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前 言 一、项目由来 拟 建 省道联络线 昭平 三合 至马江公路位于广 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境内 。现有公路路基宽度 6.5m, 技术等级为 三 级公路技术标准,局部路段路基路面宽度不达 三 级公路标准要求,原路面为沥青碎石路面,路面破损严重,坑槽、沉陷、龟裂、翻浆等病害 突出 。该段已成为交通瓶颈,由于等级低、坡陡、路窄、车多,从交通质量上评价存在行驶速度低,影响了人民生产安全,阻碍地区间生产交流等问题 ;另外旧路约0.97km 路段位于马江镇富群河饮用水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范围,旧路距取水口仅 85m,对马江镇饮用水水源地存在较大的风 险隐患 。因此该公路已不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也严重制约了沿线群众的出行 、 经济 、 旅游业的发展 以及饮用水的安全 ,因此,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拟建公路起点 位于 昭平县 富罗镇三合村 , 与 G78 贺州至梧州高速公路三合出口相接,终点位于马江镇车渡口东岸 。路线长 15.875km。全线按二级公路设计,设计车速 40km/h,路基宽度 8.5m。 二、 项目环评开展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 253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该项目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公路管理局 委托, 广西交通 科学研究院 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工作组成员对项目场址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及污染源进行了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 咨询 相关部门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合项目排污特征及周边环境敏感点、污染源分布及相关规划情况,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并委托广西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现场监测,获 得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数据。 公众参与调查方面, 在 2013 年 7 月 15 日接受项目环评工作委托 后,于 2013 年 7 月 16 日在公共网站及项目周边村屯公示栏上公示了该项目的基本信息, 在 2013 年 11 月 完成初稿得出项目初步环评结论后即在公 共网站及及项目周边村屯公示栏公示了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总体评价结论等内容。在第二次公示后通过走访群众,发放调查表的方式直接收集公众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意见和建议。 环评工作组依据现状数据和有关资料,结合项目特点,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和预测,并在充分的公众参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导则、规范,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 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 对水源地的影响和 噪声污染 。对于穿越 马江镇 富群江 饮用水 水源地保护区的路 段,本评价提出设置路面、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设置事故应急池、 加 强型混凝土护栏、警示标示等措施。 项目运营后,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大,交通噪声贡献值增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经预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噪声级最大增高量达 17.7dB(A),本评价对声环境超标建筑采取换装 通风式隔声窗、 铝合金窗 以及加装密封条 的措施 ,总降噪措施费用合计 12.52 万元 ;同时本评价对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等保护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评价总结论 综上所述 ,评价认为在严格 落实报告书提出的 措施后, 拟建公路的建设未涉 及无法避让的重大环境问题,项目运营后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在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 省道联络线昭平三合至马江公路 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清单 序号 评审专家意见 涉及章节 修改内容具体位置 1 核实与项目相关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1.1 工程量及优缺点比较 2.4.1 主要技术指标 P17 P21 2 补充完善路线方案环境比选内容,完善线路难以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理由说明 2.3.1.2 环境因素比选 2.3.2 涉及水源保护区路段选线说明 P18-P20 P20 3 补充弃渣场设置情况一览表,核实 土石方平衡表 2.7 土石方平衡 P23-P28 4 完善旧路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 4.6 现有公路环境 概况及存在的 问题 P94-P95 5 补充马江镇、富罗镇社会环境概况介绍;完善富群河水文情况调查;补充广西七冲自然保护区与项目位置关系。 3.2 社会环境概况 3.1.6.1 地表水 3.2.3 项目影响区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P52-P54 P51 P54 6 细化重点公益林植被类型现状调查, 核实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及分布;完善弃渣场选择环境合理性分析 4.1.7 重点公益林调查结果 4.1.4 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及外来物种调查结果 5.1.5.1 弃渣场环境合理性分析 P70 P62 P104-P106 7 核实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标准及评价结果,补充地下水监测布点情况说明。 1.6.3 地表水环境 4.4.3.3 评价结果 4.5.2 现状监测 P8 P91 P92 8 补充完善桥梁拆除方式、桩基施工对水源保护区水质影响分析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5.5.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 影响分析 9.2.5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P128-129 P172 9 核实敏感点与路面高差,完善运营 期噪声防护措施 1.8.3 大气环境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9.3.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P11 P177-178 10 完善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监测计划 表及施工监理等内容 11.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1.3.3 监测计划 11.4 施工期环境监理 P188 P192 P193-P196 11 根据与会专家、代表的合理建议修 改完善报告及附图、附件 报告书全文、 附图 4 报告全文、附图 4 备注:报告书中 画下划线的文字为补充或完善的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建设意义 . 1 1.2 评价目的 . 1 1.3 编制依据 . 1 1.4 评价工作等级 . 4 1.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 5 1.6 评价标准 . 6 1.7 评价方法 . 9 1.