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十一月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 1 第二节 项目背景 . 2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4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 4 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 5 第六节 问题与建议 .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 . 6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建设条件 . 8 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 规模和建设内容 . 10 第一节 建设规模确定依据 . 10 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内容 . 10 第四章 设计方案 . 12 第一节 设计 原则 . 12 第二节 建设标准 . 12 第三节 总平面设计 . 13 第四节 单体建筑设计方案 . 14 第五节 建筑结构设计 . 17 第六节 电气与弱电 . 18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 . 24 第一节 建设场所的环境状况 . 24 第二节 设计依据 . 24 第三节 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 25 第四节 节 能 . 27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 . 29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 29 第二节 项目组织机构 . 29 第三节 人力资源配置 . 31 第七章 安全运行与劳动保护 . 32 第一节 项目建设期 安全管理 . 32 第二节 社会福利中心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 33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与质量保证体系 . 35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 . 35 第二节 项目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 37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9 第一节 投资估算 . 39 第二节 资金筹措 . 40 第十章 项目的建设招投标 . 43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 . 45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 . 46 附件及附图 1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省 *市 *区民政局 3、项目法人: 4、项目建设地点: *市 *大道以西、阳明西路以北、正丙角新村西南、天华山西路以东地块。 5、建设性质: 新建 6、项目建设期: 2 年 7、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 400 张床位。建设目标为二级社会福利院标准。 批准建设用地 38.57 亩,本次规划建设用地20 亩,其余为预留发展用地。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1。 2 表 1 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占 地面积 13333 20 亩 2 建设规模 床 400 3 建筑面积 16000 3.1 康复护理楼 10000 2 栋 3.2 食堂 1000 3.3 办公楼 2500 3.4 门卫、仓库 500 3.5 综合楼 2000 含 文化教育、娱乐健身、洗衣房等 4 总投资 万元 2400 5 资金来源 万元 2400 5.1 申请国家财政资金 万元 1000 5.2 *市财政资金 万元 1160 5.3 福利彩票公益金 万元 240 第二 节 项目背景 根据全国民政会议的部署,稳步推进“ 十三五 ”规划的实施。根据规划,老年人养老、社区服务、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民政基础 3 服务设施建设是主要内容,也是落实的重点。这些服务设施的服务对象包括民政保障的“三个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其中,孤老及孤残儿童是最为弱势的群体,是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保障的对象。实施“ 十三五 ”规划,要把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两孤两院”(福利院、敬老院)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首要选择。根据安全、经济、适用、集中的原则,按照集中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 、人才市场化的思路,全面实施社会福利中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基本满足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十分缓慢,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设施简陋。据统计,至 2009 年,我市仅有老年公寓 3 所,床位 175 张,没有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福利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市 中心城区 *区老年人达 4.36 万人,其中独居、空巢、留守老人达 2 万人,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7000 余人, 90 岁以上有 1000 余人。依照 *市福利事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的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已严重影响 着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 *市人民政府计划在市区新建一所集供养、收养、收治、康复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社会福利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养城镇“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显著、环境优美的示范型社会福利事业窗口单位。使综合项目成为 *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1.1 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002 年); 1.2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 ”规划; 1.3*区城市总体规划; 1.4 民用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1.5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1.6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1.7残疾人社会福利架构基本规范; 1.8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 2、编制原则 2.1 项目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2.2 项目建设,应坚持方便患者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2.3 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项目属一般民用建设项目,是公共福利设施项目,本次可行性研究所研究的范围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建设方案、环境评价、管理组织、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其中建设方案按二级福利院进行设计。 