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3.080 CCS P 66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718 2024 公路地质 灾害防治 工程勘察 规范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s 2024-06-28 发布 2024-07-28 实施 山东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37/T 4718 2024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基 本规 定.2 勘察 阶段.2 4.1 工程 地质 调绘.2 4.2 工程 地质 勘探.2 4.3 原位 测试.2 4.4 岩土 室内 试验.3 4.5 测试 结果 统计.3 4.6 勘察 报告 基本 要求.3 4.7 5 地 面塌 陷防 治工 程勘 察.3 一般 规定.3 5.1 地质 调绘.3 5.2 勘探 与测 试.4 5.3 稳定 性评 价.5 5.4 勘察 报告.5 5.5 6 崩 塌防 治工 程勘 察.6 一般 规定.6 6.1 地质 调绘.6 6.2 勘探 与测 试.7 6.3 稳定 性评 价.8 6.4 勘察 报告.10 6.5 7 滑 坡防 治工 程勘 察.10 一般 规定.10 7.1 地质 调绘.11 7.2 勘探 与测 试.11 7.3 稳定 性评 价.12 7.4 勘察 报告.13 7.5 8 泥 石流 防治 工程 勘察.13 一般 规定.13 8.1 地质 调绘.14 8.2 勘探 与测 试.14 8.3 勘察 报告.14 8.4 附录A(规 范性)公路 地质灾 害防 治工 程勘 察等 级.16 附录B(规 范性)岩土 水平抗 力试 验.18 B.1 试验 目的.18 DB37/T 4718 2024 II B.2 试样 制备.18 B.3 试验 设备 及安 装.18 B.4 试验 步骤.18 B.5 试验 数据 计算 与整 理.19 附录C(规 范性)岩土 性质指 标测 试值 计算 方法.21 附录D(资 料性)勘察 报告提 纲.22 附录E(规 范性)地面 塌陷、崩塌、滑 坡、泥石 流分类.23 附录F(规 范性)常用 物探方 法(包含 适用 条件 及有效 深度).25 附录G(规 范性)不同 类型采 空区 场地 稳定 性评 价标准.26 附录H(规 范性)滑坡 稳定系 数计 算方 法.27 DB37/T 4718 2024 I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山 东省 交通 运输 厅提出 并组 织实 施。本文件 由山 东省 交通 运输 标准化 技术 委员 会归 口。DB37/T 4718 2024 1 公 路地质 灾害防治 工程勘 察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公 路地 面塌 陷、崩 塌、滑坡、泥 石流 等地质 灾害 防治 工程 勘察 工作的 技术 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各 等级 公路 地质灾 害防 治工 程勘 察。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021 岩土 工程 勘察 规范 GB/T 50123 土 工试 验方 法标准 GB/T 50266 工 程岩 体试 验方法 标准 JTG C20 公路 工程 地质 勘 察规范 JTG/T D31-03 采空 区公 路设计 与施 工技 术细 则 JTG/T 3222 公 路工 程物 探规程 JTG 3430 公路 土工 试验 规程 JTG 3431 公路 工程 岩石 试验规 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地质灾 害 geologic hazard 自然因 素或 者人 为活 动引 发的危 害人 民生 命和 财产 安全的 地面 塌陷(3.2)、滑 坡(3.3)、崩 塌(3.5)、泥石流(3.4)等与 地质 作 用有关 的灾 害。3.2 地面塌 陷 ground collapse 地表岩、土 体在 自然 或人 为因素 作用 下,向下 陷落,并在 地面 形成 塌陷 坑(洞)的 一种 动力 地 质 现象。