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玉 鉴定DB42/T 1207-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荆山玉 鉴定DB42/T 1207-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荆山玉 鉴定DB42/T 1207-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荆山玉 鉴定DB42/T 1207-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荆山玉 鉴定DB42/T 1207-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荆山玉 鉴定DB42/T 1207-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39 CCS D 59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207 2024 代替DB42/T 1207-2016 荆山玉 鉴定 Jingshan jade-Testing 2024-07-29 发布 2024-09-29 实施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42/T 12072024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鉴定.1 鉴定方法.1 鉴定项目.2 鉴定标准.2 命名规则.3 鉴定证书.3 5 标识内容.4 6 标准的实施与评价.4 附录A(资料性)荆山玉鉴评.5 A.1 鉴评方法.5 A.2 鉴评内容.5 A.3 鉴评要素和权重分配.6 A.4 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9 A.5 鉴评的程序方法.9 A.6 等级判定.10 A.7 鉴评证书.10 附录B(资料性)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11 参考文献.12 DB42/T 12072024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2/T 1207-2016荆山玉 鉴定,与DB42/T 1207-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a)细化了“鉴定方法”的具体内容(见 4.1,2016年版的第4章);b)将“检验方法”更改补充为“鉴定项目”(见 4.2,2016年版的第 6章);c)将“鉴定特征”更改补充为“鉴定标准”(见 4.3,2016年版的第 5章);d)新增了“命名规则”(见4.4);e)新增了“鉴定证书”(见4.5);f)新增了“标识内容”(见第 5章);g)新增了“鉴评方法”(见附录 A.1);h)新增了“鉴评内容”(见附录 A.2);i)新增了“鉴评要素和权重分配”(见附录 A.3);j)新增了“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见附录 A.4);k)新增了“鉴评的程序方法”(见附录 A.5);l)新增了“等级判定”(见附录 A.6);m)新增了“鉴评证书”(见附录 A.7);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保康县荆山玉文化研发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湖北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鲁力、杨明星、章茨伍、边智虹、狄敬如、李举子、魏均启、王芳、刘爽、朱丹、艾苏洁、童铄云、潘诗洋、章景惟、朱文甫。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6年首次发布为 DB42/T 1207-202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027-86656061;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联系电话:027-83592582,邮箱。DB42/T 12072024 1 荆 山玉 鉴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荆山玉的鉴定、标识内容和标准实施及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荆山玉原料及饰品的鉴定、鉴评和商贸等活动。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31390 观赏石鉴评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荆山玉 Jingshan jade 产于湖北神农架东部至南漳西部地区(湖北神农架、保康、房县交界处关山至关凤山、马里湾、唐扎营)一带,呈黄色、红色和白色等颜色,隐晶-微晶质结构,具角砾状构造的石英质玉石。