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5301/T 113-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5301/T 113-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5301/T 113-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5301/T 113-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5301/T 113-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5301/T 113-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23 5301 昆明市地方标准 DB5301/T 1132024 马铃薯脱 毒原种生 产技术规 程 2024-09-15 发布 2024-10-15 实施 昆明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5301/T 1132024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昆 明市 农业 农村 局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昆 明市 农业科 学研 究院、云 南师 范大学 薯 类作 物研 究所。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朱维 贤、储 丽章、谷春 熠、邹 万君、蒋瑜、杨春 利、张 丽芳、张力、李灿 辉、曾国浩、汪 忠明、杨 永东、刘平 江、杜春 永、张天 芝。I DB5301/T 1132024 马 铃薯脱 毒原种生 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 马铃 薯脱毒 原种生 产技术 的术 语和定 义,播 前准备、播 种及中 耕管理、病虫 害防 治、收获、质量 检验、收 获分 装、贮 藏、包装 及档 案管 理等要 求。本文件 适用 于马 铃薯 脱毒 原种的 生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84 农 田灌 溉水 质标准 GB/T 8321(所 有部 分)农药合 理使 用准 则 GB 15618土壤 环境 质量 农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控 标准(试行)GB 18133 马 铃薯 种薯 GB 20464 农作 物种 子标 签通则 GB/T 29378-2012 马 铃薯脱 毒 种薯 生产 技术 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原原 种(G1)pre-elite 用脱毒苗 在容器 内生产 的 试管薯或 在防虫 网室、温 室等隔离 条件下 生产的 符 合相应质 量标准 的种薯。来 源:GB/T 29378-2012,3.3 原种(G2)elite 用原原 种(G1)作种 薯,在良好 隔离 条件 下生 产的 符合相 应质 量标 准的 种薯。来 源:GB/T 29378-2012,3.4 缺陷 薯 defective tuber 有 畸 形、次 生、串薯、龟 裂、虫害、冻 伤、黑心、空心、失水 萎蔫、机 械损 伤等 缺陷 的 马铃 薯块茎。来 源:GB/T 29378-2012,3.6 4 播前准 备 繁种地 选择 4.1.1 宜选择 在海 拔2 300 m 以 上,气 候冷 凉、天然 隔离 条件好、地 势相 对平 缓、通风向 阳、土地 平1 DB5301/T 1132024 整 连 片的 区域,周围 1 000 m 无茄 科作 物。4.1.2 选择检 测未 发生 有甲 虫、环腐病 等检 疫性 病虫 害的 地块。4.1.3 5 年以 上未 发生 过青 枯病、黑胫 病等 病害 的地 块。4.1.4 不与茄 科作 物连 作种 植的 地块。4.1.5 土 壤 质量 应符合 GB 15618 要求,水源 能满 足生 产灌 概要求,水 质应 符 合 GB 5084 要求。整地理 墒 前茬收 获后,及 时清 除地 块前茬 的植 株残 枝枯 叶,播前深 耕晒 垡,深度30 cm 左右,精 细整 地,并根据当 地栽 培条 件开 沟理 墒或作 垄。种薯选 择 4.3.1 选择种 薯质 量达 到 GB 18133 要求 的原 原种。4.3.2 通 过 休眠 的种 薯提前 7 d 出库,出库 后放 于有 散射 光的地 方 3 d 5 d 进 行壮芽。4.3.3 未 通 过休 眠的 种薯,将薯块 放 置于 23 T 35,湿度 为 85%左 右的 大棚 内,用通 风透 气遮光的材 料覆 盖于 表面 或将 种薯埋 入沙 池进 行物 理催 芽 7 d 15 d,催 芽后 将薯块 放 置于 有散 射光 的地方3 d5 d 进 行壮 芽。5 播种及 中耕 管理 时间 2月 初3月底 播种。密度 根据品 种、种薯 大小 等确 定播种 密度,适 宜密 度为 每667 m24 000 粒6 000 粒,株行 距为(1828)cm60 cm。底肥 根据土 壤肥 力确定 底肥 施 肥方案,宜 根据N、P、K 配方 施 肥增 施农 家 肥。推荐每667 m2施腐 熟农 家肥1 500 kg2 000 kg,或者商 品有 机肥500 kg 800 kg,普通 过磷 酸钙50 kg,复 合肥(N-P-K:15-15-15)60 kg,尿 素8 kg 10 kg作为 底肥。(忌施含 氯 化肥、人 畜尿)水分管 理 5.4.1 播种后,结 合土 壤湿 度及 降雨量 情况 进行 水分 管理,保持 土壤 湿度,保 证出 苗整齐。5.4.2 出 苗 后,根 据土 壤湿 度及降 雨 情况 适时 灌水,土壤含 水 量宜 保持在 60%80%;降雨 较多时,应及时清 沟排 出积 水。追肥 5.5.1 齐苗后,株 高10 cm 15 cm 时,结合 第一 次中 耕 除草,浅培 土,宜根 据测 土配方 进行 精准 施肥,按 每 667 追施 尿素6 kg8 kg。