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社区DB3502/T 124-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社区DB3502/T 124-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社区DB3502/T 124-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社区DB3502/T 124-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社区DB3502/T 124-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社区DB3502/T 124-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13.020 CCS Z 06 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 124 2024 低碳示范 区评价技 术规范 社区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low-carbon demonstration areaCommunity 2024-06-05 发布 2024-06-05 实施 厦门市市 场监督管 理局 发 布 DB3502/T 124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评价要求.1 5 等级划分.2 6 评价指标.2 7 指标计算 方法.5 附录 A(资料 性)低碳 社区调查问卷范本.10 参考文献.12 DB3502/T 124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提出。本文件由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铭泰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能源发展中心、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蝌蚪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心怡、庄马展、傅海燕、叶财发、宋榕荣、黄厔、刘艳英、陈森阳、许 杰龙、吴艳聪、高攀峰、刘尹、张燕茹、苏脂仁、李小富。DB3502/T 1242024 1 低碳示 范区评 价技术 规范 社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低碳社区 相关的术语 和定义、评 价要求、等 级划分、评 价指标体系 及指标计算 方法。本 文 件 适 用 于 城 市 社 区、农 村 社 区 或 具 有 明 确 物 理 边 界 且 具 备 独 立 核 算 条 件 社 区 的 低 碳 示 范 区 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低碳示范区 low-carbon demonstration area 在低碳发展规划、低碳建设、低碳管理、低碳运营、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区域。社区 community 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在居住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归属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来源:GB/T 31490.12015,2.1 城市社区 urban community 城市内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和社区功能分区,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的社区。农村社区 rural community 属于行政建制村域,且未纳入城区规划范围的社区。低碳社区 low-carbon community 以配套基础设施、社区生活方式、社区管理运行低碳化为目标,紧密结合区域内生态环境特征,积极推广使用 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交 通、提倡绿 色建筑、倡 导低碳生活 方式的具有 典型示范意 义的社区。4 评价要求 参评社区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社区管理主体明确;社区具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管道天然气、污水管网等市政管网;DB3502/T 1242024 2 社区居民住户应具有一定规模,入住率达 70%以 上。5 等级划分 低碳社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三星级低碳社区:90 分(含)以上;二星级低碳社区:75 分(含)90 分;一星级低碳社区:60 分(含)75 分。6 评价指标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低碳发展水平、低碳交通、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基础设施和低碳社区管理五个大类,指标分值之和为100 分。城市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农 村社区评价指标见表2。表1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社区)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评分标准 分值 1 低碳发展水平 人均碳排放量下降率%无减排效果 0 有减排效果,按比例得分,每下降1%得1分,满分10分。0-10 2 低碳交通 绿色出行 率%R20%0 20%R60%3 R60%5 3 汽车充电桩 配置率%R5%0 5%R10%2 10%R20%4 R20%8 4 低碳生活方式 人均用水量 下降率%无降低 0 0R5%1 5%R10%3 R10%5 5 LED 灯具 普及率%R50%0 50%R95%3 R95%5 6 高能效制冷电器普及率%R30%0 30%R50%3 R50%5 7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R100%0 R=100%8 8 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次 未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0 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活动1-2次 2 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活动3-4次 5 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5次 8 DB3502/T 1242024 3 表1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社区)(续)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评分标准 分值 9 低碳基础设施 社区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无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 0 有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但部分无法使用 1 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正常使用 3 10 低碳宣传设施/无低碳宣传设施 0 