时,可 采用深 埋水 准标。高程工 作基点 可 设在平面 观测 墩上。标 石的 规格及 埋设 方式 应符 合 GB 50026 规 定。4.3.5 高程控 制网 的等 级,依次 划分为 二等、三 等。其精 度指标 应符 合 表 3 的 规定。表3 高程控 制网 等级 及主 要精 度指标 4.3.6 跨河水 准测 量 可 采用 光学 测微法、倾斜 螺旋 法、光 电 测距三 角高 程法 或 GNSS 水准 测量 法,观测方法选择 参照表4 中 相关 规定 执 行,测量 方法 及要 求应符 合 GB/T 12897 中 跨河水 准测 量的 相关 规定。表4 跨河水 准观 测 方 法选 择 观测方法 技 术 特 征 跨越距离(m)GNSS 水准测量法 使用GNSS 接收机和水准仪分别 测定两岸点位的大地高差和同岸.点位的水准高差,求出两岸的高程异常和两岸高差 3500 测距三角高程法 使用精密测角仪器对向观测,测定偏离水平视线的标志倾角;用测距仪量测距离,求出两岸高差 3500 经纬仪倾角法 使用两台经纬仪对向观测,测定水平视线上、下两标志的倾角,计算水平视线位置,求出两岸高差 3500 倾斜螺旋法 使用两台水准仪对向观测,用傾斜螺旋或气泡移动来测定水平视线上、下两标志的倾角,计算水平视线位置,求出两岸高差 1500 光学测微法 使用一台水准仪,用水平视线照准规板标志,并读记测微鼓分划值,求出两岸高差 500 控制网 数据 处理 4.4 4.4.1 控制网 复测 后,应 对所有 控制点 进行 稳定 性分 析和 评定,判 定方 法按 JTG/T 3650-02 中 基准 点平面控制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卫星定位测量 三角网测量 固定误差 a(mm)比例误差系数 b(mm/k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二等+3.0mm 1/250000 1/120000 5 1 1.0 1/250000 三等+6.0mm 1/150000 1/70000 5 2 1.8 1/250000 高程控制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查已测高差较差(mm)二等 0.5 0.15 0.30 0.4 三等 1.0 0.30 0.60 0.8 DB34/T 3703.7 2024 4 稳定性 分析 要求 执行。对 不稳定 的控 制点,应 进行 原因分 析,若不 宜作 为控 制点使 用,应予 以 舍 弃 并 布设新的 控制 点。当控 制点 的复测 成果 与原 控制 成果 较差满 足规 定限 差要 求时,宜采 用平 均值 作 为 复 测 后成果。4.4.2 控制网 平差应 采用 严密平 差方法,并进 行精 度评定。平差 软件应 使用 通过国 家计量 鉴定或 验 算测试可 靠的 软件 系统。4.4.3 平差起 算基 准点 应采 用 稳 定性检 验合 格的 控制 点,平差方 法应 与其 所采 用的 起算基 准相 适应。5 永久观 测点 布设 一般规 定 5.1 5.1.1 永久观 测点应 按照本 规定及 JTG 5120、JTG/T 5122 的规定 布设,永久 观测点 分为重 要观测 点和一般 观测 点。5.1.2 永久观 测点宜 利用 建设期 布设的 观测点,当 建设期 未设置 观测点 或观 测点不 满足桥 梁监测 要 求时,应 重新 进行 布设。5.1.3 桥梁永 久观测 点布 设时应 充分考 虑后期 养护 作业、铲雪除 冰、交 通事 故等不 利因素,观测 点 应牢固、可靠 的安 装在 不易 被破坏,便 于长 期观 测的 地方。5.1.4 桥梁重 要观 测点 处,宜增 设监测 类相 关传 感器,以 方便进 行数 据比 对检 校。5.1.5 桥梁管 养单 位宜 对永 久观 测点进 行信 息化 编码,并 设置二 维码。