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 - 加强科研管理实施创造教育 我校是年才加入崇文区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验课题组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由于领导重视,加强了对这一科研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一)领导带头,成立课题试验组: 二十 X 大门,要进行常规的培养,所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活动左肢,活化右脑。第二学期突出形象化教学,借助教具、学具,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使两种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增长。 详细安排专题研究课活动。备课要求双目标备课,即教学目标和专题实验目标。课题组的老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撰写论文,每学期交流一次论文。每位老师要根据学校专题研究计划,制定出个人实验计划,计划要求具体详细,切实可行。学校除去总的计划外还有月安排,月检查、月总结、周安排,因为计划详细,具体,所以一年来的专 题研究能够按计划一一得到落实。 二、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实施创造教育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途径还是要立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创造教育的思想、方法,并融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创造教育的- 2 - 目的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把主阵地放在课堂教学上。同时因为专题的引入,老师们会从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方法上精心考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特色的形成。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方法有 许多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志向,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给学生从小学会创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二)抓备课环节: 既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实验课题组的老师备课要认真思考,确立好教学双目标,即:实验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实验目标要开发学生的全脑, 加强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及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和启动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年会特征,创设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备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去获取知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改进教法: 活动左肢,活化右脑。通过学习,老师们对左右脑的分工有了一- 3 - 些了解,大家开始注意有意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多活动左手,以促进右脑活化。左手举手,双手打数,双手学画图形,双手敲 打乐器,左右两边做游戏。特别是手指操,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的小手做起手操比老师可灵活多了。双手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马芯兰实验教材课题组的老师们到我校听课时,学生们灵活的双手打数,运动式的手跑操,思维的流畅,洪亮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引了听课的老师,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采用形象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我们要求老师们在实验年级上课,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有意地开发右脑的智力,注重发展形象思维,并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 机地结合,才能过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的整体素质的目的。创造性思给离不开形象思维,只有发展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使两种思维以多种多样,独特而灵活的方式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把形象思维有意地渗透到各个学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活泼,使所学内容好懂、好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质量。同时形象思维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就要把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两种结合和过渡。 例如一年级数学课上,每个学生一套小数位筒,通过学生对数位筒里的小棒摆一摆,捆一捆,数一 数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讲两位数减速一位数,?学生自己先用数位筒摆一摆,并且边摆边思考边说,学生脑在动,手在动,嘴在动。然后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再摆给大家看,说给大家听。算完以后老师接着提出个问题: “个位不够减时,为什么就变成了呢? ”“个位筒里结果为什么是而不是呢? ”“十位- 4 - 筒里原来捆小棒怎么成了捆小棒了呢? ”当学生准确流利地回答出以上个问题时,老师又提出不用数位筒你们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吗?老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提出的个问题,正好把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语文课上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 插图,配合学习生字,插图帮助理解课文。当学生看到会飞的三只白鹤时新奇极了,再配上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互相交流,很快就能很准确地总结出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够很快找到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