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CCS B 05 3202 无锡市地方标准 DB3202/T 10712024 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manual for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from freshwater aquaculture ponds 2024-06-14发布 2024-06-20实施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202/T 10712024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尾水处理流程.1 5 建设要求.2 6 系统运行.2 7 系统维护.3 DB3202/T 107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无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无锡市惠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锡山区养殖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冰、朱健、张宪中、贾睿、侯诒然、梁化亮、丁厚猛、钱韵灵、沈勇平、何俊、刘颖、周虹妤。DB3202/T 10712024 1 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化处理的处理流程、建设要求、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百亩以上连片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化处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NY/T 3616 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 SC/T 6048 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 DB32/4043-2021 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DB32/T 4540-2023 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尾水处理流程 原理过程 基于不同品种养殖池塘的产污强度,改造提升池塘电路水等配套设施,构建尾水处理区,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体循环利用或检测达标后排放。处理流程 4.2.1 池塘养殖尾水:a)经由排水系统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b)沉淀处理后自流入曝气池进行氧化处理;c)氧化处理后自流入潜流湿地进行强化处理;d)强化处理后自流入生物净化区进行生物处理;e)处理后水体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4.2.2 处理流程示意图见图 1:DB3202/T 10712024 2 图1 5 建设要求 池塘养殖区 养殖池塘改造符合SC/T 6048的要求,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符合GB/T 13869用电安全导则;道路设施完善,符合NY/T 3616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SC/T 6048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进排水系统独立,水源充足,水质条件符合GB 11607-1989的要求。尾水处理区 5.2.1 总则 尾水处理区包括沉淀池、曝气池、潜流湿地、生物净化区、水源养护区5个单元,尾水处理区占养殖区域面积比例符合DB32/T 4540-2023的要求。5.2.2 沉淀池 深度为2 m4 m,长宽比2:1,坡比1:1.5,池体末端底部修建集污坑。5.2.3 曝气池 深度为2 m,长宽比2:1,坡比1:1.5,底部均匀布置直径50 cm的增氧盘,每5 m2布置1个,池内按照1 W/m2功率配置对应功率的罗茨鼓风机。5.2.4 潜流湿地 深度1 m,长宽比2:1,湿地填充鹅卵石、火山岩、生物陶粒等滤料,滤料厚度为60 m80 cm,种植常绿鸢尾、梭鱼草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20%30%。5.2.5 生物净化区 深度不宜超过1.5 m,坡比宜为1:21:3,在浅水区、深水区分别种植茭白、水芹、菱角、莲藕、伊乐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净化区总面积的50%;按照0.75 kg/667 m2密度投放青虾种虾,或按照50尾/667 m2投放河蟹、罗氏沼虾等品种苗种。6 系统运行 养殖期间 养殖期间,每日尾水处理量为换水池塘水量的10%15%,处理后水体循环利用。养殖末期 DB3202/T 10712024 3 养殖末期,每日的尾水处理量不宜超出设计的日均处理量上限。排放前,需要对处理后水质进行检测,当相关指标达到DB32/4043-2021规定的标准时,进行排放。7 系统维护 沉淀池 沉淀池定期冲洗清理,并进行暴晒处理,底部淤泥每年至少清理1次,定期检查集污坑淤泥沉淀情况,视沉淀情况决定是否吸淤。曝气池 定期检修鼓风机、主管、支管,查看是否出现漏气;定期巡检曝气盘曝气状况,查看是否出现气头脱落,或气孔堵塞等情况;定期测量水体溶解氧气浓度,确保曝气效果。潜流湿地 定期清理植物落叶,防止腐败落叶造成的二次污染;定期排出湿地内部腐殖质及动植物残体,保持湿地内部通透,避免湿地的堵塞,保障湿地最佳处理效果,延长湿地寿命。生物净化区 定期收割茭白、水芹、菱角、莲藕、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将植物的覆盖面积控制在净化区总面积的50%以下,并及时清理残枝落叶;适时收获投放的虾蟹;每年按茬口补充种植水生植物及放养水生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