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1.140.90 CCS Q 78 DB5116 四川省(广 安 市)地 方 标 准 DB5116/T 2024 21 电梯使用 单位安全 管理评价 导则 Guidelines for safe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elevator using units 2024-07-18 发布 2024-07-30 实施 广 安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5116/T 2024 2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工 作要 求.1 5 指 标体 系.2 6 档 案管 理.3 7 持 续改 进.3 附录A(资料 性)电 梯使用 单位 安全 管理 评价 表.5 DB5116/T 2024 21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四 川经 准特 种设 备检验 有限 公司 提出。本文件 由广 安市 市场 监督 管理局 归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四川 经 准特种 设备 检验 有限 公司、广 安市 特种 设备 检验 所、广 安市 电梯 安全 管理协会、广安 中创 电梯 设备 有限公 司、四川 舒达 电梯 有限公 司、四川 省广 安爱 众燃气 有限 公司、广 安 诚 信化工有 限责 任公 司、重庆 市特种 设备 检测 研究 院、西藏自 治区 特种 设备 检测 所、成 都理 工大 学。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兰勇、周忠 华、周益 帆、索伟、蒲杨 强、胡勇、毛 晓曼、樊顺、陈 锡江、马 勇刚、刘涛、侯 迪娜、邹 远、甘 奎、张毅、黎 哲佞、王捷、梅 泉、蒋明 旺、何 玉靖、罗 恒、尼玛 扎西、任涛。DB5116/T 2024 21 1 电 梯使用 单位安全 管理评 价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电 梯使 用单 位安全 管理 评价 工 作 的工 作要求、指标 体系、档 案 管理、持 续改 进等 方面内容。本文件 适用 于广 安市 电梯 使用单 位开 展安 全管 理评 价工作。本 文件 可用 于电 梯 使用单 位分 类管 理和管理内 审依 据。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TSG 08 特 种设 备使 用管 理 规则 3 术语和 定义 TSG 08 界定 的 以 及下 列术 语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3.1 评价周 期 evaluation cycle 上一 次 安全 管理 评价 工作 结束到 本次 安全 管理 评价 工作开 始的 时间。注:评价周期可由企业自定,但需要保证评价周期的连续性。3.2 通用工 作管 理指 标 general work management indicators 对电梯 使用 单位 通用 管理 工作要 求执 行情 况的 评价 内容。3.3 专项工 作管 理指 标 special work management indicators 对电梯 使用 单位 双重 预防 工作开 展情 况质 量的 评价 内容。4 工作要 求 4.1 基本要 求 4.1.1 电梯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 价工作 每 12 个 月应 至少 开 展 1 次。4.1.2 电梯使 用单 位应 编制 安全 管理评 价计 划,在 计 划中 应确定 评价 工作 完成 时间。DB5116/T 2024 21 2 4.1.3 电梯使 用单 位应 落实 专人 负责安 全管 理评 价工 作,评价负 责人 由使 用单 位负 责人或 其授 权人 员担任,其他 评价 人员 应包 括:电 梯安 全总 监、电梯 安全员。4.1.4 电梯使 用单 位可 根据 本单 位实际 情况,组 织本 单位 人员开 展安 全管 理评 价,也可委 托第 三方 专业机构 对本 单位 的电 梯管 理情况 开展 评价。4.1.5 使用单 位应 为第 三方 专业 机构创 造必 需的 工作 条件,如实 提供 所需 的资 料。4.1.6 评价人 员应 科学、客 观、公正、独立 地开 展安 全管 理评价。4.1.7 评价人 员应 真实、准 确地 作出评 价结 论,并对 评价 报告的 真实 性负 责。4.1.8 使用单 位应 根据 安全 管理 评价报 告提 出的 安全 对策 措施建 议及 时进 行整 改。4.2 工作目 标 使用单 位应 通过 对电 梯安 全管理、风险 分级 管理、隐患排 查治 理等 相关 要素 进行综 合评 价,获 得本单位的 电梯 管理 整体 风险 水平。4.3 工作方 法 评价工 作应 通过 资料 审查、现场 检查、会 议审 定等 方式进 行,并做 好相 应记 录,格 式可 参照 附录A。开展资 料审 查、现场 检查 工作时 应遵 循以 下原 则:a)文件资 料审 查应 确认 文件、记录(含 电子 文档)的 有效性、完 整性;b)现场检 查应 覆盖 使用 单位 所有电 梯品 种,并优 先选 择使用 频率 高、人员 密集 场所使 用的 电梯。检查内 容可 参考 附 录 A。4.4 评价方 法 在评价 工作 开展 中,每个 要素参 照附 录A 中评 价内 容及要 求进 行评 价,评价 项目分 为一 般项 目以 及重要项 目(表 A.2 中 带“*”的项 目为 重要 项目,其 余为一 般项 目)。5 指标体 系 5.1 基本要 求 指标体 系应 包括 通用 工作 管理指 标加 专项 工作 管理 指标,评价 指标 内容 参见 附录A。5.2 通用工 作管 理指 标 5.2.1 企业管 理指 标应 包括:a)特种设 备安 全管 理机 构;b)各级人 员安 全管 理职 责;c)各部门 安全 管理 职责;d)电梯安 全管 理制 度;e)考核机 制;f)接受监 察机 制。5.2.2 人员管 理应 包括:a)人员配 备;b)人员档 案及 台账 管理;c)人员培 训。5.2.3 特种设 备管 理应 包括:DB5116/T 2024 21 3 a)采购、安装、改 造、修理、维保 管理;b)标志管 理;c)定期检 验。5.2.4 定期检 查应 包括:a)日常巡 查;b)定期检 查。5.2.5 档案、法规、文 件管 理应 包括:a)特种设 备技 术档 案;b)使用登 记变 更管 理;c)文件和 记录 管理;d)法规、安全 信息 的收 集、传达。5.2.6 应急准 备与 响应 应包 括特 种设备 应急 预案 建立 情况、培训 情况、定 期演 练情 况。5.2.7 事故处 理及 预防 应包 括:a)事故调 查程 序及 档案 情况;b)事故预 防培 训。5.3 专项管 理工 作指 标 5.3.1 风险分 级管 理工 作应 包括:a)风险分 级管 控工 作制 度;b)风险分 级管 控工 作开 展情 况;c)建立风 险清 单;d)风险管 控措 施落 实情 况;e)高风险 点挂 牌情 况;f)风险分 级管 控工 作内 容培 训。