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9部分:传统技艺WHT 99.9-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9部分:传统技艺WHT 99.9-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9部分:传统技艺WHT 99.9-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9部分:传统技艺WHT 99.9-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9部分:传统技艺WHT 99.9-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9部分:传统技艺WHT 99.9-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 S 湇湉.湆湈湂.湇湂CCSA 湅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发 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第 9 部分:传统技艺Digi t alsaf eguardingo fth ein t angi b l ecul turalh e ri t ag eDigi t alreso urcesco ll ecti o nandd esc ri p ti o nP art9:Tradi ti o nalc raft smanshi pWH 棷 T 湏湏.湏湆湂湆湇湆湂湆湇-湂湊-湒湞 发布湆湂湆湇-湂湏-湒湞 实施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I目次前言 III引言 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采集方案编制 14.1基本要求 14.2组织与人员 14.3采集方案的内容 14.4采集方案编制步骤 14.5采集要素 14.6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 25采集实施 65.1基本要求 65.2组织与人员 65.3数字资源的采集 65.4采集技术的使用 286数字资源著录 286.1基本要求 286.2组织与人员 286.3著录单位 286.4著录信息源 286.5著录用文字 286.6著录项目 286.7著录步骤 296.8著录细则 29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I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WH/T 99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的第 9 部分,WH/T 992023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总则;第 2 部分:民间文学;第 3 部分:传统音乐;第 4 部分:传统舞蹈;第 5 部分:传统戏剧;第 6 部分:曲艺;第 7 部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第 8 部分:传统美术;第 9 部分:传统技艺;第 10 部分:传统医药;第 11 部分:民俗。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9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春林、刘托。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V引言WH/T 99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用于指导和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的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工作,分为 11 部分。除第 1 部分对采集和著录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外,其余部分的划分依据是国发2008 19 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内容,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类别调整确认为十大门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本文件依据该项目类别对应设置了文件的各部分。本文件对传统技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相关工作者准确把握、深入挖掘传统技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特性,系统、科学地开展采集工作,进行更加专业和规范的表述,提升成果质量。同时,全面、专业地对传统技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进行描述,为数字资源的后续管理、发布和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第 9 部分:传统技艺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传统技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采集实施和著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传统技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H/T 99.1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 第 1 部分:总则3术语和定义WH/T 99.1202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采集方案编制4.1 基本要求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应符合 WH/T 99.12023 中 7.1 的规定。4.2 组织与人员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的组织与人员应符合 WH/T 99.12023 第 6 章的规定。4.3 采集方案的内容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的内容应符合 WH/T 99.12023 中 7.2 的规定。4.4 采集方案编制步骤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的编制步骤应符合 WH/T 99.12023 中 7.3 的规定。4.5 采集要素4.5.1 通用采集要素通用采集要素适用于传统技艺门类中除营造技艺类非遗项目之外的项目,是这些非遗项目应采集的要素,包括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相关习俗、材料、工具、工艺流程、技艺特色、风格流派、传承、典型作品或产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2品、生产与流通、组织机构、文物古迹、文献资料和保护情况。4.5.2 营造技艺专项采集要素营造技艺专项采集要素适用于传统技艺门类中营造技艺类非遗项目,是这类非遗项目应采集的要素,包括非遗项目基本信息、营造理念、建筑形制与形态、营造技艺、相关习俗、传承、组织机构、文物古迹、文献资料和保护情况。