3.3 滑坡 landslide 地质体 在重 力作 用下,沿 地质软 弱面 向下 向外 滑动 的一种 地质 现象。注1: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或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注2:泛指已经发生的滑坡和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的不稳定斜坡或变形体。3.4 泥石流 mud-rock flow 由于降 水(暴雨、冰 川、积雪融 化水)在 沟谷 或山 坡上产 生的 一种 挟带 大量 泥砂、石块 和巨 砾 等 固体物质 的特 殊洪 流的 一种 自然地 质现 象。DB37/T 4718 2024 2 3.5 崩塌 rockfall 较陡斜 坡上 的岩 土体 在重 力作用 下突 然脱 离母 体崩 落、滚 动、堆积 在坡 脚(或 沟谷)的一 种地 质 现象。4 基本规 定 勘察阶 段 4.1 4.1.1 可行性 勘察应 了解 公路工 程建设 项目所 处区 域的工 程地质 条件及 存在 的工程 地质问 题,并 提 出相应的 治理 方案。4.1.2 初步勘 察应基 本查 明地质 灾害的 形成条 件、基本特 征和危 害。提 出防 治工程 方案,并针对 所 提方案进 行工 程地 质条 件初 步勘察,精 度应 满足 初步 设计工 作需 要。4.1.3 详细勘 察宜考 虑现 有和规 划中的 保护对 象的 需要,依据初 步勘察 的结 果,结 合可能 采取的 治 理方案部 署勘 察工 作,分析 发生灾 害的 可能 性,并提 出防治 方案 建议。4.1.4 公路地 质灾 害防 治工 程察 等级划 定应 按附 录A 执行。工程地 质调 绘 4.2 4.2.1 勘察工 作应 遵循 先调 绘后 勘探和 先物 探后 钻探 的原 则。4.2.2 工程地 质调绘 应与 路线及 沿线工 程构筑 物相 结合,收集、分析勘 察区 既有的 各种地 质资料,结合必要 的遥 感解 译及 勘探 手段进 行。4.2.3 工程地 质调 绘底 图的 比例 尺不应 小于 工程 地质 图成 图的比 例尺。4.2.4 工程地 质调绘 应沿 路线及 其两侧 的带状 范围 进行,调绘宽 度满足 工程 方案比 选及工 程地质 分 析评价的 要求。4.2.5 工程地 质调绘 点应 布置在 地貌单 元的边 界、地层接 触线、断层、地下 水出露 点、考 虑不良 地 质体的界 线、具有 代表 性的 节理和 岩层 露头。4.2.6 工程地 质调绘 应提 交文字 说明、工程地 质平 面图、综合地 层柱状 图、工程地 质断面 图、照 片 以及相关 调查 图表 等。工程地 质勘 探 4.3 4.3.1 工程地 质勘探 应在 工程地 质调绘 的基础 上进 行。采 用的勘 探方法 及勘 探工作 量应根 据现场 地 形地质条 件、构筑 物设 置、勘探的 目的 和 要 求等 综合 确定。4.3.2 应采用 工程 测量 仪器 布设 工程地 质勘 探点,并 应符 合下列 规定:a)勘探点 位置 定位 误差:陆 地不大 于 0.1 m;b)勘探点 地面 孔口 高程 误差;陆 地不 大于0.01 m;钻 孔中地 层分 层误 差应 小 于0.1 m。受 潮汐 影响的勘 探点,孔 口高 程测 量进行 实际 孔深 换算;c)勘 探 完成 后,复 测勘 探 点的 平 面位 置 及高 程。勘 探点 的 位置 以 坐标 和里 程 桩号 表 示,并做好测量记 录。原位测 试 4.4 4.4.1 原位测 试应结 合地 区经验 在综合 分析的 基础 上提供 岩土参 数,提 供现 场原始 记录、原位测 试 曲线图表 和照 片等。4.4.2 水文地 质参 数、测定 方法 及适用 条件 应符 合GB 50021 中 的相 关规 定。4.4.3 岩土的 现场 试验 应符 合 GB 50021、GB/T 50266 中 的 相关的 规定。DB37/T 4718 2024 3 4.4.4 岩土水 平抗 力试 验应 按附 录 B 执 行。岩土室 内试 验 4.5 4.5.1 室内试 验应根 据工 程要求 和岩土 类型选 择岩 石试验、土工 试验、岩土 矿物分 析、水 质分析 等 试验项目 和试 验方 法。4.5.2 室内试 验应 符合 现 行 JTG 3430、JTG 3431 和 GB/T 50123 中的 相关 规定。