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CCS B 6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652 2024 沙化土地 综合治理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desertificated land 2024-08-20 发布 2024-09-20 实施 内蒙古自 治区市 场 监督管理 局 发 布 DB15/T 3652 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原则.2 5 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分 区.2 6 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涉 及 的技术 措施 和范 围.2 7 人 工造 林.3 8 飞 播造 林种 草.5 9 封 山(沙)育林 育草.6 10 人 工种 草.7 11 草 原改 良.8 12 草 原围 栏封 育.9 13 草 原利 用.9 14 工 程固 沙.9 15 光 伏项 目防 沙治 沙.10 16 巩 固提 升.11 17 治 理成 效评 价.12 18 档 案管 理.13 附录A(资 料性)内蒙 古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分区 示意 图.14 附录 B(资 料性)内蒙 古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主要 造林 适宜 树种、初 植密度 和整 地规 格.15 附录C(资 料性)内蒙 古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主要 飞播 适宜 树草 种、播种期 和可 行播 种量.23 附录D(资 料性)内蒙 古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封山(沙)育 林育 草封 育类型.25 附录E(资 料性)内蒙 古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人工 种草 适宜 植物 种及 其参考 播种 量.26 附录F(资 料性)内蒙 古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 理成效 评价 标准.27 DB15/T 3652 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林 业和草 原局 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内蒙 古 自治区 林业 科学 研究 院、内蒙古 农业 大学、内蒙 古 自治区 林业 和草 原监 测规划院、内蒙 古自 治区 林 业和草 原工 作总 站、内 蒙 古自治 区第 二林 业和 草原 监测规 划院、内蒙 古草 业 技术创新 中心 有限 公司、内 蒙古自 治区 林业 和草 原种 苗总站。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张雷、秦富 仓、左 合君、李旻 宇、胡 永 宁、弓瑞、许宏 斌、黄 海广、魏一 凡、贾瑞庭、张根 喜、王召明、张胜 男、杨 制国、高海 燕、海 龙、洪 光宇、刘雪 锋、包 雪源、闫杰、苑峰、于洪波、胡 小龙、李 兰花、王春 颖、赵斌、李 俊文、闫婷、高 孝威、李 梓豪、刘磊。DB15/T 3652 2024 1 沙化土地 综合治 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沙 化土 地综 合治理 的技 术措 施及 技术 要求,包括 沙化 土地 综合 治理分 区、沙化 土地 综合治理 涉及 的技 术措 施和 范围、人 工造 林、飞播 造林 种草、封 山(沙)育 林育 草、人 工种 草、草原 改良、草原围 栏 封 育、草 原利 用、工程固 沙、光 伏项 目防 沙 治沙、巩 固提 升、治理 成效 评价、档 案管 理等 内容。本文件 适用 于内 蒙古 自治 区各类 沙化 土地 的综 合治 理。