永久观 测点 布置 5.2 5.2.1 桥梁永 久观 测点 与一 般观 测点布 设位 置应 符合 表5 的规定。表5 桥梁永 久观 测点 布设 位置 选择 项次 检查项目 重要观测点 一般观测点 1 梁式桥 桥面高程 跨中、L/4、支点、性质发生突 变的截面(尺寸、材料)等控制截面 单幅桥梁不宜少于 2 条测线,每孔不宜少于10 个点,纵桥向相 邻两点 距离 不宜大于 35 m;2 墩、台身变位 桥台侧墙尾部顶面的上、下游两侧 布置于墩、台身 底部(距地面 或常水位 0.5 m 2 m)、桥台侧墙尾 部顶面 的上、下 游两侧各 1 点2 点 3 墩、台身倾斜度 墩、台身 底 部(距 地面 或常 水位 0.5 m 2 m)的 上、下游 两 侧各 1 点 2 点/4 裂缝观测点 主要承重构件结构性超限裂缝处 其它构件结构性超限裂缝处 5 拱桥 拱轴线 拱顶、L/8、L/4、L/2、拱脚等 控制截面 每孔不宜 少于 18 个点,沿拱 圈上、下 游两侧拱肋中 心处在 拱顶、拱身、拱脚等控 制截面布设 6 拱座变位 不宜少于 2 个点,布设于拱座 上、下游两侧/7 缆索承重桥 索塔的变位 索塔倾斜度 1.每个索塔的顶部上、下游两 侧 2.每个索塔的底部四角上、下 游两侧 1.每个索塔的顶部上、下游两 侧宜各布设 1个2 个观测点 2.每个索塔的底部四角上、下 游两侧应各布设均不少于 2 个观测点(距底 面或常水位0.5 m 2 m 内的)8 锚碇变位 锚碇四周角点及各边中点处 每个锚碇宜布设不少于 8 个观 测点 9 主缆线形 主缆最低点和最高点处 1.每跨每缆不宜 少于 10 个点,沿索夹 位置布设 2.如采用三维激 光扫描,反射 觇板安装 间距不大于 16 m DB34/T 3703.7 2024 5 表 5(续)项次 检查项目 重要观测点 一般观测点 10 缆索承重桥 悬索桥索夹滑移 桥塔侧第一对吊杆索夹处必各设 1 点 根据索夹螺杆紧固力检测情况增设观测点 11 索鞍与主塔相对变位 主索鞍两端、散索鞍入端/永久观 测点 埋设 5.3 5.3.1 对既需 要测定 水平 又要测 定垂直 位移的 桥梁 结构体,水平 位移观 测点 和垂直 位移观 测点宜 在 同一点位 布设。5.3.2 水平位 移观测 点宜 采用棱 镜、反 射片或 标靶 测量标 志;垂 直位移 观测 点宜采 用棱镜、反射 片 或球头钢 钉 等 测量 标志。5.3.3 永久观 测点布 设时 应充分 考虑后 期养护 作业、铲雪 除冰、交通事 故等 不利因 素,观 测点应 牢 固嵌入桥 梁结 构中,还 应便 于长期 保存 和观 测。6 观测精 度 观测准 备 6.1 6.1.1 观测所 需的 仪器 设备 应按 规定进 行计 量检 定、校准 或 检验,其软 件系 统应 通过 测 评或试 验验 证。当仪器 设备 发生 异常 时,应停止 测量,再 次检 定。6.1.2 观测前 应进 行控 制网 复测,控制网 复测 合格 再进行 观测 点测 量。变形 观测 应包 括 桥梁下 部结 构、上部结 构及 周围 建(构)筑物的 水平 位移 和垂 直位 移测量 等。技术要求 6.2 6.2.1 根 据 桥 梁 结 构 物 测 量 精 度 要 求,变 形 观 测 的 精 度 应 按 照 监 测 量 的 中 误 差 小 于 允 许 变 形 值 的1/101/20 的 原则 进行 设 计。6.2.2 垂直位 移测量 宜采 用几何 水准测 量法观 测;当测量 点间距 高差较 大时,可采 用测距 三角高 程 法测量。测量 要求 满足 JGJ 8 规范 要求,主 要技 术指 标要求 应符 合 表6 的 规定。