可含微量的赤铁矿、针铁矿、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自然要 素 natural factor 荆山玉自身反映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和产出状态,表现为形态(造型/形制)、质地、色泽、图纹和块度。人文要 素 cultural factor 主要体现人们对荆山玉的认知、文化内涵的感悟及艺术创作,表现为工艺、韵意、命题、配饰(配座)。4 鉴定 鉴定方 法 4.1.1 常规鉴 定方 法 4.1.1.1 肉眼观 察 通过肉眼观察的方法进行鉴定和鉴评(参考附录A),包括颜色、形状、光泽、特殊纹理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DB42/T 12072024 2 4.1.1.2 仪器检 测 仪器检测主要内容为放大检查、折射率、光性特征、荧光观察、质量、密度、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其方法应符合GB/T 16553的要求。鉴定项 目 鉴定项目包括:a)外观描述;b)质量或总质量;c)折射率;d)摩氏硬度(原石,必要时);e)密度(样品状态允许时);f)光性特征;g)放大检查;h)荧光观察;i)紫外可见光谱。鉴定标 准 4.3.1 矿物组 成 组成荆山玉的主要矿物为石英,石英含量占95%以上,可含微量的赤铁矿、针铁矿、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物。4.3.2 化学成 分 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其次含少量CaO、FeO、Fe2O3、MgO、Na2O、P2O5、K2O、Al2O3等。4.3.3 结构构 造 隐晶质显晶质结构为主,呈致密块状、角砾状构造。4.3.4 光学性 质 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射率、光性特征、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观察,参见表1。表1 光学性 质分 类 颜色 光泽 透明度 折射率 光性特征 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观察 常见黄色、土黄色、褐黄色、红色、褐红色、砖红色、近白色、灰白色、深灰等色,以单色呈现或复色过渡、夹杂,少见鲜红色和黄白色。玻璃光泽油脂光泽 微透明至不透明 点测:1.531.55 非均质集合体 中红外区具有石英特征红外吸收谱带。不特征 通常无 4.3.5 力学性 质 力学性质主要包括解理、断口、密度和摩氏硬度,参见表2。DB42/T 12072024 3 表2 力学性 质分 类 解理 断口 密度(g/c m3)摩氏硬度 无 贝壳状 2.582.71 6.57 4.3.6 放大检 查 隐晶微晶质结构为主,局部显晶质结构,可见针点状暗色矿物包体,鳞片状、粒状包体。4.3.7 优化处 理 4.3.7.1 漂白、充填 处理 经过漂白充填处理后,放大检测可见玉石表面呈桔皮状或沟渠状结构,抛光面见显微细裂纹,内部结构松散,抛光面呈现树脂或蜡状光泽。紫外荧光观察,可显示无或蓝绿、黄绿色荧光。红外光谱检测可显示树脂等人工充填物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4.3.7.2 染色处 理 放大检查可见颜色分布不均匀,多在玉石微裂隙、粒隙间或表面凹陷处见染料的聚集。紫外荧光观察可显示特殊荧光。部分玉石紫外可见光谱异常。命名规 则 4.4.1 一般定 名 当检测结果符合GB/T 16552、GB/T 16553和本文件时,使用石英质玉作为湖北神农架东部至南漳西部地区(湖北神农架、保康、房县交界处关山至关凤山、马里湾、唐扎营一带)石英质玉石的名称。可在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商贸名称:荆山玉”。4.4.2 优化定 名 常见优化的方法有漂白、充填,在鉴定证书或报告中按GB/T 16552规定执行。4.4.3 处理定 名 常见的方式为染色处理,应在鉴定证书或报告中按GB/T 16552规定执行。鉴定证 书 鉴定证书包括以下内容:a)证书号及验证码(二维码);b)质量或规格;c)颜色;d)形状;e)光性特征;f)折射率;g)密度;h)放大检查;i)实物图片;j)鉴定结论;DB42/T 12072024 4 k)备注(必要的其它说明);l)鉴定人及审核人签字;m)检测依据;n)检测机构专用章;o)检测机构资质标识;p)检测机构地点、电话、网址。5 标识内 容 标识内容包括:a)名称:玉石名称+饰品名称;原石直接使用玉石名称;b)产品编号;c)总质量(尺寸);d)价格;e)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名称及地址。