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目 录1总论.11.1项目由来.11.2项目特点.2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1.4主要结论.32.总则.52.1编制依据.52.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92.3评价重点和评价工作等级.122.4评价范围.152.5环境敏感目标与保护重点.153项目工程概况.163.1项目概况.163.2建设内容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3.3规划说明.203.4设计说明.223.5建设项目原有地块基本情况与周边概况.403.6工程分析.41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574.1地理位置.574.2自然环境概况.574.3社会环境概况.624.4项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概述.644.5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概述.664.6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修编.73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85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85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875.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895.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905.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925.6现状评价结果.99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0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006.2外界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1046.3运营期环境的影响分析.1186.4建设项目内部设施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1227生态影响分析.1247.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247.2项目建设对周边2km范围内生态完整性的影响.1318景观影响分析.132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8.1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程序.1328.2景观协调性分析.1338.3景观敏感度分析.1338.4景观调查与评价分析.1388.5景观现状评价方法.1398.6景观影响预测与分析.1419污染防治措施评述.1459.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459.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579.3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1619.4排污口规范化设计.1629.5绿化.1649.6“三同时”验收一览表.16610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评述.16810.1产业政策相符性.16810.2清洁生产分析.16910.4循环经济分析.1721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17411.1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的原则.17411.2总量控制方案.17411.3总量控制建议指标.17411.4总量平衡途径.17512公众参与.17612.1公众参与的目的.17612.2公众参与对象的组成.17712.3征求公众参与意见的方式.17712.4调查结果及分析.18212.5公众参与建议.18412.6信息反馈.18412.7结论.18513选址可行性论证.18713.1项目选址与规划的相容性.18713.2环境可行性分析.18913.3项目平面功能布局的合理性.19014环境管理与监测监理.19214.1环境管理目的.19214.2施工期环境管理.19214.3运行期的物管管理.19414.4商业服务设施环境管理.19514.5公建设施的环境管理.19514.6环境监理.1951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9715.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19715.2工程带来的环境损失.197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15.3环境效益分析.19716HSE管理体系.19916.1HSE管理体系简介.19916.2HSE管理体系十要素.19916.3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开发HSE管理的实施.20017结论及建议.20317.1结论.20317.2总结论.20917.3要求和建议.209附图:附图一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大气和地表水监测点位)附图二幕燕滨江风貌区功能布局规划图附图三本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四项目周围500m环境概况图附图五本项目监测点位图(噪声和地下水)附图六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七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保护培育规划图附图八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旅游设施配套规划图附图九植被分布现状图附件:附件1 建设项目环保业务咨询表附件2 委托书附件3 声明附件4 土地证及附图附件5 污水接管证明附件6 监测报告及质保单附件7 滨江风光带幕燕段五马渡广场西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附件8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附件9 南京市规划局规划项目审批会会议纪要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附件10 风貌区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专题会议备忘录要点(2013.7.19)附件11 自驾游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2013.8.7)附件12 关于开展幕燕滨江风貌区长江游乐及休闲主题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函 (宁规函字【2013】51号)附件13 公众参与附件14 第一次和第二次公示全文附件15 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会议纪要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总论1.1项目由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接近自然、生态休闲的自驾车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青睐,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为适应私家车主休闲度假这种需求,江苏省旅游局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广泛收集资料,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了江苏省自驾游基地标准(试行),此标准对自驾游基地的交通、资源、设施、环保、安全、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旨在通过对自驾游基地的规范与管理,为广大自车游客提供赋有特色、舒适安全的旅游产品,构建新型的汽车自驾游服务体系,为自驾车旅游爱好者打造一个良好的自驾游环境,促进江苏自驾车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幕燕景区及周边地区尚缺乏满足自驾游需求的休闲度假型设施。在这种大背景下,按照江苏省自驾游基地标准(试行),拟在幕燕滨江风貌区的西北部,建设一处符合具有汽车宿营地功能的配套服务设施。本项目于2014年01月16日取得了南京市规划局的规划设计要点(宁规要点(2014)00031号),本项目用地为综合公园用地。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主城区北缘长江南岸,由南京著名景点幕府山和燕子矶组成。为确保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相关的旅游服务配套项目也必须同步进行,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划要求的具体实现。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一方面为幕燕地区提供了多种旅游方式选择,另一方面旅游集散中心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为广大游客到该地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253号)中的有关规定,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建设单位于2013年08月委托江苏嘉溢安全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项目特点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位于南京市城北“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南为幕府山,北侧紧邻永济大道,沿路长约820米,北距长江岸边约190米,占地面积36907.7平方米。本项目地块以山体坡地为主,地貌及地表原生态植被保存完好。