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1.040.65 CCS B 05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22972024 蕨麻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2024-6-19发布 2024-8-25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97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民族大学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军乔、刘敏洁、吕博文、金欣、杨伟、张文莲、闫格、白世俊、富贵。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 22972024 1 蕨麻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蕨麻良种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量指标、繁殖方式、选地整地、隔离条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2600 m 3300 m蕨麻的良种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63/T 1557 青海蕨麻2号栽培技术规范 DB63/T 1559 青海蕨麻3号栽培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蕨麻 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多年生草本植物-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食用部分为膨大的块根,有球状、棒状、线结状等多种形状。4 产量指标 产量(鲜)为4.50 t/hm7.50 t/hm(300.00 kg/666.7m2500.00 kg/666.7m2)。5 繁殖方式 以块根进行无性繁殖。6 选地、整地、隔离要求 6.1 选地 选择海拔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地平整、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良种生产田。DB63/T 22972024 2 前茬作物避免蕨麻及其他根茎类作物。降水量高于500 mm的地区3年更换良种圃,降水量低于500.00 mm的地区5年更换良种圃。6.2 整地 在前作收后及时秋翻,耕深25.00 cm35.00 cm,要求耕深一致,不重耕漏耕,犁堡齐整。6.3 隔离条件 良种田生产1000.00 m以内没有蔷薇科植物以及蕨麻种植。良种田周边种植非蕨麻作物作为隔离带,隔离带宽大于3.00 m为宜。7 播种 7.1 播种期 按照DB63/T 1557、DB63/T 1559的规定执行。7.2 施肥 施用商用有机肥300kg/hm、尿素12.50kg/hm、过磷酸钙20kg/hm、硫酸钾12kg/hm混合全部施作基肥,后期无需追肥。7.3 选种 选个体大、无霉变、无虫害、新鲜的蕨麻块根。球状块根直径1.00 cm,纯度90%;棒状块根根茎0.30 cm,纯度90%。7.4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5.00 cm 7.00 cm,播量每亩20.00 kg 40.00 kg,株距20.00 cm,行距20.00 cm,每亩保苗16600.00株,覆土,耙磨平。8 田间管理 8.1 中耕除草 按照DB63/T 1557、DB63/T 1559进行田间管理。8.2 灌溉 按照DB63/T 1557、DB63/T 1559的规定执行。8.3 去杂去劣 苗期至匍匐期,拔除幼苗颜色浅绿、小叶长宽比2.00、小叶锯齿浅裂的植株,留小叶长宽比2.00、小叶锯齿中裂或深裂的植株。8.4 病虫害防治 按照DB63/T 1557、DB63/T 1559的规定执行。DB63/T 22972024 3 9 收获和贮藏 9.1 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 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春季采挖。秋季收获:10月中旬或11月上旬,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枯死时,即可采挖。春季收获:3月下旬或4月下旬,土壤解冻时采挖。人工采挖,采挖深度10.00 cm25.00 cm。9.2 块根筛选 球状块根用筛孔1.00 cm的电动多层筛子筛去直径小于1.00 cm的块根,除去棒状、线结状、纺锤状块根,保留直径1.00 cm块根作为良种;棒状块根用筛孔0.50 cm的电动多层筛子筛去根茎小于0.50 cm的块根,除去球状块根,保留根茎0.50 cm的棒状块根作为良种,将筛选好的蕨麻良种装入有内层塑料膜的编织袋,标明名称、数量、产地,编号登记,保存,及时播种。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