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0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13 2.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与地理位置 . 13 2.2 拟建公路现状 . 13 2.3 项目建设方 案比选 . 14 2.4 项目技术标准及主要工程量 . 20 2.5 项目投资及工期安排 . 21 2.6 项目征地及拆迁 . 22 2.7 土石方平衡 . 22 2.8 项目主要工程概况 . 28 2.9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32 第三章 环境概况 . 41 3.1 自然环境概况 . 41 3.2 社会环境概况 . 51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54 4.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 54 4.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0 4.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76 4.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79 4.5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88 4.6 现有公路主要环境问题 . 91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93 5.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93 5.2 水土流失预测及评价 . 105 5.3 大气环境影响与评价 . 108 5.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 110 5.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124 5.6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129 5.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130 5.8 景观环境影响评价 . 131 5.9 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评价 . 132 第六章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137 6.1 项目建设与路网规划及规划环评的衔接情况分析 . 137 6.2 项目建设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138 6.3 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 138 6.4 征地拆迁影响分析 . 138 6.5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 142 6.6 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分析 . 142 6.7 对矿产资源的影响分析 . 143 6.8 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分析 . 143 第七章 公众参与 . 144 7.1 公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 . 144 7.2 公众参与调查 . 144 7.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 147 7.4 公众意见采纳与否说明与建议 . 151 第八章 水土保持方案 . 153 8.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 153 8.2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 153 8.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 153 8.4 水土保持监测 . 155 8.4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 155 8.5 结论及建议 . 156 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可行性论证 . 157 9.1 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157 9.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164 9.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 172 9.4 环境保护措施直接投资估算 . 179 9.5 环保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 . 180 第十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81 10.1 工程建设环境损失经济分析 . 181 10.2 工程建设效益经济分析 . 181 10.3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 . 181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 183 11.1 环境保护 管理计划 . 183 11.2 环境保护监督计划 . 186 11.3 环境监测计划 . 187 11.4 施工期环境监理 . 189 11.5 竣工环保验收 . 192 第十二章 评价结论 . 193 12.1 工程概况 . 193 12.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93 12.3 工程环境影响及主要环保措施 . 194 12.3 公众参与 . 200 12.4 环境保护投资及环境经济效益 . 201 12.5 评价总结论 . 201 附图及附件 附图: 附图 1 拟建公路 地理位置 附件: 附件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 总 论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 建设意义 拟建公路 连接了 富罗、马江两 个镇,是贺州市 纵向通道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广西公路网规划中 “联络线 3”富川 -马江 的重要路段。 现有公路路况较差,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公路的建设,将提高本段普通公路的等级,改善行车条件 。 拟建项目将与 G78 贺州至梧州高速公路三合出口相接,与将建公路 S204 线相接,打通了昭平东南方向的道路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完善了贺州市公路网结构,较为确切的落实了贺州市公路网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 旧路约 0.97km 路段位于马江镇富群河饮用水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范围,旧路距取水口仅 85m, 由于旧路 等级低、坡陡 、路窄、车多 , 路面破损严重,坑槽、沉陷、龟裂、翻浆等病害突出 , 对马江镇饮用水水源地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 本工程的修建提高了公路等级,同时避开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对保障马江镇 饮用水的安全 具有积极意义。 1.2 评价目的 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如下: 1、通过对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营运中的各种行为所带来的对周边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评价,为线路走向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预测项目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局部生态破坏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减缓或补偿措施,使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3、 为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使项目建设满足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境规划要求,并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规、 法规及专项规划 1.3.1.