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A16 备案号:37265-2012 WW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T 0041 2012 室外铁质文物封护工艺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ating process of out-door iron cultural relics(报批稿)2012-07-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发 布 2012-08-01实施 省文旅标技委 目 次 WW/T 00412012 前言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前期准备 1 4.1 待封护的文物 1 4.2 材 料 1 4.3 工具与辅料 1 4.4 作业条件 1 5 操作工艺 1 5.1 工艺流程 1 5.2 涂 覆 1 5.3 干 燥 2 5.4 检 验 2 5.5 封护层修补 2 5.6 记 录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封护实施记录表 4 I 省文旅标技委 WW/T 00412012 II 省文旅标技委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清林、潘路、马立治、沈大娲。WW/T 00412012 III 省文旅标技委 WW/T 00412012 IV 省文旅标技委 1 范 围 室外铁质文物封护工艺规范 WW/T 00412012 本标准规定了室外铁质文物涂层封护的前期准备和操作工艺。本标准适用于室外铁质文物涂层封护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 82642008 涂装技术术语 WW/T 00092007 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82642008和WW/T 0009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前期准备 4.1 待封护的文物 已完成封护前必要保护工序的室外铁质文物。4.2 材 料 所选用封护材料的透明度、光泽度、耐水性、附着力、pH值等性能指标应符合保护方案设计要 求。4.3 工具与辅料 根据文物及所选用封护材料,可选择毛刷、喷枪、喷笔、热喷枪、气泵等工具和棉花、纱布、细 麻丝或尼龙丝等辅料。4.4 作业条件 4.4.1 作业场所应有防火、安全防护和通风措施,施工安全应符合GB 6514的要求。4.4.2 作业环境应符合所选封护材料规定的施工条件。4.4.3 露天封护施工作业应选择适宜的天气,遇雨、大风、严寒等均不宜作业。4.4.4 封护过程中应维护施工现场环境,防止扬尘。5 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 涂层封护工艺流程包括涂覆、干燥、检验、封护层修补和记录。5.2 涂 覆 5.2.1 基本要求 封护材料的涂覆遍数应按照保护方案设计要求确定。如需涂覆两遍(含)以上,应待第一遍涂覆 的涂层实干后再涂覆第二遍。5.2.2 手工刷涂 1 省文旅标技委 WW/T 00412012 刷涂时,应使毛刷与涂覆面保持适当角度,顺一个方向轻轻地刷动,均匀地在涂覆面上刷上涂 料,涂膜中需无气泡。不易涂刷的部位应用小毛刷预先涂覆,防止漏涂。对快干涂料应使用软毛刷分块刷涂,即将涂覆面分成若干块。每块刷涂均按上述方法进行。刷涂 时要求动作轻快、准确,尽量避免回刷。每刷涂一块都应与上一块重叠1/3的刷涂宽度。直到全部涂覆 面刷涂完为止。5.2.3 搓 涂 搓涂可使用纱布包裹棉花制成棉团,也可使用细麻丝或尼龙丝团,蘸取适量封护材料,手工擦 涂。5.2.4 喷 涂 喷涂时喷枪方向应尽量垂直于器物表面,喷嘴与涂覆面保持适当距离。操作时后一喷涂带边缘应 与前一喷涂带边缘重叠,以重叠三分之一为宜。喷枪移动速度应尽量保持一致,不可时快时慢。喷涂时,应严格控制喷枪出口处压力。5.3 干 燥 5.3.1 封护层的干燥周期应根据所选封护材料的规定条件确定。5.3.2 在干燥期内,封护层应避免摩擦、撞击以及沾染油污和水渍。5.3.3 在干燥期内,露天施工情况下,如遇有大风或雨雪等天气,应对文物进行遮盖,以达到封护材 料干燥所需条件和洁净的环境。5.4 检 验 5.4.1 外 观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检查,封护层应基本不改变文物表面原本的颜色和光泽,不应出现刷痕、起 泡、发白、桔皮、起皱、起皮和流挂等现象。5.4.2 干燥程度 以手指用力按在涂层上,不留指痕即为表干。5.4.3 附着程度 封护材料完全干燥后,将宽25mm的胶带(黏着力(101)N/25mm或商定)粘于封护层表面,用 手指压紧胶带,胶带中不应夹有气泡。用垂直于封护层表面的力迅速揭下胶带,胶带粘附部位封护层 不应脱落。5.4.4 封护层缺陷检查 封护层缺陷检查可以根据现场工作条件,参照以下三种方法中任意一种进行。a)在封护后的文物上选择平整部位,在面积约为5cm5cm的涂层上涂抹清水,20min30min后 擦除水渍,涂层下不应出现锈斑;b)在封护后的文物上选择较平整部位,向封护层上滴加数滴去离子水,水滴中心至少间隔 20mm。使测试部位不受干扰并充分接触空气;如光照很强或有大风,应以适当方式遮盖防止 过度蒸发。约20至30min后,擦干水滴,封护层不应有发白、气泡等现象;c)在封护后的文物上选择洁净部位,向涂层上滴上23滴亚铁氰化钾溶液,涂层不应变色。如涂 层变蓝色,应迅速将溶液擦除。5.5 封护层修补 干燥后的封护层如发现有局部缺陷,可按本规范规定补涂。5.6 记 录 2 省文旅标技委 WW/T 00412012 使用本标准所述工艺处理文物时应有详细记录,本记录归入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主要应包括 以下内容:a)文物名称及所采用的保护方案编号。b)涂覆环境温度、湿度;封护材料与工具;涂覆遍数及间隔时间;实施单位和实施人员;实施地 点。c)干燥期间环境温度、湿度。d)外观、光泽、颜色、附着程度、封护层缺陷等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时间及检验人。e)如需封护层修补,应在备注中注明补涂部位与补涂面积。封护实施记录表参见附录A的表A.1。3 省文旅标技委 WW/T 00412012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封护实施记录表 表A.1规定了室外铁质文物封护实施过程中需要记录的内容。表A.1 封护实施记录表 文物名称:保护方案编号:涂 覆 干 燥 检 验 备 注 4 环境温度(oC)材料 工具 涂覆遍数 实施单位 实施地点 备注 干燥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备注 外观 颜色 封护层缺陷 备注 检验时间 环境温度(oC)环境相对湿度()间隔时间(h)实施人员 环境相对湿度()光泽 附着程度-检验人 备注-省文旅标技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