6 标准的 实施 与评 价 标准发布前制订实施方案,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确定标准实施所需要的资源配置。标准编研单位提供满足标准实施的检测场所、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等工作基础。标准实施监督单位湖北省地质局质量监督处对标准实施的资源配置统筹安排,实行分工负责和目标管理,质量监督处按照项目质量管理和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要求,定期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确保对标准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执行新标准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相关者,需要加强沟通,确保标准顺利执行。为保证标准顺利实施,在颁布、贯彻实施前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对外发布和宣传。标准归口单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局质监处进行贯标指导,召集起草单位组织成立标准宣贯实施小组,明确分工,多方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贯工作。借助媒体等网络资源,组织国内珠宝玉石质检机构技术骨干,协会代表、企业代表等业内相关人员参加标准宣贯会。贯标小组对荆山玉 鉴定技术内容作讲解答疑,使有关人员熟悉标准。贯标小组全面负责贯标实施工作,跟踪服务对贯标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作好贯标记录。标准编研单位凝聚合力,进一步推动标准的实施落地,提升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当地特色玉石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贯彻实施过程中,由标准实施人员对照实施方案逐条检查标准实施内容的落实情况及落实力度,记录未实施内容的理由和原因;检查标准实施过程中人员保障和仪器设备的落实情况;认真做好标准实施验证记录,并收集和反馈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标准发布实施一定时间之后,标准编研单位对照实施方案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分析,总结实施经验成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梳理。从技术进步、质量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规范秩序和标准实施带来的问题等方面详细评价标准实施的效果,为未来标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适时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归口管理单位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推广、修改、补充、完善或者废止等意见建议。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见附录 B。DB42/T 12072024 5 附录A(资料 性)荆山玉 鉴评 A.1 鉴评方 法 A.1.1 外观观 察 远看或借助放大镜近距离仔细观察,适用于荆山玉的形态、色泽、图纹等鉴赏内容。A.1.2 上手盘 玩 直接用手抚摸、感觉,适用于荆山玉的质地和纹理等特征。A.1.3 美学鉴 赏 通过观察和盘玩荆山玉,感悟荆山玉的角砾和图纹带来的情景、意境和艺术想象空间。感悟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美学鉴赏适用于对荆山玉韵意、命题等人文要素的鉴评。A.2 鉴评内 容 A.2.1 颜色 A.2.1.1 颜色描 述 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无色等来描述。混合色以辅色在前,主色在后,如:灰白色、黄褐色、褐黄色、红褐色、褐红色等。在颜色前加上深浅及明暗程度的描述,如:浅黄色、暗红色、浅褐红色等。A.2.1.2 颜色类 别 根据荆山玉角砾状构造,结合角砾和胶结物颜色的色调、亮度、浓度的差异,将颜色划分为4个类别,无色白色,灰(白)色灰粉色、灰(白)色深灰色及灰白色深灰色、黄色及褐红等混杂色。块状荆山玉的颜色主要为黄色、土黄色、亮黄色和它们之间的过渡色,参见表A.1。对荆山玉角砾颜色的鉴赏评价以纯正的无色白色为佳,单色角砾注重与基底胶结物的对比度和相互衬托;复色角砾考虑角砾颜色之间和角砾与基底的协调性和差异。