4.6 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4.6.1 通用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通用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通用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序号 采集要素 采集对象采集方式文字 图片 录音 录像1 非遗项目基本信息1.1 非遗项目综合概述首次正式进行数字资源采集时,应采集非遗项目的基本信息。再次进行采集时,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补充或修订,完善基本信息内容。必备 必备 1.2 环境 必备 必备 可选1.3 历史沿革 必备 必备 可选1.4 分布区域 必备 可选 1.5 存续状况 必备 1.6 价值 必备 2 相关习俗2.1 相关传说 采集对象包括行业神的传说、起源传说等。必备 必备 2.2 仪式活动采集对象包括行业神祭祀活动、技艺过程中的仪式活动(如开工、完工)、拜师仪式和约束师徒关系的习俗等。必备 必备 必备2.3 禁忌和规矩 采集对象包括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禁忌和规矩。必备 必备 3 材料 必备 必备 可选4 工具4.1行业通用工具和简单机械 必备 必备 可选4.2传承人个人制作的特殊工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为某些特殊技巧的运用而创制的个性化工具。必备 必备 可选4.3具有文物价值的工具或简单机械应选择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工具或简单机械。必备 必备 可选5 工艺流程 必备 必备 必备6 技艺特色6.1因材施艺(含对材料的辨识)应针对非遗项目中的核心技艺选择相关采集对象。必备 必备 必备6.2 手工绝活 必备 必备 必备6.3 秘方 必备 可选 7 风格流派 必备 必备 可选8 传承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3表 1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通用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续)序号 采集要素 采集对象采集方式文字 图片 录音 录像8.1传承人(含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的采集对象选择要求包括:对已故重要传承人,应根据其对非遗项目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影响进行选择。对健在重要传承人,应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代表性传承人;具有较高声誉的传承人;曾经荣获奖项的传承人;具有一定数量代表作品的传承人;在收徒、授徒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传承人;具备现场采集条件的传承人;对非遗项目有重要贡献和重大影响的其他传 承人。必备 必备 必备 必备8.2 传承谱系传承谱系的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谱系;对非遗项目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承谱系;不同流派分支的传承谱系。必备 必备 8.3 传承方式采集对象应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作坊传承;其他方式传承,如学校、单位传承。必备 必备 必备9 典型作品或产品典型作品或产品的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选择:突出体现非遗项目特色的作品或产品;突出体现相应类型特点的作品或产品;由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的作品或产品;代表不同时期和流派的作品或产品。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10 生产与流通10.1 生产 流通包括售卖、交换、赠予等形式,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选择:主要生产厂家和有影响力的家庭作坊、工作室;老字号店铺。必备 必备 可选10.2 流通 必备 必备 可选10.3 工场、作坊与店铺 必备 必备 可选11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采集对象应优先选择活跃度高、影响力大、较为稳定的机构,范围包括行业组织、创作与研究机构、生产与流通单位等。必备 必备 可选12 文物古迹应选择与非遗项目关系紧密且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实物和场所。必备 必备 可选13 文献资料对非遗项目相关文献资料应进行全面采集,在此部分重点采集纸质文献(中文、少数民族文字与外文),包括:古籍、普通图书(含专著、作品集等)、期刊和报纸等正式出版物;手稿(含传承人或项目相关人物所写的传记、日记、匠谚口诀、总结、所绘图纸等)、族谱、家谱、契约(与项目相关的乡规、民约)、合同(主顾与工匠签订的合同、订单等)、账目、墓志碑刻和拓片、内部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必备 必备 14 保护情况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4表 1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通用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续)序号 采集要素 采集对象采集方式文字 图片 录音 录像14.1 保护规划保护情况的采集是指对于保护工作基础条件及其进展状况的动态记录。必备 14.2 保护机制 必备 可选 14.3 保护措施 必备 必备 必备4.6.2 营造技艺专项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营造技艺专项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营造技艺专项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序号 采集要素 采集对象采集方式文字 图片 录音 录像 图纸1 非遗项目基本信息1.1 非遗项目综合概述首次正式进行数字资源采集时,应采集非遗项目的基本信息。再次进行采集时,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补充或修订,完善基本信息内容。必备 必备 1.2 环境 必备 必备 可选 1.3 历史沿革 必备 必备 可选 1.4 分布区域 必备 必备 1.5 存续状况 必备 1.6 特征与价值 必备 2 营造理念 必备 可选 可选3 建筑形制与形态3.1 建筑类型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2 建筑群落布局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3 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4 单体建筑的立面造型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5 单体建筑的建筑结构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6 单体建筑的建筑构件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7单体建筑的建筑装修装饰 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3.8 代表作品营造技艺的代表作品包括建筑群落、单体建筑、建筑的结构、构件和装修装饰。