5.3.2 隐患排 查治 理工 作应 包括:a)隐患排 查治 理制 度;b)隐患排 查计 划执 行情 况;c)建立隐 患台 账;d)隐患治 理完 成情 况;e)隐患上 报;f)无法完 成治 理隐 患处 理情 况;g)隐患排 查治 理工 作内 容培 训。6 档案管 理 6.1 特种设 备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价 工作 完成 后,应将 评价资 料存 档。存档 资料 包括但 不限 于:a)安全管 理评 价工 作计 划;b)特种设 备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价 表。6.2 档案保 管期 限不 得少 于 2 年。7 持续改 进 7.1 检查评 审 DB5116/T 2024 21 4 使用单 位使 用安 全管 理评 价作为 工作 方法 时,应依 据 国家法 规、标准 按计 划的 时 间间隔 对评 价方 法、指标进 行检 查评 审,根据 以下情 况变 化调 整评 价指 标、内 容,以适 应法 规、标 准及其 他评 价要 素变 化引起管理 要求 的改 变:a)特种设 备法 律法 规、标准 等变更、修 订变 化所 引起 的评价 要求 的改 变;b)双重预 防工 作内 容调 整、变化时 所引 起的 评价 要求 的改变;c)特种设 备事 故发 生后 整治、预防、应 急处 置等 管理 要求改 变引 起的 评价 要求 的变化。7.2 更新 发现不 符合,应 及时 对评 价方法、指 标进 行调 整。DB5116/T 2024 21 5 A A 附 录 A(资料 性)电梯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 价表 一套完 整的 电梯 使用 单位 安全管 理评 价表 一般 由图A.1 和表A.1 表A.6 的 附表 组成,其中 表A.4 表A.5是 电梯 现场 检查 表,使 用单位 应根 据实 际情 况填 写。图 A.1 电梯 使用 单 位 安全 管理评 价表 封面。表 A.1 单位 基本 情况 表,该表应 用于 统计 使用 单位 电梯基 本情 况。表 A.2 电梯 使用 单位 安全 管理评 价汇 总表。表 A.3 电梯 管理 工作 评价 表,该 表包 括管 理评 价指 标的内 容、要求、评 价方 法。表 A.4 是电 梯现 场检 查表。表 A.5 自动 扶梯 和自 动人 行道现 场检 查表。表 A.6 特种 设备 使用 单位 安全管 理评 价问 题汇 总表,该表应 用于 记录 评价 中发 现的的 问题 和隐患,记 录隐 患整 改计 划、措施,以及 对隐 患是 否整 改的确 认。DB5116/T 2024 21 6 图A.1 电梯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 价表封 面DB5116/T 2024 21 7 表A.1 单位基 本情 况表 编号:单位 社会信用代码 单位法人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梯品种 设备数量(台)电梯安全管理机构 持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电梯安全总监:电梯安全员:近三年有无事故(死伤 重轻)使用年份 有 无 有 无 DB5116/T 2024 21 8 表A.2 特种设 备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价 汇总 表 序号 项目 类别 评价内容 备注 1*通 用 管 理指标 企业管理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机构 2 各级人员安全 管理职责 3 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 4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5 考核机制 6*接受监察 7*人员管理 人员配备 8 人员档案及台账管理 9 人员培训 10 特种设备管理 采购、安装、改造、修理、维保管理 11 标志标识管理 12*定期检验 13 定期检查 日常巡查与自行检查 14 档案、法规、文件管理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15 使用登记变更档案 16 文件和记录管理 17 法规、安全信息的收集,传达 18 应急准备与响应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建立情况、培 训情况、定期演练情况 19 事故处理及预防 事故 调查程序及档案情况 20 事故预防培训 21 专 项 工 作 管 理指标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22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情况 23 建立风险清单 24 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25 高风险点挂牌 26 风险分级管控结果培训 27 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8 隐患排查计划执行情况 29 建立隐患台账 30 隐患治理完成情况 31 隐患上报 32 短期无法完成治理隐患挂牌情况 33 隐患排查治理结果培训 DB5116/T 2024 21 9 表A.2 特种设 备使 用单 位安 全管 理评价 汇总 表(续)序号 项目 类别 评价内容 备注 34 现 场 检 查 直梯 见表 A.4 35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见表A.5 注:1.以上评价项目针对特种设备 使用工作相关人员、制度、要求开展。DB5116/T 2024 21 10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机构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管 理 机 构 是 指 使 用 单 位 中 承 担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管理 职责 的 内 设 机 构。符 合 下 列 条 件 之 一 的 将 特种 设 备 使 用 单位,应 当 按 照 本 单 位 特 种 设 备 的 类 别、品 种,用途 和 数 量 等情况 设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1)使用 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 电梯 旳,或者在公众聚集场所使用 30 台以上(含 30 台)电 梯的;(2)使用电梯总量 50 台以上(含50 台)的 使 用 单 位 应 设 置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管 理 机构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要在单位管理组织架构文件中有体现,当由某部门 兼 任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管 理 部 门 工 作 职能时,在公司管理文件中一定要有书面证明,不能用口头形式说明 2 各级人员 安全职责 应 根 据 本 单 位 实 际 制 度 各 级 人 员 的 安 全 生 产 责 任 制。