2 规范性 引 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15162 飞 播造 林技 术规程 GB/T 15163 封 山(沙)育林技 术规 程 GB/T 15776 造 林技 术规 程 GB/T 15781 森 林抚 育规 程 GB/T 21141 防 沙治 沙技 术规范 LY/T 1000 容 器育 苗技 术 LY/T 2786 三 北防 护林 退 化林分 修复 技术 规程 LY/T 2986 流 动沙 地沙 障 设置技 术规 程 NY/T 1176 休 牧和 禁牧 技 术规程 NY/T 1237 草 原围 栏建 设 技术规 程 NY/T 1342 人 工草 地建 设 技术规 程 DB15/T 281 主 要造 林树 种种子 质量 分级 DB15/T 374 主 要造 林树 种苗木 质量 分级 DB15/T 389 内 蒙古 自治 区造林 技术 规程 DB15/T 556 飞 播治 沙造 林技术 规程 DB15/T 557 主 要树 种人 工灌木 林平 茬复 壮技 术规 程 DB15/T 2384 草原 退化 分 级指标 3 术语和 定义 GB/T 21141 界定 的以 及下 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沙化 sandification 在各种 气候 条件 下,由于 多种原 因形 成地 表呈 现以 沙(砾)物 质为 主要 特征 的土地 退化 过程。DB15/T 3652 2024 2 来源:GB/T 21141,术 语3.1 沙化土 地 sandified land 具有明 显沙 化特 征的 退化 土地。来源:GB/T 21141,术 语3.2 综合治 理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坚 持 山 水林 田 湖草 沙 一体化 保 护 和系 统 治理 理 念,通 过 多 种手 段 恢复 或 重建与 当 地 自然 环 境相 适应的稳 定的 沙地(沙 漠)生态系 统的 过程。4 原则 坚持保 护优 先、系统 治理 遵循生 态系 统演 替规 律,统筹林 草湿 荒生 态保 护与 修复,坚持 保护 优先,系 统治理,加 强治 沙、治水、治 山全 要素 协调 和管 理,一 体化 推 进 沙化 土地 综合治 理和 防止 具有 明显 沙化趋 势的 土地 沙化。坚持以 水定 绿、科学 治理 把水资 源作 为最 大的 刚性 约束,坚持 以水 定绿,量 水而行,宜 林则 林、宜 草 则草、宜荒 则荒,科学治理,严控 高耗 水的 生态 修复措 施。坚持因 地制 宜、突出 重点 坚持分 区分 类综 合 施 策,保护和 建设 统筹 推进,乔、灌、草 有机 结合,突出 重点,科学 布局 各类 生态保护 修复 措施。坚持建 管并 重、注重 实效 合理安 排建 设与 管护 任务,建设 与管 护有 机结 合,统筹谋 划,分步 推进,务 求取得 实效。5 沙化土 地综 合治 理分 区 依据水 热条 件和 地理 单元 将全区 沙化 土地 划分 为3 个I级区,29 个II 级区。详 见 附录A。6 沙化土 地综 合治 理涉 及的 技术措 施和 范围 涉及的 技术 措施 本文件 综合 治理 涉及 人工 造林、飞播 造林 种草、封 山(沙)育林 育草、人 工 种草、草原 改良、草原围栏封 育、草原 利用、工 程固沙、光 伏项 目防 沙治 沙和巩 固提 升等 技术 措施。涉及的 范围 沙化土 地综 合治 理实 施区 域应符 合国 土空 间规 划和 用途管 制要 求。DB15/T 3652 2024 3 本文件 综合 治理 涉及 的范 围为 划 分的3个I 级区、29 个II级 区。各分 区具 体的 综合治 理措 施应 根据 当地的自 然地 理条 件、植被 分布特 征等,应 用本 文件 规定的 技术 措施 进行 合理 组装、合理 搭配。7 人工造 林 树种选 择 7.1.1 选择原 则和 要点 树种选 择应 遵循 以下 基本 原则和 要点:a)坚持适 地适 树,做到 树种 的生态 学特 性与 造林 地立 地条件 相适 应;b)按照不 同治 理区 域,选择 适宜的 沙生 树种;c)以乡土 树种 为主,适 度引 进推广 已取 得成 效的 优良 树种或 通过 区域 试验 鉴定 的优良 树种;d)极干旱 地区、干 旱地 区应 以耐旱 灌木 树种 为主,半 干旱地 区应 加大 灌木 树种 比重,乔灌 结合。7.1.2 主要造 林树 种 根据不 同治 理 区 域选 择适 宜 树种。见 附录 B 中表 B.1。树种组 成和 造林 密度 7.2.1 配置要 求 树种配 置应 满足 以下 要求:a)根据树 种生 物、生 态学 特 性和立 地条 件,选 择适 宜 的针叶 树种 与阔 叶树 种、乔木与 灌木、喜光树种与 耐荫 树种、固 氮 树 种与非 固氮 树种、深 根性 树种与 浅根 性树 种等 混交 类型;b)选择适 宜的 株间、行间、带状和 团块 状等 混交 方式,也 可与 造林 地上 已有 的 幼苗、幼 树随 机配置形成 近自 然混 交林;c)提倡利 用人 工造 林与 封山(沙)育林 育草、飞 播造 林 种草(或人 工撒 播)相结 合的方 式形 成 近自然混 交林;d)对现有 幼龄、中 龄纯 林,根据功 能需 要可 改造 为混 交林。7.2.2 造林密 度 造林密 度应 考虑 下列 因素:a)造林密 度应 根据 林种、立 地条件、造林 树种 生物、生态学 特性 确定。