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施行 ) ; 省道联络线昭平三合至马江 公路 环境影响 报告书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起 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 起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第二次修正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 2004 年 第二次修正 )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 2007 年 12 月 29 日起 施行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7 号, 1999 年 1 月 1 日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7 年 1 月 1 日); 1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 年 11 月 18 日 ); 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境保护部 令第 2 号, 2008年 8 月 15 日修订通过 ,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19.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发 200628 号 ) ; 20.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 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14 号 ) ; 21.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394 号 ) ; 22.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 环发 2007184 号 ) ; 23.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 2003 年 第 5 号 ) ; 24. 印发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 交通部交公路发 2001164 号 ) ; 2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 水利部、国家计委、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 , 1994.11); 2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 16 号 , 2002.10) ; 27. 国家环保部环发 20107 号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1 总 论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3 28. 环发 20124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29. 环发 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30. 环办 2012134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 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1.3.1.2 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规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2010 修订 ); 2. 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993) ; 3. 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010);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2004 年修正 );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2004 年修正 ); 6. 关于贯彻执行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厅、计委、环保局 ) ; 7.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02.14); 8. 广西 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2.12) 9. 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 20112015) ; 10. 昭平县马江镇总体规划( 2011-2030) 。 1.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有关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2.3-93)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19-2011) ;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评价导则 ( HJ/T169-2004) ;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2008); 10.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2010) ; 1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I/T91-2002); 12.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4-2004) 。 省道联络线昭平三合至马江 公路 环境影响 报告书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4 1.3.3 相关标准 1、质量标准 (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 2)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GB3838-2002); ( 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B/T14848-93); ( 4)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 。 2、排放标准 ( 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1.3.4 项目建设相关文件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公路管理局 委托书 (附件 1) ; 2. 广西桂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省道联络线 昭平 三合 至马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3. 广西 交通 科学 研究院 省道联络线 昭平 三合 至马江公路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4. 广西 交通科学研究院 省道联络线昭平 三合 至马江公路工程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5. 广西 交通科学研究院 省道联络线昭平 三合 至马江公路工程 建设项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4 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工程特点、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 各专项 技术导则 中 关于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与方法,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详见 表 1.4-1。 表 1.4-1 评价工作等级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 级 划 分依据 本项目情况 生态影响 三 级 工程 环境影响区域为一般区域 ,工程占地(含水域) 2km2, 或路线长度50km。 