有1-2处低碳宣传设施 4 低碳宣传设施不少于3处 8 11 绿化覆盖率%R30%0 30%R35%1 35%R50%3 R50%5 12 可再生能源利用%未利用可再生能源 0 采用1种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 3 采用2种(含)以上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 5 13 低碳社区管理 低碳生活指南/未制定指南 0 制定指南,但内容未能充分体现节能低碳相关知识的 4 制定指南,且内容能够指导居民学习运用节能低碳新知识和新技能 8 14 社区环境满意度/R70%0 70%R80%2 80%R95%4 R95%8 15 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无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 0 有完善的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无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 1 有完善的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有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 3 16 碳排放管理体系/未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 0 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但职责不明确 1 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且职责明确 3 17 智能化管理系统/有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 每满足一项得1分 有路灯智能化管理系统 有能源监控信息系统 表2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农村社区)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评分标准 分值 1 低碳发展水平 人均碳排放量下降率%无减排效果 0 有减排效果,按比例得分,每下降1%得1分,满分10分。0-10 2 低碳交通 绿色出行 率%R20%0 20%R60%4 R60%8 DB3502/T 1242024 4 表2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农村社区)(第 2 页/共 3 页)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评分标准 分值 3 低碳交通 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为100%时,得满分;每减10%扣2分,扣至0分为止。0-8 4 低碳生活方式 可再生能源使用普及率%R20%0 20%R40%1 40%R70%3 R70%5 5 炊事低碳化 普及率%R50%0 50%R90%3 R90%5 6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R100%0 R=100%8 7 低碳宣传教育活动/无低碳宣传设施 0 有1-2处低碳宣传设施 4 低碳宣传设施不少于3处 8 8 低碳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节能电器使用率%R60%0 60%R90%3 R90%5 9 低碳宣传设施/无低碳宣传设施 0 有1-2处低碳宣传设施 3 低碳宣传设施不少于3处 5 10 新建农房节能普及率%0R30%1 30%R50%3 R50%5 11 农村污水再生利用/满足1项 1 满足2项 3 满足3项 5 12 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未制定措施 0 制定措施,未实施 1 制定措施,切实部署实施 3 13 低碳社区管理 低碳生活指南/未制定指南 0 制定指南,但内容未能充分体现节能低碳相关知识的 4 制定指南,且内容能够指导居民学习运用节能低碳新知识和新技能 8 14 低碳社区管理 社区环境满意度%R70%0 70%R80%2 80%R95%4 R95%8 DB3502/T 1242024 5 表2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农村社区)(第 3 页/共 3 页)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评分标准 分值 15 低碳社区管理 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无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 0 有完善的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无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 1 有完善的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有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 3 16 碳排放管理体系/未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 0 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但职责不明确 1 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且职责明确 3 17 智能化管理系统/有农宅自动化监控系统 每满足一项得1分 有路灯智能化管理系统 有能源监控信息系统 7 指标计算方法 城市社区 7.1.1 人均碳排放量下降率 7.1.1.1 人均碳排放 量下降率指 社区 当年度 人均碳排放 量比照上一 年人均碳排 放量的削减 百分比,按照公式(1)计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率=(1 社区当年度人均碳排放量社区上一年人均碳排放量)100%(1)7.1.1.2 人均碳排放 量指住宅区 居民每人每 年因生活而 消费的能源(电力、煤 炭、油品和 天然气等)所产生的二 氧化碳排放 量,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 以省级温 室气体清单 编制指南(试行)和 2006 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指南为主 要参考依据。社区居民 能源消费数 据基于社区 居民用电统 计表、天然气使用统计表 等资料获取或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 A。7.1.2 绿色出行率 绿色出行率指社区内居民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网约车)出行次数占居民总出行次数的比例,按照公式(2)计算:绿色出行率=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出行次数居民总出行次数 100%(2)注1:绿色出行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注2:次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出行次数。7.1.3 汽车充电桩配置率 汽 车 充 电 桩 配 置 率 指 社 区 已 建 设 或 预 留 的 汽 车 充 电 桩 数 量 占 规 划 停 车 位 总 数 量 的 百 分 比,按 照 公式(3)计算:汽车充电桩配置率=社区已建设或预留的汽车充电桩数量社区规划停车位总数量 100%(3)7.1.4 人均用水量下降率 DB3502/T 1242024 6 人均用水量 下降率指社 区 当年度人均 用水量比 照上一年人 均 用水量的 削减百分比,按照公式(4)计算:人均用水量下降率=(1 社区当年度人均用水量社区上一年人均用水量)100%(4)注:人均用水量=社区供水总 量(t)社区常住人 口(人)。