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3.220.50 CCS V 53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726.52024 航空应急救援 第 5 部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手势沟通指南 Aviation emergency rescue part 5:guidelines on hand signals for helicopter external load operations 2024-08-26发布 2025-0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726.52024 I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作业人员.1 5 沟通场景.2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通用场景下作业人员沟通手势.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不同作业场景沟通手势.20 参 考 文 献.27 DB36/T 1726.5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提出。本文件由江西省应急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江西省航空护林局、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上饶蓝天救援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建华、王华军、卢昱昇、张莹、曾卫东、蒋伟华、常建龙、黄骋、谢家雨、庞杰、谢达钦、郑宇、王战超、陈涛、曾珊珊、史云飞。DB36/T 1726.52024 III 引 言 航空应急救援建设是我国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的关键环节。开展标准建设是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国计民生、民众安危与公共安全。为保障救援效果和提升救援效率,弥补当前国内航空应急救援各项作业相关标准的空白,特制定 DB36/T 1726航空应急救援地方标准。DB36/T 1726根据航空应急救援的作业类型和作业场景划分,拟由以下部分构成。第 1部分:直升机应急医疗救援转运操作指南。目的在于对直升机应急医疗救援转运作业的人员与设备要求、作业准备工作、作业实施和作业后工作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第 2部分:直升机舱内物资投送操作指南。目的在于对直升机舱内物资投放作业的人员与设备要求、作业准备工作、作业实施和作业后工作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第 3部分:直升机目视搜索操作指南。目的在于对直升机目视搜索作业的人员与设备要求、作业准备工作、作业实施和作业后工作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第 4部分:直升机索降作业操作指南。目的在于对直升机索降作业的人员与设备要求、作业准备工作、作业实施和作业后工作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第 5部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手势沟通指南。目的在于规范直升机外载荷作业中机组人员的手势沟通。DB36/T 1726.52024 1 航空应急救援 第 5部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手势沟通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直升机外载荷作业过程中,机组人员建立手势沟通的规范化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直升机航空应急救援中不同类型的外载荷作业,主要包括索降/滑降、外吊挂货物、绞车和吊桶作业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MH/T 1039 通用航空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MH/T 1039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外载荷 external load 直升机机身外部搭载或者延伸的载荷。3.2 手势 hand signal 直升机外载荷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以手的动作为主、配以身体姿势进行交流的一种表达形式。