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14/T 1937—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萱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14/T 1937—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萱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14/T 1937—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萱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14/T 1937—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萱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14/T 1937—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萱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14/T 1937—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62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937 2024 代替 DB 14/T 1937-2018 萱草种苗 组培快繁 技术规程 2024-08-13 发布 2024-11-13 实施 山西省质 量技术 监 督局 发 布 DB14/T1937 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组织 培养.1 5 炼苗 和移 栽.2 6 栽后 管理.3 7 病虫 害防 治.3 8 穴盘 苗质 量要 求.3 9 包装、运 输.3 附录A(规 范性)MS 基本 培养基 成分 表.5 DB14/T1937 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部 分:标 准化文 件的 结构和 起草规 则的 规定 起草。本文件 代替GB/T 1937-2018 萱 草种 苗组 胚快 繁技 术 规程,与GB/T 1937-2018 相比,除 结构 调整和编辑 性改 动外,主 要技 术变化 如下:删 除了 采集 材料 的处 理内容(见2018 版的4.2.3)删 除了 组培 穴盘 苗(见2018 版的3.5)增 加了 采集 材料 的保 存的方 法(见4.2.3)更 改了 采集 部位 的规 定(见4.2.2,见2018版的4.2.2)更 改了 预处 理的 规定(见4.3.1,见2018 版的4.3.1)更 改了 灭菌 消毒 的规 定(见4.3.2,见2018版的4.3.2)更 改了 接种 和愈 伤组 织诱导 的规 定(见4.4,见2018版的4.4)更 改了 不定 芽的 分化 和继代 培养 的规 定(见4.5,见2018版的4.5)更 改了 生根 培养 的规 定(见4.6,见2018 版的4.6)更 改了 基质 的规 定(见5.2,见2018 版的5.2)更 改了 移栽 方法(见5.5,见2018 版的5.5)更 改了 组培 苗包 装的 规定(见9.1.1,见2018 版的9.1.1)本文件 由 山 西省 林业 和草 业局提 出、组织 实施 和监 督检查。山西省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对 标准的 组织 实施 情况 进行 监督检 查。本文件 由 山 西省 林业 和草 原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SXS/TC09)归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山 西农 业大学、山 西梅 芝园 艺有 限公司。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曹冬 梅、付 宝春、秦国 杰、梁 峥、贾 民隆、段九 菊、李 永平、郑梅梅、张 超、宋卓琴、康 红梅 本文件 及其 所代 替文 件的 历次发 布情 况为:2018 年 首次 发布 为GB/T 1937-2018;本 次为 第 一 次修 订。DB14/T1937 2024 1 萱 草种苗 组培快繁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萱 草(Hemerocallis)种苗 组培 快繁 的 术语和 定义、组 织培 养、炼苗和 移栽、移 栽后管理、病虫 害防 治、出苗、质量 标准、包 装和 运输、生产 档案。本标准 适用 于萱 草组 培苗 生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8321(所有 部分)农 药合理 使用 准则 NY/T 2306 花卉 种苗 组培 快繁技 术规 程 DB14/T 1381 萱 草栽 培技 术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萱草 具有观 赏价 值的 萱草 属 植 物的统 称。3.2 外植体 从自然 生长 的活 体植 物上 获取的 用于 建立 植物 组培 快繁体 系的 原始 材料。3.3 组培苗 利用植 物组 织、器官 等外 植体,通过 植物 组织 培养 技术获 得的 种苗。3.4 玻璃化 植物组 培过 程中 出现 的一 种生理 病变,表现 为组 培苗 生长异 常,幼 叶或 愈伤 组织 呈半透 明、水 浸 状,植株矮 小失 绿,叶片 皱缩 卷曲。