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DB36/T 1968-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DB36/T 1968-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DB36/T 1968-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DB36/T 1968-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DB36/T 1968-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DB36/T 1968-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6/T 19682024ICS 93.080.20 P 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tilization of lithium slag in highway subgrades engineering(Trail)2024-05-23发布 2024-11-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968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5 改性锂渣材料要求.3 6 改性锂渣路基设计.3 7 改性锂渣路基施工.4 8 改性锂渣路基质量控制.5 9 环境监测及管理要求.7 附录 A(规范性)改性锂渣路基结构设计说明.9 DB36/T 1968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 01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长沙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江西省宜春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宜春市政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宜春公路勘察设计院、江西赣通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甘新众、刘群艳、程寅、汪帅马、彭家远、余昆、李闯民、孙立军、刘黎萍、杨晚生、晏涛、陈林、张剑云、张靓、熊艳、朱江标、龚慧星、汪志勇、许祥云、陈胜启、胡小于、张勇、甘文波、黄有国、邹伟民、魏冬冬、毛美心、王挺、黄曦、艾小飞、魏亮、卢仕林、刘文锋。DB36/T 19682024 1 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锂渣的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及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普通公路中的改性锂渣路基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7643 土工合成材料 聚乙烯土工膜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 5140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557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NY/T 1121.16 土壤监测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DB36/1149 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6/128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锂渣 lithium slag 锂云母焙烧熟料浸出后经固液分离产生的浸出渣。DB36/T 19682024 2 3.2 改性锂渣 modified lithium slag 采用物理和(或)化学方法处理后达到路用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锂渣。3.3 改性锂渣路基 modified lithium slag subgrade 以改性锂渣填筑,且具有隔断、包边、防渗等功能结构的公路路基。3.4 隔断层 separate layer 介于改性锂渣路基底部和土质路基之间,用以隔断毛细水运移的结构层。3.5 土质封层 soil sealing layer 为防止水分侵入而铺筑的土质结构层。3.6 防渗层 infiltration proof layer 人工构筑的防止水分进出锂渣填筑体的隔水层。3.7 防渗保护层 infiltration protective layer 用于保护防渗层免受损坏的衬层。3.8 环境背景值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区域内环境要素中污染因子的自然本底值。4 基本要求 4.1 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锂渣,严禁用于路基填筑。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锂渣,经改性后方可用于公路路堤填筑,不得用于公路路床填筑。4.2 改性锂渣路基路段不得选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应避开活动断层、溶洞区、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以及湿地等区域。条文说明 锂渣自身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根据现行国家环保法规规定,以及交通运输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有关规定,改性锂渣路基公路建设应避开上述环境敏感区域。4.3 改性锂渣公路工程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估,重点评估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周边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确保环境风险可以接受。4.4 改性锂渣路基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 JTG D30、JTG/T 3610 的有关规定,路基的防洪应按重现期不小于 100年一遇的洪水位设计。DB36/T 19682024 3 4.5 采用改性锂渣填筑路段应设置标志标识。改性锂渣路基翻修、重建或废弃时,应做好改性锂渣堆体开挖、运输、贮存及处置利用等环节的环境污染控制及安全防护措施,并编制专项技术方案。5 改性锂渣材料要求 5.1 对水溶性盐含量大于 5%的锂渣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水溶性盐总量测试方法按照 NY/T 1121.16执行。5.2 应按 HJ 557 规定的方法获取改性锂渣浸出液,浸出液污染物浓度要求应按照表 1 规定执行。当路基区域内土壤浸出液的环境背景值超出表 1 规定限值时,可将土壤浸出液环境背景值作为污染物浓度限值执行,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表1 改性锂渣浸出液污染物浓度限值 项次 项目 限值 1 pH 69 2 总镍,mg/L 1.0 3 总铜,mg/L 0.5 4 总锌,mg/L 2.0 5 总镉,mg/L 0.1 6 总铅,mg/L 1.0 7 总铬,mg/L 1.5 8 总锰,mg/L 2.0 9 总银,mg/L 0.5 10 总铍,mg/L 0.005 11 总铊,mg/L 0.005 12 总汞,mg/L 0.05 13 氟化物,mg/L 10 14 硫化物,mg/L 1.0 15 总氰化合物,mg/L 0.5 5.3 锂渣改性时宜在产生单位采用集中厂拌的方式进行,改性后的锂渣性能满足 5.1、5.2 要求,且混合料应拌和均匀。