4 作业人员 4.1 人员组成 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外载荷作业人员的常规配置包括:a)地面人员;b)飞行人员;c)舱内任务员;d)舱外任务员。注:具体人数根据机型和任务情况的不同进行配置。4.2 职责分工 4.2.1 地面人员 负责在地面引导飞行和作业开展。DB36/T 1726.52024 2 4.2.2 飞行人员 负责执行飞行任务,控制和指挥整个外载荷作业的执行过程。4.2.3 舱内任务员 负责直升机外载荷作业中的舱内任务,检查作业装备安全性,与飞行人员和舱外任务员进行沟通,监控舱外任务员的状态。4.2.4 舱外任务员 负责直升机外载荷作业中的舱外任务,反馈舱外情况,实施救援。5 沟通场景 5.1 通用场景 5.1.1 地面人员与飞行人员手势 使用手势沟通时,地面人员应与航空器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保证作业过程中与飞行人员可视,并应尽量使用手臂。主要的沟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地面准备就绪:地面人员指示地面装备工作就绪,不影响飞行和地面安全(附录 A中图 A.1);b)地面指示航空器升降:地面人员指示航空器上升或下降,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 中图 A.2、A.3);c)地面指示航空器移动:地面人员指示航空器向指定方位运动,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 中图 A.4、A.5);d)地面指示状态保持:地面人员指示航空器保持现在的位置和高度,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 中图 A.6);e)条件不具备:地面人员指示飞行人员地面还不具备操作条件,操作存在风险,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 中图 A.7);f)航空器驶离:地面人员指示航空器向指定方向飞离,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 中图 A.8、A.9);g)危险点指示:地面人员提示飞行人员某处存在飞行风险,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 中图 A.10、A.11);h)航空器关车:地面人员航空器落地后指示飞行人员关闭发动机,可配合指挥棒灯光或其他指示物使用(附录 A中图 A.12);i)收到:飞行人员指示明白收到地面人员的指示信号(附录 A 中图 A.13);j)即将开车:飞行人员通知地面开始启动航空器(附录 A 中图 A.14);k)中止:飞行人员通知地面人员中止(附录 A 中图 A.15);l)通信中断:飞行人员告知地面人员当前无线电通信失效(附录 A 中图 A.16)。5.1.2 舱内任务员与飞行人员手势 作业时,舱内任务员不应干扰飞行员驾驶航空器,应在航空器保持状态下进行手势沟通或与副驾驶进行手势沟通。沟通时面向飞行人员,建议手势沟通同时口述沟通内容,尽量不使用挥臂动作。主要的沟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舱内指示航空器升降:舱内任务员指示航空器向上升或向下降(附录 A 中图 A.17);b)舱内指示方位:舱内任务员指示向需要的方向移动(附录 A 中图 A.18);c)航空器状态保持:舱内任务员指示飞行人员保持航空器现有的高度和方位不变(附录 A 中图DB36/T 1726.52024 3 A.19);d)肯定和否定:舱内任务员和飞行人员指示相互对对方的指令表示肯定或否定(附录 A 中图A.20);e)开始舱内作业:舱内任务员提示飞行人员,舱内即将开始作业(附录 A 中图 A.21);f)开关舱门:舱内任务员提示飞行人员,即将打开或关闭客舱门(附录 A 中图 A.22);g)作业完毕:舱内任务员通知飞行人员,作业已经完成(附录 A中图 A.23)。5.1.3 舱内任务员与舱外任务员手势 作业时,舱内任务员和舱外任务员一只手需维持自己的安装状态,基本靠单手进行手势沟通,建议手势沟通同时口述沟通内容。主要的沟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出舱: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准备出舱(附录 A 中图 A.24);b)等待: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正在准备中,请等待(附录 A 中图 A.25);c)行动: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可以开始作业(附录 A中图 A.26);d)作业准备就绪:舱外任务员指示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到位(附录 A 中图 A.27);e)着地:舱外任务员通知舱内任务员即将着地(附录 A 中图 A.28);f)舱外解除连接或舱外连接:舱外任务员通知舱内任务员即将解除和直升机的连接或即将进行和直升机的连接(附录 A中图 A.29);g)回收:舱外任务员通知舱内任务员,进行回收(附录 A 中图 A.30);h)作业完毕:舱外任务员通知舱内任务员,作业已经完成,目前状态安全(附录 A 中图 A.31);i)作业中止:舱外任务员通知舱内任务员,作业需要中止(附录 A 中图 A.32)。