应 包 括但不限于:(1)主要 负责人岗位职责;(2)安全管理人 员(安全总监、安全员)岗位 职责;(3)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应该全 覆盖 岗 位 责 任 制 应 该 包 含 法 规 所 列 责任制内容 3 各部门安全职责 应 根 据 单 位 实 际 制 定 各 职 能 部 门 的 安 全 生 产 责 任 制。应 包 括但不限于:(1)电梯安全管理部门职责;(2)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3)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职责 查管理制度文 件,至少应该包 含所列 责任制内容 要 求 有 关 部 门 包 含 特种 设 备 安 全 管 理职能-DB5116/T 2024 21 11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 方法 备注 4 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方面:(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锅炉能效测试申请实施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9)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10)对特种设备相关作业的 承包商的管理制度 查管理制 度文件,应该 包含所 列规章制度内容(有特殊 要求的 特种设 备使用单位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评价)5 考核机制 使用单位应建立安全考核制度,按安全成效对安全管理人员/部门给予奖惩 提供安全考核制度和考核记录 6*接受监察 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工作,及时向安全监察人员提供所需的有关材料和信息,告知监察人员现场安全注意事项,为现场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于 安全监察指 令书 提出的问题,应当在规定时限内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并报告整改情况 咨询所在 地监察 机构反 馈的接 受日常监察的结果 DB5116/T 2024 21 12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 法 备注 7*人员配备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 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 设备安 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 高管理 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 备使用 安全管理的人员。设置有安全 管理机 构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 负责人,应当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 本单位特种设备的数量、特性 等配备适当数量的安全管理员;按照 本规则要求设置安全管 理机构 的使用单位以及符合下列条件 之一的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 备专职 安全管理员,并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1)使用额定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2.5MPa 锅炉的;(2)使用 5 台以上(含 5 台)第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的;(3)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的;(4)使用 10 公里以上(含10 公里)工业管道的;(5)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或 者客运拖牵索道,或者大型游乐设施的;(6)使用各类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 20 台以上(含 2 台)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使用 单位可 以配备兼职安全管理员,也可 以委托具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人员资 格的人员负责使用管理,但是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仍然是使用单位 3.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依法配备 电梯安全总监和电梯安 全员,明确电梯安全总监和电梯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管理员(安全员)应在使用单位管理体系中有书面授权或任命文件 DB5116/T 2024 21 13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8 人员档案及台账管理 应 对 本 单 位 电 梯 安 全 管 理 人 员 建 立 台账和档案,并督促持证人员在证书有效期满前3 个月向发证部门提出 复审申请 査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及档案 有人员台账,且与实际情况符合 9 人员培训 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含安全总监、安全员)开展岗位职责、部门职责培训;开展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培训;对承担安装、修理、改造、维 保、检验检测等工作开展安全 培训 是否指定了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 是否开展电梯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 是否提供安全管理人员、部门职责培训记录 是否提供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记录 每年进行电梯安全教育的记录 无培训记录证明、安全教 育次数,等同于未培训 DB5116/T 2024 21 14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9 人员培训 1.