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CCS B 43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 03792024 牦牛高效养殖技术规范 2024-06-24发布 2024-07-24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4/T 03792024I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圈舍建设要求.15 饲草饲料.16 饲养管理.16.1 饲养技术.26.2 饲养方式.37 繁育.37.1 配种季节.37.2 配种方式.38 出栏.49 疫病防治.49.1 防疫.49.2 消毒.49.3 驱虫.49.4 废弃物处理.410 档案管理.4附 录 A(资料性)生产记录.5附 录 B(资料性)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6附 录 C(资料性)防疫记录.7DB54/T 0379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林周县畜牧兽医站、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彦宾、巴桑旺堆、次旦央吉、孙光明、次桑卓玛、李鑫、石维彬、洛桑扎西、胡江、索朗扎西、平措占堆、索朗、次央、桑琼拉姆、索朗曲珍。DB54/T 037920241牦牛高效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牦牛高效养殖过程中圈舍建设要求、饲养管理、繁育、出栏、疫病防控、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牦牛养殖的企业、养殖场和合作社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犊牦牛出生至6月龄期间的牦牛。3.2育成牦牛断奶至性成熟配种前的牦牛。4圈舍建设要求4.1圈舍选择地势较高、平坦、避风向阳、坐北朝南、干燥通风、水质好、水源充足地段。4.2屋顶采用单列式或双坡式的塑料暖棚或彩钢保温结构,墙体宜为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建筑材料应防水、保温、耐火、防雪压。4.3舍内平面布局应满足饲养方式的要求,应保温、采光性能良好。5饲草饲料牦牛常用的饲草饲料主要包括青干草、玉米、麸皮、青稞、豆粕、预混料等,应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均应符合GB 13078的要求。6饲养管理DB54/T 0379202426.1饲养技术6.1.1种公牛6.1.1.1配种期的种公牦牛与母牦牛群同群放牧,采用饲喂生鸡蛋、胡萝卜等补充蛋白质;非配种期的种公牦牛单独放牧或与阉牛组群等方式放牧,远离母牦牛,保证体质体况。6.1.1.2及时淘汰更换种公牦牛,防止近交交配。6.1.2繁殖母牦牛6.1.2.1空怀期应在牧草较好的草场放牧,投放矿物质营养舔砖,使母牦牛尽快恢复体况。6.1.2.2妊娠期6.1.2.2.1妊娠前期选择优质草场,早出牧晚归牧,延长放牧时间;避免长途迁徙和人为剧烈追赶,防止流产。6.1.2.2.2妊娠后期随着妊娠月龄的增加,放牧区由远到近,晚出牧早归牧,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日粮营养水平。6.1.2.3哺乳期6.1.2.3.1产奶母牦牛因挤奶和哺乳犊牛,加强补饲精料补充料,保持良好的体况,尽早发情配种,提高繁殖率。6.1.2.3.2根据草场的质量、犊牦牛的生长发育、母牦牛的产奶量及体况等来调节牦牛的挤奶量。6.1.3犊牛6.1.3.1犊牦牛一般为自然哺乳,多数地区在犊牦牛吃完初乳后要挤奶,必须根据犊牦牛的生长发育状况调整对母牦牛的挤奶量。6.1.3.2犊牦牛每日采食时间较短,卧息时间多,在放牧时不宜远牧,防止驱赶或游走过度,要保证充足的卧息时间。6.1.3.3犊牦牛在 2 周龄采食牧草,3 月龄采食大量牧草,随月龄的增长哺乳量逐渐减少,哺乳至 6月龄时,应断乳并分群饲养。6.1.3.4饲养人员认真观察犊牦牛采食、反刍、排便和牛的精神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诊治。6.1.3.5冬季应提供干燥保暖的棚圈供犊牦牛卧息。6.1.4育成牛6.1.4.1在水草充足的草场放牧,合理利用草场,先远后进,先山后滩,对体况较差的进行补饲。6.1.4.2选出后备公牦牛和后备母牦牛,公母隔离放牧,防止早配。6.1.4.3将断奶后到性成熟配种前的后备母牦牛统一组群饲养,并严格控制种公牦牛入群。6.1.5育肥牛6.1.5.1育肥前应做好犊牦牛断奶、分群、去势、驱虫等准备工作。6.1.5.2每天应有12小时以上的放牧时间,归牧后根据采食情况适当补饲精料补充料和牧草。6.1.5.3出栏前90天进行短期育肥,体重达到300公斤以上应及时出栏。