代表作品的采集应覆盖非遗项目的全部类型,同一类型有多个代表作品时,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突出体现非遗项目特色的作品;突出体现相应类型特点的作品;由著名人物制作的作品;代表不同时期和流派的作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作品。必备 必备 可选 可选4 营造技艺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5表 2营造技艺专项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续)序号 采集要素 采集对象采集方式文字 图片 录音 录像 图纸4.1 流派 对营造技艺的采集应覆盖非遗项目主要技艺类型,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选择:非遗项目的特色技艺;代表性建筑的营造工序;被广泛采用的技艺与地方的特殊技艺;非遗项目涉及的主要工种和做法。同一技艺可同时采集不同时期、流派的 样态。必备 必备 可选 4.2 材料 必备 必备 必备 4.3 工具 必备 必备 必备 可选4.4 工种 必备 必备 必备 4.5 做法 必备 必备 必备 可选4.6 工序 必备 必备 必备 可选5 相关习俗5.1 风水 应采集与营造技艺联系紧密的风水、仪式、禁忌和其他类型习俗。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选择:与非遗项目联系紧密的习俗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习俗表现形式;流传区域广泛的习俗表现形式;流传时间悠久的习俗表现形式。必备 可选 可选 可选 5.2 仪式 必备 必备 可选 必备 5.3 禁忌 必备 可选 可选 可选 6 传承6.1传承人(含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的采集对象选择要求包括:对已故重要传承人,应根据其对非遗项目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影响进行选择。对健在重要传承人,应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代表性传承人;具有较高声誉的传承人;曾经荣获奖项的传承人;具有一定数量代表作品的传承人;在收徒、授徒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传承 人;具备现场采集条件的传承人;对非遗项目有重要贡献和重大影响的其他传承人。营造技艺专项还应采集有代表性的营造班、社、队等传承群体。必备 必备 必备 必备 6.2 传承谱系传承谱系的采集对象应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进行选择: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谱系;对非遗项目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承谱 系;不同流派分支的传承谱系。必备 必备 6.3 传承方式采集对象应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作坊传承;其他方式传承,如学校、单位传承。必备 必备 必备 7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采集对象应优先选择活跃度高、影响力大、较为稳定的机构,范围包括社团、创作与研究机构、工场与作坊、行会、学会、协会等。必备 必备 可选 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6表 2营造技艺专项采集对象和采集方式的选择(续)序号 采集要素 采集对象采集方式文字 图片 录音 录像 图纸8 文物古迹应选择与非遗项目关系紧密且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实物和场所。必备 必备 可选 9 文献资料对非遗项目相关文献资料应进行全面采集,在此部分重点采集纸质文献(中文、少数民族文字与外文),包括:古籍、普通图书(含专著、作品集等)、期刊和报纸等正式出版物;手稿(含传承人或项目相关人物所写的传记、日记、匠谚口诀、总结、所绘图纸等)、族谱、家谱、契约(与项目相关的乡规、民约)、合同(主顾与工匠签订的合同、订单等)、账目、墓志碑刻和拓片、内部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必备 必备 10 保护情况10.1 保护规划保护情况的采集是指对于保护工作基础条件及其进展状况的动态记录。必备 10.2 保护机制 必备 可选 10.3 保护措施 必备 必备 必备 5采集实施5.1 基本要求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数字资源采集实施的基本要求应符合 WH/T 99.12023 中 8.1 的规定。5.2 组织与人员传统技艺门类非遗项目数字资源采集实施的组织与人员应符合 WH/T 99.12023 第 6 章的规定。5.3 数字资源的采集5.3.1 通用采集对象的采集5.3.1.1 非遗项目基本信息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的采集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非遗项目综合概述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以下内容:在非遗项目名录中的名称、名录级别、列入名录时间、其他名称;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7表 3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的采集(续)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实践方式、表现形式、遗产持有者;分布区域;形成时间和源流;主要特点;重要功能与价值;代表作品;代表人物、传承群体、传承方式、发展现状;与相关民俗、宗教、文化空间的关系;其他有助于概括非遗项目基本情况的内容。图片 采集内容采集反映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主要实践过程和制作、使用场景;主要特点;相关重要人物;相关重要实物,包括代表作品、文物、文献等;保护传承情况。环境自然环境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流传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如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等,以及环境与非遗项目之间的关系。图片 采集内容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环境与非遗项目之间关系的图片资料,包括地图、示意图等。