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323/T 109—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洋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323/T 109—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洋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323/T 109—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洋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323/T 109—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洋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323/T 109—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洋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323/T 109—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C C S B 1 55323楚 雄 州 地 方 标 准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 技 术 规 程2 0 2 4-0 5-3 0 发 布 2 0 2 4-0 7-3 0 实 施楚 雄 州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定 起 草。请 注 意 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专 利 的 责 任。本 文 件 由 云 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提 出。本 文 件 由 楚 雄 彝 族 自 治 州 农 业 农 村 局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云 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热 区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所、云 南 农 业 大 学 植 物 保 护 学 院、云 南 省 植保 植 检 站、元 谋 县 植 保 植 检 站、元 谋 齐 丰 种 业 科 技 有 限 责 任 公 司、元 谋 县 聚 群 农 业 开 发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杨 子 祥、苏 银 玲、包 玲 凤、方 海 东、王 扬、木 万 福、史 亮 涛、付 文、戴 剑 鸿、李 文 波、何 天 祥。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1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 的 术 语 和 定 义、防 治 原 则、防 控 对 象、防 控 措 施。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楚 雄 州 洋 葱 生 产 中 主 要 病 虫 害 的 绿 色 防 控。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T 8 3 2 1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所 有 部 分)G B/Z 2 6 5 8 9-2 0 1 1 洋 葱 生 产 技 术 规 范N Y/T 3 9 3-2 0 2 0 绿 色 食 品 农 药 使 用 准 则N Y/T 1 2 7 6-2 0 0 7 农 药 安 全 使 用 规 范 总 则3 术 语 和 定 义本 文 件 没 有 需 要 界 定 的 术 语 和 定 义。4 防 治 原 则坚 持“预 防 为 主、综 合 防 治”的 植 保 方 针,以 农 业 防 治 为 基 础,优 先 选 用 理 化 诱 控 和 生 物 防 治 措 施,科 学 使 用 高 效、低 毒、低 残 留 农 药,运 用 各 种 措 施 进 行 综 合 防 治。