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384-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384-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384-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384-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384-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4/T 0384-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CCS B 05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 03842024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4-06-24发布 2024-07-24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4/T 03842024I目 次前言.II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34 播前准备.45 机械配置.56 贮藏.97 生产档案.9附录A(资料性)马铃薯生产常用机型一览表.10附录B(规范性)马铃薯投入品生产质量安全跟踪与生产操作档案.11DB54/T 0384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勇、段鹏、班洪光、金凯、梁莎、达娃群卓、张海芳、范瑞英、尹中江、常子惠、陈初红、祁驰恒、彭君、焦国成、杨小俊。DB54/T 038420243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播前准备、机械配置、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机具的保养和存放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河谷农区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GB/T 25417 马铃薯种植机 技术条件NY/T 648 马铃薯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650 喷雾机(器)作业质量NY/T 990 马铃薯种植机械 作业质量NY/T 1225 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925 在用喷杆喷雾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2706 马铃薯打秧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3213 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54/T 0028 无公害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脱毒种薯利用化学、生物或其他的技术措施,去除马铃薯体内的病原,经过繁殖脱毒苗处理,逐代繁殖增加种薯数量的产出的各级种薯。包括: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用种薯。3.2病虫薯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染,受到伤害的薯块。3.3机械伤DB54/T 038420244机械化操作或者运输过程中,因挤压、碰撞等外力作用造成的伤害。3.4扎扭在早春农田解冻时,先采用浅耕细耙措施,再浇灌早春水,为农田中的野燕麦等杂草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诱发杂草种子发芽。待杂草长出2片3片叶子时,再采用深耕深翻的方式,闷死杂草幼苗的除草措施。4播前准备4.1地块选择4.1.1地块要求选择适宜机械化作业,集中连片且排灌方便的地块。地表平坦,地块平整,平整度10cm。前茬作物为豆类或者禾谷类作物,忌连作。4.1.2土壤条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或砂壤土。4.1.3地块处理前茬残膜率20%时,需用残膜回收机械进行残膜回收。秸秆还田的地块,秸秆、根茬的长度不宜超过10cm,还需对地块进行深耕作业。4.1.4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4.2种薯选择选用商品性好的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芽眼浅的品种和脱毒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中的规定。脱毒种薯每3年5年应进行换种,种薯的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相关规定。播种前进行选种薯,淘汰病虫薯、机械伤、烂薯和纤细芽薯,晾晒时间:2h10h。忌暴晒,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4.3种薯处理4.3.1种薯催芽对于在保护地反季节栽培的马铃薯及需要打破休眠的种薯,要进行催芽处理。催芽的主要方法有:a)变温处理:将块茎放在4以下存放14d21d,再放置1825下至完全发芽为止。b)赤霉素处理:新收获的块茎浸泡在浓度为 5mg/L10 mg/L 的赤霉素中 10 分钟20 分钟,然后风干,再置于 1825下发芽。休眠期已过、薯块已开始发芽的种薯不能使用。经自然休眠或打破休眠的种薯,当幼芽萌发时,应将其暴露在散射光下培养壮苗,达到生理壮龄后再播种。催芽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DB54/T 0384202454.3.2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当薯块较大时可在播前4d7d切块,切块大小以50g为宜,每块至少要带1个芽眼,且芽眼必须位于薯块中间。