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CCS B 43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 03782024 牦牛短期育肥技术规范 2024-06-24发布 2024-07-24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4/T 03782024I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场址选择与建设.14.1 场址选择.14.2 牛舍建设.15 饲草饲料.26 育肥牦选择与组群.26.1 育肥牦牛选择.26.2 育肥牦牛组群.27 育肥牦牛饲养.27.1 夏季强度放牧育肥.27.2 放牧兼补饲育肥.27.3 半舍饲育肥.27.4 全舍饲育肥.38 育肥牦牛管理.38.1 放牧管理.38.2 环境管理.38.3 饮水管理.38.4 出栏管理.39 疾病防治.39.1 疾病监测.39.2 免疫接种.39.3 废弃物处理.310 档案记录.410.1 购牛档案.410.2 生产记录.410.3 出场纪录.410.4 资料档案.4附 录 A(资料性)育肥牦牛补饲参考配方.5附 录 B(资料性)育肥牦牛档案记录.6DB54/T 0378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林周县畜牧兽医站、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彦宾、次旦央吉、巴桑旺堆、次桑卓玛、孙光明、李鑫、达娃群卓、安添午、胡江、索朗扎西、洛桑顿珠、洛桑扎西、平措占堆、索朗、次央、孙建春、邹雨婷。DB54/T 037820241牦牛短期育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牦牛短期育肥的场址选择与建设、育肥牦牛饲养与管理、疫病防治、档案记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从事牦牛养殖的企业、养殖场、合作社和养殖户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育肥牛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3.2短期育肥短时期内牦牛快速增重的养殖方式。4场址选择与建设4.1场址选择4.1.1牛场建设前环境评估,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88要求。4.1.2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地段。4.1.3场区整体布局合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各圈舍门口应设置消毒池。4.2牛舍建设4.2.1依据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建造育肥牦牛棚圈。4.2.2建筑材料和饲养设备应选用高效低耗,便于清洗消毒、耐腐蚀的材料;地面、墙壁和屋顶应坚固、防水、防火、防风、防雪压。DB54/T 0378202424.2.3圈舍、通道、地面、储存装置不应有尖锐突出物,根据 TMR 搅拌车尺寸或者牛场的实际,饲喂通道宽4.0 米5.0米。4.2.4采用通栏、地面式料槽。料槽地面光滑、耐用、无死角。4.2.5棚圈夏秋季应加强通风和降温,冬春季应加强防寒保暖。5饲草饲料5.1饲草饲料应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均应符合GB 13078的要求。5.2各种原料和产品应分类存放、清晰标识,防止饲草饲料变质和交叉污染。6育肥牦牛选择与组群6.1育肥牦牛选择6.1.1选择4岁5岁,体重在180千克210千克的架子牛。要求健康、食欲强、背腰平直、四肢强健。6.1.2购入的育肥牦牛在隔离场(区)观察30天,无异常时应转入育肥群。6.2育肥牦牛组群6.2.1育肥牦牛按体重、性别、年龄、体况等合理分群,编号、称重、建立档案,转入育肥期饲养。6.2.2育肥牦牛组群后第7天15天集中进行药物驱虫,驱除体内、体外寄生虫。7育肥牦牛饲养7.1夏季强度放牧育肥7.1.1育肥牦牛在夏季专用育肥围栏草场内自由放牧和饮水,早出牧、晚归牧,每天放牧时间 16 小时18小时,亦可采用全天候24小时放牧,让牦牛多采食牧草;任意舔食舔砖。7.1.2出牧后由低地逐渐向通风凉爽的高山放牧,由牧草质量差或适口性差的牧草,逐渐向牧草质量好的牧场放牧。7.2放牧兼补饲育肥7.2.1育肥牦牛在夏季专用育肥围栏草场内自由放牧和饮水,每天放牧时间不少于12小时;任意舔食舔砖。