测试结 果统 计 4.6 4.6.1 岩土参 数应按 工程 地质单 元或层 位进行 统计。统计 前应根 据岩土 的性 质差异 划分不 同的统 计 单元,并 根据 采样 方法、试 验方法 及其 它影 响因 素对 测试结 果的 可靠 性和 适用 性作出 评价。4.6.2 岩土参 数应 分类 汇总,参 加统计 的测 试数 据不 应少 于 6 个,参与 统计 的数 据 应分析 离散 原因,剔除异 常数 据。4.6.3 岩土性 质指标 测试 值统计 结果应 包括范 围值、算术 平均值、标准 差、变异系 数及标 准值,计 算方法按 附 录C 执 行。勘察报 告基 本要 求 4.7 勘察报 告应包 括勘 察报告 提纲(具体内 容可 参考附 录D)和 地质 灾害产 生的 原 因说明(地质 灾害 的分类应 按附录E的规 定执 行),根 据勘察 取得 的各项 地质资 料,在 综合 分析的 基础上 进行编 制,内容 详实准确,结 论应 重点 突出,有明 确的 工程 针对 性,所作的 评价 及防 治方 案建 议依据 充分、建 议合 理。5 地面塌 陷防 治工 程勘 察 一般规 定 5.1 5.1.1 地面塌 陷勘察 对象 应包括 对引发 采空塌 陷的 采空区 的勘察 和引发 岩溶 塌陷的 岩溶区 的勘察。有关岩溶 区塌 陷勘 察应 符 合JTG C20 的 规定。5.1.2 公路选 线宜避 绕不 稳定采 空区、生产采 区及 规划采 区;无 法避绕 时,穿越采 空区路 段宜选 择 场地稳定 性较 好的 位置 通过,压矿 路段 宜选 择资 源压 覆量少,对 矿产 企业 生产 影响较 小的 位置 通过。5.1.3 采空区 灾害防 治在 考虑稳 定性和 适宜性 的基 础上,应结合 路基、桥涵、隧道 工程可 承受变 形 的限度进 行方 案选 择。5.1.4 地面塌 陷的 分类 应按 表 E.1 执行。地质调 绘 5.2 5.2.1 采空区 域工 程地 质调 绘应 收集以 下资 料:a)地 质 资料:包括 区域 地 质调 查 报告、区域 水文 地 质调 查 报告、项目 压覆 资 源报 告 和地 质灾害评 估 报告 及 相应 的图 纸 资料。反映 矿 产赋 存特 征 的矿 体 勘探 报 告及 相关 图 纸资 料。矿 产企业生产中 掌握 的与 采空 区场 地评价 密切 相关 的技 术资 料及历 史采 矿资 料;b)采 矿 资料:具体 包括 采 掘工 程 平面 图、井 上下 对 照图、采区 平 面布 置图、矿产 开 采规 划图以及相关 的文 字资 料;c)采 动 资料:采空 区的 覆 岩破 坏 和地 表 移动 变形 调 绘和 观 测资 料,采 动引 起 的地 质 灾害 防治工程的勘 察设 计及 施工 技术 资料;d)建筑经 验:收集 拟建 采空 区场地 已有 工程 的处 置、设计、施工 和修 复等 技术 资料。5.2.2 采空区 调绘 应包 括以 下内 容:a)地形地 貌,地质 构造,地 层时代、成 因、岩 性、产 状,矿 层的 分布 范围、开 采深度、厚 度等;DB37/T 4718 2024 4 b)地 表 水及 其 下渗 情况,地下 水 的类 型、补 给来 源、埋 藏 条件、动态 变化 及 不同 含 水层 间的水力 联 系、透 水层 和隔 水 层分 布 组合 情 况及 其与 采 空区 分 布的 关 系,水质 污 染情 况 及其 与地表水体的 关系;c)调 查 场地 内 及周 边矿 区 的开 采 起始 时 间、开采 方 式、规 模、开 采矿 层、产 状、采 深采 厚比、回采率、顶 板管 理方 式、矿柱留 设情 况和 采区 划分 等;d)调 查 采空 区 地表 移动 范 围、破 坏现 状、发 展轨 迹,确 定 移动 盆 地中 间区、内边 缘 区、外边缘区;对矿 井 口、巷道 口 及地 表 陷坑、台阶 和裂 缝 的性 状、走 向、密 度、深 度等 变 形要 素进行核 定 和编 录,对 地面 塌 陷的 采 空区 和 对地 面塌 陷 的地 表 水系、地下 水位 变 动等 可 能造 成塌陷的原因 进行 调查。5.2.3 采空区 的初 步勘 察应 沿路 线及其 两侧 各宽 不小 于 200 m 的 带状 范围 进行 路线 工 程地质 调绘,路线工程 地质 调绘 的比 例尺 为 1:2 000 1:5 000。特 殊情况 下,可采 用 1:500 比例尺。5.2.4 采空区 的详细 勘察 调绘应 对初勘 调绘资 料进 行复核。当线 位偏离 初测 线位或 地质条 件需进 一 步查明时,应 进行 补充 工程 地质调 绘,调绘 的比 例尺 为1:500 1:2 000。