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岗 位职责、部门职责培训;2.开展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培训;3.对承担安装、修理、改造、维保、检验检测等工作开展安全 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长为 多少(以时间最短的一次为评判依据)每次安全培训至少时长30 分钟 培训人次数占总电梯安全管理(含安全总监、安全员)、维保人员数比例 平均参与比率超过 60%以上为 符合 是否建立并保存培训过程与结果记录 对电梯维 保、修理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培训 查维保、修理人员作业前安全培训记录 DB5116/T 2024 21 15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0 采购、安装、改造、修理、维保管理 1.采 购、使 用 取 得 许 可 生 产(含 设 计、制 造、安 装、改 造、修理,下同),并且经检验合格 的特种设备,不得采购超过设计 使 用 年 限 的 特 种 设 备,禁 止 使 用 国 家 明 令 淘 汰 和 已 经 报 废的 特 种 设 备。应 选 择 有 相 应 特 种 设 备 许 可 资 质 的 单 位 安 装、改造、修理设备 2.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 以下要求:(1)机电类 特种设备同类首台产品,应会由该产品的国内代理商报请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2)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3)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每种品种电梯最少抽 1 份档案,按评价要求的符合情况,开展检查 设备名称:设备代码:使 用 单 位 应 当 选 择 具 有 相 应 资 质 的 单 位 实 施 维 护 保 养,并按照法规要求开展维保工作,保存维保记录 査维保单位资质 抽查维保合同、维保记录 DB5116/T 2024 21 16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1 标志标识管理 1.应按 规 定 程序 办 理 特种 设 备使 用 登 记,将使 用 登 记证、使用 标 志 等置于电梯的显著位置;2.在电梯内张贴使用须知、警 示标志、维保信息等内容 现场查看设备使用登记证等内容 12*定期检验 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的 1 个月以内向 检验机构提 出 定 期 检 验申 请,并做 好 相应 的 准 备 工 作;未 经 检验 或 者检 验 不 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查 电 梯 检 验 报 检 情 况 与 电 梯 定 期 检 验 报告或检测报告 超过检验有限期的电梯设备(可向监管部门或检验机构查询)查 电 梯 检 验 报 检 情 况 与 电 梯 定 期 检 验报告或检测报告 DB5116/T 2024 21 17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3 自行检查 日常巡查:电 梯 使 用 单 位 应 当 建 立 基 于 电 梯 安 全 风 险 防 控 的 动 态 管 理 机 制,结 合 本 单位实际,落实自查要求,制定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查日管控记录 查周排查记录 查月调度纪录 定期检查:使 用 单 位 应 当 按 照 法 规 要 求 自 行 开 展 电 梯 的 年 度 检 查 并 出 具 年 度 检 查 报告。年 度 检 查 工 作 完 成 后,应 当 进 行 使 用 安 全 状 况 分 析,并 且 对 年 度 检 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消除 每 年 都 法 规 要 求 开 展 年 度 检 查,并 做 好 年 度 检查报告 14 特种设备 技术档案 单 位 应 逐 台 建 立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与 节 能 技 术 档 案。安 全 技 术 档 案 至 少 包 括 以下内容:(1)使用登记证;(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表”);(3)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 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 造 和修理的方案图样(注)、材 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 等技术资料;(5)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6)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7)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全保护校验修更换记和有关报告;(9)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 抽查电梯技术档案,记录设备名称和代码 设备名称:设备代码:DB5116/T 2024 21 18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5 使用登记 变更档案 电梯改造、移装、变更使用单 位或者使用单位更名,使用单 位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停用 1 年以上的,应当在停用后 30 日内向登记机关报停;恢复启用前,应当向 登记机关报告,并申请定期检验;设备报废,应当在报废后 30 日内向登记机 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使用单位认为可以继 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 