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1/T 1140—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1/T 1140—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1/T 1140—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1/T 1140—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1/T 1140—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1/T 1140—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07.080 CCS B 64 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 1140 2024 竹林金针 虫绿色 防控 技术规程 2024-06-30 发布 2024-07-30 实施 杭州市市 场监督 管理局 发 布 DB3301/T 1140 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 工作导 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 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 件的某些 内容可能 涉及专利。本文件 的发 布机构不承 担识别专 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杭 州市林业 水利局提 出、归口 并组织实 施。本文件起草 单位:中国林 业科学 研究院亚 热带林业 研 究所、杭州市林 业和湿地 科学研 究院、杭州市富阳区农业 农村局、嘉兴市 林业技术 推广站、遂昌县 生 态林业发展 中心、德清县生 态林业综 合服务中 心、杭州市园林 绿化股份 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张亚波、陈丽华、魏坤义、张威、滕莹、吴 晓双、戴 羚、胡俊 靖、华锦 欣、雷亦晨、应玥、石坚、李永先、吴英俊、陈奕洁、舒金 平。DB3301/T 1140 2024 1 竹林金针 虫绿色 防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竹林金 针虫绿色 防控过程 中的监测 调查、防治措施、档案管理 和标准化 模式图等 内容。本文件用于 竹林金针 虫的绿色 防控。2 规范性引用 文件 本文件没有 规范性引 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竹林金针虫 bamboo shoot wirewroms 鞘翅目(Coleoptera)叩 甲科(Elateridae))昆虫 幼虫的总称,为 害农作物和 林草等的幼 苗及根部,竹林金 针虫各虫 态特征见 图A.1。注:本文 件所 指为 筛胸 梳爪 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的 幼 虫。绿僵菌 Metarhizium spp 子 囊 菌 门(Ascomycota)粪 菌 纲(Sordariomycetes)肉 座 菌 目(Hypocreales)麦 角 菌 科(Clavicipitaceae)绿僵菌属(Metarhizium)中的 一类虫生真 菌。注:本文件 所 指为 平沙 绿僵 菌M.pingshaense 和 金龟 子绿 僵菌M.anisopliae。4 监测调查 幼虫调查 4.1.1 调查时间 每年4 月中旬 4月下 旬进行幼 虫发生情 况调查。4.1.2 调查方法 4.1.2.1 竹笋调查 在400 m2的竹 林地内随 机选取竹 笋30 株(含退笋)作为 样笋,样笋 自基部挖 出,检查 竹笋受害 情况,通过取食痕 和笋内留 存的虫体 判断是否 为金针虫 为害。记录竹笋 受害率。4.1.2.2 为害症状判 定 为害竹笋地下部 分,包括 笋的蒲头、鞭笋、鞭根。鲜 笋受害后侵入孔 和取食槽 明显,蛀道 不规则,内壁粗糙呈 毛刺状。为害竹笋 症状见图A.2。