4 组织培 养 4.1 培养基 配制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基:MS+6-BA4mg l-1+KT0.5mg l-1+NAA0.4mg l-1+蔗糖20g l-1+琼脂6gl-1,pH 5.8。DB14/T1937 2024 2 不定芽分化和继代培 养基:MS+6-BA 1mg l-1+KT0.5 mg l-1+NAA0.05 mg l-1+蔗糖20gl-1+琼脂6g l-1,pH 5.8。生根培 养基:1/2MS+NAA 0.5mg l-1+蔗糖20g l-1+琼脂6g l-1,pH 5.8。4.2 外植体 采集 4.2.1 采集时 间 连续晴 天2 d以 上,上午8 时11 时。4.2.2 采集部 位 在无病 害的 萱草 种植 基地,选取 初花 期生 长健 壮、无病害 的萱 草花 葶作 为外 植体备 用。4.2.3 材料保 存 即采即 用。超 过1 h 需用 湿 润的毛 巾或滤 纸包 裹,然 后置于 温度为0 4 的 冰壶 或冷藏 室中 保存,保 存时 间不 超过24 h。4.3 外植体 的灭 菌消 毒 4.3.1 预处理 采集到 材料 切段 后放 入烧 杯,用0.7 g/L 的洗 洁精水 溶液浸 泡5 min 10 min,自 来水流 水冲 洗30min,取出置 于无 菌干 燥滤 纸上 吸干。4.3.2 灭菌消 毒 在超净 工作 台内,用 无菌 水冲洗3次4次,然 后用75%酒精 浸润30s,再 用浓 度 为0.1%HgCl2 溶液 中消毒8 min 12 min,无 菌 水冲洗5次6次,无 菌滤 纸吸干 水分,用 消毒 刀片 切去花 葶变 褐部 分。4.4 接种和 愈伤 组织 诱导 将幼嫩 的带 节花 葶切 成1cm 左右小 段,接种 于愈 伤组 织 诱导培 养基 中培 养。培养 室 温度25 2,光照12h/d,20 d左 右花 葶 底部及 分叉 部位 开始 产生 黄白色 愈伤 组织。4.5 不定芽 分化 和继 代培 养 将愈伤 组织 接种 于分 化培 养基上 进行 不定 芽诱 导,诱导出 的丛 生芽 在分 化培 养基上 继代 培养,每20 d30 d左 右可 以继 代增 殖 一次。培养 室温 度 25 2,光照 强度3 000 Lux,光照时 间14 h/d。4.6 生根培 养 将继代 培养 的丛 生苗 单株 切下,接种 到生 根培 养基 中培养。培 养室 温度 252,光照 强度3 000 Lux,光 照时 间14 h/d。5 炼苗和 移栽 5.1 组培苗 质量 要求 DB14/T1937 2024 3 组培苗 粗壮、挺直,叶片3 片5片,色 泽正常,具 有 原品种 特性,无玻 璃化;根系1条3条 长根,根长2 cm 3 cm,或5条6条短 根,根长1 cm 2 cm,色白 健壮;同 一批 次90%以上 的苗 高度 整齐,约4 cm 6 cm。5.2 基质 选用体 积比 为4:1的 泥炭、珍珠岩 混合 基质,泥 炭纤 维度20 mm 45 mm,pH值6.0 7.0。5.3 穴盘规 格 72 孔育 苗穴 盘,穴盘 的尺 寸为54 cm28 cm。5.4 炼苗环 境 具备防 雨、遮阴 的育 苗大 棚,温 度20 30,空气湿 度70%。5.5 移栽方 法 将基质 装入72孔 穴盘。取出 组培 苗,清洗 培养 基。按每穴 一株 栽入 穴孔 基质。组培 苗栽 种后立即浇透水,土壤相 对湿 度保持 在80%90%。在遮 光率75%、温度20 25 的荫棚 下培养10 d15 d,每隔10 d 降 低遮光 率25%,直 至 全光培 养。进 入全 光培养 后,每隔10 d 15 d可喷 施浓度 为0.5%的液 体肥,氮:磷:钾=1:1:1。小 苗长 到5 片 6片 叶时 可移 栽大 田。6 栽后管 理 栽后管 理按 照DB14/T 1381 执行。7 病虫害 防治 病虫害 防治 按照GB/T 8321(所有 部分)和NY/T 2306 执行。8 穴盘苗 质量 要求 植株整 齐健 壮,苗高8 cm 10 cm,叶 片数5 片 6 片,根系完 整且 发达,变 异率 低于5%,无 病虫 害。9 包装、运输 9.1 包装 9.1.1 组培苗 包装 组培苗 产品 应按 照客 户(或订单)要 求包 装,同时 保证组 培苗 成活 率。9.1.2 穴盘苗 包装 穴盘苗 装在 小纸 箱内,再 将小纸 箱装 在大 纸箱 中,每箱装3 个 4 个 穴盘。箱体上 要带 有透 气孔,在 包装箱 上贴 上标 签,注明 品种、数量、规 格、生产 单位和 日期。9.2 运输 DB14/T1937 2024 4 装车时 切勿 倒置,运 输时 避免日 晒雨 淋,运输 过程 温度保 持在16 20。DB14/T1937 2024 5 A A 附录A(规范 性)MS 基 本培 养基 成分 表 表A.1 MS 基 本培 养基 成分 表 母液 化合物 数量(g)蒸馏水定容量(g)配制1L 培养基需母液量(ml)A NH4NO3 16.5 1 000 100 KNO3 19.0 KH2PO4 1.7 MgSO4.7H2O 3.7 CaCl2。2H2O 4.4 B FeSO4 0.557 100 5 Na2-EDTA 0.754 C KI 0.083 100 1 Na2MoO4.2H2O 0.025 CoCl2。6H2O 0.0025 CuSO4.5H2O 0.0025 MnSO4.4H2O 2.23 ZnSO4.7H2O 0.86 H3BO3 0.62 D VB 1 0.004 100 10 E VB 6 0.005 100 10 F 甘氨酸 0.02 100 10 G 烟酸 0.005 100 10 肌醇 1.0 100 10 蔗糖 30.0 直接加入 琼脂 7.0 注:1、A 为大量元素;B 为铁 盐;C 为微量元素;D H 为 有机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