表6 垂直位 移测 量等 级及 主要 技术要 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自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 测量对象 一等 0.3 0.07 0.15 0.2 DS05 型仪器,按国家一等水准 测量技术要求/二等 0.5 0.15 0.30 0.4 DS05 型仪器,按国家一等水准 测量技术要求 塔柱、墩台、锚碇等沉降 三等 1.0 0.30 0.60 0.8 DS05 或DS1 型仪器,按国家二 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拱座、主缆 四等 2.0 0.70 1.40 2.0 DS1 或 DS3 型仪器,按国家三 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桥面高程 注:表中n 为测数。6.2.3 水平位 移测 量宜 采用 全站 仪极坐 标法、GNSS 卫 星定 位测量 法、交 会法、距离 差分法 测量 等,水平位移 测量 主要 技 术 要求 应符合 表 7 的规 定。DB34/T 3703.7 2024 6 表7 水平位 移测 量等 级及 主要 技术要 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 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适用范围 0.5 级仪器 1级仪器 测量对象 一等 1.5 300 0.7 1/300000 9 12/200 1 1/200000 6 9 二等 3 400 1 1/200000 6 9 塔柱、墩台、锚碇等偏位、倾斜 200 1.8 1/100000 4 6 三等 6 450 1.8 1/100000 4 6/350 2.5 1/80000 3 4 四等 12 600 2.5 1/80000 3 4/7 观测方 法 观测条件 7.1 7.1.1 永久观 测点 测量 可采 用 GNSS 测量、极坐 标法、精密测(量)距、导线 测量、前 方交会 法、正垂 线法、水 准测 量等 方法。7.1.2 长大桥 梁各 期的 变形 观测,应选择 相同 季节、大 致相 同 的荷载 和气 象条 件下 观测,且应记 录荷 载、温度、气压、降 水、风力 及风向 等相 关气 象因 素。必要时 应同 步观 测梁 体和 桥墩的 温度、水 位 和 流 速 等环境因 素。7.1.3 桥面线 形测 量时 宜中 断交 通减小 震动,塔 顶偏 位测 量宜在 风力 小于 3 级的 天 气下测 量。当观 测条件难 以满 足时,也 应选 择在桥 梁车 辆通 行量 小、风力小 的时 段进 行观 测。7.1.4 变形观 测首期 测量 应至少 连续进 行两次 独立 观测,并取稳 定观测 结果 的中数 作为变 形测量 初 始值。后 每年不 少于 1 次。当洪水、地震、强 台风 等 自然灾 害发生 时,或 遇船 只 碰撞等 特殊情 况时,应加密观测 或持 续观 测。当 桥 梁有特 定养 护需 求时,可 根据需 要适 当增 加观 测次 数。各期 观测 宜采 用相 同 的观测网 形、观测 方法 及相 同精度 指标 的测 量仪 器,且观测 人员 宜相 对固 定。测量方 法 7.2 7.2.1 观 测要 求参 照 JGJ 8 中 要 求执行,观 测方 法选 择见 表 8 的 相关 规定。表8 观测方 法选 择 项次 观测项目 观测方法 1 桥面高程 水准测量、GNSS 测量、三维激 光扫描、三角高程测量法,推荐采用 水准测量法 2 墩、台身变位 水平位移:三角形网、极坐标法 垂直位移: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法 3 墩、台身倾斜度 经纬仪投点法、激光准直法 4 裂缝观测点 精密测距、裂缝计 5 拱轴线 三维激光扫描、三角高程测量,推荐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 6 拱座变位 三角形网、极坐标法 7 索塔的变位 三角形网、极坐标法、GNSS 