范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经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合格,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同意,主要负责人批准,办理使用登记变更后,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 抽 查 电 梯 台 账 和 使 用 登 记 记 录,是否及时进行使用登记变更 16 文件和 记录管理 安全管理文件应有发放记录,注 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易于识别,应有编号(包括版本编号)并保管 有序且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发 放记录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电子化形式或其他媒体形式;使用单位定期对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进行评审和修订,以确 保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抽 查 安 全 管 理 文 件 发 放 记 录,安 全 文 件 主 要包括: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应控制管理特种设备使用运行、维护保养、自行检查等的记 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应确定安全记录的保存期,并妥善保管,便于查阅;根据管理制度编制各类记录表 格,确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 将 其 存 放 在安全地点,便于查阅,避免损坏 抽查上年度历史使用运行、维护保养记录 17 法律、安全信息的收集、传达 应建立获取法规、安全技术规 范、政府有关文件及电梯使用 安全管理等信息的渠道,定期获取和更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并确认其适用性 查 电 梯 使 用 相 关 安 全 管 理 法 规、安 全 技 术 规范和其他文件(可以查法规清单)主要负责人应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督促检查电梯安全使用工作;应将有关信息在单位内部及时 有效地传达,并将发现的安全 隐患及时通报给相关责任人员,应与特种设 备行政监管、检验检测、评价 部门,外部维护保养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络 抽查会议记录或其他沟通记录。DB5116/T 2024 21 19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8 应急准备 与响应 应建立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应急 救援组织和队伍,或者 应指定兼 职的应急 救援人员;2.准备事故或 紧急情况应急所 需的物资,包括通信设备和器材、安全 检测仪器、消防设施、器材及材料、个人防护、救护器材、照明 设施、破拆工具及其他救灾物资;3.准 备 应 急 资 料,包 括 特 种 设 备 的 技 术 资 料 现 场 工 艺 流 程 图 及 平 面 示 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 布置与名单、应急人员的联络方式和地址、生产现场承包方或供货方人员名单、质量技术监督、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的电话、地址及其他联系方式等;4.建立内、外部应急联络 渠道,包括:行政监管部门、维护保养单位、医院、消防等部 门/人员的联络 方 式和地址、电 话及其他联 系方 式,并保证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的畅通;5.详细描述并规定应急的流程,包括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的启动与恢复,各应急机构和人员的现场应急响应,以及向有关方 面 报 告 的 程 序。6.对在特种设备使用中负重要 职责岗位的员工进行应急培训,使其熟知岗位上可能遇到紧急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7.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演练前应经过演练策划和批准,必要 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告知,设置 有特种设备安全 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 的使用单位演练次数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其他使用单位适时开展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工作、应急响应规定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队伍 是否指定相关人员成立应急小组 是否明确规定各应急小组 负责人、成员的 职责 安全疏散消防应急通道是否时刻保持畅通 安全疏散、消防应急通道是否有明显的紧急疏散方向标志 应急响应通讯是否 时刻畅通 是否建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编制和定期修订 是否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 紧急疏散预案 DB5116/T 2024 21 20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8 应急准备 与响应 应建立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应急救援 组织和队伍,或者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2.准备事故或紧急情况应急所 需的物资,包括通信设备和器材、安全检测仪器、消防设施、器材及材料、个人防护、救 护 器 材、照 明 设 施、破拆工具及其他救灾物资;3.准备应急资料,包括特种设 备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及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与名单、应急人员的联络方式和地址、生产现场承包方或供货方人员名单、质量技术监督、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的电话、地址及其他联系方式等;4.