5 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三无、孤寡老人养老 条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2、本项目的建成将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精神方面的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社会效益显著; 3、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市 *区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建成将改善 *市的城市环境,对 *市城市功能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六节 问题与建议 1、本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解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申请国家投资能否成功,成为该项目建设的关键。 2、建议 *区民政局成立高效、精干的项目工作团队争取项目的实施,早日见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全市人口的增 加而造成养老需求增加的需要。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 *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工作已显得尤为突出,而我市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明显滞后。 1、从 *市社会福利设施的现状看 :目前, *市城区范围正在向周边扩展,常住人口正在不断增多,进一步增强城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尤为重要。我市城区的社会福利设施虽有社区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所、老人寄养、老年人活动场所等,但都是民办或私营方式,其规模、层次亟待提高,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 相适应。近几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提高我市社会福利整体水平都有提案。因此,建设市级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对加快全市社会福利社会化意义十分重大。 2、从国家、省和 *市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 : 2.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化的意见(国办发【 2000】 19 号)“到 2017 年,基本建成以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年增加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 2.2 省民 政厅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化的意见(民福字【 2001】107 号)“各地应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计划投资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设项目。” 7 3、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 10以上( 60 岁以上人口)或 7( 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3 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 10以上。到 21 世纪中将超过 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 4 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并预测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数从 2000 年的 0.94 亿(占总人口的 7.3)将增加到 2050 年的 3.34亿(占总人口的 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 2360 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市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也在10以上。通过建设 *市社会福利中心可解决一部分社会公有养老的问题。 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出构建和谐社会号召的 同时, *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 *”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建设 *市社会福利中心,将为 *市及周边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好场所,使弱势群体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安定生活。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是推进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兴建社会福利中心服务社会,为民办实事和一项地方工程,该项目的建成,必将为全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推进民政福利、公益事业发展产生 积极影响;同时也是缩短我市省各县(市)在民政福利基础设施条件方 8 面差距的要求。 6、是加快 *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 *市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社会福利院设备陈旧、环境较差等现状,将扩大收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及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 *市弱势群体生活困难这一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建设条件 1、 场址选择 1.1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分区控制详规和*市社会福利事业机 构设置规划。并且取得了有关部门的用地规划许可证(见附件)。用地规划建设方案经济合理,即充分考虑了现有经济条件、投资能力,也预留了一定的发展余地。 1.2 是一个 远离噪声源,避开了闹市区、车站、屠宰场等地,有良好的空气质量,绿化植被条件,远离垃圾、污水处理场和有烟尘污染的场地。场地利于排水,地下水水位较低,利于采光通风。 2、水文气象、 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市座落于中生代凹陷盆地,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出露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和石炭系,由于受第四系和红壤层覆盖,构造形迹不良,断裂亦不发育,整个地区无滑波、沼 泽、岩溶及沉陷性大孔土分布。