5.2 作业任务场景 5.2.1 索降/滑降作业 索降/滑降作业场景的手势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解除腰带:舱内任务员通知后舱内的舱外任务员可以解除座椅安全带(如有)(附录 B 中图B.1);b)放下绳索:舱内任务员指示其他作业组成员即将放下绳索(附录 B 中图 B.2);c)移动到位:舱外任务员告知已移动到索降/滑降准备位置(附录 B中图 B.3);d)开始索降/滑降: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解锁并开始索降/滑降(附录 B 中图 B.4);e)无法下降:舱外任务员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后使用该手令,表示下降器已锁定,舱外任务员无法继续下降(附录 B中图 B.5);f)切断尾绳,准备吊运:舱内任务员收到舱外任务员“无法下降”指示后,指示舱外任务员剪断身下绳索,准备吊运(附录 B中图 B.6);g)吊起准备完毕:舱外任务员剪断身下绳索后,指示舱内任务员已做好被吊起的准备(附录 B中图 B.7);h)可以飞离:舱外任务员在被吊起状态下发出该信号,表示没有障碍物,直升机可以飞离(附录B 中图 B.8);i)绳索故障:表示绳索有问题,舱内任务员应该弃用绳索(附录 B中图 B.9);j)索降/滑降状态保持:舱外任务员指示动作已停止并保持好当前状态和位置(附录 B中图 B.10);k)索降/滑降点条件不具备:舱外任务员接地后发现索降/滑降点不适合进行索降/滑降,指示舱内任务员调整索降/滑降点位置(附录 B 中图 B.11);l)落地解除绳索连接:舱外任务员告知舱内任务员落地成功并已解除下降器与绳索的连接;手势沟通:舱外任务员参考附录 A 中图 A.29 a)舱外任务员手势“舱外解除连接”。m)连接绳索: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连接下降器与绳索;DB36/T 1726.52024 4 手势沟通:舱内任务员参考附录 A 中图 A.29 b)舱外任务员手势“舱外连接”。n)返回座位:舱内任务员引导舱外任务员返回座位并系好座椅安全带(如有);手势沟通:舱内任务员手臂指向座位,参考附录 A 中图 A.18 舱内任务员手势“舱内指示方位”。5.2.2 外吊挂货物作业 外吊挂货物作业场景的手势沟通参考通用场景和索降/滑降作业部分手势。a)钢索可收卷:解除吊挂后,地面人员指示舱内任务员可收卷钢索;手势沟通:“舱外解除连接”手势后,完成直升机和外吊挂的连接解除,舱外任务员参考附录A 中图 A.27舱外任务员手势“作业准备就绪”。b)吊挂准备就绪:直升机与地面外吊挂成功连接后,地面人员指示舱内任务员已完成吊挂准备;手势沟通:“舱外连接”手势后,完成直升机和外吊挂安全连接,舱外任务员参考附录 A 中图 A.27舱外任务员手势“作业准备就绪”。c)距离地面高度:即将到达或接触地面,舱外任务员指示舱内任务员当前吊挂高度;手势沟通:舱外任务员参考附录 A 中图 A.28舱外任务员手势“着地”。d)中止吊挂作业:发生紧急/异常情况,指示舱内任务员中止吊挂;手势沟通:参考附录 A 中图 A.32手势“作业中止”或参考附录 B 中图 B.11舱外任务员手势“索降/滑降点条件不具备”。e)断开吊钩:吊挂出现问题或者发生其他紧急/异常情况,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断开吊钩;手势沟通:参考附录 B中图 B.6 手势“切断尾绳,准备吊运”。5.2.3 绞车作业 绞车载人作业场景的手势沟通须依据 AC-136-FS-002规定的相关手势动作执行。绞车载物作业场景的手势沟通参考通用场景和索降/滑降作业部分手势。a)发现目标:舱内任务员指示飞行员已发现作业点目标(附录 B 中图 B.12);b)向目标飞行:舱内任务员指示飞行员向确定的目标方向飞行(附录 B中图 B.13);c)状态保持:直升机飞行到位后,舱内任务员指示飞行人员保持当前直升机状态。手势沟通:参考附录 A中图 A.19舱内任务员手势“航空器状态保持”。5.2.4 吊桶作业 吊桶作业场景的手势沟通参考通用场景和索降/滑降作业部分手势。a)吊桶到位:地面人员指示灭火吊桶已完成吊运准备,等待吊运;手势沟通:完成吊桶安全可靠连接后,地面人员与直升机保持安全距离,参考附录 A 中图 A.1地面人员手势“地面准备就绪”,告知飞行人员吊桶已完成吊运准备。