建立内、外部应急联络渠道,包括:行政监管部门、维 护 保 养 单 位、医院、消防等部门/人员的联络方式和地址、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并保证应急救援 通讯联络的畅通;5.详细描述并规定应急的流程,包括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的启动与恢复,各应急机构和人员的现场应急响应,以及向有关方面报告的程序;6.对在特种设备使用中负重要 职责岗位的员工进行应急培训,使其熟知岗位上可能遇到紧急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7.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演练前 应经过演练策划和批准,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告知,设置 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 演练次数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其他使用单位适时开展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工作、应急响应规定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制定应急预案时,是否与员工沟通并确保理解 应急处理预案中详细描述了几项可能的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有几处岗位醒目张贴了该岗位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应急预案描述的紧急情况是否有 针对性 紧急疏散预案是否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疏散 路线 是否规定紧急疏散前关键岗位操作员工须遵守的操作程序 是否对应急预案进行了评审 是否对员工进行了应急处置、疏散培训 DB5116/T 2024 21 21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8 应急准备 与响应 应建立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应急救援 组织和队伍,或者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2.准备事故或紧急情况应急所 需的物资,包括通信设备和 器材、安全检测仪器、消防设施、器材及材料、个人防护、救护器材、照明设施、破拆工具及其他救灾物资;3.准备应急资料,包括特种设 备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及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与名单、应急人员的联络方式和地址、生产现场承包方或供货方人员名单、质量技术监督、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的电话、地址及其他联系方式等;4.建立内、外部应急联络渠道,包括:行政监管部门、维护保养单位、医院、消防等部门/人员的联络方 式和地址、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并保证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的畅通;5.详细描述并规定应急的流程,包括发 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的启动与恢复,各应急机构和人员的现场应急响应,以及向有关方面报告的程序;6.对在特种设备使用中负重要 职责岗位的员工进行应急培训,使其熟知岗位上可能遇到紧急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7.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演练前 应经过演练策划和批准,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告知,设置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演练次数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其他使用单位适时开展演练,以验证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工作、应急响应规定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员工接受应急预案培训的比例 应急培训是否告知员工所 有 消 防 应 急 器 材 的准确分布位置 是否对所有员工进行消防应急器材使用 培训 是否定期进行应急 演练 应急演练是否有记录 对应急演练是否有评估和改善 措施 DB5116/T 2024 21 22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9 事故调查 程序及 档案情况 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应按规 定上报,并保护好 事故 现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2.应建立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以确保能及时准确地调查、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3.