根据现有地形地貌,建设生态餐厅、主题酒店、自驾游野外露营地、房车露营地、服务中心等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周边山体消险、林相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本项目北侧紧临永济大道,隔永济大道位于本项目西北侧的是南京港务一公司和南京龙建钢材市场,隔永济大道位于本项目正北侧的是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已停工待拆。本项目的西侧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和东侧同样为山体坡地,正南侧为幕府山,经过现场踏勘,建设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项目施工期污染影响: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建筑废水;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噪声主要是建筑施工机械噪声;施工阶段的固废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山体的环境整治垃圾以及林相改造的废弃林木。项目营运期污染影响: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燃料燃烧废气和地面和半地下停车位汽车废气;噪声为水泵、风机等设备噪声,区域内车辆通行产生的交通噪声以及社会环境噪声;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3-1。1.4主要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大气、水环境、声环境状况基本可以达到所在功能区要求。项目对所排放的污染物采取了污染控制措施,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评价区的环境影响较小。公众参与调查者中绝大多数人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无人反对。因此,本项目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在该地建设是可行的。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图1.3-1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框图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2.总则2.1编制依据2.1.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9) 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控19970232号;(10)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省政府1996第38号令;(11)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号文;(1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江苏省环委会981号;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1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200315号;(1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设部(建标200466号);(15)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97122号;(16)江苏省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试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5年5月;(17)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003);(18)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19)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8号,2006-3-1;(20)南京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调整方案,宁政发2004273号文;(21)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令2011第9号;(23)关于发布实施和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96号;(2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25)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26)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2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质量考核办法,苏环监200710号;(2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0)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1)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若干意见(南京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28日);(32)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第237号,2005年3月1日起施行);(33)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扬尘污染防控“十条措施”的通知(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3.1.31);(3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2010年12月22日修正)(35)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70号2011年6月1日起施行)。2.1.2评价技术导则及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8)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9).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1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11)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2008年4月);(12)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2013年8月)2.1.3有关的其他相关文件(1)建设项目环保业务咨询表;(2)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及声明;(3) 现状监测报告及质保单;(4)南京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书;(5)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6)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环境影响报告书;(7) 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申请报告;(8) 滨江风光带幕燕段五马渡西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9) 建设项目提供的其他资料。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2.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2.2.1评价因子根据对该项目“三废”排放情况的分析,确定评价因子如下:表2.2.1 评价因子表环境类别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大气环境 SO2、NO2 、PM10 CO、NO2 /地表水环境 pH、CODcr、CODMn 、NH3-N、TP、石油类 / COD、NH3-N地下水环境 pH、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NH3-N、Pb、Zn、Cu、矿化度 / /声环境 等效连续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固体废物 /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生态 耕地占用量、植被占用量、动植物分布数量分布、水土流失状况 植被资源、水土流失、土壤、气候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扰动 /景观 景观相融性、景观多样性、原生态景观变化率 景观异质性、协调性、美学价值 /2.2.2评价标准2.2.2.1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南京市属于“两控区”的酸雨控制区。根据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建设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2.2.2-1。表2.2.2-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Nm3污染物 浓度限值(mg/Nm3)年平均 日平均 小时平均SO2 0.06 0.15 0.50NO2 0.04 0.08 0.2PM10 0.07 0.15 /南京幕燕滨江汽车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地表水环境:长江南京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2.2-2。表2.2.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值无量纲项目 pH COD CODMn NH3-N TP 石油类II类 6-9 15 4 0.5 0.1 0.05注:SS参照水利部标准地下水环境:由于所在地地下水未进行功能区划,因此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要求,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对区域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