整体 应 以生态 效益 最大 化为原则;b)干旱、半干 旱区 要考 虑水 分条件,造 林密 度不 宜过 大。一 般立 地条 件 好 的地 段应比 立地 条件 差的地段 密 度 大些;不同治 理区 域主 要造 林树 种区域 划分 及初 植密 度详 见附 录B 中表 B.2。栽植配 置 7.3.1 行状配 置 行状配 置可 分为 正方 形、长方形、品字 形等,品 字 形配置 更适 用于 防护 林。具体按 照DB15/T 389 的规定执 行。7.3.2“两行 一带”配 置 DB15/T 3652 2024 4 该配置 方式 是行 状配 置的 一种特 殊类 型,是营 造防 护林的 一种 重要 配置 形式,适用 于立 地条 件较 好的沙地。一 般乔 木林 行距2 m 4 m、带间 距6 m 10 m,灌 木林 行距1 m 4 m、带间距5 m 8 m。7.3.3 群状配 置 在立地 条件 差,幼 树生 长 缓慢但 能自 然更 新的 树种,将 其多 株集 中栽 植在 一 起形成 群状 配置,群之间的距 离显 著大 于群 内株 距。种子和 苗木 7.4.1 种苗质 量 种苗质 量应 达到 以下 要求:a)种子质 量应 达 到 DB15/T 281 规 定的 合格 种子 标准;b)裸根苗 使用 DB15/T 374 规定的、级 苗木;未 制定相 应标 准的 树种,宜 选用优 良、健壮、根系发 达的 苗木;c)容器苗 使用 按 照 LY/T 1000 执行;未制 定相 应标 准的 树种,宜 选用 优良、健壮、根 系发 达的 苗木;防 护林 营建 要提 高容 器苗 使 用率,干 旱、半干 旱地区 宜推 广使 用乔、灌 木容器 苗造 林。7.4.2 种苗处 理 按照DB15/T 389 的规 定执 行。整地 不同整 地的 方 法 和规 格见 附 录B 中表B.3。造林方 法 7.6.1 造林方 法主 要为 植苗 造林、播种 造林(穴 播、条播)、分 殖造 林(插条 造林、插干 造林)等。7.6.2 造林时 间注 意事 项如 下:a)春季造 林应 在土 壤开 始解 冻、叶 芽萌 动前 进行;b)在同一 地区 春季 造林,应 本着先 沙地、后 粘土 地的 原则,边解 冻、边造 林;c)秋季造 林应 在树 木落 叶后 进行;d)雨季造 林应 在第 一场 透雨 后进行;e)容器苗 最佳 造林 季节 为 雨 季造林;f)冬季造 林适 于移 植针 叶树、经济 树种 等带 冻土 球大 苗造林,栽 后灌 足冻 水。7.6.3 蓄水保 墒措 施按 照 DB15/T 389 的规 定执 行。乔灌草 配置 7.7.1 乔灌配 置 东部区,乔 灌配 置比 例2 4:86,镶嵌 状、带状 或 块状混 交。中部区,多 种灌 木镶 嵌配 置,比 例具 体而 定,带状 混交。西部区,建 议营 造灌 木林,多种 灌木 镶嵌 配置,比 例具体 而定,行 间混 交或 块状混 交。7.7.2 灌草配 置 东部区,灌 木:混合 杂草 种植比 为2 4:86,混 合杂草 中包 含豆 科、禾本 科等多 年生 和一 年生 草本,行 间混 交或 带状 混交。DB15/T 3652 2024 5 中部区,灌 木:混合 杂草 种植比 为3 5:75,混 合杂草 中包 含豆 科、禾本 科等多 年生 和一 年生 草本,行 间混 交或 带状 混交。西部区,灌 木:混合 杂草 种植比 为5 7:53,混 合杂草 中包 含豆 科、禾本 科等多 年生 和一 年生 草本,行 间混 交或 带状 混交。种草技 术措 施按 照本 文件 第10章 节执 行。7.7.3 乔灌草 配置 中东部 区,乔 灌草 种植 比 例,乔木 不大 于10%,灌木 不大于30%,近 自然,丛状 或点状,镶嵌 状混 交;西部区 不建 议较 大面 积种 植乔木。种草技 术措 施按 照本 文件 第10章 节执 行。未成林 抚育 管护 按照DB15/T 389 的规 定执 行。8 飞播造 林种 草 播区选 择 播区选 择要 求如 下:a)相对集 中连 片,总面 积一 般不少 于飞 机一 架次 的作 业面积;b)宜播面 积应 占播 区总 面 积60%以 上。飞播方 式 飞机播 种、人工 模拟 播种、无人 机播 种。树草种 选择 按照DB15/T 556 的 规定 执 行。各 地区 飞播 树草 种 选 择可参 照附 录 C 中表 C.1。树草种 质量 飞播前 要对 种子 进行 处理,包括 种子 消毒、包 衣等 机械处 理,以增 加种 子粒 径和重 量、减少 种子 漂移和鸟 鼠危 害,促进 种子 发芽。依据 飞播 种子 发芽 率、千 粒重、落 种率、播 区立地 条件 等影 响飞 播 成 效的因子,结合 历年 飞播 造 林成熟 经验,保证 播后 成 苗、成林。飞 播种 子质 量 应达到DB15/T 281 规 定的 级以上(含 级)质 量标 准。树草种 配置 树草种 配置方 式分 灌木纯 播、灌 木混播、灌 草混播3 种类型。