胶结物的颜色主要从颜色的纯正度、均匀程度、浓淡程度、与角砾和胶结物颜色的协调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胶结物的黄色级别高于褐红色,黄色应当明亮纯正,不含杂质;红色应当鲜艳纯正,浓度适中。表A.1 荆山玉 颜色 和构 造特 征描 述 角砾颜色 胶结物颜色 构造特征 颜色和构造特征描述 无色白色 黄色 角砾状 角砾和胶结物的颜色均匀明 亮、对比分明,浓度适中 灰(白)灰粉色 黄色、土黄色 角砾状 角砾和胶结物的颜色比较明亮、对比分明,浓度适中 DB42/T 12072024 6 表A.1 荆山 玉颜 色和 构造 特征描 述(续)角砾颜色 胶结物颜色 构造特征 颜色和构造特征描述 灰色深灰色 黄色、褐黄色 角砾状 深灰色角砾的颜色偏暗,胶结物整体颜色分布均匀,浓度适中 灰白色深灰色 黄色及褐红等混杂色 褐红或褐黄红 角砾状 胶结物颜色分布较均匀,褐红色偏浓 角砾颜色 胶结物颜色 构造特征 颜色、构造特征描述-黄亮黄色 块状 颜色均匀,浓度适中-土黄色亮黄色 块状 颜色较均匀,含细小白色石纹或碎 A.2.2 质地 触摸荆山玉,感受其结晶颗粒的大小和均匀程度,体悟质地细腻致密或粗糙干涩感;光泽明暗度和变化;石花、绺裂等内部和外部瑕疵对质地的影响。A.2.3 图纹 观察荆山玉自然形成的图案和纹理,包括角砾、碎屑的大小和分布,角砾和胶结物的比例,经加工雕琢利用情况。A.2.4 韵意 感悟荆山玉的角砾和图纹带来的情景、意境和艺术想象空间。A.2.5 命题 立意和主题是否新颖突出,考察荆山玉饰品的趣味性、科学性和文化内涵的挖掘。A.2.6 造型/形制 根据荆山玉造型/形制的自然产出特点,或利用天然产出的自然形态加以巧雕利用,达到石形和图纹的巧妙和谐,对观赏性作出评价。A.2.7 工艺 A.2.7.1 材料设 计与 利用 因料设计,玉料的形和色得到充分利用,玉料的内部和外部特征处理得当,其要求符合:材料设计主题鲜明、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神形兼备,情景交融;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视觉美观。A.2.7.2 加工雕 琢工 艺要 求 因料施艺,加工雕琢和抛光工艺要求符合:玉料处理得当,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凸显细部。利用俏雕体现角砾、颜色和花纹;抛光平整、细致、明亮。A.3 鉴评要 素和 权重 分配 A.3.1 鉴评要 素 DB42/T 12072024 7 根据荆山玉的地学特性和审美视点,将荆山玉归属于图案观赏石大类,鉴评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形制/造型、色泽、质地、图纹、块度。人文要素包括韵意、命题、工艺、配饰/配座。A.3.2 权重分 配 A.3.2.1 荆山玉(佩 戴饰 品)的鉴 评 根据鉴评要素设置了荆山玉(佩戴饰品类)的权重比例和主要的鉴评要点,不同等级的鉴评依据参见表A.2。a)色泽(20分)角砾和胶结物的颜色浓度适中、搭配和谐、对比分明;光泽感强,具有明亮的玻璃光泽或温润的油脂光泽。b)图纹(20分)角砾和胶结物的比例适中,纹理清晰,线条自然流畅,粗细疏密有致。c)质地(20分)质地致密细腻,光洁细润;无石棉、石筋及绺裂等内外部瑕疵。d)形制(10分)形制优美,天然角砾状结构,石形和谐;艺术观赏性好。e)韵意(15分)图纹精美,神形兼备,情景交融,文化内涵丰富,意境深远。f)工艺(10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细部特征处理得当,抛光平顺光亮。g)配饰(5 分)材质(贵金属、配石、绳等材料)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雅致协调。表A.2 荆山玉(佩 戴饰 品类)鉴 评要素 及各 等级 鉴评 依据 鉴评要素 权重 A级 B 级 C 级 D 级 自然要素 色泽 20 分 参考表 A.1,颜色纯正均一,饱和度高,呈现明亮的玻璃光泽 参考表 A.1,饱和度中等,玻璃光泽 参考表 A.1,饱和度一般,弱玻璃光泽 参考表 A.1 光泽暗淡 图纹 20 分 角砾和胶结物的比例和谐,颜色鲜明,纹理丰富清晰而富于变化 角砾和胶结物的比例和谐,纹理较丰富,色纹清晰自然 具有自然的纹理但不够清晰灵动 无纹理或隐约可见,纹理不够明亮清晰 质地 20 分 结晶粒度均匀;质地细腻,石质坚实致密,无绺裂,无杂质孔洞 结构紧密,质地较细腻,无绺裂,无杂质孔洞 质地比较坚实,局部有微细绺裂 质地一般,孔洞及瑕疵多 形制 10 分 形制自然奇特,形态优美,线条流畅,以形传神,艺术感极强 形制自然协调、形态优美,条纹流畅艺术感强 形制自然,形态美观,线条较流畅 形制普通,轮廓不够清晰 人文要素 韵意 15 分 色型相互衬托,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色型相互衬托,形神兼备,意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 意境不及 