7.1.5 LED 灯具普及 率 LED 灯具普及 率指LED 灯具 使用率达90%以上的住户数占社区内常住户数的比例,按照 公式(5)计算:LED 灯具普及率=LED 灯具使用率达 90%以上的住户数社区内常住户数 100%(5)注1:LED灯具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注2:户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数。7.1.6 高能效制冷电器普及率 高能效制冷 电器普及率 指整户使用 中国能效标 识2 级及以上 冰箱、空调 制冷电器的 住户数占社 区内常住户数的比例,按照公式(6)计 算:高能效制冷电器普及率=整户使用中国能效标识 2 级及以上制冷电器的住户数社区内常住户数 100%(6)注1:高能效制冷电器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注2:户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数。7.1.7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指社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户数占居民总户数的百分比,按照公式(7)计算: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户数社区内常住户数 100%(7)注1: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注2:户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数。7.1.8 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低碳宣传包括发放节能低碳手册、绿色及环保知识宣传科普、低碳宣传设施建设等,得分情况由社区 当年度举办低碳宣传活动的次数决定。7.1.9 社区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 社区应设置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设施。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社区设立的旧物交换站,商场、超市等设立以旧换新服务点,专业回收企业或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在社区布置自动回收机等便捷回收装置。社区旧物交换及回收利用设施得分由 设施布置和使用情况 决定。7.1.10 低碳宣传设施 社区应在公共活动空间设立宣传低碳理念和社区低碳试点工作的展示栏、电子屏、互动式体验设施等社区宣传 设施,得分情况由设施设置数量决定。7.1.11 绿化覆盖率 DB3502/T 1242024 7 社区应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升社区绿地碳汇水平。绿化覆盖面积包括社区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按照公式(8)计算:绿化覆盖率=社区绿化覆盖总面积(m2)社区总用地面积(m2)100%(8)7.1.12 可再生能源利用 指社区内市政和住宅区公共区域 使用 可再生能源情况,包括建筑屋顶光伏板、太阳能光电技术、风光互补技术等。7.1.13 低碳生活指南 社区应制定低碳生活指南,从衣、食、住、行、用 等方面,引导居民日常生活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 模式转变,养成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倡导清洁炉灶、低碳烹饪、健康饮食,减少 食品浪费。鼓励总结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 和资源回收及废料应用等低碳生活小诀窍。得分由 低碳生活指南制定情况 决定。7.1.14 社区环境满意度 社 区 环 境 满 意 度 指 对 社 区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状 况 和 社 区 低 碳 管 理 工 作 感 到 满 意 的 居 民 人 数 占 社 区 居 民总人数的百分比,“人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居民数量。社区环境满意度情况采用 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7.1.15 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 社区应建立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按照社区碳排放核算相关 方法学,综合采用统计数据、动态监测、抽样调查等手段,组织开展统计核算工作。7.1.16 碳排放管理体系 社区应建立覆盖社区内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各主体责任和义务,建立社区重点排放单位目标责任制。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物业单位应设置碳排放管理岗(可为兼职形式),负责日常低碳管理工作。7.1.17 智能化管理系统 7.1.17.1 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数字化碳排放监测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社区能源管控中心,安装智能化的自动控制设施,加强社区公共设施碳排放智慧管控,面向家庭、楼宇、社区公共场所,推广智能化能效分析系统。7.1.17.2 智能化管理系统从以下三 个方面评价,得分情况由社区满足以下 要求的数量决定: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对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设备的综合管理与控制;路灯智能化管理系统;能源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及记录、能源资源评估、能源成本分析等功能。农村社区 7.2.1 人均碳排放量下降率 按照7.1.1 的 要求 计算。DB3502/T 1242024 8 7.2.2 绿色出行率 按照7.1.2 的 要求 计算。7.2.3 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 盖率 社区应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因地制宜开通城、镇、村之间的客运车辆,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绿色 出行条件。公共交通站 点500米覆盖 率指以社区 建成区公共 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 点位置按照进出站口 位置计算)为圆心,500 米为半径,服务面积(不重复计算 相交 面积)占建成区面 积的百分比。7.2.4 可再生能源使用普及率 可再生能源 使用普及率 指使用太阳 能、地热等 可再生能源 供热设备的 户数占社区 总户数的百 分比,按 照公式(9)计算:可再生能源使用 普及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设备户数社区总户数 100%(9)注1:可再生能源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注2:户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数。