5 主 要 病、虫 及 发 生 特 点5.1 病 害霜 霉 病、紫 斑 病、灰 霉 病、锈 病 等。5.2 害 虫蓟 马、蚜 虫、斑 潜 蝇 等。5.3 危 害 症 状 及 发 生 特 点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危 害 症 状 及 发 生 特 点,参 见 附 录 A。6 防 治 措 施6.1 农 业 防 治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26.1.1 品 种 选 择根 据 不 同 的 栽 培 类 型,选 择 抗 病 虫、商 品 性 好、高 产、耐 贮 运,适 合 当 地 种 植 的 洋 葱 品 种。种 子 质量 要 求 符 合 G B/Z 2 6 5 8 9-2 0 1 1 规 定。6.1.2 合 理 轮 作每 1 年 2 年 与 非 百 合 科 作 物 轮 作 1 次。6.1.3 种 子 选 择 与 处 理选 择 色 泽 光 鲜、饱 满、发 芽 率 高 的 新 种 子。未 经 药 剂 拌 种 的 洋 葱 种 子,播 种 前 用 5 5 恒 温 水 浸 种3 0 m i n,待 种 子 冷 却 后 晾 干 播 种。6.1.4 合 理 密 植根 据 不 同 品 种 的 特 性 进 行 合 理 密 植。一 般 株 行 距 为(1 5 c m 2 0 c m)(1 5 c m 2 0 c m)。6.1.5 膜 下 滴 灌宜 选 择 滴 头 间 距 为 1 5 c m 2 0 c m 滴 灌 带 沿 垄 面 铺 设,后 全 膜 覆 盖。6.1.6 适 时 采 收2/3 以 上 的 植 株 出 现 假 鳞 茎 松 软,地 上 部 倒 伏,下 部 1 片 2 片 叶 枯 黄,鳞 茎 外 层 鳞 片 呈 革 质 时 即 可采 收。收 获 和 贮 藏 过 程 中 要 避 免 损 伤 葱 头,采 收 符 合 G B/Z 2 6 5 8 9 规 定。6.1.7 清 洁 田 园育 苗 期 及 时 清 除 病 株。定 植 后 在 发 病 初 期 及 时 摘 除 病 叶,拔 除 病 株;及 时 捏 杀 虫 卵、摘 除 虫 叶 等,减 少 菌 源、虫 源。收 获 后 彻 底 清 除 田 里 的 病 残 组 织、杂 物 等,集 中 进 行 无 害 化 处 理。6.1.8 深 耕 翻 土当 洋 葱 收 获 后 及 时 进 行 深 耕 翻 土,确 保 落 到 地 表 的 虫 蛹 能 被 埋 入 土 中,避 免 其 羽 化。6.2 理 化 诱 控6.2.1 色 板 诱 杀移 栽 后 至 收 获 前,在 田 间 设 置 2 0 c m 2 5 c m 或 2 5 c m 3 0 c m 黄 色 粘 虫 板 诱 杀 蚜 虫,蓝 色 粘 虫 板 诱 杀 蓟马、斑 潜 蝇 等。按 2 5 块/6 6 7 m2 3 0 块/6 6 7 m2,棋 盘 状 放 置 黄 色 粘 虫 板 或 蓝 色 粘 虫 板。黄 色 粘 虫 板 悬 挂于 洋 葱 植 株 顶 部 1 0 c m 2 0 c m,蓝 色 粘 虫 板 放 置 于 洋 葱 植 株 基 部 近 地 表 处。6.2.2 灯 光 诱 杀田 间 安 装 灯 管 功 率 为 1 5 W 的 频 振 式 杀 虫 灯,每 2 6 6 8 0 m 2 安 装 1 盏。安 装 高 度 以 接 虫 口 离 地 面 1 m 1.5m 为 宜,每 隔 2 d 3 d 清 理 1 次 接 虫 袋。6.2.3 银 灰 膜 趋 避墒 面 铺 设 银 灰 色 地 膜,植 株 顶 部 2 0 c m 处 悬 挂 宽 为 1 0 c m 1 5 c m 银 灰 膜 条。6.3 生 物 防 治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3田 间 初 见 害 虫 时 释 放 天 敌 昆 虫,使 用 食 蚜 蝇 防 治 蚜 虫、小 花 蝽 防 治 蓟 马。利 用 申 嗪 霉 素、菇 类 蛋 白多 糖、苦 参 碱、鱼 藤 酮、小 檗 碱 等 生 物 制 剂 防 治 病 虫 害,使 用 方 法 参 见 附 录 B。6.4 化 学 防 治根 据 病 虫 发 生 情 况,及 时 精 准 选 用 高 效、低 毒、低 残 留 农 药 进 行 防 控。农 药 使 用 应 符 合 G B/T 8 3 2 1、N Y/T 1 2 7 6 和 N Y/T 3 9 3 的 规 定。在 配 制 农 药 药 液 时 应 使 用 二 次 稀 释 法,推 荐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参 见 附录 B。