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环境与非遗项目之间关系的视频资料。社会环境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流传地域社会环境的特点,如社会组织方式、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对非遗项目形成发展的影响。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社会环境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社会环境的视频资料。历史沿革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形成的大致时间、背景、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形成、发展和各阶段特点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形成、发展和各阶段特点的视频资料,包括传承人口述访谈。分布区域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分布区域,明确到省、市、县等具体的区域范围。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分布区域的图片资料,包括地图、示意图等。存续状况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以下内容:当前的实践频率、实践范围、传承规模、民众认可度;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情况;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存续和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价值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价值和特征,内容应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价值,应突出遗产持有者和所在社区对项目价值的认知。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85.3.1.2 相 关 习 俗相关习俗的采集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相关习俗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相关传说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相关行业神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有关项目起源或来历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包括传说故事的名称、主要内容、文化功能、流传范围等。录音 采集内容 行业内老人关于传说内容的口述。仪式活动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祭祀行业神活动、拜师仪式、生产和制作过程中的仪式等内容,包括名称、时间范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流程、道具、祝词、相关事件等。图片采集内容 采集仪式活动过程、场景、实物和主要参与者的图片资料。采集环境 仪式活动的实际发生地。采集过程拍摄应覆盖习俗过程各主要阶段,并综合运用全景、近景、特写方式,确保整体和细节信息完整。针对重现困难或者较重要的习俗,应多角度多机位同时拍摄。录像采集内容 采集以下内容的视频资料:仪式活动的全过程,重点采集重要仪式;习俗场景和主要参与者;相关实物。采集环境 仪式活动的实际发生地。采集过程针对实际场景大小,设置合适的机位,至少一台全景机位。针对重现困难或者较重要的习俗,应采用多机位多角度拍摄,保证信息采集完整全面。禁忌和规矩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行业内延续百年以上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禁忌,以及共同遵守的准则等,包括禁忌的名称、主要内容、产生背景与文化功能、流传范围等。录音 采集内容 行业内老人关于禁忌与规矩的口述。5.3.1.3 材 料材料的采集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 5材料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材料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名称,包括中文(含方言)名称和外文名称(如有,如拉丁文、英文等);性质和类别;性能、特点和功用;原产地、来源和流通情况、可持续供应状况;加工方法。图片采集内容 反映重要材料的图片资料。采集过程 应拍摄材料全景照和能突出材质特点的特写照。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材料加工方法和流程的视频资料。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95.3.1.4 工 具工具的采集应符合表 6 的规定。表 6工具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行业通用工具和简单机械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该工具、机械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名称,包括中文(含方言)名称和外文名称(如有,如拉丁文、英文等);形制、规格、尺寸;材料(材质);特点和功用;使用场合和方法;存放规则;制作加工方法或购置方式;现状(传统与改良情况、传承情况)。图片采集内容 与工艺流程所需工具相关的图片资料。采集环境采集环境要求如下:拍摄工具、小型机械完整形象和部位特写时,应在纯色背景或室内背景单调的地点;拍摄工具、机械制作和使用情况时,应在制作现场和正式使用环境。采集对象 工具、机械应基本完好。采集过程 拍摄工具、机械全貌,对于机械,还应体现其动力形式(如水力、风力、畜力、人力等)。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工具、机械使用方法的视频资料。传承人个人制作的特殊工具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该工具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名称;形制、规格、尺寸;材料(材质);所属传承人基本信息;特殊功能;制作加工方法;使用方法。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工具全貌和工具制作主要过程的图片、线描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工具制作和使用方法的视频资料。具有文物价值的工具或简单机械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该工具、机械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名称;形制、规格、尺寸;材料(材质);产生的时间;特殊功能。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工具全貌的图片、线描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工具使用方法的视频资料。