勘探与 测试 5.3 5.3.1 初步勘 察阶段 应以 采空区 专项调 查、测 绘、地面变 形观测 及工程 物探 为主要 勘察方 法,辅 以 适当的钻 探,有条 件时 应进 行井下 测量。详 细勘 察阶 段应以 钻探 为主,辅 以必 要的物 探及 调绘 工 作,有 条件时应 进行 井下 测量。5.3.2 采空区 物探可 采用 电法、电磁法、地震 法、测井法、重力 法、放 射性 等方法。各物 探方法 的 适用条件 应按 附 录F 的 规定 采用。5.3.3 采空区 物探宜 综合 考虑现 场地形 地质条 件、采空区 埋深及 分布情 况。当采用 两种以 上物探 方 法时,宜 按 表1 选 用;宜先 选择一 种物 探方 法进 行大 面积扫 面,再用 另外 一种 方法在 异常 区加 密 探 测,有关物探 应符 合JTG/T 3222 的规定。表1 物探组 合方 法 地形情况 地形平坦,较平坦 地形起伏较大 采空区埋深 H m H 10 10H 30 30H 100 100H 300 300 第一种方法 地质雷达法 高密度电法 瞬变电磁法 地震反射波法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 第二种方法 高密度电法 瞬变电磁法 地震反射波法 瞬变电磁法 电剖面法 地震反射波法 第三种方法 瞬态面波法 瞬态面波法 大地电磁测探 5.3.4 采空区 工程 钻探 应对 收集、调查 的资 料、测绘 及工 程物探 成果 进行 验证。5.3.5 钻探布 置原 则:a)应布置 在地 表变 形较 大及 物探异 常的 区域;b)钻孔应 结合 构筑 物布 置,桥梁钻 孔宜 尽量 布置 在墩 台处;c)钻孔深 度应 达到 采空 区或 矿层底 板以 下不 小 于 3 m;d)不同勘 察阶 段可 结合 现场 情况参 考表 2 合理 布孔,以查明 采空 区赋 存特 征,满足技 术需 求 为准。详 勘阶 段采 空区 桥梁 钻孔宜 逐墩 布孔。物 探解 译异常 区原 则上 不宜 少于 1 孔;采 空 区 隧道勘察 不宜 少 于2 个 孔。DB37/T 4718 2024 5 表2 钻孔布 置参 考值 工程类型 采空区长度 L m L 500 500 L 2 000 L 2 000 隧道 2 4 4 6 7 路基 1 3 3 5 6 注:初勘取低值,详勘取高值。5.3.6 钻探地 质描述 除符 合一般 工程地 质要求 外,应重点 记录采 空区钻 探浆 液漏失 和掉钻 情况及 冒 落带、裂 隙带、弯 曲带 的位 置和特 征。稳定性 评价 5.4 5.4.1 公路采 空区稳 定性 评价分 为场地 稳定性 评价 和公路 工程地 基稳定 性评 价两部 分。场 地稳定 性 评价以采 空区 地表 剩余 下沉 量作为 评价 依据。公 路工 程 地基稳 定性 评价 以各 类工 程地基 容许 变形 值作 为 评价依据。5.4.2 公路采 空区场 地稳 定性按 开采条 件判别 法、地表移 动变形 预计法(概 率积分 法)、地表移 动 变形观测 法、极限 平衡 分析 法 及数值 模拟 法进 行评 价。有 关稳定 性评 价方 法应 符 合JTG/T D31-03 的 规定。5.4.3 采空区 公路场 地稳 定性评 价标准,应根 据采 空区地 表剩余 移动变 形量、采空 区停采 时间及 其 对公路工 程可 能造 成的 危害 程度,划分 为稳 定、基本 稳定、欠稳 定和 不稳 定四 个等级。不 同类 型 采 空 区 场地稳定 性评 价标 准按 附 录G 执行。5.4.4 条带式、短 壁式、充 填式 及其他 类型 采空 区,宜按 附录 G 相关 标准 进行 场地 稳定性 评价。5.4.5 采空区 公路 地基 稳定 性评 价标准,应 根据 公路 工程 地基容 许变 形值 按 表3 确 定。表3 采空区 地基 容许 变形 值 公路工程类型 地基容许变形指标 倾斜值 mm/m 水平变形值 mm/m 曲率值 mm/m2 路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高级路面 4.0 3.0 0.3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级及次高级路面 4.06.0 3.0 4.0 0.30.4 简易路面 10.0 6.0 0.6 桥梁 简支结构 3.0 2.0 0.2 非简支结构 2.0 1.0 0.15 隧道 3.0 2.0 0.2 砖混结构建筑物 3.0 2.0 0.2 5.4.6 对于私 采煤窑 等小 尺寸采 空区,应根据 采空 区勘察 结果,结合公 路等 级和工 程类型,采用 定 性与定量 评价 相结 合的 方法,对公路 下伏 采空 区的 稳定 性及其 对公 路工 程的 影响 及危害 程度 进行 分析 与 评价。