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全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扎实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气象现代化道路,是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 “两个率先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推进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结合 “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 ”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立足于服务 “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 ”主题和开放创新 “双轮驱动 ”战略,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提高 “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 ”,加快 “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 ”建设步伐,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气象现代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立足实际和气象工作基础,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 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统筹规划实施,积极探索符合科学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和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建设道路。 三、工作目标 到 2019 年,基本建成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符合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更加准确,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气象工作与建设美好的需求更加适应,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居全省前列,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综合气象观测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空间分辨率 平均小于 10km,气象观测自动化率达 100%,观测信息传输时效不超过 3 分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率超过 95%。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评分不低于 85 分。 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大于 83%,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平均误差不超过 2 ; 30 天内天气过程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预报准确率大于 70%;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时间提高到 20 分钟以上。 公共气象服务与社会需求基本适应。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与体系基本建立,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8%,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全覆盖率,重点行业防雷设施 检测率100%,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不小于 80%,地方气象防灾减灾机构成立率 100%,政府、行业及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满意度得到稳定提高。 气象科技创新对气象业务服务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对业务服务贡献率不少于 65%,建成气象业务实验基地 1个。 气象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本科以上职工比例不小于 75%,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不小于 70%,人才队伍专业结构比例更加协调。 气象基础设施承载气象业务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 100%。 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支持总经 费比提高到 1:1。 四、建设重点 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设 1.优化完善自动监测系统 按照现代气象业务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气象服务需求,科学调整和完善气象观测系统,实现观测业务科学化。淘汰落后单一的观测设备,开展专业项目观测,丰富新的观测内容。优化调整观测站点功能、布局,提高观测时空分辨率。建设农业、城市、交通等专业气象监测网。 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加强五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自动化建设 ,实行双套运行机制,完善观测项目,建成能见度自动观测网投入业务运行,实现云、天的自动化观测( 2019-2019 年) 。完成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的迁建( 2019-2019)。 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改造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 25 个,新建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 30 个( 2019-2019 年)。建成新一代多普勒雷达项目并投入业务运行,加强维护和运行保障( 2019-2019)。建成一部风廓线雷达( 2019-2019年)。 专业气象观测网农业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兴化农业生态气象监测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站,开展农业气象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2019-2019年)。建设 1 个湿地生态气象监测站,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气象条件监测( 2019-2019 年)。城市气象 监测系统:新建 1 个城市辐射和温室气体观测站、 20 个实景天气监测站( 2019-2019 年)。交通气象监测系统:按照省局统一部署,配合开展交通沿线的气象观测,建设包括能见度、风向和风速、降水等要素的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25 个( 2019-2019年)。雷电灾害监测系统:加强雷电专业观测系统建设,布设大气电场仪 10套,闪电观测仪 5 套( 2019-2019年)。 气候观测系统根据气候变化监测需要,建设地面自动气候观测系统,在五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新建酸雨、大气成分、土壤含水量等自动观测设备,在沿江地区建设 1 座 100米或 70 米测风塔,建立气候系统数据库和信息资料服务平台。