5.4 改性锂渣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应遵照 JTG D30要求执行。6 改性锂渣路基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改性锂渣路基设计应做好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和环境背景值。6.1.2 改性锂渣路基设计应按照 JTG D30 要求,充分考虑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对路基长期性能的影响,合理确定结构、排水等设计参数,保证改性锂渣路基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抗变形能力。DB36/T 19682024 4 6.1.3 改性锂渣填筑层底部应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保持 1.5m 以上的距离,否则应建设地下水导流系统。6.2 结构设计 6.2.1 改性锂渣路基由改性锂渣填筑层、隔断层、土质封层、包边土层、边坡防护、防渗层及防渗保护层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参见附录 A。6.2.2 改性锂渣路基高度宜不小于 6m,路基的边坡形式和坡度应根据填料的物理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高路堤边坡坡度按照 JTG D30有关规定执行。6.2.3 改性锂渣路基应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作为防渗层,其防渗性能应满足 GB 18599的相关要求。6.2.4 毛细水上升较高或易受地表水影响的路段,应在路堤内部设置碎石或砂砾隔断层。隔断层的设置应按照 JTG D30的规定。6.2.5 改性锂渣路基宜采用塑性指数不低于 17 的粘土进行防护。土质封层厚度应不少于 80cm,包边土层水平方向宽度应不小于3m,包边土底部 0.5m范围宜采用透水性材料。7 改性锂渣路基施工 7.1 施工前准备 7.1.1 应按现行有关规范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抽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7.1.2 应根据原地面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按照 JTG F80/1 的要求对处理后的地面进行检测验收。7.1.3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铺筑长度不小于 200m 试验路段,验证施工机械组合、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指标。7.1.4 改性锂渣运输和施工时,应采取防雨、防风、防扬撒、防渗液等措施。条文说明 为避免改性锂渣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改性锂渣在运输中应采用覆盖的防护措施,避免扬撒和防止雨水进入,运输车辆车厢应密封,防止渗漏,并避免大风天气施工,一般 8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施工。7.2 隔断层、土质封层、包边土层施工 7.2.1 隔断层宜采用碎石或砾石等材料,材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7.5mm。隔断层顶面应铺设石屑、中粗砂等细集料,表面应平整密实。7.2.2 土质封层、包边土层宜采用粘土材料,应分层填筑压实,施工技术要求应遵照 JTG/T 3610 执行。7.2.3 土质封层应保持表面排水顺畅,施工时宜设置 2%4%的排水横坡。7.2.4 每填筑两层改性锂渣后,应在同层包边土与改性锂渣交界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 JTG/T 3610执行。7.3 防渗层、防渗保护层施工 DB36/T 19682024 5 7.3.1 隔断层、土质封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渗层的施工。防渗层施工应按照 GB/T 51403 要求执行。7.3.2 防渗层的表面应铺设防渗保护层,防渗保护层应采用非织造土工布或粘土保护层等材料。7.4 改性锂渣铺筑压实 7.4.1 改性锂渣应分层碾压,每层压实厚度应按照 JTG/T 3610 执行。碾压完毕后应按照 JTG F80/1要求及时检验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7.4.2 改性锂渣填筑应水平分层填筑,并预留下一阶段的施工台阶。每层施工结束后应设置 2%4%的表面排水横坡。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 JTG/T 3610执行。7.4.3 雨天或施工间歇期较长时,应在改性锂渣压实层顶面铺盖防雨材料。7.4.4 改性锂渣施工含水率应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整,宜参照表 2 进行调整。不同批次改性锂渣应分类堆放,改性锂渣含水率宜在产生单位进行调节。表 2 改性锂渣现场铺筑最佳含水率 项次 施工气温 T()施工含水率 1 5T10 最佳含水率-2%2 10T20 最佳含水率 3 20T25 最佳含水率+1%4 25T35 最佳含水率+2%5 T35 最佳含水率+3%注:当气温低于5时,严禁填筑路基施工。最佳含水率应以室内标准试验确定。7.5 施工安全 7.5.1 改性锂渣路基施工安全应符合 JTG F90的相关规定。7.5.2 应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以及环境条件,结合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7.5.3 应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汛情和地质灾害等相关信息,并根据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好防范和应急工作。8 改性锂渣路基质量控制 8.1 材料质量检验 8.1.1 改性锂渣出厂前产生单位应提供具备环境监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锂渣鉴别报告、检测报告,在进场前应对每一批次改性锂渣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及相关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 5章的规定。8.1.2 包边土、隔断层、土质封层和边坡防护性能试验应按照 JTG 3430 执行。8.1.3 人工防渗材料进场应携带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质量要求应按照 GB/T 51403执行。8.2 施工检验 DB36/T 19682024 6 8.2.1 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包括路基外形尺寸和路基质量的控制、检验。8.2.2 施工过程中路基宽度、厚度、平整度、边坡坡度等检验要求应按照 JTG F80/1 执行。8.2.3 改性锂渣铺筑前,应对保护层进行检查验收,接缝应无烫损,平铺无明显隆起。8.2.4 改性锂渣铺筑压实后,应对改性锂渣采样进行浸出测试,污染物浸出浓度应满足表 1 规定的限值要求。样品采集按照 HJ 25.2 执行。8.2.5 改性锂渣路基检验不合格,改性锂渣应按照要求返回产生单位处置。8.3 交(竣)工及验收检验 8.3.1 交(竣)工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质量、实测项目和质量保证资料三个部分。8.3.2 外观质量要求:a)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无弹簧、湿软现象;b)路基边坡顺直,曲线圆滑,坡面平整稳定;c)路拱平顺,边沟通畅,排水良好。