静 态测量,推荐采用 GNSS 静态测 量法 8 索塔倾斜度 经纬仪投点法、激光准直法 DB34/T 3703.7 2024 7 表 8(续)项次 观测项目 观测方法 9 锚碇变位 水平位移:三角形网、极坐标法 垂直位移: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10 主缆线形 GNSS 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三 角高程测量法,推荐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 11 悬索桥索夹滑移 精密测距 12 索鞍与主塔相对变位 精密测距 8 数据处 理 数据整 理 8.1 8.1.1 原始观 测记 录应 及时 检查、整理,对 含有 系统 误差 的观测 值进 行补 偿改 正,剔除粗 差观 测值。8.1.2 变形观 测数据 的平 差计算,应利 用稳定 的控 制点作 为起算 点,计 算所 用观测 数据、起算数 据 准确无误,应 采用 严密 的平 差方法 和可 靠的 软件 系统。8.1.3 每期变 形观测 结束 后,应 依据测 量误差 理论 和统计 检验原 理对获 得的 观测数 据及时 进行平 差 计算处理,并 计算 各种 变形 量。变形分 析 8.2 8.2.1 变形测 量成果 应和 历年观 测数据 进行对 比分 析。重 要观测 点观测 成果 应与相 同部位 历史数 据、监测数 据及 其它 数据 校验;一般 观测 点观 测成 果抽 查校验。根 据测 量和 对比 成果绘 制沉 降曲 线 图 和 等 沉降曲线 图。8.2.2 相邻两 期监测 点的 变形分 析可通 过比较 监测 点相邻 两期的 变形量 与测 量极限 误差来 进行。当 变形量小 于测 量极 限误 差时,可认 为该 监测 点在 这两 期之间 没有 变形 或变 形不 显著。8.2.3 安装有 健康监 测系 统 桥梁,在测 量完成 后 应 与健康 监测数 据进行 对比 分析,判断数 据采集 的 可靠性,并对 健康 监测 数据 进行必 要分 析,提出 合理 建议。8.2.4 根据变 形信息 和荷 载、地 质、气 象等相 关影 响因素 的观测 资料,对引 起变形 的原因 作出分 析 和解释,并预 报变 形发 展趋 势。9 观测成 果 检查验 收 9.1 9.1.1 对测量 成果的 质量 应实行 两级检 查一级 验收,两级 检查中 的一级 检查 和二级 检查应 分别由 项 目承担方 的作 业部 门、质量 管理部 门实 施,验收 宜由 项目委 托方 组织 实施。9.1.2 测量成 果应在 质量 检查后 编写质 量检查 报告。质量 检查报 告应包 括检 查工作 概况、项目成 果 概况、检 查依 据、检查 内容 及方法、主 要质 量问 题及 处理情 况、质量 统计 等级 等内容。当 质量 检 查 中 发 现不符合 项时,应 立即 提出 处理意 见并 纠正,纠 正后 的成果 应重 新进 行质 量检 查,直 至符 合要 求。9.1.3 测量成 果验 收应 根据 GBT 24356 的要求,可 采用抽 样核查 方式,测量 成果质 量验收 应形 成质 量验收报 告并 评定 质量 等级。成果报 告 9.2 9.2.1 项目完 成 应 及时 对观 测资 料、成 果资 料进 行整 理、分类装 订和 归档。9.2.2 测量成 果提 交 应 包含 以下 内容:a)技术设 计书;DB34/T 3703.7 2024 8 b)点之记 及现 场照 片;c)仪器设 备检 验和 检定 资料;d)各项观 测记 录手 簿;e)平差计 算、成果 质量 评定 资料及 测量 成果 表;f)控制点 稳定 性分 析图 表;g)观测点 变形 分布 图表;h)测量总 结报 告及 检查 验收 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