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4附 录 A(资 料 性)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危 害 症 状 及 发 生 特 点表 A.1 给 出 了 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危 害 症 状 及 发 生 特 点。表 A.1 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危 害 症 状 及 发 生 特 点主要病、虫名称 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霜霉病主要 为害 叶和 花薹。叶 染病 初病 斑为 黄白 色或 乳黄 色,纺锤形 或椭 圆形,边 缘不 明显,上 有白霉,后变为淡黄色或暗紫 色。严重时 中部以上叶片逐渐干枯并下垂枯死,病斑呈倒“V”形。花梗染病 与叶 部症 状相 同,易折断 枯死。假 茎染 病多 破裂,弯曲。鳞 茎染 病后 变软,外部 鳞片 表面 粗糙或皱缩,植株矮缩,叶畸形或扭曲。病原 菌以 卵孢 子在 残体 或土 壤中 越夏 或越 冬,亦可 以菌 丝体潜 伏在 种球 鳞茎 内。带菌 鳞茎、土壤 中病 残体 在适 宜条 件下成 为初 侵染 源。病原 菌借 风雨、农事 操作 或昆 虫传 播蔓延,从 气孔 侵入致病。病害在温度 1 5 2 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 8 0%时发生严重。连茬种植和种植过百合科类作 物地 块病 情指 数较 高。田 间管 理粗 放、低洼 积水 地块发 病也 比较 严重。种 植密度 高,发病 偏重。洋葱抽薹开花时,大风造成的花薹倒折损伤等均易诱发病害。紫斑病主要 危害 叶和 花薹。叶 受害,初 期呈 稍凹 陷的 白色 小斑 点,中 央微 紫色,病 斑扩 大后 变为 黄褐色,纺 锤形 或椭 圆形,多具 同心 轮纹,周 围有 黄色 晕圈,湿度 高时,病 部有 黑色霉 状物。病 斑可相 互愈 合成 长条 状大 斑,常 使叶 由下 向上 变黄 枯死 或折断。花 梗发 病,病斑 环绕一 周时 花薹 从病部软化折断。病 原 菌 以 菌 丝 或 分 生 孢 子 潜 伏 于 鳞 茎 或 土 壤 中 越 冬,借 气 流、雨 水 传 播。发 病 最 适 温 度 为2 5 2 7,高 温、多雨、昼 夜温 差大 病害 易发 生和 流行。土 壤贫 瘠,生 长势 弱,虫害 严重 的地块发 病严 重。连作 或与 葱、韭 类植 物轮 作,易造 成病 害严重 发生。田 间管 理粗 放,低 洼积 水的 田块发病比较严重。受葱蓟马危害或农事操作产生伤口的植株利于病害侵染而感病。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长势弱,易引发病害发生。灰霉病主要 为害 叶鞘、花 薹及 鳞茎 颈部。发 病初 叶花 薹或 小花 上产生 椭圆 或近 圆形 白色 斑点,病 斑不断扩大,逐渐连成片,使叶卷曲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后期产生黑褐色小菌核。贮藏期发病,鳞茎颈或肩部出现凹陷的病斑,而后腐烂、发臭。病原 菌以 菌丝 体、分生 孢子 或菌 核在 病残 体和 土壤 中越 冬。病 原菌 随气 流、雨水、灌 溉水 传播,从伤 口侵 入。低温、高湿 发病 重;地势 低洼,土 质黏重,雨 后易 积水,种 植密度 过大,偏 施氮肥,植株徒长或旺长,均能引起发病。锈病主要 危害 叶和 花薹。初 期表 皮上 产出 圆形 稍隆 起的 橙黄 色疱斑,后 表皮 破裂 向外 翻,散出 橙黄色粉末。严重时疱斑连结成片,叶片发黄,整株叶片枯死,花薹矮瘦或不能抽薹。病原 菌主 要以 夏孢 子在 葱蒜 韭菜 等寄 主上 辗转 为害,孢 子随 气流 传播 进行初 侵染 和再 侵染。低温多雨时期容易发病,肥力不足、生长不良的植株发病较重。蓟马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心叶、嫩芽汁液,被危害叶形成许多细密而长形的灰白色斑纹,导致叶尖枯黄,叶片萎蔫扭曲使叶子下垂,严重时变黄枯。成虫、若虫于收获末期在洋葱的叶鞘内、残株间、杂草或附近的土壤里越冬。成虫善飞能跳,又能 借风 力传 播。有趋 蓝性,怕光,白 天多 在叶 背或 叶腋处,阴 天和 夜里 到叶 面上活 动孵 若虫 群集为害,稍大后分散。温暖干燥的条件下害虫发生较重,相对湿度 4 0%7 0%,3 5 以上,虫口则明显下降。蚜虫主要 为害 叶,严重 时布 满叶 片和 花内,刺 吸汁 液,使叶 片变 黄、皱缩、向 下卷 曲,造成 植株矮小或萎蔫。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蚜虫繁殖的适温为 1 6 2 2。