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部分 )*市属地烈度小于 6 度地域,地下水在于 2-2.5 米之间。经分析上情况,该区域范围内无不良地质构造。 9 本地区年平均气温为 18.6 摄氏度,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 7.4 米 /秒,相对湿度年平均值为 78%。 3、交通条件: 本项目位于 *大道以西、阳明西路以北、正丙角新村西南、天华山西路以东地块,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4、建筑材料: 项目所需的原材料以当地所生产的材料为主。钢材、水泥、木材、砂砾石可从 *市城建材市场或生产厂 家直接购进,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均能用汽车运至建设场地内,并且供应充足。 5、供水、供电设施: 本项目拟建地点临 *大道以西 ,沿 *道铺设了城市供水、供电管线,外接水、电十分便利。 供水、供电情况较好。并且现有的供水和供电设施能够满足项目建成后的需要。 6、通讯条件: *市通讯设施齐备,网通、联通、移动、传呼服务网络覆盖全县。 7、有当地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支持 7.1 本项目的建设已得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7.2 *市委、市政府对本项目的建设十分重视,多次组织市内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制 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重要条件。 基于上述情况,新建 *市社会福利中心势在必行,十分必要,本项目的建设条件充分,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 10 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第一节 建设规模确定依据 *市现辖 13 个县(市、区)总面积 2.5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0 余万人,其中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达 6 万余人,老龄化率达 12.6%。而中心城区 *区老年人达 4.36 万人,其中独居、空巢、留守老人达2 万人,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7000 余人, 90 岁以上有 1000 余人,三无老人有 1 万余人。 根据 *市三无、孤残老人养老需求,设床位400 张。总建筑面积 16000 平方米。 依据建设目标二级福利院、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架构基本规范标准 进行方案设计, 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房屋 选做钢筋砼结构。 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内容 *市社会福利中心拟建设规模及内容详见表 3-1。 表 3-1 *市社会福利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13333 20 亩 2 建筑面积 16000 3 康复护理楼 10000 2 栋,五层,老年人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医疗保健 11 4 食堂 1000 2 层,同时容纳 400 人就餐 5 办公楼 2500 3 层,接待、会议、行政办公、车库 6 门卫、仓库 500 2 层 7 综合楼 2000 3 层, 文化教育、娱乐健身、洗衣房 8 活动广场及绿化 8000 室外娱乐活动 9 院内道路 450 12 第四章 设计方案 第一节 设计原则 以规划为依据,根据老年人建筑的特点,为老年、残障人士提供最佳康 复环境。在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上符合下列原则: 1、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使各功能大楼相对独立,又能有机的结合,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4、根据 *市的气象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院区绿化达到最佳程度,为老年人康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建设标准 1、该项目建设,要贯彻适用、经济、在可靠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建筑标准根据 *市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 2、建筑结构:康复大楼 采用框架结构,老年居室每间均设置卫生间和阳台,设一部电梯。其余大楼采用砖混结构。 3、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宜有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特点,并符合老年人活动、康复需要。 4、主要建筑物围护结构及屋面,应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外窗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5、内装修要符合下列规定: 13 5.1 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 5.2 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不耐磁撞、不易吊挂的轻质板材;装饰材料不应使用壁纸;踢肢板应与 墙面平;厨房的内墙,应采用牢固、耐用、难沾污、易清洁、耐腐蚀的相宜材料并装修到顶; 5.3 楼地面宜用牢固、平整的大块料材料铺贴; 5.4 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并适当配置残障人士专用洁具。 第三节 总平面设计 1、规划总平面 根据城市上一层次规划的路网格局与城市用地功能的组织关系,结合近期城市发展的要求,规划以一环形主体路网组织各功能地块的对外交通与内部联系,规划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轴二区”结构模式。 一轴:指贯穿南北两个地块的景观道路。 二块:北区社会 福利中心,南区老年福利院。 2、平面布局 北区社会福利中心,基地东面为赵家山村用地,主入口设置在广场西路上,入口处设置门卫及仓库,紧接着以对称形式的建筑表现,设置综合楼 1 栋、办公楼 1 栋,在中心东面设置康复护理楼、食堂,2 栋康复护理楼与食堂以连廊形式组合。中心以绿地、老年人活动广场、亭子等布置满足老年人日常休闲要求。合理安排铺张、草坪、林地、睡眠,景观设计达到水、绿相映,人、景和谐的效果。 3、竖向设计 14 竖向布置方式采用平坡式。主要道路纵向坡度控制在 0.3%,地表雨水流入集水井,采用暗管排出。污水、污物通过污 水、污物系统达标后排放或外运,有组织地定期达标排放。污水、雨水管网统一纳入城市排水管网系统。 第四节 单体建筑设计方案 1、平面设计 1.1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5) ; 2)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40-200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02 年版、房屋部分);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1.2 平面布置 平面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生活方便为主要目的,同时满足相应的规范来设置出入口, 车辆及人行通道,消防通道及管线,力求分区明确,人流、物流畅通。 1)康复护理大楼 康复护理大楼内设 400 张床位,集 康复 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建筑空间以 老年患者的生活起居特点 确定,设有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六人间。