勘察报 告 5.5 5.5.1 采空塌 陷勘察 报告 应根据 勘察阶 段、任 务要 求、工 程特点 和地质 条件 进行编 写,报 告的文 字 说明除勘 察大 纲规 定的 外,还应包 括以 下内 容:DB37/T 4718 2024 6 采空区 勘察 成果,包 括采 空区范 围、层数、埋 深、采厚、开采 时间、开 采方 法、回 采率、顶 板 管 理方法、顶底 板岩 性、覆岩 破坏类 型、地表 移动 变形 范围及 位移 量、采空 区剩 余空隙 体积、采 空 区 充 水 情况、有 害气 体等 采空 区基 本 要素 特征。5.5.2 结论与 建议。a)应包括 采空 区场 地对 拟建 公路或 构筑 物的 稳定 性与 适宜性 评价;采 空区 影响 长度包 括对 路 基、支挡结 构、桥隧 的影 响长 度;采 空区 剩余 空洞 体积;路线 压覆 资源 的种 类与 范围等。b)初 勘 阶段 应 提出 路线 方 案比 选 与防 治 方案 的初 步 建议,详勘 阶 段应 提出 采 空区 防 治的 方案建议。c)勘 察 应与 设 计结 合,设 计方 案 对勘 察 目标 有明 确 的要 求,勘 察 结果 对设 计 有充 足 的建 议,处置方案 需经 专家 论证 方可 通过。5.5.3 采空塌 陷勘 察报 告应 有下 列附图 附件。a)工 程 地质 平 面图,除 应 包括 常 规地 质 内容 外,还 应标 出 拟建 建(构)筑 物、矿 界、井 口、采空区(含 巷道)位置、地 表移动 盆地 范围 及分 区、地表裂 缝分 布、地 表移 动 变形等 值线 图(实测 及 预测)、工 程建 设 适宜 性 分区 界 线等。工 程 地质 平 面图 比 例尺 应根 据 工程 规 模和 勘察阶段确定,初 勘阶 段可 采 用1:2 000 1:5 000 和 详勘 阶段可 采 用 1:500 1:2 000。b)工 程 地质 纵、横 断面 图,除 应 包括 常 规地 质内 容 外,还 应标 出 拟建 建(构)筑 物 位置 及基底埋 深、矿 界、井 口、采 空区(含巷 道)位 置、垮 落带、断裂 带、弯 曲带、地表 移 动盆 地范围及裂缝 分布 等,初勘 采 用1:2 000 1:5 000 和 详勘 阶段可 采 用 1:500 1:2 000。c)钻 孔 柱状 图,除 应包 括 常规 地 质内 容 外,还应 标 出采 空 区垮 落 带、断裂 带、弯 曲 带及 含水情况,并 应描 述钻 进速 度、掉钻、漏水 等情 况。d)报 告 附件,包括 工程 物 探成 果 报告、水文 地质 试 验成 果 报告、原位 测试 成 果报 告、室 内试验成果报 告及 其它 专题 报告。e)报 告 附表,包括 勘探 点 一览 表、采 空 区调 查表、收集 资 料一 览 表、采空 区 变形 参 数表、采空区对拟 建工 程影 响程 度综 合评价 表等。6 崩塌防 治工 程勘 察 一般规 定 6.1 6.1.1 崩塌地 质调 查对 象应 包括 危岩、陡崖 和岩 堆。6.1.2 公路选 线宜避 开斜 坡高陡,节理 裂隙切 割严 重,危 岩、崩 塌发育 地段 和结构 松散、稳定性 差、补给源 丰富、正 处于 发展 阶段的 大型 岩堆。当 崩塌 的规模 小,危岩、落 石的 边界条 件或 个体 清 楚,防 治方案技 术、经 济可 行时,路线可 选择在 有利 部位通 过,通 过规模 小、趋于稳 定或停 止发展 的古 岩堆 时,应结合 岩堆 的地 质结 构,采取适 当的 工程 措施 后通 过。6.1.3 崩塌防 治工程 处置 方案选 择宜考 虑现有 和规 划中的 保护对 象的需 要。依据初 勘的结 果,结 合 能采取的 治理 方案 部署 勘察 工作,分析 评价 危岩 在现 状和规 划状 态下 的稳 定性 和发生 灾害 的可 能 性,并 提出防治 方案 建议。6.1.4 崩塌的 分类 应按 表 E.2表 E.3 执行。地质调 绘 6.2 6.2.1 应搜集 已有地 形图、遥感 图像、地震、气象、水文、植被、人类 工程 活动资 料及崩 塌史料。了解前人 工作 程度,并 访问 调查和 踏勘。