提倡 灌木 混播、灌草混 播,采 用全 播区或带 状混 播等 方式 进行 播种。播种期 沙区应在 春季 大风 天气结 束、风 力小于3 级的 时候 抓 紧抢播,为降 雨前 种子靠 风力 覆 沙留出 时间,以防闪 芽。不同 类型 区的 适宜飞 播期 见附 录C 中表C.2。播种量 DB15/T 3652 2024 6 各地播 种量 结合 实际 参照 附录C 表C.3,依 据式(1)确定。S=.W.R.(1 A).G.1000(1)式中:S每 公顷 播种 量,单 位 为 克每公 顷(g/hm2);N每 公顷 设计 出苗 株数,单位为 株每 公顷(株/hm2);W种 子千 粒重,单 位为 克 每千粒(g/千粒);E种 子发 芽率,%;R种 子纯 度,%;A种 子损 失率(鸟、鼠、兔危害 率),%;G飞 播种 子现 场出 苗率,%。飞播作 业过 程 按照GB/T 15162 的规 定执 行。9 封山(沙)育林 育草 封育对 象和 类型 目标 根据土 地类 型和 土地 利用 分类,以及 母树、幼苗 幼 树、萌 蘖根 株、灌 丛、草 本植物 等条 件,沙化 土地和具 有明 显沙 化趋 势的 土地封 育宜 培育 成以 下封 育类型,涉 及乔 木型、乔 灌 型、灌 木型、灌 草型4种,详见附 录D。封育方 式 9.2.1 全封 在流动 沙地、半 固定 沙地、固定 沙地(中度 沙化 土 地)、露 沙地 和非 生物 治 沙工程 地(重度 沙化 土地、中 度沙 化土 地)的封 育区,实行 全封。9.2.2 半封 在固定沙 地(轻 度沙 化土 地)、非 生物 治沙 工程 地(轻度 沙化 土地)、具有 明显沙 化趋 势的 土地 封育区,可实 行半 封。封育年 限 封育年 限按 照GB/T 15163 的规定 执行,结 合选 择的 封育区 气候、降 雨量 和封 育目标 等情 况,设计 乔木型的 封育年 限为8 10 年,乔灌 型的封 育年 限为6 8年,灌 木型 的封育 年限 为56年,灌草 型的 封育年限为46 年。封育措 施 9.4.1 封禁设 施 按照GB/T 15163 的规 定执 行。9.4.2 封育区 管护 DB15/T 3652 2024 7 在邻近 道路、村 庄等 适当 位置设 置出 入口,以 便人、车出 入。同时 设兼 职或 专职人 员进 行管 护、维修。9.4.3 解封及 续封 解封及 续封 条件 如下:a)当封育 期满,且 植被 恢复 到设计 目标,即 可解 封;b)已达到 封育 年限,但没 有 达到封 育目 标的,应该 继 续封育;虽已 达到 封育 年 限,并实 现封 育目标,但 根据 需要 可以 继续 封育。10 人工种 草 地段选 择 选择地 势相 对平 缓开 阔的 沙化土 地等 适合 播种 草本 生长的 区域。草种选 择 选择适 应当 地气 候和 土壤 条件,适 应性 强、应 用效 能 高的优 良草 品种。不同 类 型 草原 区适 宜 补 播植物种见 附录E表E.1。草种质 量 按照GB/T 21141 的规 定执 行。种子处 理 按照GB/T 21141 的规 定执 行。播种量 按照GB/T 21141 的规 定执 行。人 工种 草主 要适 宜植 物 种参 考播 种量 见附 录E 表E.2。播种期 按照GB/T 21141 的规 定执 行。播种方 式 10.7.1 单播 同一草 种按 一定 行距 一行 或多行 同时 开沟、播 种、覆土一 次完 成。行距 通常 为25 cm 40 cm。10.7.2 混播 混播注 意事 项如 下:a)种子混 播:各种 混播 草种 同时播 于同 一行 内;b)行间混 播:可采 用窄 行 条 播及宽 行条 播,前者 行 距25 cm,后者 行距 40 cm。人工或 两台 条 播机联合 作业,将豆 科和 禾 本科草 种间 行播 下。当 播 种三种 以上 牧草 时,一 种 牧草播 于一 行,另两种分 别播 于相 邻的 两行,或者 分种 间行 条播,保 持各自 的覆 土深 度;c)交叉混 播:先将 一种 或 几 种牧草 播于 同一 行内,再 将一种 或几 种牧 草与 前者 垂直方 向播 种,一般把形 状相 似的 或大 小相 近的草 种混 在一 起同 时播 种。DB15/T 3652 2024 8 10.7.3 覆盖和 镇压 10.7.3.1 覆盖 播种后 要覆 土,覆土 深度 要严格 控制。主 要适 宜植 物种覆 土 深 度见 附 录E中表E.2。10.7.3.2 镇压 在干旱 和半 干旱 地区,应 播后镇 压,促进 种子 萌发 和苗全 苗壮。管理 按照NY/T 1342 的规 定执 行。11 草原改 良 根据不 同草 原类 型及 其不 同退化 程度,因地 制宜,采 取不同 的修 复措 施恢 复天 然草原 植被,提升 草原生态 功能。草 原退 化分 级按照DB15/T 2384 的规 定 执行。具体 适宜 补播 植物 种见附 录E 中表E.1。