5.3.1.5 工 艺 流 程工艺流程的采集应符合表 7 的规定。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0表 7工艺流程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从原材料粗加工到产品包装的各个步骤,包括工艺流程的名称、内容、特点和要求等。图片采集内容 反映从原材料粗加工到产品包装所有工艺环节的图片资料。采集环境 应在日常实际制作环境中拍摄。采集对象 传承人应在自然工作状态下拍摄。采集过程采集各工艺环节的全景和特写图片,采集者可根据工艺特点采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方式对技艺进行多角度拍摄。录像采集内容 反映工艺完整流程的视频资料。采集过程采集过程要求如下:应至少有一个机位,用全景方式拍摄全过程;工艺过程应完整表现,必要时采用特写镜头完整展现技艺细节;对于时间周期过长的工艺流程,可选取核心技艺、关键环节记录。5.3.1.6 技 艺 特 色技艺特色的采集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 8技艺特色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因材施艺(含对材料的辨识)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以下内容:传承人辨识材料的诀窍;发挥材料特性的诀窍;如何协调天时、地气、工巧、材美四大因素;如何珍惜原材料。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材料辨识内容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记录传承人个人经验的视频资料(包括访谈)。手工绝活文字 采集内容指手工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高熟练度、高精准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用文字描述绝活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手工绝活情况的图片资料。录像采集内容 反映表现传承人手工绝活的视频资料。采集过程采集过程要求如下:至少有一个机位,用长镜头全景方式拍摄全过程;施展绝活的过程应重点表现,必要时采用特写镜头突出表现其技艺细节。秘方文字 采集内容传统烹饪、食品制作以及酿造技艺非遗项目中能决定其文化高度的独特配方(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录音 采集内容 反映秘方情况的音频资料。5.3.1.7 风 格 流 派风格流派的采集应符合表 9 的规定。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1表 9风格流派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本技艺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各风格流派,内容应包括:名称;形成过程,即各形成阶段的地域、时间、代表人物、群体规模、具体情况以及与其他流派的关联关系等;演变至今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风格流派内容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风格流派内容的视频资料。5.3.1.8 传 承传承的采集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表 10传承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传承人(含代表性传承人)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传承人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传承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别名、艺名、生卒年、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地、通信地址、联系方式、文化程度、供职单位、职业、从事非遗项目相关行业(是否主业)的年收入等;是否为代表性传承人及其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从艺时间;学艺经历;技艺特点与专长;代表作品及其介绍;所属流派;从艺的主要班社和团队;成就和影响;传承情况(传承方式、传承谱系、传习授徒等);对自身学习和创作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对所持有非遗项目的认识、现状评价和意见、建议;其他需说明的情况。图片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证件照;生活照(全身照、半身照均可);实践活动照(练习或实践时的图片资料);保护工作照(参与保护工作、传习授徒时的图片资料);与传承人有关的重要实物。采集环境 证件照应以白、蓝、灰等纯色为背景。采集对象 传承人拍摄实践活动照时,应穿戴专用或传统服饰。采集过程采集过程要求如下:生活照和实践活动照应在被拍摄人最为自然的状态下拍摄,人物主体突出;实践活动照应至少拍摄正面全身照和动作特写;代表作品图片应包括全景和特写。录音 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音频资料:口述访谈,内容应包括:传承人基本信息;学艺经历和师承关系;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2表 10传承的采集(续)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录音采集内容 艺术特点与专长;技艺实践内容与过程介绍;代表作品及其介绍;成就和影响,所获荣誉感受;传承情况,重点是传习授徒情况;对自身学习和创作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对所持有非遗项目的认识、现状评价和意见、建议。反映传承人实践内容的音频资料。采集环境应选择传统实践场所录制,对于传承人口述访谈的采集,应选择室内环境安静的地点,减少环境因素对资源采集的干扰。采集对象采集对象要求如下:受访者应使用汉语普通话或自己的母语、方言接受访谈,必要时配备现场翻译人员;受访者应语音清晰、语速适中,话语模糊时采访者应进行提示。录像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视频资料:口述访谈,访谈内容与音频采集内容一致;反映传承人实践内容的视频资料;反映传承人传习授徒内容的视频资料。采集环境应选择传统实践场所录制,对于传承人口述访谈的采集,应选择室内环境安静的地点,减少环境因素对资源采集的干扰。采集对象采集对象要求如下:访谈时受访者的着装形式由其自由选择,如非遗项目有专用或传统服饰,宜穿戴专用或传统服饰;受访者应使用汉语普通话或自己的母语、方言接受访谈,必要时配备现场翻译人员。采集过程传承人访谈类视频采集过程要求如下:访谈视频采集时宜使用双机位拍摄,一个机位负责拍摄传承人正面,景别以中近景为主;另一个机位负责拍摄采访活动的全景画面,也可视访谈现场情况灵活调度;应采用同期录音,保证现场声音的真实性;因客观情况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机位可减少为一个,应以拍摄传承人中近景画面为主。