崩塌历 史调 查宜 包括 下列 内容:a)崩塌堆 积物 的空 间分 布特 征,包 括崩 落物 的边 界及 不同位 置崩 塌堆 积物 的厚 度、大 小;DB37/T 4718 2024 7 b)崩塌堆 积物 的岩 性、磨圆 度、风 化程 度、溶蚀 程度 以及新 老崩 塌物 的位 置关 系;c)崩塌体 运动 过程 中遗 留在 地表的 撞击 等运 动痕 迹;d)崩塌堆 积物 周边 环境 特征;e)危岩下 方的 情况。6.2.2 崩塌地 质调 绘内 容应 符合 下列规 定。a)调 查 崩塌 所 在区 域的 地 形地 貌、地 质 构造、地 层 岩性、水 文 地 质条 件、不 良地 质 作用,了解与崩塌 有关 的地 质环 境。b)在 分 析已 有 资料 的基 础 上,调 查崩 塌 所处 陡崖 岩 性、结 构面 产 状、力学 属 性、延 展及 贯穿情况、闭合 程 度、深度、宽度、间距、充填 物、充 水情 况、结 构 面或 软弱 层 及其 与 斜坡 临空面的空间 组合 关系,陡崖 卸 荷带范 围及 特征,基座 地 层岩性、风化 剥蚀 情况、岩腔与 洞穴 状况、变形及 人类 工程 活动 情况 等;同 一区 域,陡崖 地质 环境条 件变 化大 时,应进 行分段 评价。c)对应调 查下 列内 容,并进 行拍照,勾 绘侧 立面、正 立面素 描图:1)危岩位 置、形态、规 模和 分布高 程;2)危岩基 座及 周边 的地 质构 造、地 层岩 性、岩(土)体 结构类 型及 其对 危岩 稳定 性的影 响;3)危岩及 周边 裂隙 充水 条件、高度 及特 征,泉水 出露、湿地 分布 和落 水洞 情况 等;4)危岩变 形发 育史 及崩 塌影 响范围。d)裂 隙 应进 行 专门 的调 查,并 编 号,标 注在 图上。调查 裂 隙的 性 质、几何 特 征、充 填物 特性、充水条 件及 高度;对 裂隙 进行分 带统 计,划出 范围。e)崩 塌 地区 调 查土 体组 成 和结 构、垂 直 节理、古 土 壤层、落水 洞 的分 布及 稳 定坡 角,并 进行裂隙分带 统计,划 出可 能崩 塌的范 围。f)对岩堆,调 查下 列内 容:1)崩塌源 的位 置、高程、规 模、地 层岩 性、岩(土)体 工程地 质特 征及 崩 塌 产生 的时间;2)崩 塌 体运 移 斜坡 的 形态、地 形 坡度、粗糙 度、岩 性、起 伏差,运动 方式、崩塌 块 体的运动路线 和运 动距 离;3)崩 塌 堆积 体 的分 布 范围、高 程、形 态、规 模、物 质组 成、分 选 情况、植 被 生长 情 况、崩塌堆积 体块 度(必要 时需 进 行块度 统计 和分 区)、结 构、架空 情况 和密 实度;4)崩塌堆 积床 形态、坡 度、岩性和 物质 组成、地 层产 状;5)崩塌堆 积体 内地 下水 的分 布和运 移条 件;6)崩 塌 堆积 体 中大 块 孤石 的大 小、岩 性,所 处位 置 的坡 度、下 伏 岩土 体的 类 型,水 文地质条件,变形 情况。g)调查崩 塌影 响范 围内 的人 口及实 物指 标。6.2.3 初步勘 察应 结合 路线 及构 筑物的 工程 方 案 比选 进 行1:2 000 1:5 000 工 程地 质调绘。6.2.4 详细勘 察应对 初勘 调绘资 料进行 复核。地质 条件需 进一步 查明时,应 进行补 充调绘,调绘 的 比例尺 为1:1 000 1:2 000。勘探与 测试 6.3 6.3.1 工程地 质勘 探测 试应 符合 下列规 定:a)勘探采 用槽 探、钻探、物 探等进 行综 合勘 探;b)控制危 岩、陡崖 的结 构面,结合 危岩、陡 崖的 稳定 性分析,采 用槽 探、钻探 等进行 综 合 勘 探;c)岩堆勘 探深 度至 稳定 地层 中不小 于 3 m,大于 最大 块 石直径 的 1.5 倍;d)钻探分 层采 取土 样,取样 后立即 进行 动力 触探 试验;e)钻探过 程中 遇地 下水 时,量测地 下水 的初 见水 位和 稳定水 位;f)崩塌、岩堆 室内 测试 项目 应按照 表 4 选用;DB37/T 4718 2024 8 表4 崩塌、岩堆 测试 项目 表 测试项目 符号 单位 粉土、黏性土 砂土、碎石土 岩石 颗粒分析-%+-天然含水率%(+)(+)-密度 g/m3(+)(+)-塑限%+-液限%+-天然休止角-(+)-剪切试验 黏聚力 kPa(+)-内摩擦角(+)-抗压强度 MPa-(+)注:+必做项目;(+)选做项目;-不做项目。g)应进行 现场 落石 试验,了 解落石 的滚 落途 径、跳越 高度、影响 范围。