AB 优美深远,需要细细体会,文化内涵不丰富 整体无特定的意境缺乏文化内涵 工艺 10 分 玉料的形色得到充分利用,雕琢工艺精细,抛光平顺明亮 玉料的形色得到很好的利用,细部自然,抛光平顺 玉料处理得当,加工工艺好,细工到位 工艺材料一般,抛光欠平顺明亮 DB42/T 12072024 8 表A.2 荆山 玉(佩戴 饰品 类)鉴 评要 素及 各等 级鉴 评依据(续)鉴评要素 权重 A级 B 级 C 级 D 级 人文要素 配饰 5 分 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雅致协调 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 材质良好,工艺普通 材质普通,工艺普通 备注 色泽、图纹、质地:A-D 级每个档次相差5分;韵意:A-D 级每个档次相差3分;形制、工艺:A-D级每个档次相差2分;配饰:A-D级每个档次相差1分;无配饰荆山玉产品(手镯等),配饰权重和工艺权重合并为15分;级别的判定:处于二者之间的级别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A.3.2.2 荆山玉(大 中型 工艺 品类)的鉴 评 根据鉴评要素设置了荆山玉(大中型工艺品类)的权重比例和主要的鉴评要点,不同等级的鉴评依据参见表A.3。a)造型(15分)造型奇特优美,观赏性好,天然角砾状形态,石形和谐。b)图纹(20分)图文精美,纹理清晰,角砾疏密有致。c)色泽(15 分)角砾和胶结物的颜色浓度适中、融合自然、对比分明;整体表现明亮的玻璃光泽或温润的油脂光泽。d)质地(10分)质地致密细腻;无或局部有极少量的石棉、石筋及绺裂等内外部瑕疵。e)韵意(10分)文化内涵丰富,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想象空间。f)块度(5分)有一定块度和体量,块度和体量大者稀缺,分值高。g)工艺(10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细部特征处理得当,抛光平顺光亮。h)命题(10分)设计主题立意新颖,主题突出,贴切生动,富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文化内涵。i)配座(5分)材质(玉质、石质、木质、陶瓷等材料)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雅致协调。表A.3 荆山玉(大 中型 工艺 品类)鉴评 要素 及各 等级 鉴评 依据 鉴评要素 权重 A级(特级)B级(一级)C级(二级)D级(三级)自然要素 造型 15 分 造型天然产出,自然奇特,形态优美,线条流畅,以形传神,艺术感极强 造型自然协调、形态优美,条纹流畅,艺术感强 造型自然,形态美观,线条较流畅 形制普通,轮廓不够清晰 色泽 15 分 参考表 A.1,颜色纯正均一,饱和度高,呈现明亮玻璃光泽 参考表 A.1,饱和度中等,玻璃光泽 参考表 A.1,饱和度一般,弱玻璃光泽 参考表 A.1 光泽暗淡 图纹 20 分 角砾和胶结物的比例和谐,纹理变化与造型匹配;纹理丰富,线条舒展流畅,清晰而富于变化 角砾和胶结物比例和谐,纹理较丰富,色纹清晰自然,线条流畅 具有自然的花纹但纹理不够清晰灵动 无花纹或隐约可见,纹理不够明亮清晰 DB42/T 12072024 9 表A.3 荆山 玉(大中 型工 艺品类)鉴 评要 素及 各等 级鉴评 依据(续)鉴评要素 权重 A级(特级)B级(一级)C级(二级)D级(三级)自然要素 质地 10 分 结晶粒度均匀;质地细腻,石质坚实致密,无暇 结构紧密,质地较细腻,无绺裂,无杂质孔洞 质地比较坚实,局部有微细绺裂 质地一般,孔洞及瑕疵较多 块度 5 分 玉料完整,有一定块度或体量,结晶粒度饱满 玉料完整,有一定块度或体量,结晶粒度比较饱满 玉料大体完整,矿体结合紧密度及结晶度一般 块体不完整,矿体结合疏松,矿物结晶度差 人文要素 韵意 10 分 色型相互衬托,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色型相互衬托,形神兼备,意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 意境不及 AB 优美深远,需要细细体会,文化内涵不丰富 整体无特定的意境缺乏文化内涵 命题 10 分 立意新颖,主题突出,贴切生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突出,贴切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比较鲜明,富有文化内涵 有或无鲜明主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工艺 10 分 玉料的形色充分利用,设计精妙,雕琢工艺精细,抛光平顺明亮 玉料的形色得到很好的利用,细部自然,抛光平顺 玉料处理得当,加工工艺好,细工到位 工艺材料一般,抛光欠平顺明亮 配座 5 分 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雅致协调 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 材质良好,工艺普通 材质普通,工艺普通 备注 图纹:A-D 级每个档次相差5分;造型、色泽:A-D级每个档次相差3分;质地、韵意、命题、工艺:A-D级每个档次相差2分;块度、配座:A-D级每个档次相差1分;级别的判定:处于二者之间的级别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A.4 鉴评人 员与 环境 要求 适用GB/T 31390观赏石鉴评。