DB3301/T 1140 2024 2 4.1.2.3 食物诱捕器 调查 将诱捕器埋 设在竹林 土坑内,杯底距土 表20 cm,然 后用土将土 坑填平,在诱捕器 上方插上 标牌。诱捕器 设置 呈“S”型,每亩6 杯,7 d后 统计诱 捕器 内的幼虫数 量。诱捕 器设置示 意图见图B.1。成虫调查 4.2.1 调查时间 幼虫期未开 展调查时,应进行 成虫调查。成虫调 查时 间为5月中旬 7月中 旬。4.2.2 性信息素诱 捕调查 使用撞板式诱捕 器,选择开 阔通风位 置,诱捕器 顶部 距地面高度140 cm 150 cm,每公 顷4只5只,直线型 挂设,诱捕器间 相距30 m 50 m。使用竹 林 金针虫成虫 性引诱剂 诱芯,诱芯使用 按照说明 书,每7 d 统计一 次各诱捕 器诱捕的 成虫数量,统计 记录6 次的成虫总 数。防治指标 当竹笋受害 率为10%及 以上,或 幼虫虫口 密度为 平均每 杯0.8头及以 上,或成 虫虫口密 度为平均 每个诱捕器6 头时 及以上时,应采取 防治措施。5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5.1.1 绿僵菌生物 菌剂 绿僵菌菌剂,孢子浓 度2 亿孢 子/g。5.1.2 施菌时间 5.1.2.1 覆盖竹林 于5 月上中旬 结合撤除 砻糠和林 地垦复 时 施用1次,10 月下旬11 月上旬覆 盖 前整地 再施用1次。5.1.2.2 自然竹林 于5 月中下旬 林地垦复 时施用1 次,10 月 下旬 11 月上 旬 垦复林地 时再施用1 次。5.1.3 施菌方法 5.1.3.1 施菌量 单次为30 kg/hm250 kg/hm2。施用时将 绿僵菌 菌 剂与 疏松湿润土 壤按1:5的 重量比混 拌均匀,得到菌土。5.1.3.2 采用撒施或 沟施 5.1.3.2.1 撒施 菌土均匀撒 于林间,结合林地 垦复埋入 土中。5.1.3.2.2 沟施 DB3301/T 1140 2024 3 沟宽为15 cm 20 cm,沟 间距为15 cm 20 cm,沟深 为20 cm 30 cm,将菌土 均匀撒 于沟内后 再将表土回填。物理防治 5.2.1 人工防治 将带有竹林金针 虫的鲜笋 和留养期的 退笋带出林 地集 中销毁,及时清 理竹兜穴 内残留竹林 金针虫。5.2.2 黑光灯诱杀 每年4 月中旬 8月下 旬,在竹 林中设置 波长为330 nm 400 nm 的 黑光灯,每公顷2 盏。黑光 灯垂直于地面,收虫 器距离地 面60 cm,灯 管顶部距 地面140 cm 150 cm。开灯 时间为19:00 次 日5:00。定时清扫虫灰。性信息素诱杀 每年4 月下旬8 月底,在 竹林中用性 信息素引诱 剂撞 板式诱捕器,挂 设密度每 公顷5只,诱 捕器顶部距地面高 度150 cm,诱捕器 间 距30 m 50 m。性引 诱剂诱芯每21 d更换 一次。6 档案管理 应建立竹林金针 虫绿色防 控记录表,包括日期、操作 人员、竹林经营 管理方式、药剂名称、浓度、天气和防控 效果等防 控内容。防控记录 表见附录C。7 标准化模式 图 竹林金针虫 绿色防控 技术标准 化模式按 照附录 D 进行。DB3301/T 1140 2024 4 附录A(资料性)竹林金针虫 形态特征 及其为害 特征 A.1 幼虫、蛹和 成虫主要 形态特征 见图 A.1。图A.1 竹林金针虫 各虫态特 征 A.2 竹林金针虫 为害竹笋 症状见图A.2。图A.2 竹林金针虫 为害竹笋 症状 DB3301/T 1140 2024 5 附录B(资料性)竹林金针虫 形态特征 及为害特 征 食物诱捕器 及其林间 设置示意 图见图B.1。图B.1 食物诱捕器 及林间设 置示意图 DB3301/T 1140 2024 6 附录C(资料性)竹林金针虫 防控记录 表 竹林金针虫 防控记录 表见表C.1。表C.1 竹林金针虫 防控记录 表 日期 操作 人员 竹林 经营 管理 方式 菌剂 名称 菌剂 用量 天气 情况 竹笋 受害率a 防治 效果b a 计算 公式:竹 笋受 害率(%)=(竹笋 受害 数量/调查 竹笋 总数)100%b 计算 公式:防 治效 果(%)=(对 照区 竹笋 受害 率-防 治区 竹笋 受害 率)/对照 区竹 笋受 害率 100%基地名称/地址:DB3301/T 1140 2024 7 附录D(规范性)竹林金针虫 绿色防控 技术标准 化模式图 竹林金针虫 绿色防控 技术标准 化模式图 应符合图D.1 的规定。图D.1 竹林金针虫 绿色防控 技术标准 化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