4.3.3药剂拌种薯块用混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 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 0.1)的草木灰拌种。切刀每使用 10min,用 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 75酒精浸泡 l 分钟2分钟或擦洗消毒,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对切刀消毒。及时对薯块摊晾,伤口愈合后播种。摊晾不宜堆积过厚,以防烂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的地区,宜选择整薯作为种子。4.4播前施肥可先采用人工的方式均匀漫撒,然后再利用旋耕机进行耕整地作业;也可利用一体机,采用边耕整边施肥的方式,一次性将肥料施入地块。5机械配置5.1配置原则a)应选择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能适宜西藏特殊地理环境地貌的农机具;b)应按照农机具的使用说明书,定期对农机具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农机具在安全的前提下,正常作业;c)农机具的操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大型农机具操作者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5.2耕整地机具5.2.1旋耕机可采用旋耕机,打破地块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同时切碎杂草和埋于地底的根茬。5.2.1.1技术要求建议采用7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作为配套动力,作业速度6km/h,旋耕深度8cm,作业质量应达到GB/T 25417 的要求。5.2.2分离除杂残膜机秋后灭茬完成后用分离除杂残膜机,对地块进行除杂、捡拾残膜。春季整地作业完成后,再次进行除杂清理。5.2.2.1技术要求建议采用40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作为配套动力,作业深度:0cm20cm;作业速度:4km/h6km/h;残膜拾取率在95%以上;平整地垄,捡取树根等杂物。5.2.3深松联合整地机集翻耕、深松、耙地、镇压等多道工序为一体,进行平土、碎土、灭草及灭茬等。同时可以起到镇压和平整地表的作用。DB54/T 0384202465.2.3.1作业时间秋收后及时翻耕,土壤含水量在18%22%时,是翻耕土地的最适宜湿度。上冻前及时开展整地作业,防止跑水跑墒,实现地块的秋墒春用。5.2.3.2技术要求秋翻耕深应在16cm22cm,春翻耕深应14cm,深浅一致,误差小于1.5cm;开闭垄距离40m,开垄宽度30cm,闭垄高度lOcm,深度15cm;不漏耕,不重耕、无沟壑,地表平坦,平整度10cm。5.2.4扎扭在早春农田解冻时,进行扎扭处理,扎纽时长为15d25d。5.3机械化播种5.3.1播种机具选择适宜于西藏马铃薯生产的播种机、铺膜、铺管以及配套的动力装置。配套动力40马力60马力轮式拖机作为动力装置,工作幅宽1100mm,作业生产率0.12 hm2/h,适应膜宽度90cm1 00cm。5.3.2技术要求5.3.2.1操作人员要求驾驶人员应进行过专业培训,辅助人员应做好起线器的起落工作,以及做好地膜,滴灌管的工作,并及时检查马铃薯落种情况,做到及时补种。5.3.2.2生产技术要求亩播量150kg175kg,播深10cm15cm,行距25cm28cm,株距25cm30cm;起垄型种植要求垄高20cm25cm,垄距100cm110cm,垄底宽50cm60cm,作业速度3.5 km/h 5 km/h。5.3.3播种时机一般土壤深约10cm处地温为78时即可播种。拉萨、山南海拔3500米3700米区域4月中旬5月初播种,林芝海拔3000米3500米区域4月初4月底播种,日喀则海拔3820米4000米区域4月中旬5月中旬播种。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各地播期可相应提早15d30d。5.3.4作业质量作业的技术条件应按照GB/T 25417规定的要求进行,作业质量应按照NY/T 990相关规定执行。5.4田间管理机具5.4.1施肥5.4.1.1施肥量亩施有机肥1500kg,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kg作为基肥,10kg尿素作为追肥。DB54/T 0384202475.4.1.2施肥机具基肥可根据牵引拖拉机的机型,选择牵引式或者悬挂式撒肥机。追肥可选马铃薯中耕施肥机,一次完成松土、追肥、培土、锄草等中耕作业。5.4.1.3技术要求均匀撒播于地块,不能出现重撒和漏撒现象。在“扎扭”完成后或者地膜铺盖好后,及时进行撒施。机械作业时,尽量保持匀速运行,速度小于5km/h。牵引动力95马力(70kw)。5.4.2植保5.4.2.1作业时间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期病虫草害的情况以及农艺技术要求进行防治。苗后除草剂应在植株3叶5叶时进行。5.4.2.2植保机具5.4.2.2.1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使用应遵循NY/T 1225 的规范要求。5.4.2.2.2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操作规范以及质量评价应遵循NY/T 1925 的规范要求。5.4.2.2.3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机应用的技术规范应遵循NY/T 3213的要求。5.4.2.3农艺要求a)作业速度不宜超过5km/h;b)机具要求雾化效果好,喷洒均匀;c)作业应符合NY/T 1276和NY/T 650的相关要求;d)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应符合相关规定。