划分为三级。 评价范围 不涉及生态敏感区 。 工程占地 (含水 域) 2km2 , 路 线长度15.875km。 大气环境 三级 依据 HJ2.2-2008, 无集中大气污染排放源 项目为二级公路,不设服务区,无集中大气污染排放源;交通线源对两侧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 影响 地表水环境 三级 依据 HJ/T2.3-93 ,污水排放量1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 项目施工期污水排放量为 32m3/d, 污 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所跨越的1 总 论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5 评价内容 评价等 级 划 分依据 本项目情况 单。 地表水体为小型河流。 声环境 一级 依据 HJ2.4-2009,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5dB(A)以上 。 依据 HJ2.4-2009, 拟建公路 建成后将导致沿线噪声级 最大 增 加 17.7(A)。 地下水环境 依据 HJ610-2011,本项目属于线性工程,不设服务区,对地下水水质无直接影响。项目不设置隧道工程,主要沿旧路改扩建,路基填方未占压落水洞,挖方也未扰动稳定地下水含水层,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流场、水位无明显影响。因此,地下水作简单评述。 1.5 评 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5.1 评价范围 参照各环评导则中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评价范围如下: ( 1)社会环境 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区: 昭平县、 富罗镇、 马江镇 。 ( 2)生态环境 拟建公路 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根据建设项目一般特征, 评价范围集中在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300m 以内区域,施工期适当扩大至受项目施工活动影响的弃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区域 。 ( 3)声环境 公路沿线受影响对象以村庄居民为主,根据公路交通噪声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定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内的范围为声环境评价范围 ;施工期根据施工作业活动分布情况,评价范围扩大到各施工作业点。 ( 4) 地表 水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内的主要地表水体; 项目桥梁建设会在局部范围内增加水体的悬浮物, 一般悬浮物在河流中流经 1000m 后可衰减至原背景值,因此将本公路桥梁跨越 河流 的上游 100m 和下游 1000m 水域确定为本公路跨越水体的评价范围。 ( 5)地下水环境 公路影响的水文地质单元,重点调查公路沿线 集中式取水口、 居民地下饮用水水井 。 省道联络线昭平三合至马江 公路 环境影响 报告书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6 ( 6)环境空气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的范围,对村庄、学校等敏感目标进行重点评价。 ( 7)景观环境 公 路两侧可视范围 以及取 弃 土场等受工程影响区域。 1.5.2 评价时段 项目 评价时段分施工期和营运期,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提出的建设时间及建设工期,确定项目评价时段具体如下: 1、施工期: 项目计划 2014 年 1 月开工, 2015 年 12 月 完工 ,工期为 两年 。 2、营运期:按 20 年计,即从 2016 2034 年。 其中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针对施工期预测分析,营运期仅作一般影响评述; 其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终点针对施工期预测分析,营运期仅作一般影响评述;噪声影响对 营运期 作专题预测评价,年限为 项目 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1 年、第 7 年 和第 15 年(即 2016 年、 2022 年、 2030 年),并兼顾施工期影响; 地表 水 与地下水 环境影响主要针对施工期进行,同时兼顾 营运期 风险评价;大气环境 进行预测评价 和类比分析 。 1.6 评价标准 根据公路所经的 贺州 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执行标准的回复,确定本次评价所采用的标准。 1.6.1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 营运期执行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或 无组织排放标准。 标准值详见 表 1.6-1、表 1.6-2 和 表 1.6-3。 表 1.6-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单位: mg/m3 注: 二级标准适用于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项目 CO NO2 TSP 二级标准 日平均 4 0.12 0.30 小时平均 10 0.24 1 总 论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7 表 1.6-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GB3095-2012)(摘录) 污染物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40 g/m3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m) 24 小时平均 150 总悬浮颗粒物( TSP) 24 小时平均 300 一氧化碳( CO) 日平均 4 mg/m3 1 小时平均 10 注:二级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表 1.6-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mg/m3) 监控点 浓度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SO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0 NOx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非甲烷总烃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4.0 沥青烟 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 1.6.2 声环境 本项目属于旧路改扩建项目,现状为 三 级公路,拟将其改扩建为二级公路。 1、现状评价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2、影响评价 拟建公路建成后,作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执行标准如下: ( 1)若临路建筑以低于三层为主, 公路红线两侧 35m 以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公路红线两侧 35m 以外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 2)若临路建筑以高于三层以上(含三层)为主,临路第一排建筑面向公路一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a 类标准,临路第一排建筑以后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 3)评价范围内的医院、学校、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其标准值详见 表 1.6-4。 省道联络线昭平三合至马江 公路 环境影响 报告书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8 表 1.6-4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单位: Leq: dB(A) 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