草甸草 原 草甸草 原改 良措 施:a)轻度退 化:封育 或轮 牧、休牧 2 年;b)中度退 化:封育、封 育+切 根等(根茎 型禾 草草 场)、封育+施肥 等、封育+条带 沙障+补播 等(沙化草地);c)重度退 化:封育+补播+施 肥等、封育+网 格沙 障+补 播等(沙化 草地)。典型草 原 典型草 原改 良措 施:a)轻度退 化:封育 或轮 牧、休牧 等 23 年;b)中度退 化:封育、封 育+补播+施 肥等、封 育+条 带沙 障+补 播等(沙 化草 地);c)重度退 化:封育+补播+施 肥等、封育+网 格沙 障+补 播等(沙化 草地)。荒漠草 原 荒漠草 原改 良措 施:a)轻度退 化:封育 或轮 牧、休牧 等 3 年;b)中度退 化:封育、封 育+施 肥,封 育+沙障+补播 等(沙化草 地);c)重度退 化:封育+补 植灌 木+补水+施肥 等、封育+网 格 沙障+补播 等(沙化 草地)。草原化 荒漠 草原化 荒漠 改良 措施:a)轻度退 化:封育 为主,3 5 年;b)中度退 化:封育 为主,适 宜地段 可采 用补 植灌 木+补 水;c)重度退 化:封育、封育+补 植灌木+补 水、无 人机 飞播 等、封 育+网 格沙 障+补植 灌木+补水 等(沙化草地)。荒漠 DB15/T 3652 2024 9 荒漠改 良措 施:a)轻度退 化:封育 为主,3 6 年;b)中度退 化:封育 为主,适 宜地段 可采 用补 植灌 木;c)重度退 化:封育、无 人机 飞播等、封 育+网格 沙障+补植灌 木等。疏林草 原 疏林草 原改 良措 施:a)轻度退 化:封育 或休 牧 3 年;b)中度退 化:封育+沙障+乔 灌草补 植补 播,要按 照近 自然模 式控 制乔 灌比 例;c)重度退 化:封育+网 格沙 障+乔灌 草补 植补 播,要按 照 近自然 林模 式。风蚀坑 治理 适用沙 障+植被 建植 组装,草种选 择当 地乡 土草 种,草灌结 合。12 草原围 栏封 育 按照NY/T 1237 的规 定执行。13 草原利 用 按照NY/T 1176 的规 定执 行。14 工程固 沙 地段选 择 选择区 域内 可治 理的 流动、半固 定沙 地为 主要 对象,设置 在风 沙流 动性 强的 地方,拦截、阻 滞风 沙运 动 或在 人 工造 林 种草 作业 区 沙丘 迎 风 侧 的 地方 进行 铺 设。重 点选 取 锁边 林草 带 向沙 漠 腹地 扩 展或有一定治 理基 础和 容易 形成 沙尘源 的区 域。固沙沙 障类 型 14.2.1 机械沙 障 14.2.1.1 沙障材 料 枝条、高秆 作物 的秸 秆、芦苇、麦秆、稻 草、草绳、纱网 类、沙袋、石 块、粘土等。14.2.1.2 沙障规 格 主要以 条带 间隔 和网 格大 小为主:a)条带间 隔:在 坡度 小于4 的平缓 沙地 进行 条带 状配 置时,相 邻两 条沙 障的 距 离应为 沙障 高 度的10 20 倍;在沙 丘迎 风 坡配置 时,下一 列沙 障的 顶端应 与上 一列 沙障 的基 部等高;b)网格大 小:网格 状配 置时,网格 边长 为沙 障出 露高 度的 6 8 倍,根据 风沙 危 害的程 度选 择 1 m1 m、1 m 2 m、2 m 2 m、4 m 4 m、6 m 6 m 等不 同规 格。麦草、稻 草、芦 苇等 常 用方格沙 障 以 1 m 1 m、2 m 2 m 等 规格 为主。DB15/T 3652 2024 10 14.2.2 生物活 沙障 按照LY/T 2986 的规 定执 行。14.2.3 复合型 沙障 本文件 中14.2.1、14.2.2 中的沙 障类 型,可依 据实 际情况 结合 实施。14.2.4 沙障维 护 沙障建 成后,要 加 强 巡护,防止人 畜破 坏。沙障 损坏 时,应 及时 修复;当破 损面 积比例 达 到60%时,需重新 设置 沙障。重设 时应 充分利 用原 有沙 障的 残留 效应,沙 障规 格可 适当 加大。柴草沙 障应 注意 防火。15 光伏项 目防 沙治 沙 光伏场 区防 护林 草带 建设 光伏项 目防 沙治 沙防 护林 草植被 带按 照不 同功 能和 目的分 为“场区 外围 防风 阻沙林 草带”、“场 区检修道 路防 护林 带”、“场区光 伏阵 列内 防风 固沙 林草植 被带”和“附 属设 施防护 林带”。15.1.1 场区外 围防 风阻 沙林 草带 营建技 术 在流动 沙地,主 害风 上风 向林草 带宽 宜 为50 m 100 m,非 主害 风一 侧下 风向 林草带 宽宜 为30 m 50 m。在 半固 定沙 地,主 害风上 风向 林草 带宽 宜为30 m 50 m,非主 害风 一 侧下风 向林 草带 宽宜 为20 m30 m。工程固 沙、植被 营建 技术 按照本 文件 中相 关章 节执 行。15.1.2 场区检 修道 路防 护林 带营 建技术 检修道 路两 侧防 护 林 带宽 一般为3 m 5 m。选择 抗 旱、抗 风沙、防风 固沙功 能强、景观效 果好 的 乡土树种。工程固 沙、植被 营建 技术 按照本 文件 中相 关章 节执 行。