7.2.2出牧前及归牧后按牦牛体重0.8%1%补饲精粗比为4:6的饲料,先精后粗,精料补充料配方参见附录A表 A.1。7.3半舍饲育肥7.3.1育肥牦牛在冬季专用育肥围栏草场内自由放牧和饮水,晚出牧,早归牧,放牧时间控制在 8 小时以上。7.3.2归牧后赶入棚圈内补饲,第二天早晨再补饲后出牧。日补饲量按牦牛体重的1.0%1.5%补饲精粗比为4:6 的饲料,先精后粗,精料补充料配方参见附录A表A.2。DB54/T 0378202437.3.3遇极端暴雨暴雪天气,育肥牦牛不出牧。7.4全舍饲育肥7.4.1育肥牦牛在棚圈内全舍饲饲养,日补饲量按牦牛体重的2.0%2.5%饲喂精粗比例为4:6的饲粮。7.4.2采用TMR全混合日粮,每日饲喂两次。7.4.3夏秋季育肥精料补充料和冬春季育肥精料补充料配方分别参见附录A表A.1和表A.2。8育肥牦牛管理8.1放牧管理8.1.1放牧牦牛每隔15天20天转换一次草场,放牧时少追赶、减少出牧归牧时牦牛体力的消耗。8.1.2天气炎热时,中午让牦牛在凉爽的地方反刍和卧息;风雪天近牧,放牧在避风的洼地或山湾。8.1.3应对牛只和生产设施设备定期巡视、检查,以便发现和隔离病牛、死牛或受伤的牛。8.1.4日常应仔细观察牦牛的食欲、精神状态、反刍、排便和饮水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治。8.2环境管理8.2.1定期应对场区、棚圈及生产设施设备进行消毒。8.2.2育肥牦牛出栏后,牛舍彻底清扫干净,用水冲洗,消毒并空圈 10 天15 天再转入下批次育肥牦牛。8.3饮水管理8.3.1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8.3.2牛场或围栏内的水塔或其他贮水设施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并定期清洗和消毒。8.4出栏管理8.4.1牦牛育肥期控制在90天120天。8.4.2达到育肥目标,视育肥牦牛膘情状况、市场行情,及时、分批组织出栏。9疾病防治9.1疾病监测9.1.1定期对牛群进行环境安全评估,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9.1.2对口蹄疫、炭疽、包虫病等对牦牛威胁较大及当地常发疫病进行监测。9.2免疫接种9.2.1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牛群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实施。9.2.2建立免疫档案,记录免疫的疫苗种类、厂家、有效期、产品批号、接种日期和接种量等信息,应存档备案。9.3废弃物处理DB54/T 0378202449.3.1养殖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符合GB 18596的规定。9.3.2病、死牛应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应隔离饲养、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合群。10档案记录10.1购牛档案建立健全育肥牦牛生产档案,记录购牛日期、购牛产地、购入数量、牛只年龄、体重等信息。参见附录B表B.1。10.2生产记录包括饲料来源及配方、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喂料量,牛群健康状况、免疫记录、用药记录、发病及治疗情况、死亡数、死亡原因等。参见附录B表B.2。10.3出场纪录包括出场牛号、出售日期、数量和销售地记录等。参见附录B表B.3。10.4资料档案资料应妥善保存,至少保存5年以上,以备查阅。DB54/T 037820245A A 附 录 A(资料性)育肥牦牛补饲参考配方表A.1 夏秋季育肥牦牛精料补充料配方原料 比例(%)原料 比例(%)玉米 52.0 磷酸氢钙 1.5麸皮 13.0 酵母培养物 2.0青稞 11.5 饲料级氯化钠 1.0豆粕 18.0 1%预混合饲料 1.0表A.2 冬春季育肥牦牛精料补充料配原料 比例(%)原料 比例(%)玉米 56.0 磷酸氢钙 1.5麸皮 14.0 酵母培养物 2.0青稞 7 饲料级氯化钠 1.0大豆磷脂粉 5.5 1%预混合饲料 1.0豆粕 12.0DB54/T 037820246B B 附 录 B(资料性)育肥牦牛档案记录表B.1 购牛档案耳号 购牛日期 购牛产地 年龄 体重表B.2 生产档案免疫时间 疫苗种类 驱虫时间 驱虫药物 发病时间 发病症状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病、死牛处理表B.3 销售档案出栏体重 出售日期 销售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