6.3.2 崩塌勘 探点 的布 设应 满足 下列要 求:a)危岩后 缘、临空 面及 软弱 基座等 部位 均有 勘探 点;b)当 危 岩形 态 在竖 向接 近 板状 时,在 危 岩的 临空 面 布置 水 平或 倾 斜钻 孔勘 探 控制 危 岩的 控制性结构面;水 平或 倾斜 钻孔 位置从 危岩 底面 起算 的高 度不低 于危 岩高 度 的1/2;c)能满足 对危 岩、母岩、基 座取样 需要;d)对密集 的形 态近 似的 危岩 陡崖带,每 个陡 崖的 勘探 点应大 于 1 个。稳定性 评价 6.4 6.4.1 崩塌稳 定性 评价 应包 括危 岩稳定 性评 价和 崩塌 影响 范围分 析。6.4.2 陡崖(带)稳 定性 可根据 陡崖形 态、结 构面 组合、岩体结 构特征、变 形特征 等进行 地质类 比 和赤平投 影分 析定 性评 价。危岩和 崩塌 堆积 体稳 定性 应同时 进行 定性 评价 和定 量评价。6.4.3 在进行 危岩稳 定性 计算之 前,应 根据危 岩范 围、规 模、地 质条件,危 岩破坏 模式及 已有变 形 破坏迹象,采 用地 质类 比法 对危岩 稳定 性做 出定 性判 断。6.4.4 危岩稳 定性 评价 应给 出危 岩在设 计工 况下 的稳 定系 数和稳 定状 态。6.4.5 危岩稳 定状态 应分 为稳定、基本 稳定、欠稳 定和不 稳定。按一般 工况 危岩稳 定系数 判断危 岩 稳定状态 应符 合 表5 的 规定。表5 危岩稳 定状 态划 分 破坏模式 稳定状态 稳定 基本稳定 欠稳定 不稳定 滑移式 1.1 5 1.0 0 1.15 1.00 倾倒式 1.2 5 1.0 0 1.25 1.00 坠落式 1.3 5 1.0 0 1.35 1.00 注:危岩稳定安全系数。6.4.6 危岩稳 定安 全系 数应 根据 崩塌防 治工 程等 级和 破坏 模式按 表 6 确定。DB37/T 4718 2024 9 表6 危岩稳 定安 全系 数 破坏模式 防治工程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工况 校核工况 一般工况 校核工况 一般工况 校核工况 滑移式 1.40 1.15 1.30 1.10 1.20 1.05 倾倒式 1.50 1.20 1.40 1.15 1.30 1.10 坠落式 1.60 1.25 1.50 1.20 1.40 1.15 注:一般工况指天然工况和暴雨(融雪)工况,校核工况指地震工况。6.4.7 危岩稳 定性 计算 应符 合下 列规定:a)危 岩 稳定 性 计算 所采 用 的荷 载 应分 为 基本 荷载(危岩 自 重、工 程荷 载)、裂隙 水 压力 和地震力;b)危岩稳 定性 计算 所采 用的 工况,应分 为天 然工 况(工况 1)、暴 雨(融雪)工况(工况 2),地震烈 度 为6 度 及以 上时,尚宜 考虑 地震 工况(工 况 3)。其中 所采 用的 暴雨 强度宜 是重 现 期为20 年的 暴雨 强度;c)危岩稳 定性 计算 中各 工况 考虑的 荷载 组合 应符 合下 列规定:1)工况1,基 本荷 载:危岩 自重+工程 荷载;2)工况2,基 本荷 载+暴雨(融雪)引起 的裂 隙水 压力;3)工况3,基 本荷 载+暴雨(融雪)引起 的裂 隙水 压力+地震力。d)考 虑 降雨(融雪)对 危 岩稳 定 性的 影 响时,除 应 计算 暴 雨(融 雪)时裂 隙 水压 力 外,还应分析降雨(融 雪)引起 的土 体物质 的迁 移及 上覆 土体 的自重 应力 增加;e)危 岩 稳定 性 计算 剖面 应 沿危 岩 失稳 的 最不 利方 向 并通 过 其危 岩 重心。当 危 岩稳 定 性计 算剖面未通过 危岩 重心 且危 岩断 面尺寸 变化 较大 时,危岩 稳定性 计算 应按 空间 问题 进行计 算;f)地震荷 载采 用的 综合 水平 地震系 数取 值见 表7;表7 综合水 平地 震系 数取 值表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 g 0.10 g 0.15 g 0.2 g 0.3 g 综合水平地震系数()0 0.025 0.0375 0.05 0.075 g)基本地 震加 速度 为 0.2 g 及以上,且位 于地 震断 裂 带15 km 范 围内 的危 岩稳 定性计 算,同 时 计入水平 向地 震荷 载和 竖向 地震荷 载;h)地震荷 载按 公式(1)和 公 式(2)进 行计 算:(1)(2)式中:Qh 危 岩的 水平 地震 荷 载,单 位为 千牛 每米(kN/m);Qv 危 岩的 竖向 地震 荷 载,单 位为 千牛 每米(kN/m);w 综合 水平 地震 系数,即:w=h/g;h 基 本地 震加 速度,单位为 克(g);折 减系 数,取0.25;G 危岩 的重 量(含地 面荷载),单位 为千 牛每 米(kN/m);危岩 地震 放大 效应 系数,低 位危 岩取1.0,中 位危岩 取1.5,高位 危岩 取2,特 高位 危岩 取3。