干旱、小雨、阴天或气温不高对种群繁殖均有利,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暴风雨常使种群数量锐减。密度大或当营养条件恶化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并迁飞扩散。葱斑潜蝇主要 危害 叶,以幼 虫在 叶片 组织 中潜 食叶 肉,形成 迂回 曲折的 蛇形 潜道,叶 片表 皮灰 白色,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幼虫蛀食心叶及纵深蛀食茎心组织,造成膨大期植株烂心。1 年最多发生 6 代7 代,最少发生 3 代4 代。可危害圆葱至生育期。成虫常于植株间或栖息在叶筒端部,交配产卵,虫卵散产于叶片组织内,4 d 5 d 后孵化出幼虫,可在叶筒内外迁移为害部位,幼 虫老 熟后 在隧 道中化 蛹。害虫 体形 微小、生 活周期 短、繁殖 力强、隐 蔽取食,世 代重 叠严重,早期不易被发现,能在较短期内形成严重危害。D B 5 3 2 3/T 1 0 9-2 0 2 45附 录 B(资 料 性)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控 推 荐 农 药 及 使 用 方 法表 B.1 给 出 了 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控 推 荐 农 药 及 使 用 方 法。表 B.1 洋 葱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控 推 荐 农 药 及 使 用 方 法主要病、虫名称 推荐使用药剂 剂型用药量(制剂量/6 6 7 m2)使用方法霜霉病0.5%小檗碱 水剂 8 0 0 倍液 喷雾1 申嗪霉素 悬浮剂 5 0 0 倍液 喷雾7 0%烯酰 霜脲氰 水分散粒剂 3 0 g-4 0 g 喷雾5 0%烯酰吗啉 水分散粒剂 3 2 g-4 8 g 喷雾3 0%吡唑醚菌酯 悬浮剂 2 5 m l-3 3 m l 喷雾紫斑病0.5%小檗碱 水剂 8 0 0 倍液 喷雾0.5%菇类蛋白多糖 水剂 3 0 0 倍液 喷雾4 2.4%唑醚 氟酰胺 悬浮剂 1 5 m l-3 0 m l 喷雾1 0%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 3 0 g-7 5 g 喷雾6 8 7.5 g/L 氟菌 霜霉威 悬浮剂 8 0 m l-1 0 0 m l 喷雾灰霉病2 0 0 亿/g 复合木霉菌 可溶性粉剂 5 0 0 倍液 喷雾4 0%嘧霉胺 悬浮剂 6 3 g-9 4 g 喷雾2 0%二氯异氰尿酸钠 可溶粉剂 1 8 7.5 g-2 5 0 g 喷雾5 0%咯菌腈 可湿性粉剂 1 5 g-3 0 g 喷雾5 0%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 7 5 g-1 0 0 g 喷雾5 0%腐霉利 可湿性粉剂 7 5 g-1 0 0 g 喷雾锈病3 0%醚菌酯 悬浮剂 5 0 m l-7 0 m l 喷雾1 0%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 6 0 g-8 0 g 喷雾8 0%戊唑醇 可湿性粉剂 6.2 5 g-1 0 g 喷雾2 5%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 5 0 g-8 0 g 喷雾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乳剂 5 m l-6 m l 喷雾蓟马2 5%噻虫嗪 水分散粒剂 1 5 g-2 0 g 喷雾5%啶虫脒 乳油 3 0 m l-4 0 m l 喷雾1 0%多杀霉素 悬浮剂 1 5 m l-2 5 m l 喷雾蚜虫0.3%苦参碱 可溶液剂 1 5 0 m l-2 0 0 m l 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 乳油 1 5 m l-3 0 m l 喷雾1 0%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 2 0 g-3 0 g 喷雾5 0%吡蚜酮 可湿性粉剂 1 0 g-1 2.5 g 喷雾葱斑潜蝇2.5%鱼藤酮 乳油 6 0 0 倍液 喷雾7 5%灭蝇胺 可湿性粉剂 1 3 g-2 0 g 喷雾1 0%溴氰虫酰胺 可分散油悬浮剂 1 4 m l-1 8 m l 喷雾2 5%乙基多杀菌素 水分散粒剂 1 1 g-1 4 g 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