b)吊桶归位:地面人员指示飞行人员灭火吊桶已顺利和直升机脱离;手势沟通:“舱外解除连接”手势后,成功解除吊桶和直升机的连接,地面人员与直升机保持安全距离,参考附录 A 中图 A.1 地面人员手势“地面准备就绪”,告知飞行人员吊桶已解除直升机连接。c)切吊桶:吊桶状态影响直升机安全飞行,即将切断吊桶绳索;手势沟通:参考附录 B中图 B.6 手势“切断尾绳,准备吊运”。d)洒水:准备进行吊桶洒水。手势沟通:直升机到达洒水点后,参考附录 B 中图 B.2手势“放下绳索”。A DB36/T 1726.52024 5 A B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通用场景下作业人员沟通手势 A.1 地面人员手势 依据CCAR-140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地面人必须穿着反光背心。A.1.1 地面准备就绪 A.1.1.1 动作标准:在地面,面向信号接收者,手部捏拳大拇指向上竖立,高举过头顶。见图 A.1。A.1.1.2 手势含义:地面准备工作完成,也表示同意、允许。图A.1 地面准备就绪手势 A.1.2 地面指示航空器升降 A.1.2.1 动作标准:在地面,双臂向侧面水平伸出。上升时手臂向上摆动,手掌朝上,下降时手臂向下摆动,手掌朝下。上升与下降的速率通过双臂摆动频次与动作幅度表示。见图 A.2、A.3。A.1.2.2 手势含义:在地面引导航空器上升与下降。a)日间 b)夜间 图A.2 地面指示航空器上升手势 DB36/T 1726.52024 6 a)日间 b)夜间 图A.3 地面指示航空器下降手势 A.1.3 地面指示航空器移动 A.1.3.1 动作标准:在地面,双臂向侧面水平伸出。引导航空器向左移动时,左臂向上摆动;引导航空器向右时,右臂向上摆动。操作速率通过双臂摆动频次与动作幅度表示。见图 A.4、A.5。A.1.3.2 手势含义:在地面引导航空器向左(右)移动。a)日间 b)夜间 图A.4 地面指示航空器向左移动手势 a)日间 b)夜间 图A.5 地面指示航空器向右移动手势 A.1.4 地面指示状态保持 DB36/T 1726.52024 7 A.1.4.1 动作标准:在地面,双臂向侧面水平伸出,手掌朝下。见图 A.6。A.1.4.2 手势含义:航空器保持当前高度与悬停动作。a)日间 b)夜间 图A.6 地面指示状态保持手势 A.1.5 条件不具备 A.1.5.1 动作标准:在地面,单臂屈肘,手掌置于脖前,并移动小臂做抹脖动作。见图 A.7。A.1.5.2 手势含义:在地面引导航空器时,告知飞行员取消当前操作,代表不可以、不行,不具备飞行和操作条件。a)日间 b)夜间 图A.7 条件不具备手势 A.1.6 航空器驶离 A.1.6.1 动作标准:在地面,单臂水平伸直指向飞行方向,另一只手臂高举过头顶并大幅度画圈旋转。见图 A.8、A.9。A.1.6.2 手势含义:单臂高举画圈代表请航空器驶离,另一手臂指向为理想驶离方向。DB36/T 1726.52024 8 a)日间 b)夜间 图A.8 航空器向左驶离手势 a)日间 b)夜间 图A.9 航空器向右驶离手势 A.1.7 危险点指示 A.1.7.1 动作标准:在地面,单臂水平伸直并指向危险区域,另一只手臂高举在头部以上区域并捏拳保持不动。见图 A.10、A.11。A.1.7.2 手势含义:手指方向危险,请航空器不要进入该区域。DB36/T 1726.52024 9 a)日间 b)夜间 图A.10 左侧危险点指示手势 a)日间 b)夜间 图A.11 右侧危险点指示手势 A.1.8 航空器关车 A.1.8.1 动作标准:在地面,双手捏拳,双臂交叉举过头顶并保持不动。见图 A.12。A.1.8.2 手势含义:航空器落地后通知飞行人员可以关闭发动机停车。a)日间 b)夜间 图A.12 航空器关车手势 DB36/T 1726.52024 10 A.2 飞行人员手势 A.2.1 收到 A.2.1.1 动作标准:在舱内,可以的情况下屈臂并手部捏拳,大拇指向上竖立对向被告知者;不可以的情况下手掌面对信号接收者,左右摇晃摆手。见图 A.13。A.2.1.2 手势含义:告知允许或不允许,肯定或否定。a)允许/肯定 b)不允许/否定 图A.13 收到手势 A.2.2 即将开车 A.2.2.1 动作标准:单壁屈于耳侧,航空器为单发/双发/三发时,用手指笔画做出 1/2/3 的手势。见图A.14。A.2.2.2 手势含义:启动发动机,启动一发/二发/三发。a)一发启动 b)二发启动 DB36/T 1726.52024 11 c)三发启动 图A.14 即将开车手势 A.2.3 中止 A.2.3.1 动作标准:与图 A.13 b)“不允许/否定”相同。见图 A.15。A.2.3.2 手势含义:中止当前行动。图A.15 中止手势 A.2.4 通信中断 A.2.4.1 动作标准:手背面向信号接收者,手掌在耳侧前后摆手。见图 A.16。A.2.4.2 手势含义:无线通信失效。DB36/T 1726.52024 12 图A.16 通信中断手势 A.3 舱内任务员手势 A.3.1 舱内指示航空器升降 A.3.1.1 动作标准:在舱内,上升时单臂屈于耳侧,小臂画圈。下降时单臂屈于腰侧,小臂画圈。见图A.17。A.3.1.2 手势含义:在舱内告知飞行员需要航空器上升或下降。