( 2019-2019年) 移动应急监测系统建设由卫星通信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预报会商系统、移动气象探测系统、配电系统和车辆系统等组成的移动应急气象台,承担应急监测、通信、服务与指挥和支持保障任务,加强现场应急气象服务。( 2019-2019 年) 2加强监测保障系统建设 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加强设备保障、数据传输、网络支持建设。加快升级改造全市气象主干通信网络,优化局域网,提高气象信息的通信速率和效率,提高气象资料融合处理能力,实现气象信息分级分类安全管理。建立市、市(区) 两级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到 2019 年,气象装备一般故障排除时间少于 24 小时。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到 2019年,气象观测环境综合评分达到 85分。 增强气象信息传输与处理能力升级改造主干通信网络,市级上联带宽达到 20Mbps,市(区)级上联带宽达到 10Mbps。建立虚拟政务专用网络。( 2019-2019年) 优化集约局域网络系统建设高速、集约的局域网络系统,理清网络内业务应用类型与数据流程,按照业务相关性设置网络功能区域,调整业务、办公、 Internet 等系统的网络接入,减少传输环节、实现系统间高效数 据交换和各级业务网、办公网与互联网的有效隔离。开展计算机虚拟化技术应用,按需动态分配资源,减少重复建设。( 2019-2019年) 建成分布式气象信息存储与共享系统在省局统一构架下,建立与完善气象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实现历史资料和实时资料统一存储管理。实施台站资料实时质量控制,加强各类观测资料融合分析,建成面向市、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市(区)气象业务的数据服务平台。( 2019-2019 年) 整合各类信息传输和交换系统建成气象信息一体化资料收集存储转发系统。建成覆盖市、市(区)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自动站资料 2 分钟内、雷达资料 省内 3分钟、大气电场仪资料 3 分钟、能见度资料 2 分钟到达预报员桌面。( 2019-2019年) 实现实时、历史气象资料的实时、准确调用和共享,实现各类气象服务信息的高时效、全方位发布。( 2019-2019年) 强化气象信息系统安全制定强制性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框架指南、安全管理规范。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 2019-2019年) 健全装备保障机构完善市级保障工作机构,设立市(区)级保障岗位。明确市 和市(区)两级保障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 2019-2019年) 建立运行监控业务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建立运行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建成市级运行监控分中心。( 2019-2019年) 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加强保障装备系统建设建成市级移动气象装备检定系统。( 2019-2019年)。建设市、市(区)两级气象装备物资储备库。( 2019-2019 年) 加强探测环境保护协作与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协作,完善政策和制度,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努力改善探测环境,实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 2019-2019 年) (二)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 3建立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流程 调整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布局,优化岗位设置,建立集约化的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强化市级对省级预报产品的补充订正和对下的细化指导,促进气象预报的有效、无缝衔接;完善指导产品的上下交互订正反馈和预报意见的高效会商交流机制,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结论的一致性。 调整预报预测业务分工和布局市级加强补充订正和细化指导预报,发布本责任区的常规公众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重点开展短时临近和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市(区)级侧重于监测预警,充分利用上级预报指导产 品,加工制作服务产品,并开展气象服务。( 2019-2019 年) 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完善预报业务流程加强不同预报时效业务流程的协调,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针对业务布局和分工,修订、补充和完善预报业务流程,促进不同时效预报业务之间的协调统一和有效衔接,保证预报产品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2019 年)。完善天气会商和预报指导流程,加强会商的组织与管理,提高会商效率,推进实时在线会商。( 2019-2019年)。改进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建立预测业务质量评价体系,改进完善检验评价系统,建立预报动态检验业务。( 2019-2019年) 优化 业务岗位设置按照高效集约的原则,探索专业化业务分工,调整设置市、市(区)级预测、预报、预警服务岗位。 (2019-2019年 ) 4完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 发展主客观相结合的等级降水预报与定量降水预报,加强灾害性天气客观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开展乡镇及重点区域的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业务,建立多灾种高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业务。依托省级业务体系,完善中短期天气预报和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开展延伸期天气预报。 建立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以多种观测资料和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应用为基础,开展基于常规和非常规 观测资料的立体化中尺度天气全 市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分析业务。( 2019-2019年) 建立强天气落区预报业务依托省级强天气落区预报产品和中尺度集成分析指导产品,开展短历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业务,提供 0-2小时定量降水预报和雷雨大风识别、跟踪监测及临近预报产品,提供 0-12 小时 3 小时分辨率短时预报产品和 12-24 小时 6 小时分辨率的强天气潜势预报产品。( 2019-2019年) 建立定量降水预报业务根据省级制作的 5km 分辨率格点化的降水实时客观分析产品,结合本地天气实况,开展定量降水预报订正,实现降水预报的定量化。 ( 2019-2019年) 建立延伸期 -月气候预测业务开展延伸期 -月尺度内强降水、强变温等重要天气的过程预测,建立月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业务,重点开展降水和温度等要素异常发生时段的预测和持续性干旱、降水事件的转型期预测。强化预报产品质量评估检验业务。( 2019-2019 年)强化预报产品质量评估检验业务加强主客观预报产品检验,开展短临预报预警、短期气象要素等主观预报动态检验业务,开展数值预报降水和温度要素检验工作,提供数值预报检验评估产品。( 2019-2019 年) 5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