传承谱系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传承谱系,内容应包括:师承关系(谱系树状图);谱系内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谱系内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图片 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谱系内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能体现传承谱系的实物。传承方式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和传承规模。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传承方式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传承教学活动的视频资料。5.3.1.9 典 型 作 品 或 产 品典型作品或产品的采集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3表 11典型作品或产品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典型作品或产品的名称、质地、尺寸、形式、功能、制作者、创作时间和收藏地等。图片采集内容 反映典型作品或产品的图片资料。采集对象 典型作品或产品应经过现场保护处理。采集过程采集过程要求如下:对于平面作品,除拍照外还可通过扫描进行采集;对于器物,应从正面、侧面、顶面、底面、全形、局部等多角度进行拍摄;对于表面光滑的瓷器、玉器、金银器等易于反光的器物,宜采用偏光镜、反光伞消除或减弱光斑。录音 采集内容 反映典型作品或产品的音频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典型作品或产品的视频资料。5.3.1.10 生 产 与 流 通生产与流通的采集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表 12生产与流通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生产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作品或产品的生产方式。图片采集内容 反映生产方式和生产场景的图片资料。采集过程应采用多角度全景展示生产方式和生产场景,对于具有细节特征的生产活动可采用近景或特写进行拍摄。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生产情况的视频资料。流通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作品或产品的流通方式、渠道和对象。图片采集内容 反映流通方式和流通场景的图片资料。采集过程 应采用多角度全景展示流通方式和流通场景。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流通方式和流通场景的视频资料。工场、作坊与店铺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工场、作坊与店铺,内容应包括:字号、堂号;地理位置;始建年代;现状,如规模、布局、设施等。图片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牌匾及其广告;外观;内部场景。采集环境采集环境要求如下:拍摄内部场景时应设置必要的光源;室外拍摄时应注意环境中自然光线的强度,宜在清晨或接近傍晚时拍摄。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4表 12生产与流通的采集(续)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图片 采集过程采集过程要求如下:应采用正面角度拍摄工场或店铺外貌全景;店内具有重要价值的物品陈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对其进行多角度拍摄。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工场、作坊与店铺情况的视频资料。5.3.1.11 组 织 机 构组织机构的采集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表 13组织机构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组织机构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名称、性质、职能、规模;历史沿革;主要成员;作用与贡献;现状与困难。图片 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主要负责人、骨干人员;相关活动;相关实物。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组织或参与活动的视频资料。5.3.1.12 文 物 古 迹文物古迹的采集应符合表 14 的规定。表 14文物古迹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文物古迹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名称;年代;地点,主要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内容、功能及其与非遗项目的关系;收藏、保存情况;其他,如尺寸、造型、质地、工艺、结构等。图片采集内容 反映文物古迹全貌和重要部位特写的图片资料。采集环境采集环境要求如下:对可移动文物的拍摄,在文物管理单位或持有人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文物实物放置在光线均匀明亮的环境中,采用冷光源拍摄,不应使用卤素灯、荧光灯、水银灯、镁光灯等,拍摄背景应简洁平整,色调素雅,采用黑、灰、白三色中的一种做背景色,并注意检查有无背景色反光,避免造成文物实物的色彩失真;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拍摄,应注意环境中自然光线的强度,宜在清晨或接近傍晚时拍摄。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5表 14文物古迹的采集(续)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图片 采集过程采集过程要求如下:对于表面光洁、易于反光的文物,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偏光镜、反光伞消除或减弱光 斑;应寻找到最佳观赏面进行拍摄,遇到复杂器物时,除了寻找最佳观赏面,还应表现其造型美或造型特色,如果难以把握,应多角度拍摄,后期筛选。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文物古迹全貌和重要部位特写的视频资料。5.3.1.13 文 献 资 料文献资料的采集应符合表 15 的规定。表 15文献资料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记录文献资料相关信息,内容应包括:古籍按古籍的分类方式标注,包括书名、作者(编纂者)、版本、章节、刊印机构、朝代(或再版时间)、内容简介、收藏情况;普通图书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别、内容简介、保存情况;期刊报纸包括篇名、作者、刊名、文章栏目(或版别)、摘要、发表时间;族谱、家谱包括家族姓氏、地点、年代、内容简介、收藏或保存情况、有无校勘订正;契约、合同、账目包括名称、签订时间和地点、签订人、主要内容、收藏或保存情况;墓志、碑刻、拓片包括名称、年代、主要内容、收藏或保存情况;手稿、内部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包括名称、撰写人、刊(誊)印机构、年代、收藏或保存情况。