房间布置以中间走廊双向布置,每间设卫生间、阳台。建筑层数五层,分 2 栋建设,室内净高为 3.2 米,楼 房各层设计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同时考虑通风、采光、以美观适用协调一致为准。其平面布置和功能详见下表 4-1。 15 表 4-1 康复护理大楼平面布置和功能表 层数 平面功能 建筑面积 备注 一层 康复护理房、治疗室等 1000 二层 康复护理房、治疗室等 1000 三层 康复护理房、治疗室等 1000 四层 康复护理房、治疗室等 1000 五层 康复护理房、治疗室等 1000 合计 5000 2)综合楼 综合楼集 文化教育、娱乐健身、洗衣房等功能于一体,房间布置以走廊 单向布置,每层设公共卫生间, 建筑层数三层,室内净高为3.3 米,其平面布置和功能详见下表 4-2。 表 4-2 综合楼平面布置和功能表 层数 平面功能 建筑面积 备注 一层 健身房、活动室、卫生间等 800 二层 阅览室、娱乐室等 800 三层 洗衣房、室内晒衣房、露天晒衣场 400 合计 2000 3)办公楼 办公楼集 行政办公、接待、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房间布置以走廊单向布置,每层设公共卫生间, 建筑层数三层,室内净高为 3.3 米,其平面布置和功能详见下表 4-3。 16 表 4-3 办公楼平面布置和功能表 层数 平面功能 建筑面积 备注 一层 车库、门厅、接待室、办公室卫生间等 700 二层 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 700 三层 办公室、卫生间等 600 合计 2000 4)食堂 食堂可同时容纳 400 人就餐,为方便老年人用餐方便,食堂和 2栋康复楼用连廊连接 ,每层设公共卫生间, 建筑层数二层,室内净高为 3.2 米,其平面布置和功能详见下表 4-4。 表 4-4 食堂平面布置和功能表 层数 平面功能 建筑面积 备注 一 层 厨房、餐厅、卫生间等 500 二层 餐厅、卫生间等 500 合计 1000 5)门卫和仓库 建筑层数一层,室内净高为 4 米。 2、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造型美观、大方、端庄、简洁、色彩明快。 17 第五节 建筑结构设计 1、抗震设计 该项目建设地址,基本地震烈度小于六度,遵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及建设部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标准修订公告第一号文,可不设防,只作抗震构造处理。 2、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面造型及施工条件, 本项目的结构除 2 栋康复楼选 择框架结构外,其余均选择砖混结构。 2.1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 8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 8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 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17 89) 2.2 设计材料 基础钢筋为级,楼板及分布筋为级,混凝土强度为 C10、 C20、C25、 C30。 砌体结构、材料: MU10 页岩砖,混合砂浆 M7.5、 M5.0,水泥砂浆 M7.5、 M5.0。 2.3 计算荷载 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楼载、风 荷载和地震作用。永久性荷载包括楼板自重和梁柱的自重, *市城区的风压为 0.3KN/ 2,设计地震烈度低于 6 度 ,属于地震不设防 ,因此不考虑地震荷载 ,楼面 18 主要荷载按下表 4-5 取值。 楼面主要荷载的取值 (KN/ 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表 4-5 楼面荷载表 活荷载 活荷载 走廊楼梯 3.5 房间 2.0 厕所洗漱室 2.5 屋面 2.0 2.4 建筑基础 根据项目区附近原有建筑的地质条件及本建筑的结构形成,建议初设前进行工程 地质勘探,以便初设阶段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 第六节 电气与弱电 1、编制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92;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9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 年版 ); 电力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 2、负荷等级与供电特征 本工程按二级负荷供电要求设计,设两路 10KV 电 源,一用一备,当正常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BZT)投入工作。 福利中心紧邻的广场西路有 380V 地埋线路专供福利中心用,可 19 满足福利中心的用电。 3、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按单位面积功率法估算,总负荷为 350KW。 4、配电 配电系统应满足计量、维修、管理、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采用放射、树干,或者二者相结合的配电方式。每路干线的供电范围,应以容量、负荷密度、维护管理及防火分区等条件综合考虑。各单体建筑在总电源进线箱进线处设漏电保护,以防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各层设楼层配电箱、电力、照明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畜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 30min,或采用自发光材料作出口指示和疏散指示灯。 照明光源的确定应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光源的光效、显色性、寿命等光电特性指标,优先采用节能型光源。 配线电力电缆采用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采用 ZRKVV 型,绝缘导线采用 BV 型导线。电缆、电线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沿电缆桥架、线槽、穿管暗敷等方式进行。配管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 5、户外供电及照明 户外电缆采用 YJV、 VV 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再 穿钢管埋地暗敷引至用电点。 福利中心门口采用造型优美的路灯作为照明以衬托福利中心的优美环境和方便人员进出,路灯配电箱装于福利中心配电房内,路灯照明配电时尽量保持三相平衡。 20 6、防雷接地 本项目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建(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电子信息系统须安装电涌保护器防雷电电磁脉冲。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 TN-S。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 电阻不应大于 1。 总等电位连接应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水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项目保护对象为二级的建筑物。一楼设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柜,火灾事故广播通讯柜。在建筑物各层走廊及房间设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扬声器置于楼内的公共场所,在楼内主要出口处均设消防电话插座孔。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经槽保护方式布线。