7.2.5 炊事低碳化普及率 炊事低碳化普及率指整户使用电力、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沼气 等清洁能源炉灶的户数占社区总户数的百分比,按照公式(10)计算:炊事低碳化普及率=使用清洁节能炉灶的户数社区总户数 100%(10)注1:清洁能源炉灶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注2:户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数。7.2.6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 按照7.1.7 的 要求 计算。7.2.7 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按照7.1.8 的 要求计算。7.2.8 公共设施节能电器使用率 公 共 设 施 节 能 电 器 使 用 率 指 社 区 公 共 设 施 中 节 能 电 器 数 量 占 社 区 公 共 设 施 电 器 总 数 量 的 百 分 比,包括配电变 压器、电动 机以及管理 机构使用的 空调等,节 能电器应满 足中国能效 标识2 级及以上,按照公式(11)计算:公共设施节能电器使用率=社区公共设施中节能电器数量社区公共设施电器总数量 100%(11)7.2.9 低碳宣传设施 按照7.1.10 的要求计算。7.2.10 新建农房节能普及率 DB3502/T 1242024 9 指新建农房 参照国家绿 色农房、农 村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等 相关标准,实施 节能设 计和建造的 情况,按 照公式(12)计算:新建农房节能普及率=参照节能标准新建农房户数新建农房总户数 100%(12)注:户数指抽样调查样本范围内住户数。7.2.11 农村污水再生利用 农村污水再生利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评价,得分由社区满足以下要求的数量决定:建有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回用去向明确。7.2.12 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社区应制定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加强农村自然景观保护,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荒山荒地造林,实施河道清淤和排洪沟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7.2.13 低碳生活指南 按照7.1.13 的要求计算。7.2.14 社区环境满意度 按照7.1.14 的要求计算。7.2.15 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 按照7.1.15 的要求计算。7.2.16 碳排放管理体系 按照7.1.16 的要求计算。7.2.17 智能化管理系统 7.2.17.1 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数字化碳排放监测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社区能源管控中心,安装智能化的自动控制设施,加强社区公共设施碳排放智慧管控,面向农宅、社区公共场所,推广智能化能效分析系统。7.2.17.2 智能化管理系统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得分情况由社区满足 以下 要求的数量决定:农宅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对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设备的综合管理与控制;路灯智能化管理系统;能源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及记录、能源资源评估、能源成本分析等功能。DB3502/T 1242024 10 A A 附录A(资料性)低碳社区调查问卷范本 低碳社区调查问卷(范本)尊敬的住户:您好!我们是 社 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 会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社区低碳发展水平,创建低碳社区,现向您进行问卷调查,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请您在所选答案序号后面打“”或在“”填写。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年龄:(1)18 岁 以下(含 18 岁)(2)19-29 岁(3)30-39 岁(4)40-49 岁(5)50-59 岁(6)60 岁以上 3.您的学历:(1)初中及 以下(2)高 中(3)大专(4)本科(5)硕士研究 生(6)博士 研究生 4.您在社区 的居住年限:(1)1 年以 下(含 1 年)(2)1-3 年(含 3 年)(3)3-5 年(含 5 年)(4)5 年以 上 5.家庭人口 数:人 二、能源消费情况(如无准确数据,可填写区间数据)1.家庭用电 量:家庭年度累计总用电量 度或家 庭年度累计总电费 元。2.家庭用气 量:家庭年度累计总用气量 度或家 庭年度累计总燃气费 元。DB3502/T 1242024 11 三、低碳生活方式 1.绿色出行:每日出行次数为 次,其中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网约车等)出行次数为 次。2.家庭中LED 灯具使用率 是否达 90%以 上:(1)是(2)否 3.是否整户 使用高效制冷电器(中国能效标识 2 级及以上(GB 20052、GB 18613)冰箱、空调等制冷电器):(1)是(2)否 4.家庭是否 实行垃 圾分类收集:(1)是(2)否 5.家庭是否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可再生能源供热设备(仅农村社区居民填写):(1)是(2)否 6.家庭是否 全部使用电力或燃气等清洁能源炉灶(仅农村社区居民填写):(1)是(2)否 四、低碳建筑和低碳管理 1.新 建 农 房 是 否 参 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2013)、福建省农村村民建房质量安全和建筑风貌管理 规定(闽建20232 号)等相关规定,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采用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环保装修材料、节水器具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材料和技术。(仅农村社区居民填写,以上满足一项即为“是”):(1)是(2)否 2.是否对社 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感到满意:(1)是(2)否 DB3502/T 1242024 12 参考文 献 1 GB 18613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2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3 GB/T 31490.1 社区信 息化 第1 部 分:总则 4 GB/T 50284 农村居住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 福建省级温 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6 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7 福建省农村 村民建房质量安全和建筑风貌管理规定(闽建20232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