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31 3203 徐州市地方标准 DB3203/T 10592024 黑皮鸡枞 菌生产技 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Oudemansiella raphanipes 2024-07-31 发布 2024-09-01 实施 徐州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3203/T 1059202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栽 培场 地与 场所 环境.1 5 栽培 季节.1 6 栽培管理技术.1 6.1 栽培袋制作.1 6.2 发菌期管理.2 6.3 排袋 覆土.2 6.4 出菇期管理.3 7 采 收与 修整.3 8 包装与运输.3 9 病 虫害 防控.3 9.1 防 控原 则、措施 和药 剂防治.3 9.2 主要病虫害.3 10 生产 档案.4 附录 A(资料 性)黑皮鸡 枞菌 鲜菇 等级 标准.5 附录 B(资料 性)观测记 录表.6 DB3203/T 1059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徐 州市 农业 农村 局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徐州 生 物工程 职业 技术 学院、徐 州市检验 检测 中心、徐州市 卡 农生 物科技 有 限公司、徐 州千 菇园 现代 农业 有限公 司、江苏 汉福 源生 态农业 发展 有限 公司。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魏 峰、张成明、侯星 羽、侯祥 保、刘本文、姚舜 禹、姚志 刚、崔广浩、周 广 沛。DB3203/T 10592024 1 黑 皮鸡枞 菌生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确立 了黑 皮鸡 枞菌 栽培程 序,规定 了栽培 场地 与 场所 环境、栽 培季 节、栽 培管 理技 术、采收与修整、包 装与 运输、病 虫害防 控、生产 档案 的技 术要求,描 述了 过程 记录 追溯方 法。本文件 适用 于自 然季 节黑 皮鸡枞 菌的 袋 式覆 土生 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12728 食用 菌术 语 NY/T 5282010 食用 菌菌 种 生产 技术 规程 NY/T 23752013 食 用菌生 产 技术 规范 NY 50992002 无公 害食品 食用 菌栽 培基 质安 全技 术 要求 3 术语和 定义 GB/T 12728 界定 的术 语和 定义适 用于 本文 件。4 栽培场 地与 场所 环境 应符合NY/T 23752013 中4.1的要 求。5 栽培季 节 当年11 月12月制 袋,翌年3月中 下旬 4 月上 旬排 袋覆土,5 月7 月出 菇。6 栽培管理技术 6.1 栽培袋制作 6.1.1 菌种 选择优 质、高产、抗性 强、商品 性好 的黑 皮鸡 枞菌 品种。母种、原种 及栽 培 种的制 作,应符 合NY/T 5282010 第4章 的 规定。6.1.2 栽培基 质 栽培基 质用水、主 料、辅 料、覆土 材料 及 化学 添加剂 应 符合NY 50992002 中4.1、4.2、4.3、4.4、4.5的规 定。栽培 基质 常用配 方 有以 下三 种:DB3203/T 10592024 2 配方1:棉 籽壳67、阔 叶 树木 屑10、麦麸10、玉 米芯5、玉米 粉5、豆 粕3;配方2:棉 籽壳30.8、阔 叶树 木屑48、麦麸20、碳 酸钙1、磷酸 二氢 钾0.2;配方3:棉 籽壳78、麦 麸20、蔗糖1、碳酸钙1。6.1.3 拌料 按比例 称料,棉 籽壳、阔叶 树 木屑、玉 米 芯 等 主料 首先干 干相 拌,混合 均匀。阔叶 树木 屑、玉 米芯可提前7 d 10 d 预湿 发酵 后再相 拌。再加入 麦麸、玉 米粉、豆 粕等辅料 拌匀。蔗糖、碳酸 钙、磷酸 二氢 钾等可 溶性 物质,先 溶于 水再拌 料。再加水,搅拌 均匀。拌好 的栽培 基质 含水 量为6065,pH 值为6.2 7.0。6.1.4 装袋 常压灭 菌选用 规格 为17 cm35 cm0.004 cm 的高 密 度低压 聚乙烯 袋,高压灭 菌选用 规格为17 cm35 cm0.005 cm 的聚 丙烯 塑料袋,每 袋料 湿重 为1.2 kg1.3 kg,套 环封 口。6.1.5 灭菌 采用常 压灭菌 或高 压灭菌。常压 灭菌温 度100,保 持12 h 14 h。高 压灭 菌 压力为0.147 Mpa,温度为126,保持3.0 h。6.1.6 接种 待料温 降至28 以下,按照 无 菌操 作要 求接 入菌 种。6.2 发菌期管理 菌袋置放 发菌室的层架上培养,温 度24 25,空气湿度6070,CO2 浓度不高 于0.2,暗光。每周 检查1次,出现下 列 不合 格菌 袋,立 即检 出移离 发菌室:a)杂菌斑 点污 染;b)菌袋破 损;c)菌丝萎 缩不 吃料;d)菌种漏 接,无菌 丝。