DB54/T 0379202436.2饲养方式采用夏秋放牧、冬春放牧兼补饲的方式。6.2.1放牧管理6.2.1.1放牧地选择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畜种,常年生活在海拔高、气压低、气候寒冷的地区,生存完全依赖于天然牧地。放牧地随着季节而变化,一般将牧场划分为夏秋季牧场和冬春季牧场。6.2.1.2放牧管理6.2.1.2.1牦牛群白天放牧。夏秋季放牧12小时以上,冬春季放牧10小时以上。6.2.1.2.2冬春季气候寒冷、风大积雪、牧草枯黄质差,应做好保膘和保犊;选择避风向阳的牧地,晚出牧、早归牧,归牧后适量补饲,做好保温。6.2.1.2.3夏秋季气候适宜,牧草鲜嫩营养丰富,应早出牧、晚归牧,应做好抓膘和配种,待出栏的牦牛在入冬之前出栏,其他牛只为越冬渡春打下好的基础。6.2.1.3分群放牧放牧时对牦牛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生产特征、生理阶段、采食习性进行合理组群,规模以 80头100头为宜;应轮换使用牧地,实行轮牧和休牧制度。6.2.2补饲管理6.2.2.1冬春季放牧归牧后应补饲适量青干草和精料补充料。6.2.2.2放牧条件不充足、草地质量较差或冰雪天时,应增加补饲料比例和延长舍饲时间,分群分批间隔式放牧与舍饲。6.2.2.3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6.2.3补饲量6.2.3.1种公牦牛一般不补饲,在配种期每头每日给予补饲1.0千克1.2千克精料补充料。6.2.3.2母牦牛在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每头每日适当给予0.8千克1.0千克精料补充料。6.2.3.3犊牦牛在冷季或实施早期断奶时进行适当补饲每头每日0.2千克0.3千克精料补充料6.2.3.4育成牛在冷季或生长期每头每日适当补饲0.6千克0.8千克精料补充料。6.2.3.5育肥牛在育肥期每头每日补饲1.5千克2.0千克精料补充料。7繁育7.1配种季节传统放牧养殖牦牛集中在7月份9月份发情,应做好配种工作。如是舍饲养殖,牦牛全年发情配种。7.2配种方式DB54/T 037920244一般采用自然交配,按公母比例1:151:20为宜。根据繁育要求,也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8出栏依据饲养规模适时出栏。9疫病防治9.1防疫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及时给牛只免疫接种。9.2消毒9.2.1保持牛舍内外环境卫生,食槽、水槽、用具等应定期清洗、消毒,牛舍门口设置消毒池。9.2.2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牛舍,确需进入必须严格消毒。9.3驱虫春秋各驱虫一次。9.4废弃物处理9.4.1养殖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符合GB 18596的规定。9.4.2病、死牛应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应隔离饲养、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10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包括生产性能测定、系谱记录、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死亡淘汰等,见附录A、附录B、附录C。DB54/T 037920245A A 附 录 A(资料性)生产记录 表A.1 基本信息耳标号出生日期 性别 初生重 父系耳标号 母系耳标号 外貌特征 配种方式 备注表A.2 变动记录变动情况圈舍号 时间出生头数 调入头数 调出头数 死淘存栏数 备注表A.3 测量记录测量项目 耳标号 测定日期体重(kg)体高(cm)体斜长(cm)胸围(cm)管围(cm)测量人 备注6月龄12月龄18月龄DB54/T 037920246B B 附 录 B(资料性)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表B.1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开始使用时间 投入产品名称 生产厂家 批号/加工日期 用量 停止使用时间 备注DB54/T 037920247C C 附 录 C(资料性)防疫记录表C.1 防疫记录消毒 免疫 驱虫 病、死牛处理消毒时间消毒场所消毒药名称用药剂量消毒方法免疫时间免疫数量疫苗种类生产厂家免疫剂量驱虫时间驱虫药物发病时间发病症状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病、死牛处理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