图片 采集内容采集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封面;版权页;目录页;重要内容页;实物文献的全部内容,如契约、墓志、碑刻、传承人所绘图纸等。5.3.1.14 保 护 情 况保护情况的采集应符合表 16 的规定。表 16保护情况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保护规划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保护规划,包括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和执行情况。保护机制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保护机制,内容应包括:政策法规;专门机构(名称、性质、职能、人员配备情况等);社区参与形式。图片 采集内容 采集与机构相关的实物照,对于项目保护单位应拍摄项目入选名录证书、所获荣誉的图片资料。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6表 16保护情况的采集(续)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保护措施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保护措施,内容应包括:保护经费投入情况;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在保护措施实施中的参与情况;保护单位和传承人权利、义务的落实情况;相关机构参与或组织保护传承活动的情况;保护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保护措施的更新情况和更新周期。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保护措施和成效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保护措施和成效的视频资料。5.3.2 营造技艺专项采集对象的采集5.3.2.1 非遗项目基本信息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的采集应符合表 17 的规定。表 17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非遗项目综合概述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以下内容:在非遗项目名录中的名称、名录级别、列入名录时间、其他名称;实践方式、表现形式、遗产持有者;形成时间和源流;分布区域;营造理念;技艺特点;重要功能与价值;代表作品;代表人物、传承群体、传承方式、发展现状;与相关民俗、宗教、文化空间的关系;其他有助于概括非遗项目基本情况的内容。图片 采集内容采集反映以下内容的图片资料:主要实践过程和场景;主要特点;相关重要人物和群体;相关重要实物,包括代表作品、文物、文献等;保护传承情况。环境自然环境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流传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如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等,以及环境与非遗项目之间的关系。图片 采集内容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环境与非遗项目之间关系的图片资料,包括地图、示意图等。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环境与非遗项目之间关系的视频资料。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7表 17非遗项目基本信息的采集(续)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社会环境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流传地域社会环境的特点,如社会组织方式、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对非遗项目形成发展的影响。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社会环境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流传地域社会环境的视频资料。历史沿革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形成的大致时间、背景、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形成、发展和各阶段特点的图片资料。录像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形成、发展和各阶段特点的视频资料,包括传承人口述访谈。分布区域文字 采集内容 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的分布区域,明确到省、市、县等具体的区域范围。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非遗项目分布区域的图片资料,包括地图、示意图等。存续状况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以下内容:当前的实践频率、实践范围、传承规模、民众认可度;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情况;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存续和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特征与价值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特征与价值,内容应包括:非遗项目营造技艺特征,主要指意匠、用材、形制、结构、装饰、做法等方面;建筑的主要特征;不同时期建筑的特色,包括具有时代典型特征的形制、色彩、结构、特殊做法、装饰题材、建筑材料等信息;建筑室内外空间构成;典型的代表建筑;代表做法,包括具有典型性的结构和做法;非遗项目在历史、文化、艺术、学术、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价值,应突出遗产持有者和所在社区对项目价值的认知。5.3.2.2 营 造 理 念营造理念的采集应符合表 18 的规定。表 18营造理念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非遗项目相关营造理念,即建筑的经营设计原则(为何这样建造、有何依据和考虑、受何影响等),包括用材、模数关系、空间划分等方面的原则。图片 采集内容 反映营造理念的图片资料。图纸 采集内容 反映营造理念的意匠图、烫样等。5.3.2.3 建 筑 形 制 与 形 态建筑形制与形态的采集应符合表 19 的规定。WH 棷 T湏湏.湏湆湂湆湇18表 19建筑形制与形态的采集采集方式 采集要求建筑类型文字 采集内容用文字描述本技艺所营造的建筑类型,内容应包括:建筑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