8.3.3 改性锂渣路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 3的规定。表 3 改性锂渣路基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结构层位 检查项目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8m1.5m 94 94 93 上路堤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2m1.9m 94 94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1.5m 压实度(%)下路堤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9m 93 92 90 按 JTG F80/1 检查;密度法:每 200m 每压实层测 2 处 弯沉(0.01mm)设计验收弯沉值 按 JTG F80/1 检查 纵断高程(mm)+10,-15+10,-20 水准仪:中线位置每200m测 2 点 中线偏位(mm)50 100 全站仪:每 200m 测2 点,弯道加 HY、YH两点 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m 测 2点,且不少于 4 点 平整度(mm)15 20 3m 直尺:每 200m 测2 处5 尺 路基整体 横坡(%)0.3 0.5 水准仪:中线位置每200m测 2 个断面 压实 孔隙率满足设计要求 密度法:每 200m 测2 点 隔断层 厚度 设计值 尺量:每 200m 测 2点 土质封层 压实度 94 密度法:每 200m 测2 点 DB36/T 19682024 7 表3 改性锂渣路基实测项目(续)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结构层位 检查项目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 厚度 设计值 尺量:每 200m 测 2点 宽度 设计值 尺量:每 200m 测 2点 包边土层 坡度 满足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m 测 4点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满足设计要求 每 200m检查 4 处 搭接宽度(mm)+50,0 尺量:抽查 2%搭接缝错开距离(mm)满足设计要求 尺量:抽查 2%防渗层 搭接处透水点 不多于 1 个点 每缝 8.3.4 质量保证资料包括:材料检测报告、标准试验、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及质量验收报告等。9 环境监测及管理要求 9.1 一般规定 9.1.1 应按照国家有关自行监测的规定及本文件的要求对改性锂渣路基进行环境监测。9.1.2 应确定承担污染防治工作的部门和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改性锂渣路基环境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9.2 环境监测要求 9.2.1 改性锂渣填筑路段监测项目应根据锂渣原材料浸出液污染物确定,至少应包括氟化物、总铍、总铊、总锰。9.2.2 监测环境要素为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a)地下水监测项目限值按照 GB/T 14848执行,执行标准根据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和用途确定。b)地表水监测项目限值按照 GB 3838、GB 8978、DB36/1149 执行,执行水质标准根据所在地地表水功能和用途确定。c)土壤监测项目限值按照 DB36/1282执行。9.2.3 地下水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应符合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的原则,监测井数量应不少于 3 个。应在改性锂渣填筑区域地下水流向上游 30m50m 处布设 1 个对照监测井;在垂直填筑区域地下水流向的一侧 30m50m 处布设 1 个污染扩散监测井,在填筑区域地下水流向下游30m50m处布设 1个污染扩散监测井,两井之间垂直水流方向距离为 80 m 120 m。设置有地下水导流系统的,应在地下水主管出口处至少布置 1 个污染扩散监测井。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应符合 HJ 164的技术要求。DB36/T 19682024 8 b)地下水监测频次至少每季度 1 次,每两次监测之间间隔不少于 1 个月,直到地下水水质连续 2年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当发现地下水水质有被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9.2.4 地表水监测点位、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应按照 HJ 819执行,岩溶地区应增加地表水的监测频次。9.2.5 土壤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布设 1 个土壤监测对照点作为土壤背景值,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处布设土壤监测点。b)土壤监测点的自行监测频次一般每 3 年 1次,采样深度根据可能影响的深度适当调整,以表层土壤为重点采样层。9.3 环境管理要求 9.3.1 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台账的有关要求建立锂渣环境管理台账。9.3.2 公路运维单位应针对道路损毁和周边土壤、地下水污染等情形建立改性锂渣路基路段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如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进行开挖清理。9.3.3 应对改性锂渣路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锂渣材料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环境应急处理等。9.3.4 应保存包括培训记录、环境管理台账、隐患排查、事故处理、环境监测记录等资料,保存时间不得少于 5年。DB36/T 19682024 9 附录 A(规范性)改性锂渣路基结构设计说明 改性锂渣路基结构如图 A.1所示,部分结构说明如下:改性锂渣填筑层:采用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改性锂渣填筑,每填筑 2m3m 应设置 300mm 厚的细粒土层。隔断层:可采用碎石或砾石等材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7.5mm,厚度宜为 0.30.5m,粉黏粒含量应小于 5%。土质封层:塑性指数不低于 17的粘土,封层厚度应不少于 80cm,。包边土层:塑性指数不低于 17的粘土,水平方向宽度应不小于 3m。边坡防护:宜采用工程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冲刷。防渗保护层:应采用非织造土工布或粘土保护层等材料。防渗层:人工合成材料,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厚度不小于 1.5 mm,并满足 GB/T 17643 规 定的技术指标要求。采用其他人工合成材料的,其防渗性能至少相当于 1.5 mm高密度聚乙烯膜的防渗性能。地下水导流系统(可选):应在改性锂渣填筑层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距离在 1.5m以内时设置,技术要求按照 JTG D30 执行。图A.1 改性锂渣路基结构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