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我乡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县委关于在全乡开展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活动的通知要求,乡脱贫办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组,分赴相关贫困村开展专题调研,现将开展脱贫攻坚 “大调研 ”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我乡位于县域东南(方向),距县城55公里,毗邻镇、乡、市区镇、县镇、镇。全乡幅员面积 38.02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 1071 顷,其中田 602公顷。辖 11 个行政村, 1个社区, 98个村民小组, 2 个居民小组,总户数 6288 户,总人口 21002人,非农业人口 684人。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自然环境】地处深丘、山区,海拔在 230m508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 300 天,年平均气温17.3 ,年总降雨量 800 毫米。 森林覆盖率为 43%,兹竹资源遍及全乡各社,有珍稀林 木 楠木树约 100 亩。国有森林 4 处:。 【主导产业及优势产品】以农业生产为主。 2019 年粮食总产量种植优良杂交水稻 525 公顷,玉米 310公顷,优质水果 112.6 公顷,绿色蔬菜 202.5 公顷,优质高产小麦 181公顷,柠檬 148.3公顷;稻田养鱼 65.8公顷,养殖小家禽 19.3 万羽,出栏生猪 2.12 万头,山羊 0.35万只。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二、脱贫攻坚现状分析 (一)产业发展方面。 2019 年,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60 亩、蔬菜生产基地 20 亩、水果生产基地 60 亩、中药材等其他生产基地30 亩,发展养殖业 1.3 万头,发展水产养殖 123 亩,森林覆盖率达42.9%。 2019 年,巩固发展粮油 50 亩,经果林 12 亩,蔬菜 25 亩,中药材 19 亩,森林覆盖率增加 0.2 个百分点、覆盖率达到 43.1%;年出栏生猪 2500 头,牛、羊出栏量约 220 头(只),小家禽出栏量约0.8 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200 亩。重点打造了 3 个产业扶贫基地,建成产业脱贫示范村 1 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 个,科技示范户 5 户,1360 人依靠农业产业脱贫。贫困村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 “一村一品 ”布局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扶贫增效效果显著。一 是着力产业优化布局。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要等因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差异化、特色化培植贫困村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以蜂糖李、生猪、水产和小家禽为主的特色种养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项致富主导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先集中发展以蜂糖李为主的特色产业,再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发展优质水果、粮油、蔬菜、中药材、畜牧业、水产等,基本实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现了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粮经结合。二是着力生产能力提升。通过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稳步推进贫困村生产能力提升 ,已新建和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基地 130亩,全乡贫困村蜂糖李种植面积达到 300亩,其它经果林 12 亩,中药材 19 亩,蔬菜 160亩,出栏猪牛羊禽类 1000只(头),水产养殖 200 亩,以蜂糖李为主的产业布局初步显现。三是着力基础设施改善。围绕贫困村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全乡已建成了2019 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修建农机化道路 10 公里,产业便道(小板路) 15 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 3000立方米,新建维修蓄水池 2019 立方米,提灌站 1座,完善了田间渠网配套,进一步提升农田排灌能力。通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测土配方施肥、地力培肥等措施,不断提高贫困村耕地质量,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着力产业组织发展。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三品一标、装备升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借力扶贫优惠政策,布局农林项目,扶强扶大本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脱贫致富留下 “燎原 ”之火。截至 5 月底,在贫困村培育专业合作社 2个,家庭农场 1 个,种养大户 5 户,实现所有贫困村有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二)就业扶持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优先为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贫困家庭劳动力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 贫困家庭至少有 1人实现就业。先后举办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发放各类就业创业宣传资料 800余份,提供就业岗位 15个,吸引 150余人次入场应聘, 20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依托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参训的人全部合格,合格率 100%,就业率70%。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 15 个。 4 月,通过公益性岗位新增 5 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使 10 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依据各乡镇、各贫困村资源、地理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突出固本强筋,培育造血功能,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开展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等方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走服务创收型路子。鼓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互联网 +模式,通过劳务输出、保洁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走资源开发型路子。依托城镇及园区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公路沿线村开发专业市场,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租赁经营增收;鼓励集镇所在地的村,利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增加集体积累;鼓励有石场和竹木资源的村,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拓 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鼓励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边远村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 “四荒 ”资源;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三是走资本运作型路子。对于村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数额较大的村,严格按程序民主决策后,投资或入股企业或项目获取盈利。四是走乡村旅游型路子。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石刻、寺庙、红色文化、特色水果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 “农家乐 ”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实现旅游增收。五是走能人创收路子。重点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能人参与村 集体经济。六是走成熟项目路子。根据市场需求,借鉴成功案例,以集体经济资金拉动社会资金,发展蜂糖李种植、温氏现代化养猪等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截至 5 月底,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共投入资金 60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专项发展资金 40 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借用17.44 万元。 2 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其中资产租赁收入 2 万元,入股分红收入 3万元。 (七)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一是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开办农民夜校等提升贫困户的能力素养,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度和知晓率,提振 广大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切实增强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和主动脱贫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活动。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契机,结合 “七顺七干净 ”要求,扎实开展建设幸福美丽家园活动,美化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带动和辐射广大农村破陋习、树新风、促和谐。三是深入开展 “文明家庭 ”评比活动。紧紧围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亮家风、评家训等评选活动,评选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文明家庭。重点开展以孝道文化教育为基础,以赡养老人为具体内容的 “敬老爱老示范户 ”评选活动,提高广大独居老人的幸福指数。四是深入开展特困户帮 扶活动。根据各乡镇、挂联部门的摸底调查结果,各相关单位部门积极广泛开展关心关爱帮扶特困户活动,增强特困户生活信心,激发内生动力。五是深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贫困群众喜好,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广大贫困群众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截至 5 月底,全乡共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 24 次,参与群众达到 260 人次;开展幸福美丽家园活动 2次,参与群众达到 80 人次;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 2 次,参与群众达到 80 人次,累积评出文明家庭 22 个;开展 特困户帮扶活动 10 余次;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 次,参与群众达到 80 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一)产业发展方面 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导产业不够突出。有的贫困村主导产业、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不突出,仍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有的村产业发展种类太多,未突出重点;多数贫困村主导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优势,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商品优势还不突出,没有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效应,还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带动作用。二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劳动力不足,发展农 业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对新型产业发展形式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对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鲜事物不接受、不实践,甚至抵触,积极性不高。三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乡绝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不少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带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基本没有指望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四是规避市场风险不够。贫困村长效产业,主要以经果林为主,种植周期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长,至少需要三年左右才有收益。且前期在产业选择 上,论证不充分,没有坚持市场导向,存在跟风现象,多局限于眼前效益高的品种,未准确分析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未充分考虑市场风险。 2.下步工作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优先安排符合实施条件的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能力建设等方面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壮大农业产业扶持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资源变资金 ,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逐步向贫困村辐射,充分利用各乡镇、村自然条件,建设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园,打造 “生态农业 +休闲公园 ”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 “接二连三 ”,为我乡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标杆。三是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地理、生态和区位等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品质结 构,调减低端、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劣质产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布局和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创建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推进农产品触网和向超市转变,提升贫困村特色农产品销售能力,让贫困村生产的绿色农产品走出去,摆上消费者的餐桌。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大示范推广。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继续发挥好驻村农技人员,专家服务团的技术优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二)就业扶持方面 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贫困家庭劳动力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升级改造,企业从之前的普遍缺少普工转变为技术性人才的短缺。而贫困家庭劳动力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难以胜任技术岗位,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二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积极性不高。个别贫困家庭劳动力由于客观上要赡养老人、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