a)舱内指示航空器上升 b)舱内指示航空器下降 图A.17 舱内指示航空器升降手势 A.3.2 舱内指示方位 A.3.2.1 动作标准:在舱内单臂伸直,手掌指向目标方向。见图 A.18。A.3.2.2 手势含义:指示行动方向。DB36/T 1726.52024 13 a)向左 b)向右 图A.18 舱内指示方位手势 A.3.3 航空器状态保持 A.3.3.1 动作标准:面向信号接收者,在舱内屈臂并手部捏拳放于耳侧或前胸部。见图 A.19。A.3.3.2 手势含义:保持航空器当前安全悬停状态。图A.19 航空器状态保持手势 A.3.4 肯定和否定 A.3.4.1 动作标准:与图 A.13“收到”相同。见图 A.20。A.3.4.2 手势含义:对信号接收者表示肯定或否定。a)肯定 b)否定 图A.20 肯定和否定手势 DB36/T 1726.52024 14 A.3.5 开始舱内作业 A.3.5.1 动作标准:与图 A.13 a)“允许/肯定”相同。见图 A.21。A.3.5.2 手势含义:指示即将开始舱内作业。图A.21 开始舱内作业手势 A.3.6 开关舱门 A.3.6.1 动作标准:开舱门时,屈臂于胸前,双手捏拳,拇指伸直指向身体左右两侧,左右小臂反向摆动;关舱门时,屈臂于胸前,双手捏拳,拇指伸直指向对侧手指,左右小臂向对侧摆动。见图 A.22。A.3.6.2 手势含义:舱内任务员指示打开或关闭舱门。a)开舱门 b)关舱门 图A.22 开关舱门手势 A.3.7 作业完毕 A.3.7.1 动作标准:与图 A.13 a)“允许/肯定”相同。见图 A.23。A.3.7.2 手势含义:告知作业已完成。DB36/T 1726.52024 15 图A.23 作业完毕手势 A.3.8 出舱 A.3.8.1 动作标准:单臂伸直,指向舱门方向。见图 A.24。A.3.8.2 手势含义:可以出舱。图A.24 出舱手势 A.3.9 等待 A.3.9.1 动作标准:与图 A.19“航空器状态保持”相同。见图 A.25。A.3.9.2 手势含义:表示应保持状态,等待下一指令。图A.25 等待手势 DB36/T 1726.52024 16 A.3.10 行动 A.3.10.1 动作标准:在舱内伸直手臂,手掌指向行动方向,并屈臂往复划动。见图 A.26。A.3.10.2 手势含义:表示可以行动并指明行动方向。a)向左行动 b)向右行动 图A.26 行动手势 A.4 舱外任务员手势 舱外任务员服装参考GA633消防员抢险救援服和救援头盔的要求,均应设置有反光标志。A.4.1 作业准备就绪 A.4.1.1 动作标准:与图 A.1“地面准备就绪”相同。见图 A.27。A.4.1.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表示已做好作业准备。图A.27 作业准备就绪手势 A.4.2 着地 A.4.2.1 动作标准:在外吊挂下降至距离地面约 3 m时(根据实际下降率和地面情况而定),单臂向左/右水平伸直,反复弯曲和伸直肘关节,小臂在水平方向划动。见图 A.28。A.4.2.2 手势含义:即将到达或接触地面,频次越快意味距离地面越近。DB36/T 1726.52024 17 图A.28 着地手势 A.4.3 舱外解除连接或舱外连接 A.4.3.1 动作标准:舱外解除连接时,双手向上伸直过头顶,双手四指捏拳,拇指伸直指向身体左右两侧,双臂反向摆动;舱外连接时,双手向上伸直过头顶,双手四指捏拳,拇指伸直指向对侧手指,双臂向对侧摆动。见图 A.29。A.4.3.2 手势含义:在地面,确认已经解除舱外连接或准备进行舱外连接。a)舱外解除连接 b)舱外连接 图A.29 舱外解除连接或舱外连接手势 A.4.4 回收 A.4.4.1 动作标准:双臂相对,屈臂于身前,做绕圈动作。见图 A.30。A.4.4.2 手势含义:可以进行外吊挂回收。DB36/T 1726.52024 18 图A.30 回收手势 A.4.5 作业完毕 A.4.5.1 动作标准:跪姿或半跪姿状态下,手势动作与图 A.1“地面准备就绪”相同。见图 A.31。A.4.5.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告知作业已完成。图A.31 作业完毕手势 A.4.6 作业中止 A.4.6.1 动作标准:单手握拳,直臂向上前方伸出。见图 A.32。A.4.6.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告知作业需中止。图A.32 作业中止手势 DB36/T 1726.52024 19 B C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不同作业场景沟通手势 B.1 索降/滑降作业手势 B.1.1 解除腰带 B.1.1.1 动作标准:模拟解除腰带动作,双手首先置于腹前腰带处,再将双手从身体两侧移动至身后。见图 B.1。B.1.1.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可以解除座椅安全带(如有)。a)双手置于腹前腰带处 b)双手移向身体两侧 c)双手移至身后 图B.1 解除腰带手势 B.1.2 放下绳索 B.1.2.1 动作标准:手掌朝下,五指反复抓放(重复五指张开和收拢手势)。