DB37/T 4718 2024 10 6.4.8 崩塌体 运动 方向 及影 响距 离预测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崩 塌 评价 应 给出 崩塌 体 运动 途 经区 域 和危 岩运 动 可能 到 达的 最 大范 围,划 定危 岩 崩塌 可能造成的灾 害范 围,进行 险情 的分析 与预 测;b)崩 塌 地质 灾 害影 响范 围 确定 应 采用 崩 塌历 史调 查 法和 崩 塌运 动 学分 析法 计 算确 定,必 要时可采用现 场落 石试 验法 确定;c)崩 塌 体运 动 方向 及影 响 距离 预 测应 分 析崩 塌体 可 能到 达 并堆 积 的场 地的 地 形、坡 度、分布、高 程、地 层 岩性 与产 状 及该 场 地的 最 大堆 积容 积,并 分 析在 不 同堆 积条 件 下,崩 塌体 越过堆积场地 向下 运移 的可 能性 及最终 堆积 场地。分 析时 应考虑 崩塌 体解 体对 危害 范围的 影响。勘察报 告 6.5 6.5.1 崩塌勘 察报告 的内 容应根 据任务 要求、地质 环境、崩塌特 点等具 体情 况确定,除勘 察大纲 规 定的外,还应 包括 以下 内容:a)崩 塌 地质 体 特征,包 括 形态 特 征及 边 界条 件、影 响因 素、形 成 机制、危 岩 类型;危岩 稳定性的 定 性分 析、稳 定性 计 算、稳 定性 综 合评 价,其 中计 算 部分 包 括试 验数 据 的分 析 统计、计算原理与 方法、计 算参 数的 确定、计算 工况 的确 定、稳定性 系数 计算 结果;b)危岩防 治 工 程建 议,包 括变 形 破坏 发 展趋 势与 危 险性 分 析、防 治工 程设 计 参数、防治 工程方案建议。6.5.2 崩塌勘 察报 告应 有下 列附 图附件:a)崩塌勘 察工 程地 质平 面图(比例 尺 为 1:500 1:2 000);b)崩塌勘 察工 程地 质剖 面图(比例 尺 为 1:200 1:500);c)危岩立 面图(比 例尺 为 1:100 1:200);d)危岩区 裂隙 统计 图(极点 图或带 倾角 的裂 隙倾 向玫 瑰图);e)钻孔地 质柱 状图(比 例尺 为 1:50 1:200);f)探坑(井、槽)展示 图(比例尺 为 1:50 1:200);g)物探报 告;h)各种计 算成 果;i)有代表 性的 与崩 塌有 关的 照片,包括 全貌 照片、危 岩照片 等;j)崩塌物 粒径 组成 实验 成果 表。7 滑坡防 治工 程勘 察 一般规 定 7.1 7.1.1 滑坡调 查范围 应包 括后缘 壁至前 缘剪出 口及 两侧缘 壁之间 的整个 滑坡,并外 延到滑 坡可能 影 响的一定 范围。7.1.2 公路选 线应避 开路 线规模 大、性 质复杂、稳 定性差、处治 困难的 滑坡 及滑坡 群地段。当滑 坡 的规模较 小,整治 方案 技术 可行、经济 合理 时,路线 应选择 在有 利于 滑坡 稳定 的安全 部位 通过。7.1.3 工程可 行性论 证阶 段,采 用互动 反馈方 式,合理确 定滑坡 体(包 括滑 面或滑 带土)物理力 学 指标,判 定滑 坡稳 定状 态,提出防 治工 程建 议方 案。初步勘 察阶 段应 初步 查明 滑坡的 岩(土)体 结构、空间几何 特征和 体积、考虑 水文地 质条件,滑 动方向,分析 滑坡成 因;应合理 确定滑 坡面物 理力 学指 标,判定稳 定状 态,提出 防治 工程方 案建 议。详细 勘察 阶段应 采用 信息 反馈 法,综合防 治工 程实 施,及 时 编录分析 地质 资料,将重 大 地质结 论变 化及 时通 知业 主,情况 紧急 时应 及时 通 知施工 和设 计单 位,采 取 必要的防 范措 施。7.1.4 滑坡的 分类 应按 表 E.4表 E.5 执行。DB37/T 4718 2024 11 地质调 绘 7.2 7.2.1 滑坡调 查应以 资料 收集、区域环 境地质 调查、地面 调查为 主;在 勘察 的前期 准备阶 段进行,作为滑坡 防治 工程 勘察 项目 立项和 布置 勘探 工作 的依 据。7.2.2 滑坡地 质调 绘应 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