A.4.1 鉴评人 员要 求 参与鉴评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鉴评经验丰富。鉴评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鉴评工作认真负责。A.4.2 鉴评环 境要 求 荆山玉的鉴评工作应在采光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鉴评环境的色调应为白色或中性灰色,并以中性白(浅灰)色纸(板)作为观测背景。A.5 鉴评的 程序 方法 A.5.1 经验定 性鉴 评法 DB42/T 12072024 10 由鉴评人员对所有参评的荆山玉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奖数量的1.5倍2倍的额度确定入选目标,初评中决定出评分和名次。复评是第二次鉴评,目的是为了查找问题,纠正错误,最后确定获奖目标。复评是保证鉴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和鉴评质量的一次终结鉴评。此方法简单易行。A.5.2 多因素 加权 综合 鉴评 法 多因素加权鉴评法能更好的体现荆山玉观赏价值的趋同性和真实性,此方法适合荆山玉评价和等级判定,其缺点是工作量大,在参评数量多时较难操作。首先由鉴评人员将参评的荆山玉(佩戴饰品类和大中型工艺品类)分类;依据表A.2和表A.3确定鉴评要素及对应要素的权重,然后根据鉴评要点对鉴评要素逐项评分、求和;最后根据所有鉴评人员总分的平均值来确定最终分值。A.6 等级判 定 应按A.5.2程序方法,由鉴评人员分别对同一件参选的荆山玉鉴评后进行等级判定,等级判定标准如下:特级(A级):总评分 91100分;一级(B级):总评分 8190分;二级(C级):总评分 7180分;三级(D级):总评分 6170分。A.7 鉴评证 书 鉴评证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名称:命题;b)编号;c)类别:饰品或工艺品类;d)重量/尺寸:三度空间的几何尺寸(cm 为基本度量单位);e)鉴评等级:标明鉴评等级;f)鉴评时间:注明鉴评日期;g)签字/签章:鉴评组员的签字、鉴评单位盖章;h)防伪标识:加注二维码防伪码标识;i)照片:鉴评证书中应附荆山玉的照片;j)鉴评单位的联系方式和地址。DB42/T 12072024 11 附录B(资料 性)湖北省 地方 标准 实施 信息 及意见 反馈 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如表B.1所示。图B.1 湖北省 地方 标准 实施 信息 及意见 反馈 表 标准名称及编号 总体评价 适用性 该标准与当前所在地的产业或社会发展水平是否 相匹配?是 否 协调性 该标准的特色要求与其他强制性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产业政策是否协调?是 否 执行 情况 标准执行单位或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开展 相关工作?是 否 实施信息 标准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和障碍?是 否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修改意见 总体 意见 适用 修改 废止 具体修 改意见 需修改章节:具体修改意见:反馈渠道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省直行业主管部门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标准起草组(牵头起草单位)反馈人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填表说明:为及时掌握标准实施情况,了解地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标准复审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表格中对应方框打勾,有需要文字说明的反馈意见可在相应位置进行文字描述,也可另附页。DB42/T 12072024 12 参考文 献 1 GB/T 34098-2017 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