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白参的功效与作用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白参的功效与作用 -WORD版 导读: 中药白参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白参的功效与作用、白参图片、白参的药用价值、白参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参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VIP健康网。 白参简介白参图片白参的功效与作用白参的药用价值白参的食用方法红参和白参的区别白参的副作用白参简介 白参,为人参经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种中药,区别于红参。指人参加工的产品中,除红参以外的各种加工,如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一般统称为白参。人参的加工工艺复杂,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不同种类的高丽参。将收获的人参晾干,挑选出质量最好的加工成红参,其余加工成白参。白参,它是以四六年生的水参(新鲜参)为原料,剥皮后以太阳光或热风自然晒干而成,色泽呈微白的黄色。 白参图片 白参的功效与作用 1、大补元气:适于元气虚脱。 ( 1)气虚欲脱,症见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脉微欲绝者。 ( 2)气脱亡阳,上面症状兼有冷汗淋漓 ,四肢不温。每与附子同用。 2、补脾益肺:可治脾,肺气虚。 ( 1)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呕吐泄泻,舌淡脉缓。 ( 2)肺气不足,咳喘乏力,动则益甚,自汗脉虚,易感风寒。 【精选】白参的功效与作用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3、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消渴。 ( 1)津伤口渴,热伤气阴,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大无力,每与石膏,知母同用。 ( 2)内热消渴,烦渴不止,脉数无力,属内热而气阴不足者。常与养阴清热药同用。 4、安神增智:主治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常配养心安神药。 此外,还可用治血虚,阳痿及正虚邪盛,均取本品气旺生血,气旺阳自强及扶正祛邪 之功。 白参的药用价值 1、妇女崩漏,产后暴脱,久虚不复。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以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名 “崩 ”。来势缓,血量少,淋漓不断的名 “漏 ”。其病因主要是血热、气虚、肝肾阴虚。 2、早泄滑精,阴虚盗汗,眩晕头痛。 早泄,其病理的关键在于肾不藏精,致使精液遗泄。梦遗属于阴虚火旺者多,滑精属于肾虚不固者多。 3、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 生人参(白参、野山参)性凉,禀性醇正,无刚烈气象,是以补气滋养阴津,尤其独步。若阴虚之体,相火易升,则宜用生人参,不宜用【精选】白参的功效与作用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红参。月池人参传: “人参生用气凉、味苦而补阴。 ” 白参的食用方法 白参可煲汤、蒸煮、腌制腊肠,其味之鲜美风味之独特,是其它菌类食品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鲜白参炒辣椒,味道更是独一无二,乐不思蜀。其性平和,效力较差,适用于气虚者。 1、嚼食:将白参蒸软切成薄片,晾干盛于容器内,随用取出 1-2 片口含或嚼食。 2、冲茶:将白参薄片 4-5片置茶杯内倒入开水,复盖 3-5分钟后服用。 3、煎服:将白参片或碎块取 4-15 克(随体质状况而定)加 150-500毫升水煮,煎至 120-350毫升,煎两次,混合后分两份,早晚各一次 。 4、炖煮食品:将白参配适量的瘦肉或鸡肉一起烹炖食用亦可。 红参和白参的区别 红参与白参皆为人参,都有补虚、扶正、益气、强身、延年的功用。但两者功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简而言之,红参为温补之药,气味浓厚,微苦而甘,性温,功能偏于温养,主要用于脾肾虚寒、真阳衰微的证候;白参为清补之品,性味甘平,微苦稍寒,补气且能养阴,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的证候。 红参和白参其实没有哪个效果好,只是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红参是白参的熟用品,红参具有火大,劲足之特点。红参是阴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而白参是日常保健常用的补品。 【精选】白参的功效与作用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白参的副作 用 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补药。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 以上就是一些白参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 VIP健康网中医养生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