15.1.3 场区光 伏阵 列内 防风 固沙 林草植 被带 营建 技术 15.1.3.1 工程固 沙 板间宜 采用 网格 状或 条 带 状沙障,板 下宜 采用 网格 状沙障。按 照本 文件 中第14 章节 执行。15.1.3.2 林草植 被建 设 光伏板 间根 据主 题空 间的 划分,采用 块状 与条 状相 结合 的 方式 进行 设计,可 设置灌 木林、种 草、灌草复合 等模 式,并通 过混 播灌草 植物、药 材等,打 造优良 饲草 基地、道 地药 材基地 等。15.1.3.3 附属设 施防 护林 带营 建技 术 在光伏 场区 内储 电、变电 设施以 及生 活区 周 围5 m 10 m范 围内 营建“工 程固 沙+人 工造 林”模式 的防风固 沙植 被带。工程固 沙、植被 营建 技术 按照本 文件 中相 关章 节执 行。抚育管 理 DB15/T 3652 2024 11 15.2.1 养护技 术措 施 养护技 术措 施有:补 植、补种、修枝、浇 水、追肥、刈割 等。15.2.2 管护 对光伏 场区 进行 围栏 封育。同时,加强 光伏 场区 的 火灾、病虫 害、入 侵植 物、冻害、风灾 等自 然灾害的防 控,并加 强巡 护。16 巩固提 升 中幼 林 抚育 16.1.1 抚育方 式 中幼林 抚育 方式 如下:a)调整林 分树 种和 空间 结构,为目标 树或 保留 木留 出适 宜的生 长环 境,幼 龄林、中 龄林采 用疏 伐;b)为促进 目标 树或 保留 木径 向生长,调 整林 分密 度和 树种组 成,采用 生长 伐;c)在遭受 森林 火灾、林 业有 害生物、风 倒雪 压等 自然 灾害危 害,受害 株数 占林 木总株 数 的 10%以上时,采用 卫生 伐。16.1.2 主要控 制指 标 按照GB/T 15781 的规 定执 行。退化林 修复 16.2.1 更新修 复 按照LY/T 2786 的规 定执 行。16.2.2 补造修 复 按照LY/T 2786 的规 定执 行。16.2.3 平茬复 壮 16.2.3.1 平茬对 象 除自然 保护 区等 自然 保护 地以外 的成 过熟、生长 衰 弱、遭受 自然 灾害 或人 畜 危害严 重的 灌木、灌木林。16.2.3.2 平茬主 要树 种 沙柳、黄柳、小 红柳、柽 柳、梭 梭、柠条、杨 柴和 沙棘等。16.2.3.3 初始平 茬年 龄 沙柳/黄柳4 5 年,小 红柳/柽柳5 7 年,梭梭10 年以 上,柠 条510年,杨 柴34年,沙 棘5 7 年。16.2.3.4 平茬周 期 沙柳/黄 柳通 常为4 5年,小红柳/柽柳 通常为35 年,梭梭 通常不 低于10年,柠条通 常为4 5年,DB15/T 3652 2024 12 杨柴通 常为34 年,沙棘 通常为46 年。16.2.3.5 平茬方 式、方法 平茬方 式有 全面 平茬、带 状平茬 和块 状平 茬等。平 茬方法 有人 工平 茬和 机械 平茬。具 体按 照DB15/T 557的 规定 执行。16.2.3.6 平茬强 度 按照DB15/T 557 的规 定执 行。16.2.3.7 作业后 管理 按照DB15/T 557 的规 定执 行。17 治理成 效评 价 人工造 林 按照GB/T 15776 的规 定执 行。造 林成 效合 格小 班标 准,见 附录F中表F.1。飞播造 林种 草 按照DB15/T 556 的规 定执 行。飞 播造 林种 草成 效评 价评定 标准 见附 录F 中表F.2。封山(沙)育林 育草 按照GB/T 15163 的规 定执 行。人工种 草 人工种 草3 年后 有效 小班 合 格指标 为:a)极端干 旱区 小班 盖度 达 到20%(含)以上;b)干旱区 小班 盖度 达 到 25%(含)以上;c)半干旱 区等 其他 区域 小班 盖度达 到30%(含)以上。草原改 良 改良区 域植 被覆 盖度 和原 有优势 种占 比增 加。草原围 栏封 育 草原围 栏封 育合 格标 准:a)设计方 案有 无缺 陷,是否 为优化 方案;b)所有立 柱应 牢固 可靠,所 有紧固 螺丝 应拧 紧;c)地面不 应有 碎钢 丝、铁钉 等金属 物。草原利 用 按照NY/T 1176 的规 定执 行,确定 休牧 期和 解除 禁牧 时间。工程固 沙 DB15/T 3652 2024 13 沙障建 成1 年后 进行 成效 调 查,合 格标 准为:a)按照设 计施 工,材料 用量 和技术 符合 规范,达 到治 沙效果;b)各类沙 障使 用寿 命至 少 1 3 年,固 沙效 果明 显,植被综 合盖 度增 加;c)草方格 沙障 腐烂 后能 够改 良土壤 肥力 状况 等。光伏项 目防 沙治 沙 光伏项 目实 施区 治理 成效 考核指 标见 附 录 F 中表 F.3。巩固提 升 17.10.1 中幼林 抚育 检查验 收结 果采 取百 分制,总分 达到85分为 合 格,检查验 收标 准见 附录F中表F.4。其中,出 现无 证采伐,或越 界采 伐,或改 变抚育 方式,或 伐除 两株 及以上 目标 树等 现象 的,即判定 为不 合 格 作业 区。