消防控制、通信和 报警线路采用暗敷设时,采用穿金属管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 8、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它由水平分布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配线架、交换机、中心服务器组成,并由 21 中心服务对系统进行控制,为互联网或其它广域网提供足够的接口。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各类弱电线路分别埋地穿管至各层配电箱,配电箱穿钢管和阻燃 PVC 管引至用电设备和插座。 9、通讯 每个办公室安装直拨电话一部,康复护理病房设置远程呼叫系统。 10、有线电视 康复护理病房、娱乐室、活动室布有线电视引入 线,整个院内设电视终端盒,每间按一个终端计算。 第七节 给水、排水、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1.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划( GBJ15-88)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1)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7-8) 2、给水设计 2.1 用水量:福利中心用水为洗涤及生活用水、最大用水量为15m3/n,全天用水量 30m3。 2.2 给水水源 场址附近有 150 给水主干道。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 DN100)作为给水水源和消防用 水水源。 2.3 配水系统,从总阀开始,用水管将自来水引入各层用水点。室外供水管网成枝状分布。 22 2.4 管道布置及管材 1)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技术布置,单向供水。 2)生活用水管径小于或等于 150mm 时,应采用耐腐蚀管材或在管道外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3)当通过管道内的水有腐蚀性时,应采用耐腐蚀管材或在管道外壁采取防腐蚀措施。 4)给水管道应布置在排水管道上面,并应满足规范要求。 3、排水设计 3.1 医院污水及雨水排水设计 1)康复护理病房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经消毒处理后 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的取水点上游 1000 米和下游 100 米的水体范围内。 2)粪便污水应与生活废水分流,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按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36h。 3)雨水排放与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分开设计。屋顶雨、雪水经室外雨水管排入池沟。场地内积水地沟水就近排入工程东侧水沟内。 3.2 管道布置及管材 1)排水管道一般应地下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 2)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3)污物洗涤间内洗涤盘(池)和污水盆(池)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 75mm。 4) 生活污水管道,一般采用排水铸铁管和硬聚氯乙稀管。 4、消防设计 23 1)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在建筑楼梯间休息平台内均设磷酸氨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按轻危险级 A 类火灾的要求设置。 2)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设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系统。 a、消火栓箱的布置能确保室内任何一处有相临两支水枪的保护。 b、室内消火栓管网在底层形成环状管网,并设有阀门分段控制。 c、室内消火栓系统最大一栋建筑的设计流量为 15L/S,按火灾历时 2 小时计,水源由院内室外环状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 3)室外消防栓设置:建筑物的室外消防栓用水量最大一栋为 25 L/S 在环状干管上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按间隔 80-120 米设置。 第八节 设备方案 该项目为 *市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其集医疗康复、心理康复、康复训练等功能为一体,为使其能正常运转,需配备相应设备。详见仪器设备明细表 9-2。 24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 第一节 建设场所的环境状况 *市社会福利中心位于 *市 *大道以西、阳明西路以北、正丙角新村西南、天华山西路以东地块,社会福利中心大气环境质量好,周围无工厂、娱乐场等,环境安静、风景优美,是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 第二节 设计依据 1、国家 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3、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82); 4、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5、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88); 6、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83 试行)。 7、 2008 年 4 月 1 日发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8、 2006 年 9 月 15 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关于引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 9、 2008 年 8 月 1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 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 10、 2006 年 8 月 6 日国务院发布的 -国发 200628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 号; 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89-2005); 25 1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1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16、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94); 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1 日); 2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53 号, 2005 年 3月 10 日; 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87)国环字 002 号; 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 200038 号, 2000 年 11 月26 日。 第三节 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及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