应建立事故档案 并长期保存 检查是否建立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发生过特种设备 事故 的单位,事故档案齐全 20 事故预防培训 使用单位搜集同类型设备的典型事故,汇编成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形成记录 检查同类型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培训记录 21 风险分级管 控工作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开展情况:在双重预防制度中写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标准,定期开展特种设备风险 因子辨识、建立风险 因素清单,针对电梯设备高风险 因素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将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对本单位员工 及维保人员进行培训 双重预防工作 制度中是否包含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 是否编制了风险计算和分级的方法 22 风险分级管 控工作开展 员工是否参与了风险辨识的过程 风险辨识 范围是否涵盖 所有电梯设备 风险辨识 范围是否涵盖所有 电梯管理及使用过程 DB5116/T 2024 21 23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23 建立风险 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情况:在双重预防制度中写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标准,定期开展特种设备风险 因素辨识、建立风险因素清单,针对特种设备高风险 因素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将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 措施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是否形成风险辨识清单,列出风险 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24 风险管控措 施落实情况 是否针对 高风险点按照风险清单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25 高风险点 挂牌 是否对高 风险点进行挂牌 26 风险分级管 控结果培训 是否将风险辨识结果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并保存相应培训记录 27 隐患排查 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单位负责人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编制隐患 排查工作手册。按 照 隐 患 排 查导 则、工作 指 南标 准,开 展 隐患 排 查 治理 工 作,建立隐患 排 查 治 理 台账,整 改封 闭 隐患,使 用 隐患 排 查 数 据上 报 系统,按时上报特种设备隐患信息 是否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制度 28 隐患排查计划执行情况 是否制定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 进程计划 是否按计划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 作 29 建立隐患 台账 是否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0 隐患治理 完成情况 排查出来的隐患是否治理封闭并提供相应整改记录 DB5116/T 2024 21 24 表A.3 电梯管 理工 作要 求(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31 隐患上报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单位负责人 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编制隐患排查工作手 册。按照隐患排查导则、工作指南标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整改封闭 隐患,使用隐患排查数据上报系统,按时上报特种设备 隐患信息 是否上报本单位隐患排查结果 32 短期无法完成治理的隐 患挂牌情况 短期无法 完成治理的 隐患是否挂牌告知 33 隐患排查治 理结果培训 是否将排查出来的隐患结果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告知 DB5116/T 2024 21 25 表A.4 电梯现 场检 查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备注 1 维保管理 应委托取得相应维修 项目许可的维保单位进行电梯 维保,并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 査委托合同,维保单位资格 和工商登记注册情况 维保单位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更换电梯内维保单位相关标识 查维保标识 2 定期检验 在用电梯应按期进行 定期检验,并按规定张贴使用 标志 检查使用 标志,3 告知标识 应将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救、投诉电话、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 查维保信息与安全注意事项 4 机房 机房门窗应 防风雨,门应有锁,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 外观检查 机房应通风良 好,保持整洁,并有合适的消防设施 外观检查 机房不应设置非电梯用的 装置。不应堆放杂物 外观检查 松闸扳手应漆成红色,盘车轮应涂成黄色,可拆卸的盘车手轮应 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明显部位。在电动机或盘车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外观检查 机房内应设有详细的说明,指出电梯发生故障时应遵循的规程,尤其应包括手动或电动紧急操作装置和层门开锁钥匙的使用说明 外观检查 DB5116/T 2024 21 26 表A.4 电梯现 场检 查(续)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 方法 备注 5 紧急报警 装置 应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随时与使用 单位管理部门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随机检查报警装置,按下报警装置后有无人员应答 6 轿厢 轿厢内应装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由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供电 切断轿厢照明电源,检查应急照明 轿厢内操纵按钮动作灵活,信号显示清晰,控制功能正确有效 外观检查并动作试验 7 门 如果一个层门或轿门(或在多扇门中的任一扇门)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