一般35 d45 d 菌 丝满 袋,相 同 条件 再经30 d40 d 后熟 培 养。6.3 排袋覆 土 6.3.1 做畦床 菇 房 先清 理消 毒,搞 好环境 卫 生。再 制作 畦床:宽1.1 m1.2 m,深15 cm20 cm,两畦 间隔50 cm 60 cm。畦 面撒 生石 灰粉50 g/m2100 g/m2,杀 菌驱 虫。6.3.2 脱菌袋 菌龄80 d90 d,培养 基表 面初呈 现褐 色菌 皮时,脱 去塑料 袋外 皮,菌棒 表面 消毒后 控干。6.3.3 排菌棒 菌棒按 每 平方 米约50 只竖 立或横 卧排 放在 畦床 上,菌棒间 留2 cm。6.3.4 覆土与 浇水 DB3203/T 10592024 3 覆 土 分细 土和 粗土,细土填 入 菌棒 间隙 中,粗 土覆盖 菌 棒表 面上,土层3 cm 左右,浇 一遍 透水,再在菌棒 上覆 盖1 cm厚 干粗 土,让其 吸收 多余 的水 份,抚平畦 面。出菇 前覆 土面 保持湿 润,如土 面干 燥宜少量补 水。6.4 出菇期管理 6.4.1 转色 覆土后 保持土层湿润,土、料温 保持24 26,通风促 转色。15 d左右,菌棒转 为棕褐色或 全黑,转 色完 成。6.4.2 催蕾 晚间揭 膜通 风换 气、降 湿降 温,增加 昼夜 温差,连续2 d 3 d。再升 温将 菌棒 温度提 高 至25 26,保持7 d左右。观 察菌 棒表面 有 大量 小白 亮点 原基 出现 时,将菌 棒温 度降 至20 25 催 蕾。催蕾 过程菌棒表 面保 持潮 而不 湿,覆土含 水量 适中。6.4.3 出菇 当菌棒 表面 原基 数量 足够 多,覆 土表 面有 个别 菇蕾 出现时,喷 一遍 结菇 水,增加料 面湿 度,加 大 通风量,保持地温24 28,空 气湿度85 90,光照200 lx 1000 lx,CO2 浓度0.100.15。一般15 d20 d黑褐 色幼 菇 会大量 出土。根据 出菇量 和菇体 大小调 整喷 雾,提 高空气 湿度、延长 通风 时间和增 加光 照强 度。7 采收与修 整 当子实 体生长 至5 cm 7 cm,菌帽 直径1.4 cm 2.4 cm,未开 伞时及 时采 收。每 天早中 晚各采 一遍,采大留小。采菇前2 h停止喷水,采收 时用手指夹住菌柄基部轻 轻向上拔起,轻拿轻放,根对根整齐放入筐内,减少 机械 损伤,采 菇后清 理残 菇、湿 土补 平 畦面。鲜 菇及 时削 去菇 柄 基部的 假根、泥土 等杂 质。8 包装与运输 依照黑 皮鸡 枞菌 鲜菇 等级 标准(见附录A)分 级后 装入 保鲜盒,低 温冷 藏、运输,温 度保持1 4。9 病虫害 防控 9.1 防控原 则、措施 和药 剂防 治 按NY/T 23752013 中4.6 的规定 执行,采用 农业 防 治、物 理防治 为主,生物 防治、化学防 治为 辅 的综合防 治措 施。排袋前,菌棒 在50 多菌 灵可湿 粉剂800 倍 液中 浸泡5 s后控 干,覆 土 后 当 天或 第二天 早上 喷浇 一遍2 000 倍 高效 氯氰 菊酯 药水。出菇期 出现 蛞蝓,宜 晚间 人工拣 捉、结合 在畦 周围 撒石灰 或食 用盐 圈围。9.2 主要病虫害 主要杂 菌有 青霉、木 霉、细菌等,主 要害 虫有 蛞蝓、线虫、菇 蚊、菇蝇 等。DB3203/T 10592024 4 10 生产档 案 建立黑 皮鸡 枞菌 生产 技术 档案,记录 产地 环境、生 产管理 技术、采 收、包装 运输、病虫 害防 治 等 各个生产 环节 情况,发 菌期 和出菇 期观 测记 录见 附录B,档案 保留 二年以 上。DB3203/T 10592024 5 附录A(资料 性)黑皮鸡 枞菌 鲜菇 等级 标准 黑皮鸡 枞菌 鲜菇 等级 标准 见表A.1。表A.1 黑皮鸡 枞菌 鲜菇 等级 标准 单位为厘米 等级 帽径 刀口直径 高度 一级 2.02.4 1.52.0 5 0 7.0 二级 1.21.5 三级 1.42.0 1.0 1.2 四级 0.81.0 DB3203/T 10592024 6 附录B(资料 性)观测记录 表 B.1 发 菌 期观 测记 录见表 B.1。表B.1 发菌期 观测 记录 表 序号 接种时间月/日 种块萌发时间 年/月/日 定植时间年/月/日 定植期 d 菌丝生长速度a mm/d 菌丝满袋时间 年/月/日 发菌期 d 菌丝长势 污染袋数 袋 杂菌种类 1 2 3 4 5 a 采用划线法测量。当菌丝在料袋中生长刚过“袋肩”时,先用记号笔在菌袋表面中央纵向画一条直线,再在菌丝前端沿直线画垂直线,此垂直线作为测定菌丝直线生长的起始线,过 30 d 后(10 d 画一次)再在菌丝前端划一垂直线,测量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即为 30 d 内菌丝直线生长的 长度。每个处理随机测量 10 袋,取其平均值除以30 d 即可算出菌丝生长速度,mm/d。B.2 出菇 期观 测记 录见表 B.2。表B.2 出菇期 观测 记录 表 序号 物候期观察 子实体形态 第一潮菇产量 第二潮菇产量 菌丝生长 期 d 原基生长期 d 子实体成熟期 d 颜色 帽径 cm 刀口直径 cm 柄长 cm 鲜菇 kg 商品菇 kg 鲜菇 kg 商品菇 kg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