5.4.3灌溉5.4.3.1灌溉时间出苗期:土地干旱,应及时灌水,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发棵期:在植株的发棵期以及盛花期要保证充裕的水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结薯期: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当马铃薯块茎长至2cm 3 cm时,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对地块及时灌溉。天气干旱的情况下,结薯期应灌溉三次,每次灌溉间隔5d7d,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忌大水漫灌。成熟期:要控制水分,防止块茎发生病害和烂薯的现象。收获前10d15d禁止灌溉。5.4.3.2灌溉形式灌溉可采用喷灌、沟灌等高效节能的灌溉技术进行灌溉。5.4.3.3灌溉机具DB54/T 038420248a)减少地面灌溉,降低土壤盐碱,优先选择喷灌。b)电力供应有保障的地区,优先选用电动机作为动力,降低作业成本。c)电力供应无保障的地区,选择内燃机作为配套动力,优先选用离心泵,便捷高效。5.4.4中耕培土在马铃薯的整个生产期,一般进行2-3次中耕培土。5.4.4.1作业时间在苗高10cm左右,尚未形成匍匐茎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中耕培土深度可合理的深锄。第二次中耕培土,以除草为主,此时匍匐茎已形成,匍匐茎顶端也开始膨大,应合理浅耕。第三次在植株即将封垄时进行。三次中耕培土,可完成对马铃薯生产的筑垄、松土、追肥、除草等作业。5.4.4.2技术要求作业后,行间无土壤堆积和沟道的现象,行间土壤松碎。每次作业都要均匀一致。作业时应做到不伤苗、不伤垄、不伤匍匐茎。不重耕、不漏耕、不错行等。5.4.4.3中耕培土机作业行数:4行;松土深度:10cm15cm;工作幅宽:3.6m5.5m;配套动力70kw(95马力)。5.4.5打秧5.4.5.1农艺要求作业时拖拉机车轮应走在垄沟,以中等速度匀速行进,拖拉机要顺垄沟直线行走,避免压坏垄台。5.4.5.2打秧机打秧作业一般在收获前10天前进行,配套动力58.8kw(80马力),切碎长度120mm,留茬高度8cm,打秧率90%。5.4.5.3作业质量业质量应符合NY/T 2706的有关要求。5.4.6收获植株停止生长,茎叶渐枯黄,为最佳收获期。打秧7天10天后,薯皮呈老化状态时,及时收获。5.4.6.1农艺要求a)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土壤情况收获机进地块前需调整好犁铲入土的深度(挖掘深度为 100mm300mm)和入土角度(040)。避免出现机械伤或者丢薯;b)切土圆盘入土部门开30刃角,用以切开薯垄;c)收获作业质量(破皮率、损伤率、损失率等)应符合NY/T 648的相关要求。5.4.6.2马铃薯收获机DB54/T 038420249工作效率3.5 亩/小时,作业速度3 km/h4 km/h,挖掘深度20 为宜,明薯率96%,破皮率2%,伤薯率1.5%。6贮藏收获后,马铃薯块茎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禁止雨淋和霜冻。收获后去掉机械伤,表皮变绿的薯块,在阴凉处静置20d30d后,入窖(库)储藏。入库后按照品种分类摆放,储存容量不宜超过库房的2/3,库房温度不高于5,定期通风,避免阳光直射。7生产档案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如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药品时,须做好记载,详细内容参见附录 B。生产档案应妥善保存。8机具保养与存放作业季结束后,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所有机械进行全面检查,做好维修保养;一切工作结束后,停入农机库。DB54/T 0384202410A A 附 录 A(资料性)马铃薯生产常用机型一览表序号 农艺需求机械 推荐机具 机具型号 配套功率(kw)生产率F3-40 66.2-88.3液压翻转犁F4-44 88.3-117.7K3-35 51.5-66.2小型单向犁K4-35 66.2-88.3圆盘犁 1LY(F)-325 36.8-40.5 5.62亩/小时IS-230 73.5-99.2 24-31亩/小时深松机IS-250 91.9-110.2 26.5-34亩/小时1GKN-200 44.1-58.8 6亩/小时1 耕整地机械旋耕机1GKN-300 88.3-110.3 8-14亩/小时2 施肥机械 撒肥车 HS-1000 36.8-73.6 800kg/h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3WFB18-3 1.18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3WPZ-700 36.8 3 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 T50 4 6L/min打秧机 4MFS-4 66 5亩/小时4U-90 22-29.4 3.5亩/小时 4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4U-170A 90 6-8亩/小时DB54/T 0384202411B B 附 录 B(规范性)马铃薯投入品生产质量安全跟踪与生产操作档案表B.1 投入品 生产质量安全跟踪档案田块序号 面积 使用日期 品名 剂型 生产厂家 施用方法 施用量 记录人12注1:投入品按照化肥或者农药填写。注2:面积计量单位按照亩填写。注3:剂型按照颗粒、粉末、液体填写。注4:施用方法按照人工撒播、人工喷播、机械撒播、机械喷播填写。注5:施用量计量单位按照化肥用kg,农药用g或者mL填写。注6:投入后及时记载。表B.2 机具 生产操作档案田块序号 面积 操作日期 操作内容 完成情况 公里数 记录人12注1:机具按照拖拉机其他机具填写。注2:面积计量单位按照亩填写。注3:操作内容按照实际工作内容填写,可填翻地、整地、施肥、播种等。注4:完成情况按照已/未完成填写。注5:公里数按照工作开始及结束时公里表上的数量记录。注6:使用后及时记载。表B.3 常见农机具 调研档案农机具品牌 型号 配套动力 生产效率 质量评价 记录人12注:评价标准可分为优、中、差三等个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