见图 B.2。B.1.2.2 手势含义:即将放下绳索。图B.2 放下绳索手势 DB36/T 1726.52024 20 B.1.3 移动到位 B.1.3.1 动作标准:双手胸前相扣,肘部水平向外伸展。见图 B.3。B.1.3.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移动到索降/滑降准备位置。图B.3 移动到位手势 B.1.4 开始索降/滑降 B.1.4.1动作标准:手臂伸直,指向左下/右下 45。见图 B.4。B.1.4.2 手势含义:可以解锁并开始下降。图B.4 开始索降/滑降手势 B.1.5 无法下降 B.1.5.1 动作标准:伸直四肢(双臂水平伸直,双腿前伸),舱外任务员向上看并和舱内任务员眼神接触。见图 B.5。B.1.5.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后使用该手令,表示下降器已锁定,舱外任务员无法继续下降。DB36/T 1726.52024 21 a)正面图 b)侧面图 图B.5 无法下降手势 B.1.6 切断尾绳,准备吊运 B.1.6.1 动作标准:一只手四指弯曲,大拇指在脖前水平划动。见图 B.6。B.1.6.2 手势含义:在舱内任务员收到舱外任务员发出的无法下降手势后,舱内任务员指示舱外任务员可以剪断身下绳索,准备吊运。图B.6 切断尾绳,准备吊运手势 B.1.7 吊起准备完毕 B.1.7.1 动作标准:手臂向两侧水平伸直后向上挥动。见图 B.7。B.1.7.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下方的绳索已经剪断,已做好被吊起的准备。DB36/T 1726.52024 22 a)正面图 b)侧面图 图B.7 吊起准备完毕手势 B.1.8 可以飞离 B.1.8.1 动作标准:手臂向前伸展,手掌相对。见图 B.8。B.1.8.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在被吊起状态下发出该信号,表示没有障碍物,直升机可以飞离。a)正面图 b)侧面图 图B.8 可以飞离手势 B.1.9 绳索故障 B.1.9.1 动作标准:一只手臂伸直,另一只手臂在伸直的手臂上做切臂的动作。见图 B.9。B.1.9.2 手势含义:表示绳索有问题,舱内任务员应该弃用绳索。DB36/T 1726.52024 23 a)正面图 b)侧面图 图B.9 绳索故障手势 B.1.10 索降/滑降状态保持 B.1.10.1 动作标准:双腿前伸,一手拉绳索,一手屈臂握拳对向信号接收者。见图 B.10。B.1.10.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指示动作已停止并保持好当前状态和位置。a)正面图 b)侧面图 图B.10 索降/滑降状态保持手势 B.1.11 索降/滑降点条件不具备 B.1.11.1 动作标准:与图 A.12“航空器关车”相同。见图 B.11。B.1.11.2 手势含义:舱外任务员接地后告知当前索降/滑降点条件不具备,应调整索降/滑降点位置。图B.11 索降/滑降点条件不具备手势 B.2 绞车作业手势 B.2.1 发现目标 B.2.1.1 动作标准:面向信号接收者,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指向双眼,其他三指握拳,保持手部动作指向目标所在,反复多次。见图 B.12。B.2.1.2 手势含义:舱内任务员向飞行人员报告发现侦察目标。DB36/T 1726.52024 24 图B.12 发现目标手势 B.2.2 向目标飞行 B.2.2.1 动作标准:面向信号接收者,在舱内,单臂向运动方向伸直,手掌垂直地面,反复弯曲和伸直肘关节,竖直平面划动小臂。见图 B.13。B.2.2.2 手势含义:指示直升机向目标方向飞行。图B.13 向目标飞行手势 DB36/T 1726.52024 25 参 考 文 献 1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交通运输部令 2022年第 3号)2 特殊商业和私用大型航空器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6)(交通运输部令2022年第6号)3 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交通运输部令2022年第7号)4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直升机安全运行指南(AC-91-FS-2014-22)5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直升机机外载荷作业飞行规则(AC-136-FS-002)6 National Wildfire Coordinating Group:Interagency Helicopter Operations Guide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