17.10.2 退化林 修复 按 照LY/T 2786 的规 定执行。18 档案管 理 按照GB/T 21141 的规 定 执 行。DB15/T 3652 2024 14 A A 附录A(资料 性)内蒙古 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理 分区 示意 图 内蒙古 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理 分区 示意 图见 图A.1。图A.1 内蒙 古自 治区 沙 化 土地 综 合治理 分区 示意 图 DB15/T 3652 2024 15 B B 附录B(资料 性)内蒙古 自治 区沙 化土 地综 合治理 主要 造林 适宜 树种、初植 密度 和整 地规 格 B.1 内蒙古 自治 区沙 化土 地 综 合治理 主要 造林 树种 适宜 生境及 特性 见表 B.1。表B.1 内蒙 古自 治区 沙化 土地 综 合治理 主要 造林 树种 适宜 生境及 特性 表 序号 中文名 别名 学名 适宜生境和特性 生活型 1 沙地云杉 蒙古云杉 Picea mongolica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阴坡、半阴坡、沟谷。能在沙质地生长,较耐 阴,浅根性,耐旱、耐瘠薄。乔木 2 樟子松 海拉尔松 Picea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寒温带湿润区、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阳坡、半阳坡、阴坡、固定沙丘。深根性树种,喜光,耐旱、耐瘠薄,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乔木 3 叉子圆柏 沙地柏、臭柏 Juniperus sabina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石砾质山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灌木 4 胡杨 胡桐 Populus euphratica 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沙漠河岸滩地、盐碱地。喜光、抗热、耐旱、抗盐碱、抗风沙。乔木 5 青杨 河杨、大叶白杨 Populus cathayana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沙地、平原。喜温凉湿润,耐寒,不耐水淹。乔木 6 小叶杨 明杨 Populus simonii 中温带半干旱区。丘陵、平原、沙地、河岸。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稍耐碱,不耐庇荫。乔木 7 旱柳 Salix matsudana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平原、山谷、沙地、河岸、路 旁。喜光、喜水湿,耐寒、耐旱,抗风。乔木 8 黄柳 Salix gordejevii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 旱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平原。喜光、喜水湿,耐旱、耐瘠薄,不耐盐碱。灌木 9 北沙柳 沙柳、西北沙柳 Salix psammophila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沙地、平原。深根性树种,喜光、喜水湿,耐旱、耐瘠薄,不耐盐碱。灌木 10 大果榆 黄榆、蒙古黄榆 Ulmus macrocarpa 中温带半干旱区。山地、沙地、荒漠。深根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乔木或灌木 11 白榆 家榆、榆树、沙地榆 Ulmus pumila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 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山地、沙地、荒漠。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乔木 12 刺榆 枢、钉枝榆 Hemiptelea davidii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平原、山地、沙地。耐旱、耐寒、耐瘠薄。