5.5.2 到现蕾 期封 行前,结 合除 草去杂 进行 第二 次高 培土,按 每 667 追 施尿 素 6 kg 8 kg。5.5.3 到盛花 期或 结薯 期,结合 病虫害 防治,采 用叶 面肥按 0.2%喷施 磷酸 二氢 钾、0.1%喷施 氯化钙 3次5 次。2 DB5301/T 1132024 去病去 杂 全生育 期经 常检 查,根据 品 种特征 去除 杂株,及 时拔 除病株,并 清除 生产 基地 内外杂 草。田间植 株检 验 按照GB 18133的 相关 要求 执行。6 病虫害 防治 按照GB/T 29378、GB/T 8321的相 关要 求执 行。病虫 害 防治宜 参考 附录A给出 的防治 指 标、防 治 时期及推荐 防治 药剂。7 收获 待植株 下部 叶片 枯黄 时进 行杀秧,7 d 10 d 后,选 择晴天 收获。收 获时 避免 机械损 伤、品种 混杂及种薯 级别 混杂,同 时剔 除烂薯、病 薯及 杂物 等。8 质量检 验 原种种 薯质 量要 求及 检测 方法、检测时 间均 应按 照GB 18133的 相关 要求 执行,种薯级 别以 同时 满足田间检 查和收 获后检 测达 到的最 低要求 为批次 定级 标准,达不到 最低级 别种 薯质量 指标的 不能认 定 为种薯。9 收获分 装、贮藏、包 装 新收获 的原 种应 在避 风处 散射光 下摊 晾,至薯 皮干 燥、木 栓化 后分 级。分级时 应剔 除缺 陷薯、植 株残根、枯 叶等 杂质。将摊晾 后的原 种按 大小规 格分级 后分别 装入 尼龙袋、布袋 及其他 透气 容器中(不宜 装满,应 小 于3/4 袋或 筐)。单薯 重按10 g75 g、75 g150 g、150 g 250 g 及250 g 以上四 个级 别分 装,内外分别拴 挂或 加贴 标签,标 签制作 及拴 挂应 符 合 GB 20464 相 关要 求。分级装 袋/筐 后,选择 晴朗天 气,用 2.5%溴 氰菊 酯乳油 1 000 倍溶 液和 50%多 菌灵可 湿性 粉剂 1 000 倍浸 泡种 薯,预防 马铃薯 种薯 在贮 藏期 发生 病虫害,浸 泡时 间 10 min,并晾 干。种薯入 库前 对仓 库内 外环 境采用 广谱 性杀 菌剂 和杀 虫剂进 行灭 菌杀 虫。原种入 库后,逐渐 降低 贮藏库 温 度至 2 4,保持 相 对湿度 80%85%,并定 期 检查。10 档案管 理 生产者 应建 立详 细生 产档 案,记 录播 种、施肥、病 虫 草害发 生和 防治 情况、收 获 和生产 检验 等信 息。所有档 案记 录应 真实、准 确、规 范,并具 有可 追溯 性,生 产档 案应 有专 人专 柜保管,生 产记录至少应保存5年。3 DB5301/T 1132024 附录A(资料 性)主要病 虫害 防治 马铃薯 脱毒 原种 生产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指标、防 治时 期及推 荐防 治药 剂见 表A.1。表A.1 马铃薯 脱毒 原种 生产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指标、防 治时 期及推 荐防 治药 剂 病虫害种类 防治时期 防治推荐药剂 使用方法及次数 备注 晚疫病 齐苗后株高10 cm20 cm 左右 时,未出现中心病株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出现中心病株或出现病斑后使用治疗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75%代森锰锌、60%吡唑醚菌酯 代森联、68.75%氟菌 霜霉威 治疗性杀菌剂:68.75%氟菌 霜霉威、20%氰霜唑、52.5%噁 酮霜脲氰、31%噁酮氟噻唑、40%噁酮吡唑酯、40%霜脲氰霜唑、24%霜脲氰霜唑、70%烯酰霜脲氰、72%霜脲锰锌、23.4%双炔酰菌。每7 d10 d 进行一次喷雾预防,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4 次6 次。剂量的使用按使用说明。选择晴天喷施,若喷施2 h 内下雨,则需重施。早疫病 每天观察马铃薯植株底部叶片,当出现早疫病病斑时,开始采用药剂防治。75%代森锰锌、68.75%氟 菌 霜霉威、52.5%噁 酮霜脲氰。每7 d10 d 进行一次喷雾防治,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4 次6 次。剂量的使用按使用说明。选择晴天喷施,若喷施2 h 内下雨,则需重施,且施药时需要与喷施叶片肥同时进行。卷叶病 属于病毒病,病毒病的病源为种薯带病和毒源蚜虫传播,齐苗后,每天观察植株,防治以蚜虫防治为主。若长时间的干旱高温,可采用喷灌的方式,提高马铃薯生长的空气、土壤湿度,形成适宜马铃薯生长发的小环境,可降低卷叶病的发生。参照蚜虫防治。花叶病 属于病毒病,病毒病的病源为种薯带病和毒源蚜虫传播。所以防治以蚜虫防治为主。参照蚜虫防治。蛴螬 马铃薯播种时拌制毒土进行防治,到苗期发现蛴螬,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拌制毒土:5%辛硫磷颗粒剂、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化学药剂防治:2.5%高效氟氯氰菊酯 乳油。播种时拌制毒土进行防治,到苗期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剂量的使用按使用说明。4 DB5301/T 1132024 表A.1 马 铃薯 脱毒 原种 生 产主要 病虫 害防 治指 标、防治时 期及 推荐 防治 药剂 病虫害种类 防治时期 防治推荐药剂 使用方法及次数 备注 蚜虫 齐苗后,在繁育基地插挂黄、蓝板监测蚜虫和斑潜蝇。若发现蚜虫,采用药剂进行防治。5%吡虫啉乳油、20%啶虫脒可溶液剂、25%溴氰菊酯乳油。不同药剂交替喷施,连续防治2 次3 次,重点喷施植株叶背面,施药间隔期7 d10 d。剂量的使用按使用说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