小乔木 13 阿拉善沙拐枣 Calligonum alashanicum 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喜光,耐旱、耐寒、耐风蚀、耐瘠薄。灌木 14 沙拐枣 蒙古沙拐枣 Calligonum mongolicum 中温带干旱区。荒漠、沙地、洪积平原。喜光,耐旱、耐寒、耐风蚀、耐瘠薄。灌木 15 梭梭 琐琐、梭梭柴 Haloxylon ammodendron 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荒漠、沙地。耐旱、耐热、耐寒、耐盐碱、耐瘠薄。灌木 或小 乔木 16 驼绒藜 优若藜 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 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荒漠。耐旱、耐寒、耐瘠薄。灌木 17 华北驼绒藜 驼绒藜 Krascheninnikovia arborescens 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荒漠。耐旱、耐寒、耐瘠薄。灌木 18 西伯利亚杏 山杏 Prunus sibirica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低山、丘陵、黄土沟壑。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灌木 DB15/T 3652 2024 16 表B.1 内 蒙古 自治 区沙 化 土地综 合治 理主 要造 林树 种适宜 生境 及特 性 表(续)序号 中文名 别名 学名 适宜生境和特性 生活型 19 欧李 钙果 Prunus humilis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山地、沙丘。喜湿,耐寒。小灌木 20 蒙古扁桃 山樱桃、土豆子 Prunus mongolica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山地、丘陵。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灌木 21 柄扁桃 长柄扁桃、山樱桃 Prunus pedunculata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 旱区。山地、丘陵。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灌木 22 沙冬青 蒙古黄花木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极干旱区。河床阶地、沙丘、石质山坡。深根性,强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灌木 23 紫穗槐 棉槐、椒条 Amorpha fruticosa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平原、沙地。浅根性,喜光、较 耐阴、耐旱、耐盐碱。灌木 24 小叶锦鸡儿 柠条、连针 Caragana microphylla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 旱区。沙地、高原。耐荫、耐寒、耐旱、耐瘠薄。灌木 25 柠条锦鸡儿 柠条、大白柠条、毛条 Caragana korshinskii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平原、沙地。喜光、喜沙埋,耐寒、耐旱、耐瘠薄。灌木 26 中间锦鸡儿 柠条 Caragana intermedia 中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沙地、黄土丘陵。喜光,耐寒、耐旱、耐高温,不耐荫。灌木 27 树锦鸡儿 蒙古锦鸡儿 Caragana arborescens 中温带亚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平原、沙地。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阴,较耐盐碱。小乔木或 大灌木 28 细枝岩黄芪 花棒、花柴、花帽 Hedysarum scoparium 中温带半干旱区。平原、沙地。喜光,喜沙埋,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酷热。灌木 29 塔落岩黄芪 杨柴、羊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